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諾貝爾物理,化學獎依次揭曉 哪些概念股將迎來爆炒
今年的諾貝爾概念股又會牽涉哪些上市公司呢?
信威集團 20.67 4.39%
10月6日、7日,備受矚目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相繼揭曉,中微子以及DNA和相關基因概念股已進入部分嗅覺敏銳的資金的視野。
興業證券:信威集團等涉及中微子
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此獎項由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摘得,原因是其發現了中微子振盪,證實了中微子有質量。
「這次頒發的兩個諾貝爾物理獎項分別是大氣中微子振盪和太陽中微子振盪,其他的還有反應堆中微子振盪和加速器中微子振盪,從來源上說基本上就是這四種研究手段。」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俊曾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在反應堆中微子振盪領域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
曹俊所說的「最好」,指的是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該實驗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2003年提出,利用我國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產生的大量中微子,研究中微子的第三種振盪方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我國在中微子研究領域不斷穩步推進,繼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之後,由中國主持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站——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於今年初也已經廣東省江門開平市金雞鎮正式啟動建設。
資料顯示,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極小,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它能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並極易穿透鋼鐵、海水,以至整個地球,而本身能量損失很少,因此是一種十分理想的信息載體。
正是由於這一特性,中微子可以廣泛應用在通訊、地質以及天文等多個領域。
興業證券發布研報指出,未來在包括中微子通信技術、量子通信技術等信息傳播領域,以及未來先進軍事高科技武器和新醫療技術等高精端科研領域,中微子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A股上市公司中,信威集團、零七股份(000007,股吧)(以及三維通信(002115,股吧)均涉足相關領域,有望率先獲益。
此外,萬訊自控(300112,前收盤價22.07元)此前曾表示,已與相關方就「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進行論證並進行了樣機實驗,公司為該項目提供信號調理器產品(屬公司二次儀表產品系列)。而「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與世界上正在運行的 「美國散裂中子源」、「日本散裂中子源」和「英國散裂中子源」一起構成了世界四大脈沖散裂中子源。
太平洋證券:基因測序公司有機會
10月7日,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托馬斯·林達爾、保羅·莫德里奇和阿奇茲·桑賈爾分享了這一獎項,獲獎理由是「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資料顯示,DNA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種分子,雙鏈結構,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
DNA修復是細胞對DNA受損傷後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可能使DNA結構恢復原樣,重新能執行它原來的功能。研究DNA修復不僅是探索生命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與軍事醫學、腫瘤學等領域密切相關。
實際上,以「基因編輯」等技術為代表的精準醫療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著力發展的一大新興領域。今年1月底,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5年國情咨文演講中即宣布,美國將開展精準醫療計劃,致力於治癒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讓所有人獲得個性化健康信息。
太平洋證券研究員景瑩認為,隨著基因測序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精準醫療計劃也蓄勢待發,擁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測序儀器及設備的千山葯機;為基因測序行業提供數據服務的榮之聯;提前布局產前篩查以及腫瘤診斷等領域的北陸葯業、達安基因等,均有較大市場機會與空間。
㈡ 太陽核聚變都有哪些反應除了普通氫聚變還有什麼過程
當你剛剛開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有數萬億顆中微子從你的身體中穿過,而你卻全然不知。
(圖片說明:我國的江門中微子實驗)
同時,中微子也和宇宙的命運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科學家認為,中微子是暗物質的最有希望候選者。與此同時,中微子也是解釋為何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多的一把鑰匙。因此,中微子的研究也成為了世界各國物理學家的重點觀測對象。在我國也有許多中微子實驗,正在揭秘這個特殊的粒子,相信宇宙的真面目正在一點點向我們展現,
