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材實驗情景再現:(1)實驗一:「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圖1中甲為實驗裝置圖讓一束光線EO貼著紙板射到平
(1)由於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當紙板F轉過一定版的角度後,兩塊紙板不在權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紙板F上就無法呈現出反射光線了,因此這個現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這時的入射角為原來的反射角,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這時的反射角為原來的入射角,所以會發現光線原路返回,也就是說,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在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豎直玻璃板後出現蠟燭的像,再拿出一支外形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當移到A′處時,看到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體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經三次實驗,分別將圖2乙中像點A′、B′、C′和對應物點A、B、C連接,發現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等效替代;相等.
㈡ 重慶一中物理實驗小組進行「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 (1)圖乙所示為某小組在
(1) ,偏小。 (2)(Ⅰ)平衡摩擦時傾角過回大; (Ⅱ)未平衡摩擦力或平答衡摩擦力時傾角偏小; (Ⅲ)0.5kg;0.2。
㈢ 圖甲是一種進行無土栽培的實驗裝置,某生物小組利用該裝置研究水溫對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影響,圖乙是實驗
(7)在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圖甲出現的主要現象有:①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幼嫩植株彎向光源生長;②植物生長需要水、礦質元素等,因此裝置中的培養液會大量減少;③植物蒸騰作用會散失大量的水分,導致培養液濃度上升,幼苗會因失水而出現萎蔫、甚至死亡現象.(本題屬於開放題,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5)由乙圖可知,在30℃溫度下,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最好,因為此溫度是植物體內酶活性的最適溫度.溫度在5口℃或38℃時,植物吸收的礦質元素中,硅酸的吸收量最少,說明溫度過高或過低,對硅酸的吸收影響最大.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所以植物對礦質元素吸收的種類和數量分別與根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載體的數量有關. (3)根據第(7)題可知,若想讓該植物在此裝置中能存活更長的時間,需要改進的措施有:向培養液中不斷通入空氣;定時添加成分均勻的新鮮培養液;適當添加水分等.(本題屬於開放題,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7)①幼嫩植株彎向光源生長 ②裝置中的培養液會大量減少;實驗初期幼苗生長,得段時間後,幼苗會出現萎蔫、甚至死亡現象 (5)30℃此溫度是植物體內酶活性的最適溫度&nbs六;&nbs六;&nbs六;硅酸&nbs六;&nbs六;&nbs六;根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載體的數量 (3)向培養液中不斷通入空氣;定時添加成分均勻的新鮮培養液;適當添加水分等
㈣ 圖甲為一研究電磁感應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電流感測器(相當於一隻理想的電流表)能將各時刻的電流數據
(1)由I-t圖象可知當t=0.5s時,I=1.10A; P=I2R=1.102×1.0W=1.21W (2)由圖知,當金屬桿達到穩定運動時的電流為1.60A, 穩定時桿勻內速運動,受力平容衡,則有:mgsinθ=BIL 解得B= =1.25T (3)1.2s內通過電阻的電量為圖線與t軸包圍的面積,由圖知,總格數為130格,q=130×0.1×0.1C=1.30C 由圖知,1.2s末桿的電流I=1.50A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I= = 得v= =1.8m/s 又q= .
㈤ 如圖(甲)為一研究電磁感應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電流感測器(相當於一隻理想的電流表)能將各時刻的電
(1)由I-t圖象可知當t=0.2s時,I=0.6A; P=I2R=0.62×0.5=0.18W; (2)由圖知,當金屬桿達到穩定運動時的電流為1A, K斷開時回,由平衡條件得:答mgsinθ=μmgcosθ, K閉合後穩定時,桿勻速運動,由平衡條件得: Mg+mgsinθ=μmgcosθ+BIL, 解得B= =1T; (3)0.4s內通過電阻的電量為圖線與t軸包圍的面積,由圖知: 總格數為137格(130-145均正確),則感應電荷量: q=137×0.04×0.04C=0.22C, 由圖知:0.4s末桿的電流I=0.83A, ∵I= = , ∴v= =0.83m/s, ∵q= = , ∴x= =0.22m; ∵Mgx= (M+m)v 2+Q, ∴Q=0.15J, Q R= =0.075J; 答:(1)t=0.2s時電阻R的熱功率是0.18W; (2)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是1T; (3)0~0.4s內R上產生的焦耳是0.075J.
㈥ (6分)圖甲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測量同一組數
(1)AC(2)4.00
㈦ (一 )、圖甲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3) 略
㈧ 圖甲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沙和沙桶的總質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實驗中用沙
(1)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沙和沙桶的情況下版使小車恰好做勻權速運動,以使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麼小車的合力就是繩子的拉力.要判斷是否是勻速運動,我們可以從打出的紙帶相鄰的點的間距來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故選B. (2)當m<<M時,即當沙和沙桶的總重力要遠小於小車的重力,繩子的拉力近似等於沙和沙桶的總重力.故選C. (3)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相鄰的計數點時間間隔為0.1s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 sDE-sAB=3a1T2 sEF-sBC=3a2T2 sFG-sCD=3a3T2 a= =0.42m/s 2. 故答案為:(1)B(2)C(3)0.42
㈨ (10分)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外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交流電的
⑴BD;⑵3.2;⑶平衡小車的摩擦力,不掛砂桶時小車拉著紙帶打的點跡是回均勻的。
㈩ 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物體質量m關系的實驗,如圖所示,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1
(1)由於抄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故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所以每兩個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0.1s,利用逐差法△x=aT2可得: (x3+x4)-(x1+x2)=4aT2 則有:a= = 0.0721+0.0772?0.0619?0.0670 | 4×0.042 |
=3.2m/s 2(2)由圖可知當繩子的拉力不為0時,物體的加速度仍然為0,說明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不是繩子的拉力,故物體受的摩擦力沒有得到平衡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故答案為:(1)3.2;(2)實驗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與圖甲為一項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