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下列試驗中,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A.分離Na2CO3溶液和CH3COOC2H3,選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A.Na2CO3溶液和CH3COOC2H3互不相溶,應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A錯誤;內
B.CC14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可選容③,故B正確;
C.吸收C12可用洗氣瓶處理,選⑤,故C正確;
D.粗鹽提純,應先用過濾方法除去沉澱雜質,後蒸發可得到食鹽,故D正確.
故選A.
Ⅱ 下列實驗中,所選裝置不合理的是()A.分離Na2CO3溶液和CCl4,選④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選③C
A.Na2CO3溶液和CCl4互不相溶,不能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應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A錯誤;
B.碘專易溶於四氯化碳屬,可用萃取法分離,故B正確;
C.FeC12可與C12反應,則可用⑤吸收,故C正確;
D.提純粗鹽,常用到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可選①和②,故D正確.
故選A.
Ⅲ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驗證NaHCO3和Na2CO3熱穩定性大B.分離乙醇與水的混合
A.套裝小試管加熱溫度較低,碳酸氫鈉應放在套裝小試管中,通過版澄清水是否變權渾濁可證明穩定性,故A錯誤;
B.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離,故B錯誤;
C.氯氣和氯化氫都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將原物質除掉,故C錯誤;
D.氧氣不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確.
故選D.
Ⅳ 11.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目的的是( )a.熔化 na2co3:b.證明酸性:鹽酸>碳酸>苯酚:
A.濃鹽酸易揮發,HCl與苯酚鈉反應,則不能比較酸性的強弱,應利用稀鹽酸,故A錯誤;
B.溫度計專不能深入石油屬中,應在支管口處測定餾分的溫度,故B錯誤;
C.制備硝基苯,需水浴加熱,圖中裝置正確,故C正確;
D.制備乙酸乙酯,需要催化劑,還需要濃硫酸,故D錯誤;
故選C.
Ⅳ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製取並收集乙炔B.比較NaHCO3,Na2CO3的熱穩
A.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6,空氣的是29,所以乙炔的密度小於空氣的密度,且乙炔和氧氣在回常溫條件下不答反應,所以乙炔應該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A錯誤;
B.該裝置中加熱碳酸氫鈉的溫度大於碳酸鈉的溫度,所以不能證明碳酸鈉的穩定性比碳酸氫鈉的強,應該碳酸鈉放置在大試管中,碳酸氫鈉放置在小試管中,加熱後,溫度低的碳酸氫鈉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鈉不分解,故B錯誤;
C.兩個玻璃球有緩沖作用,導管插入溶液中,所以氣體能充分被吸收且防止倒吸,所以該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C正確;
D.實驗室中製取少量乙酸乙酯時,右邊試管中應該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而不是氫氧化鈉溶液,且導氣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錯誤.
故選C.
Ⅵ 為測定Na2CO3與Na2SO3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含量,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鐵架台、鐵夾等儀器
由裝置圖可知,實驗原理為:混合物中加入硫酸,轉化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除去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硫,利用E裝置的增重確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進而計算各組分的質量分數,
(1)由於需要測定二氧化碳的質量,整套裝置應保證氣密性良好,所以實驗之前應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故答案為: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2)用於實驗目的是測定二氧化碳的質量,進而計算碳酸鈉的質量,裝置B高錳酸鉀溶液用於除去二氧化硫,然後再利用裝置C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是否除盡;本實驗需要利用E裝置的增重確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故F裝置目的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加入E裝置中,影響測量結果,
故答案為:檢驗SO2是否除盡;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蒸氣進入E中;
(3)裝置內會殘留部分二氧化碳,應使二氧化碳區別被裝置E中葯品吸收,故通入大量的空氣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的二氧化碳,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夠全部裝置E中葯品吸收;由於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應先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若不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導致測定二氧化碳的質量增大,計算所得碳酸鈉的質量增大,引起測定的a2S03質量減小,導致Na2SO3含量偏低,可以使空氣先通過鹼石灰除去含有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夠全部裝置E中葯品吸收;鹼石灰(或氫氧化鈉溶液);偏低;
(4)用於有少量二氧化碳會溶解於B、C、D溶液中,導致裝置E中測定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小,據此計算的碳酸鈉的質量減小,引起Na2CO3含量的測定值比實際值偏低,
故答案為:CO2可能有部分溶於B、C、D的水中.
Ⅶ 分離Na2CO3溶液和CCl4用什麼實驗裝置
A.Na2CO3溶液和CCl4互不相溶,不能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應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版A錯誤; B.碘易溶於四權氯化碳,可用萃取法分離,故B正確; C.FeC12可與C12反應,則可用⑤吸收,故C正確; D.提純粗鹽,常用到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可選①和②,故D正確.故選A.
Ⅷ 某Na2CO3樣品中混有一些NaCl,用下列裝置測定其純度:實驗操作過程如下:把准確稱量的10gNa2CO3樣品裝入B
(1)A瓶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故A瓶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內化碳;故答案為:容吸收空氣中的CO2
(2)碳酸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為: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裝置D增加的質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質量,設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x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44
10gx 3.3g
106 |
10gx |
44 |
3.3g |
Ⅸ 設計下列實驗方案鑒別Na2CO3和NaHCO3兩種白色粉末,不能達到預期目的是()A.分別向等量的白色粉末
A、依據碳酸鈉和復碳酸氫鈉制與酸反應的實質可知,等量的碳酸氫鈉與等體積、等濃度的鹽酸反應快些,故此法可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B、依據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等溫時的溶解度的不同,碳酸氫鈉的溶解度較小;分別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體積適量的水,比較固體溶解量的多少,可達到預期目的;
C、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均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產生沉澱,故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較是否有沉澱生成的方法不能鑒別兩白色粉末;
D、利用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不同,加熱碳酸氫鈉分解放出CO2與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澱,碳酸鈉加熱不易分解,可達到預期目的.
故選C.
Ⅹ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測定純鹼(Na2CO3)樣品(只含NaCl雜質)中Na2CO3質量分數的實驗方案.請回答下列
為了測定純鹼(Na2CO3)樣品(只含NaCl雜質)中Na2CO3質量分數:
(1)氣體法.
【實驗分析】根據圖1的實驗裝置.則可推測:
①實驗裝置乙中盛放的試劑為濃硫酸(或濃H2SO4),其作用是吸收水蒸氣(或乾燥CO2);裝置丁中鹼石灰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氣中二氧化碳進入丙中,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
②實驗中如果滴加稀硫酸的速度過快,因為碳酸根不能充分與稀硫酸反應,則會導致測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偏低.
③如果有CO2殘留在燒瓶內,也會造成結果偏低,故應該將裝置甲中雙孔橡膠塞換成三孔橡膠塞,並增加圖2裝置,實驗結束後緩緩通入一段時間空氣,目的是將殘留的CO2全部鼓入到並裝置中,使其完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
(2)沉澱法.
【實驗原理】利用碳酸根離子與鈣離子結合生成沉澱,通過沉澱的質量而得出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實驗步驟】①用托盤天平稱取樣品11.0g放入燒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應.證明CaCl2過量(即Na2CO3已完全反應)的方法是: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CaCl2溶液,如果沒有白色沉澱生成,證明CaCl2過量;
③過濾、洗滌、乾燥、稱量沉澱的質量為10.0g,如果缺少洗滌會造成碳酸鈉質量分數偏高.
④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g
則
106 |
x |
100 |
10.0g |
10.6g |
11.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