㈢ 中微子振盪的研究歷程
1930年,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設。1956年,柯溫(.L.Cowan)和弗雷德里克·萊因斯利用核反應堆產物的β衰變產生反中微子,觀測到了中微子誘發的反應:
反電子中微子+質子-----中子+正電子,這是第一次從實驗上得到中微子存在的證據。
中微子振盪的概念與中性K子系統中的振盪相似,最早由理論物理學家布魯諾·龐蒂科夫於1957年提出。
1962年,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利昂·M·萊德曼等人發現了中微子有「味」的屬性,證實了μ子中微子和電子中微子是不同的中微子。他們也因此獲得198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000年7月21日,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宣布發現了τ子中微子存在的證據。
1968年,美國物理學家雷蒙德·戴維斯等人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Homestake地下金礦中建造了一個大型中微子探測器,探測發現,來自太陽的中微子比理論預言減少了1/3,這就是太陽中微子問題。1998年6月5日,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的科學家們宣布找到了中微子振盪的證據,即中微子在不同「味」之間發生了轉換(電子中微子和μ子中微子間變換),這現象只在中微子的靜止質量不為零時才會發生。然而這個實驗只能測出不同「味」的中微子質量之差,尚不能測得其絕對質量。
1982年,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在一個深達1000米的廢棄砷礦中領導建造了神岡探測器,最初目標是探測質子衰變,也可以利用中微子在水中產生的切連科夫輻射來探測中微子。1987年2月,在銀河系的鄰近星系大麥哲倫雲中發生了超新星1987A的爆發。日本的神岡探測器和美國的Homestake探測器幾乎同時接收到了來自超新星1987A的19個中微子,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來自太陽系以外的中微子,在中微子天文學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世紀90年代,神岡探測器經過改造,名為超級神岡探測器,容量擴大了十倍。
1998年,日本的超級神岡實驗(Super Kamiokande)以確鑿的證據發現中微子存在振盪現象,即一種中微子在飛行中可以變成另一種中微子,使幾十年來令人困惑不解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和大氣中微子反常現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釋。中微子發生振盪的前提條件就是質量不為零和中微子之間存在混合。
2001年,加拿大的薩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發表了測量結果,探測到了太陽發出的全部三種中微子,證實了太陽中微子在達到地球途中發生了相互轉換,三種中微子的總流量與標准太陽模型的預言相符合,基本上有解釋了太陽中微子失落的部份。
2002年,雷蒙德·戴維斯和小柴昌俊因在中微子天文學的開創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2年3月,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組織發言人宣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盪,並測量到其振盪幾率。
2015年1月,繼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之後,由中國主持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江門中微子實驗在廣東省江門市建設啟動。其首要科學目標是利用反應堆中微子振盪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實驗站將建在地下700米深處,計劃2020年投入運行並開始物理取數,運行至少20年。
㈣ 當科學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在某c9讀書,給我們上課的教授應該算科學家了吧? 感覺就是跟普通人沒啥區別,只不過他們回的工答作是研究科學,其實科學具體化了每個人研究的也就有限的那一點。朋友圈的話主要就是其他科學家,需要這門科學的企業家,官員,科學雜志的編輯吧。成就感這我不是老師不知道,不過我感覺老師們還是挺有成就感的,因為上課會告訴我們衛星火箭啥的上邊哪個零件是他們研究的,為航天國防事業作出貢獻啥的。不過老師們都很內斂吧,不會多說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說。三觀就是因人而異了,古往今來科學研究水平都和三觀人品沒啥關系,其實我感覺主要就跟智力有關,科學研究大概不存在想做學問先做人這一說。當然有文化,經濟條件好,有社會地位的人肯定大多比較溫和,穩重,因為生活的很從容嘛。
㈤ 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王貽芳,未來有機會期待諾貝爾獎嗎
王貽芳是丁肇中得意門生、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得主、首位獲得「基礎物理突破獎」的中國人,未來是有機會期待諾貝爾獎的。
新華日報記者曾於今年3月和5月兩次采訪王貽芳院士。這位探索「幽靈粒子」的人,生活中沉默少言,有時是「話題終結者」,但談到自己的工作,即使只言片語,也能流露出對科學的態度和熱愛。
在王貽芳看來,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之所以能夠獲得各種各樣的獎項,迎來媒體的超高關注度,完全是因為「碰對了運氣」。「我就把自己當一個普通人,我做我願意做的事情,盡我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當然我也知道,我得過各種各樣的獎。但這裡面很大程度上有運氣的成分在,和我一樣努力的人其實很多,比我聰明的人更多。我沒有別的辦法解釋,只能說是運氣不錯。」
