⑴ (2014邗江區一模)小紅想利用如圖實驗裝置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請你和她一起來完成探究過程.(1
(1)為來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源央,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跟蠟燭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處.
(2)為了找到像的准確位置,要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3)由圖知,物距為20cm,此時成等大的倒立的實像.所以20cm=2f,則f=10cm.所以是表格中的乙.
(4)保持蠟燭位置不動,把凸透鏡從距蠟燭一倍焦距處向蠟燭移動2cm,此時物體處於1倍焦距之內,所以成倒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體在凸透鏡的同一側.
(5)為了觀察像與物體是否相反,可以用高矮不同的兩個蠟燭並排放在光具座上,看像是否左右顛倒.
故答案為:(1)主光軸;
(2)清晰;
(3)乙;不能;
(4)光屏一側;放大;放大鏡.
(5)用高矮不同的兩個蠟燭並排放在光具座上,看像是否左右顛倒.
⑵ (2013廣安)如圖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
(1)凸透鏡成像實驗中,把凸透鏡、蠟燭、光屏放在同一條直線上,點燃蠟版燭,調權整蠟燭、凸透鏡,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燭焰的像才能呈現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u=v=2f=20cm,則f=10cm.
(3)如圖所示,當把凸透鏡從距蠟燭一倍焦距處向蠟燭移動2cm時,u<f,蠟燭在焦點之內,會在凸透鏡同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2)10cm;(3)虛.
⑶ 如圖是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選D。因為在光屏上要得到等大的像就說明這個像是實像。而實像都是倒立內的。所示形成倒立、等大容、實像所具備的條件就是u=2f(即物距=兩倍的焦距)。所以,光屏在55cm處。(在科學課堂作業本上,蠟燭的10cm處,凸透鏡在40cm處,所以物距就是30cm。相對應,焦距就是15cm.即往40後數15cm)而當蠟燭移動至30cm處時,u=10,f依然=15.所以便得到u<f。而當u<f時,光屏上看不到像。是呈正立、放大、虛像。所以選D
⑷ 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1)實驗所需要的器材除了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需要測量物距和像距,還要用到刻度尺. 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會聚成最小、最亮的點,這個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由此可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故答案為:刻度尺(或尺子);焦距. (2)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為了使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像能夠成在光屏上,使光屏能夠收到完整的像,便於觀察. 故答案為:同一高度;使光屏能夠收到完整的像. (3)當物距小於焦距時,光屏上接不到像,取走光屏通過凸透鏡觀察蠟燭,會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故選C. (4)由圖可知,像距大於物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得,當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故答案為:放大. |
⑸ 小剛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如圖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的特點是______;(2)
(1)由圖可知,像距大於物距,則像的特點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版
(2)小剛將蠟燭移至30cm刻度處,物權距增大,像距減小,即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已知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的像,則u=2f=30cm,
由此可得f=15cm;
(3)小剛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線處,由圖可知,u=5cm<f,則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故答案為:(1)倒立放大的實像;(2)靠近;(3)正立.
⑹ 如圖所示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的
(1)根據實驗要求,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內同一水平高容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為了找到像的准確位置,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清晰,直到最清晰的位置. (3)如圖,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實像,u=30cm-10cm=20cm,所以20cm=2f,所以f=10cm. (4)保持蠟燭位置不動,把凸透鏡從距蠟燭一倍焦距處向蠟燭移動2cm,此時物體處於1倍焦距之內,所以成倒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體在凸透鏡的同一側;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 (5)把燭焰從如圖所示位置靠近凸透鏡5cm,則物距處於f和2f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製成的,由於物距減小,像距變大,所以光屏應向右移動. 故答案為:(1)同一水平高度;(2)清晰;(3)10;(4)光屏一側;放大;放大鏡;(5)右;投影儀. |
⑺ 如圖所示為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透鏡的焦距為15cm,
答案是C。解釋抄如下,根據題意,透襲鏡的焦距為15cm,又根據圖示,在蠟燭與凸透鏡距離(物距)10cm,此時蠟燭位於1倍焦距以內,成虛像,通過移動光屏是無法找到像的,為此可排除選項A 和B,如果蠟燭向右移動,物距將小於10cm ,仍成虛像,可排除D選項。所以C是正確的(透鏡向右移動,物距增大,像距減小,當物距大於2倍焦距後,就可能在光屏找到實像)。
⑻ 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裝置示意圖
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要使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專20cm,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屬眼睛要在燭焰的另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由圖可知,A選項中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20cm,但眼睛要在燭焰的另一側,故A錯誤;
B選項中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20cm,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眼睛要在燭焰的另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正立、放大的虛像.B符合題意.
C選項中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20cm,但眼睛和燭焰在同一側了,故C錯誤;
D選項中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是30cm,大於20cm,故D錯誤.
故選B.
⑼ 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1)實驗所需要的器材除了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需要測量物距和像距,還要用到刻度尺(或光內具座).
(容2)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的中心位於凸透鏡的主光軸上,由圖可知,蠟燭的位置偏高,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將蠟燭向下移動.
(或把凸透鏡、光屏向上移動).
(3)只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說明物距不變,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這隻眼鏡是凹透鏡;戴這種眼鏡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視,近視眼是晶狀體變厚,這種眼睛晶狀體的焦距正常人的要短.
(4)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應採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避免實驗現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再做幾組實驗,這樣的多次測量找到規律的一般性,探究實驗中還有很多,例如:研究光的反射規律時,改變入射光線方向,多測幾組數據;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多次調節鉤碼的個數及位置等.
故答案為:(1)刻度尺(或光具座);(2)凸透鏡的主光軸;蠟燭;下;(3)近視;凹透鏡;短;(4)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再做幾組實驗;研究光的反射規律時,改變入射光線方向,多測幾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