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 製取並收集乙炔 B. 比較NaHCO 3
A、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6,空氣的是29,所以乙炔的密度專小於空氣的密度,且乙炔和氧氣在常溫條屬件下不反應,所以乙炔應該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A錯誤. B、該裝置中加熱碳酸氫鈉的溫度大於碳酸鈉的溫度,所以不能證明碳酸鈉的穩定性比碳酸氫鈉的強,應該碳酸鈉放置在大試管中,碳酸氫鈉放置在小試管中,加熱後,溫度低的碳酸氫鈉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鈉不分解,故B錯誤. C、氨氣極易溶於水和酸性溶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且和水、硫酸不反應,所以和稀硫酸混合後分層且處於下層,四氯化碳和氨氣不反應,所以四氯化碳有緩沖作用,且稀硫酸能吸收氨氣,所以該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C正確. D、實驗室中製取少量乙酸乙酯時,右邊試管中應該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而不是氫氧化鈉溶液,且導氣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錯誤. 故選C. |
㈡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部分儀器已省略),操作正確並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乾燥Cl2B.檢
A.氣體乾燥裝置的特點是長導管進氣短導管出氣,故A錯誤;
B.鉀元素的焰色反應必須通專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屬,濾去黃光的干擾,故B正確;
C.石油的分餾是根據餾分的沸點不同分離的,所以溫度計測得溫度應是氣體的溫度,故C錯誤;
D.只有紅磷在高溫度區域而白磷在較低溫度區域時,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則說明紅磷的著火點大於白磷,故D錯誤;
故選B.
㈢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部分儀器略去),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乙酸乙酯的制備應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醇易溶於水,乙酸和專碳酸鈉反應屬被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不溶於飽和碳酸鈉,起到分離的目的,故A錯; B、氨氣易溶於水,收集時要防止倒吸,不溶於CCl 4 ,將氨氣通入到CCl 4 ,不會產生倒吸,故B正確; C、石油分餾時溫度計是測量餾分的溫度,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應在蒸餾燒瓶支管口附近;故C錯誤; D、濃鹽酸易揮發,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HCl氣體,比較鹽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強弱時,應將HCl除去,否則會影響實驗結論,故D錯誤. 故選B. |
㈣ (1)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部分儀器略去),能達到實驗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1)A.裝置中Cl2進入後沒抄有出口,無法收集乾燥的Cl2,故A錯誤;
B.裝置中NH3不溶於CCl4,不會引起倒吸,且上層的水會吸收NH3,防止NH3逸出,故B正確;
C.石油分餾中,溫度計的水銀球應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故C錯誤;
D.由於蒸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乙酸,它們的溶解性很強,當導管口插入液面以下時易發生倒吸,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2)①甲做為乾燥裝置,固體R的要求必須能乾燥氣體a,且不與a發生反應.而B中濃H2SO4是液態,C中KMnO4氧化C2H4,D中鹼石灰吸收Cl2,均不適合,
故答案為:A;
②反應原理是某種氣體與固體R在常溫下反應,常溫下可用此裝置來制備空氣中的某種單質氣體,氣體為氧氣,則反應應為2CO2+2Na2O2═2Na2CO3+O2,
故答案為:CO2;Na2O2;2CO2+2Na2O2═2Na2CO3+O2;
③乙中球形裝置可起防止倒吸的作用,則按圖乙來安裝,此時乾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答案為:防止倒吸.
㈤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操作正確並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稱量氫氧化鈉固體B.配製100mL 0.
A.稱量葯品時,應左物右碼,氫氧化鈉有腐蝕性、易潮解,應放在小燒杯中稱量,故A錯誤;
B.向容量瓶里轉移溶液時應該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流到容量瓶外面,故B錯誤;
C.用自來水制備少量蒸餾水,用蒸餾燒瓶,溫度計位置,冷卻水的流向均正確,故C正確;
D.酒精和水互溶不分層,故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D錯誤.
故選C.
㈥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能達到目的是() A. 吸收多餘的NH 3 B. 分離沉澱和膠體
A.利用硫酸吸收氨氣進行尾氣處理,易發生倒吸,而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內的大,能防止倒容吸,故A正確; B.因膠體和沉澱都不能透過半透膜,則不能利用半透膜來分離膠體和沉澱,故B錯誤; C.碳酸氫鈉不穩定,碳酸鈉穩定,為比較穩定性,應將碳酸氫鈉盛放在小試管中,故C錯誤; D.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所以制備乙酸乙酯丙分離出乙酸乙酯應利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故D錯誤; 故選A. |
㈦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能達到目的是()A.B.C.D
A.氨氣極易溶於水和酸性溶液,四氯化碳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且和水、硫內酸不反應,所以和稀硫容酸混合後分層且處於下層,四氯化碳和氨氣不反應,所以四氯化碳有緩沖作用,且稀硫酸能吸收氨氣,所以該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A正確;
B.沉澱和膠粒不能透過半透膜,應用過濾分離,故B錯誤;
C.該裝置中加熱碳酸氫鈉的溫度大於碳酸鈉的溫度,所以不能證明碳酸鈉的穩定性比碳酸氫鈉的強,應該碳酸鈉放置在大試管中,碳酸氫鈉放置在小試管中,加熱後,溫度低的碳酸氫鈉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鈉不分解,故C錯誤;
D.實驗室中製取少量乙酸乙酯時,右邊試管中應該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而不是氫氧化鈉溶液,且導氣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錯誤.
故選A.
㈧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操作正確並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D A不正確來,應該源是長進短出;B不正確,觀察鉀元素的焰色反應,應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C不正確,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該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出口處;氨氣極易溶於水,D中能防止倒吸,所以正確的答案選D。
㈨ 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對應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製取並收集乙炔B.比較NaHCO3,Na2CO3的熱穩
A.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6,空氣的是29,所以乙炔的密度小於空氣的密度,且乙炔和氧氣在回常溫條件下不答反應,所以乙炔應該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A錯誤;
B.該裝置中加熱碳酸氫鈉的溫度大於碳酸鈉的溫度,所以不能證明碳酸鈉的穩定性比碳酸氫鈉的強,應該碳酸鈉放置在大試管中,碳酸氫鈉放置在小試管中,加熱後,溫度低的碳酸氫鈉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鈉不分解,故B錯誤;
C.兩個玻璃球有緩沖作用,導管插入溶液中,所以氣體能充分被吸收且防止倒吸,所以該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C正確;
D.實驗室中製取少量乙酸乙酯時,右邊試管中應該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而不是氫氧化鈉溶液,且導氣管不能伸入溶液中,故D錯誤.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