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怎麼樣
能進中科院的都是IQ特別高的,我當年也考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研究生滑檔內下來的,題目大多是容超綱題。
工作生活前期基本在實驗室,後期有成果之後召開發表,刊登在世界著名的科學期刊上,去全國各地高校做演講,一是獲取學術地位,二是賺點生活費。搞科研很辛苦的,特別是前期,有成果就不一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
兩年過去了,我現在在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高能所的情況我不大了解,中科院的國家經費都不低就對了,現在每個月(碩士)3000-4000左右,不用學費(返還),專心科研。據我所知國內高校幾乎沒有幾個比中科院給的多。
生活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前期就混個二作共同一作啥的,後面有成果了就寫論文,半年左右一片,科研狗枯燥乏味,論文都是相互引用,水文章從講師評職稱到教授,所以說為什麼中國高校中流傳一句話: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博,三流的教授,有那麼點意思在裡面,不過並不能以偏概全,至少我現在的導師是碩果累累(核聚變等離子體約束行為方向)。
㈦ 日本神岡實驗室,那裡儲存多少噸純凈水呢
始建於1982年,耗時1年才建好。剛建好的時候,它並不叫超級神岡探測器,而是叫它神岡核子衰變實驗。從外表上看它是一個高16米的圓柱形容器,直徑達15.6米,這個容器能裝3000噸水和1000隻光電倍增管。主要是用來研究宇宙中的一些物質的,如探測質子衰變,尋找太陽、地球大氣的中微子等。
對於中微子的研究,不只日本有,我們在這方面也取得值得驕傲的成就。它就是「江門中微子實驗」,我國的這個實驗項目與日本的「頂級神岡」和美國的「深層地下中微子實驗」並列,它將於在2022年開始收集數據。據專家稱,有了這三大實驗的開啟,人類將能更准確,更深層地探測和研究中微子。
㈧ 中科院和社科院有什麼區別
1、研究方向不同: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
2、成立時間不同:
中科院成立時間為1949年11月。
社科院成立時間為1977年5月7日。
3、組成結構不同:
截至201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擁有6大學部,近40個研究院所,10個職能部門,8個直屬機構,2個直屬公司,180餘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主管全國性學術社團105個,並代管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科院設有院機關13個,分院12個,研究單位114個,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7個,其他單位4個,共建單位12個,院直接投資的全資及控股企業22個,四類機構34個,院非法人單元113個,相關組織5個。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構想,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和「創新2020」,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新中國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實行學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後制度。
社科院集中辦院:即中國社會科學院集中創辦一所研究生院,作為統一的招生單位和學位授予單位,並建設一座統一的校園。
社科院按所設系:即研究生院的教學系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各研究院所設立,實行「所系合一」體制,系主任原則上由所長兼任,系導師從該所副高級以上研究人員中遴選、聘請,系和導師負責研究生的系專業基礎課教學。
社科院分片教學:即依據學科門類由若干教學系組建一個教學研究部(簡稱「學部」,也叫「學科片」),負責按學科群開設的或同一專業研究生共同必修的學部專業基礎課教學。
㈨ 日本在地下存了五萬噸水,究竟是為何
這個問題先說答案,日本這五萬噸水是為了做物理實驗,探測並捕獲中微子的,項目名稱「超級神岡」,下面有說一下為何需要這五萬噸純凈水。
中微子普遍存在,但難以捕捉太陽、地球、核反應堆、超新星爆發、宇宙誕生的大爆炸等都產生大量的中微子。它們以接近光速飛行。據物理理論,每一秒鍾,穿過一個人身體,有1000萬億個宇宙中微子。因為中微子幾乎不與物質發生反應,發生反應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要建造龐大的探測器來「捕捉」它,」超級神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誕生的。
當然作為中微子探測器的旗艦,「超級神岡」也是要升級的,採用了100萬噸純凈水,變身為「超超級神岡實驗」,是不是發現5萬噸水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結語針對題目本身語境,我多說一點題外話,日本在科學技術的許多方面是有領先獨到之處,作為鄰居的我們要客觀看待,不要過分的吹噓和自卑,隨著國家經濟實力提升,我們要相信在科學技術領域,中國也會有越來多旗艦項目誕生的。
㈩ 宇宙中來無影去無冬的幽靈粒子,是靠純凈水檢測的嗎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於2015年1月開工建設。若順利,明年年中,施工人員將開始在地下實驗廳中組裝巨大的球形探測器。這是中國最復雜的高能物理實驗裝置,預計2022年建成。與當前最好的國際同類設備相比,它的規模要大20倍,精度提高近一倍。
這么大的玻璃球,給工程建設帶來了挑戰。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組先後請來幾個知名力學團隊幫忙設計,並搭建了專門實驗室,測試有機玻璃的力學性能和老化情況,還造了一個直徑3米的小球來驗證計算和測試是否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