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電效應實驗的改進
開始時,鋅板帶的是負點,用紫外線照射時,由於光電效應激發電子,使鋅板帶電量減小,這就是為什麼張角變小,等電量為零時,就無法張開,這時,紫外線繼續照射鋅板,就會使鋅板帶正電,張角增大。
2. 光電效應實驗裝置示意如圖.用頻率為v的普通光源照射陰極K,沒有發生光電效應,換用同
用強激光照射金屬,由於其光子密度大,一個電子在極短時間內可以吸收多個光子,從而形成多光子光電效應,使電子能量大於金屬的逸出功從而發生光電效應。
3.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改變入射到光電管上的光的強度有幾種方法
增加;增加 試題分析:光的強弱影響單位時間內發出光電子的數目,若增加該入射光的強度,則單位時間內從該金屬表面逸出的光電子數增加,由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E km =hv-W 0 可知:如果入射光的頻率增加,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增加。
4. 光電效應實驗的四大實驗現象是什麼
光電來效應實驗的現象如下:源每種金屬都有它的極限頻率ν0,只有入射光子的頻率大於極限頻率ν0時,才會發生光電效應。
且入射光的強度越小則產生的光子數越少,光電流越弱,由光電效應方程Ek=hν-W=hν-hν0,可知入射光子的頻率越大,產生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也越大,與入射光。
5. 光電效應實驗,截止電壓是不會隨著光強改變而變化的,為什麼實際測量的時候光強增大,截電壓卻減小了呢
理論上講是不影響的。可是實際的儀器測量卻有影響。因為實際的光電流曲線並不是理想的截止型曲線,而是從負到正連續變化的。這個曲線在不同的光強時,它的變化率不同,即斜率不同。光強變大,曲線斜率變大,所以連帶著截止電壓變小(變更負)。而截止電壓的取法有兩種:一種是拐點法,一種是零點法。曲線斜率的不同會影響拐點和零點的判斷。因為曲線是從負值向正值變化,所以對零點法的影響就更大一點,但是只要暗電流夠小,影響就比較小。拐點法的不足是拐點不易判准確。所以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選用不同的波長來做多次測量,不管是拐點法,還是零點法,通過5組波長的數據測量,進行斜率判斷,可以大大減小截止電壓的偏移對普朗克常數測量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實際測量時,這個影響程度與光電管的暗電流大小,以及測量儀器的零電流大小有關,暗電流和零電流越小,單個截止電壓受光強的影響越小。這是實驗物理和理論物理的區別。
6. 光電效應實驗測普朗克常量中的拐點法是什麼什麼叫做線性變化的抬頭點急求~在線等答案。
光電效應實驗測普朗克常量中的拐點法:
光電管陽極反向光電流雖然較大,但在結構設計上,若使反向光電流能較快地飽和,則伏安特性曲線在反向電流進入飽和段後有著明顯的拐點,拐點的電位差即為遏止電位差。線性變化的抬頭點就是在拐點出現時。拐點法是一般處理實驗數據的基本方法之一。
實驗內容:
通過實驗了解光電效應的基本規律,並用光電效應法測量普朗克常量。
1、在光電管入光口裝上365nm濾光片,電壓為-3V,調整光源和光電管之間的距離,直到光電流為-0.3,固定此距離,不需再變動。
2、分別測365nm、405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線,從-3V到25V,拐點處測量盡量小。
3、裝上577nm濾色片,在光源窗口分別裝上透光率為25%、50%、75%的遮光片,加20V電壓,測量飽和光電流Im和照射光強度的關系,作出Im~光強曲線。
4、做Ua—V關系曲線,計算紅限頻率和普朗克常數h,與標准值進行比較。
(6)光電效應實驗裝置的一點改動擴展閱讀:
實驗原理
當光照在物體上時,光的能量僅部分地以熱的形式被物體吸收,而另一部分則轉換為物體中某些電子的能量,使電子逸出物體表面,這種現象稱為光電效應,逸出的電子稱為光電子。在光電效應中,光顯示出它的粒子性質,所以這種現象對認識光的本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光電流隨加速電位差U的增加而增加,加速電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後,光電流達到飽和值和值IH,飽和電流與光強成正比,而與入射光的頻率無關。
7. 光電效應實驗提高精度的建議
為了獲得准確的遏止電位差值,本實驗用的光電管應該具備下列條件:
①、 對所有可見光譜都比較靈敏。
②、 陽極包圍陰極,這樣當陽極為負電位時,大部分光電子仍能射到陽極。
③、 陽極沒有光電效應,不會產生反電流。
④、 暗電流很小。
但是實際使用的真空型光電管並不完全滿足以上條件,由於存在陽極光電效應所引起的反向電流和暗電流(即無光照射時的電流),所以測得的電流值,實際上包括上述兩種電流和由陰極光電效應所產生的正向電流三個部分,所以伏安曲線並不與U軸相切,由於暗電流是由陰極的熱電子發射及光電管管殼漏電等原因產生,與陰極正向光電流相比,其值很小,且基本上隨電位差U呈線性變化,因此可近似忽略其對遏止電位差的影響。陽極反向光電流雖然在實驗中較顯著,但它服從一定的規律,據此,確定遏止電位差值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 交點法
光電管陽極用逸出功較大的材料製作,製作過程中盡量防止陰極材料蒸發,實驗前對光電管陽極通電,減少其上濺射的陰極材料,實驗中避免入射光直接照射到陽極上,這樣可使它的反向電流大大減少,其伏安特性曲線與圖2所示十分接近,因此曲線與U軸交點的電位差值近似等於遏止電位差Ua,此即交點法。
(2) 拐點法
光電管陽極反向光電流雖然較大,但在結構設計上,若使反向電流能較快的飽和,則伏安特性曲線在反向電流進入飽和段後有著明顯的拐點。
8. 光電效應實驗的結論
每種金屬都有它的極限頻率ν0,只有入射光子的頻率大於極限頻率ν0時,才會發生光電效應,且入射光的強度越小則產生的光子數越少,光電流越弱,由光電效應方程Ek=hν-W=hν-hν0,可知入射光子的頻率越大,產生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也越大,與入射光。
9. 請問光電效應的實驗怎麼改進阿
光電效率太低
不如考慮光熱轉換,再來熱電轉換
10. 大學物理 光電效應實驗裝置 請問圖中電壓表上面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雙刀雙擲開關」的電氣符號,畫的不是很規矩。 實物見下圖:
3、當前狀態如同實物圖,沒有接通任何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