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用下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打開軟管夾,將裝置放入25
(1)分析實驗裝置可知,X的作用是吸收細胞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該物質是NaOH,由於細回胞呼吸消耗氧氣答釋放二氧化碳,釋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試管中的氣壓下降,毛細管內的液滴向左移動.
(2)由表格實驗數據可知,在20min~30min內,液滴移動的距離是130-65=65mm,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mm2,所以氧氣減少的體積是65mm×1mm2=65mm3,在20min~30min時氧氣的平均吸收速率為65mm3÷10min=6.5mm3/min.
(3)此實驗沒有對著實驗,應設置一對照實驗消除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可以增加一相同的實驗裝置,將活的果蠅換成死的果蠅作為對照.
故答案應為:
(1)NaOH左
(2)6.5(3)將活的果蠅換成死的果蠅,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⑵ 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開始時,打開軟管夾,將裝置放入25℃
(1)果蠅有氧呼吸會消耗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要測定果蠅呼吸速率,需排除內二氧化碳容的干擾,因此X的作用是吸收細胞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應為NaOH;果蠅細胞呼吸消耗氧氣並產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因此容器中氣體總量減少,壓強減小,毛細管內的液滴向左移動.
(2)由表格中數據可知,在20min~30min內,液滴移動的距離是130-65=65mm,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mm2,則氧氣減少的體積是65mm×1mm2=65mm3,因此在20min~30min時氧氣的平均吸收速率為65mm3÷10min=6.5mm3/min.
(3)果蠅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不會產生氣體,因此無法測定果蠅無氧呼吸速率.
(4)溫度等環境因素會影響液滴的移動,因此為校正環境因素引起的影響,應增加一對照實驗:將活的果蠅換成死的果蠅,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故答案應為:
(1)NaOH左
(2)6.5
(3)果蠅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不能產生氣體
(4)將活的果蠅換成死的果蠅,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⑶ 某同學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實驗步驟如下
因為 Vo*T + 1/2 a T*T = S 兩邊抄除以襲時間T 有S/T=Vo + 1/2 a*T 圖像表現為直線 斜率為 1/2a 所以2倍為加速度 Vo為初速度 a 為加速度 T為運動時間 S/T 即為圖的縱坐標 T 為橫坐標
⑷ 一個關於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的問題
A測定呼吸速率,那麼應通過測定氧氣的消耗率來確定。所以X應為氫氧化鈉,吸收幼蟲呼出的二氧化碳,且因為氧氣被消耗,所以氣體總體積減小,液滴左移。
B20-30min內液滴移動的體積為130-65=65mm3 那麼氧氣平均吸收速率應為6.5mm3/min
C幼蟲在純N2條件下無法生存
D所謂對照實驗,應該要實驗自變數有變化。X液體在本實驗中屬於無關變數,應控制相同。對照可以把果蠅幼蟲換成死亡的果蠅幼蟲,其他條件相同
選B
⑸ (2013上海模擬)某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所用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mm2,實
A、圖中X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軟管夾關閉後液滴將向左移動回.所以A描述錯誤.答
B、20min~30min內毛細管中液滴移動的距離變化是130-65=65mm,體積變化是65mm×1mm2=65mm3,平均吸收速率為6.5mm3/min.所以B描述正確.
C、若將試管充入N2,將X換為清水試管中積累了大量二氧化碳和N2,抑制了果蠅的無氧呼吸.所以C描述錯誤.
D、增設的對照實驗應是不加果蠅,並將該裝置置於相同的環境中.所以D描述錯誤.
故應選B.
⑹ (1)①某同學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恆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
(1)①本實驗要用勾碼的重力代替小車所受到的合力,對小車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近似等於合力,可將長木板一段墊高,使重力的下滑分量恰好等於摩擦力,因為中間還有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阻力,故拉力近似等於合力.故答案為:平衡摩擦力. ②根據刻度尺的讀數可知,S C =5.06cm;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大小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C點是速度為: v c =
③同學研究小車運動過程中A點到E點小車的動能變化為: △ E K =
(2):①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0+0.01×26.6mm=0.266mm. ②根據歐姆定律得, R x =
③電流表採取外接法測量誤差較小,因為改裝後的電壓表測量的是電阻絲的准確電壓,用電流表的電流減去電流表G的電流為通過電阻絲的准確電流.若限流,電壓表變化范圍約在2.4V-3V之間,誤差較大.所以採用滑動變阻器分壓式接法誤差較小.電路圖如下圖. ④實物連線圖如下圖. π d 2 I 1 ( R g - R 0 ) | 4L( I 2 - I 1 ) | |
⑺ 某同學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果蠅幼蟲的呼吸速率。實驗所 用毛細管橫截面積為1 mm2,
[答案]B
[解析]圖中X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軟管夾關閉後液滴將向左移回動,A錯誤;在20~30 min內氧氣的平答均吸收速率為(130-65)/10=6.5 mm3/min,B正確;如將X換為清水,並將試管充入N2無法測定果蠅幼蟲無氧呼吸速率,因為果蠅幼蟲無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氣也不產生二氧化碳,液滴不會移動,無法觀察,C錯誤;增設的對照實驗應該將果蠅加熱變成死果蠅,並將該裝置置於相同的環境中,D錯誤。
⑻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按要求填空:(1)利
(1)B裝置為塊狀不溶於水的固體和液體反應製取氣體的裝置,並不用加熱,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有:H2、CO2、H2S等,故答案為:H2、CO2、H2S等;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中有雜質氣體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要進行乾燥的氯氣不具備漂白性的驗證試驗,再進行實驗Ⅰ才能得到結論;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和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一定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的酸性,故答案為:不合理,沒有事先證明乾燥的氯氣無漂白性;不合理;製取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3)驗證Cl-和Br-的還原性強弱可根據反應Cl2+2Br-=2Cl-+Br2設計實驗,在A裝置中制備氯氣,生成的氣體通入到裝有溴化鈉溶液的C中,如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
故答案為: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
(4)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銅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5)濃硝酸與銅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收集於試管丁中,裝置驗證NO2與水的反應,要先關閉a、b,然後用微熱法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2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2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6)NO2和O2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於水中,發生反應:4NO2+O2+2H2O=4HNO3 最後剩餘氣體可能為氧氣,也可能是NO氣體,設NO2和O2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0mol,
若剩餘氣體為氧氣,設參加4NO2+O2+2H2O=4HNO3 反應消耗的氧氣為x,則有消耗的NO2為4x,即:5x=9mol,x=1.8mol.即氧氣為2.8mol,V(NO2)=7.2mol;
混合氣體的總質量為7.2molNO2與2.8molO2的質量之和為7.2mol×46g/mol+2.8mol×32g/mol=420.8g,平均摩爾質量
420.8g |
10mol |
440.4g |
10mol |
⑼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研究(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對其方案進行完善或
(1)B、C、E相連後,應選擇固體和液體不加熱的方法製取氯氣,如可以用次氯酸鈣和濃鹽酸,故答案為:次氯酸鈣、濃鹽酸(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中有雜質氣體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要進行乾燥的氯氣不具備漂白性的驗證試驗,再進行實驗Ⅰ才能得到結論;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和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一定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的酸性,故答案為:不合理;沒有事先證明乾燥的氯氣無漂白性;不合理;製取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3)氯氣的製取原理方程式為:MnO2+4H++2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