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每個鉤碼的質量為m,O為支點. (1)他將2隻鉤碼懸掛在B點,
(1)勻速 2mgh 2 /Fh 1 (2)大於小於變大(3)最大(4)杠桿的自重
B.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每個鉤碼的質量為m,O為支點.(1)他將2隻鉤碼懸掛在B點,在A (1)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時,將2隻鉤碼懸掛在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動彈簧測力計,則有用功為W有=Gh2=2mgh2,總功W總=F1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2)鉤碼的懸掛點在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1?OA=G?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2?OA=G?OC;從圖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有用功不變,但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又因為總功等於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小於第一次做的功,並且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變大,即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 (3)因為第1與第2的有用功相等,並且第2的額外功小,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1的機械效率小於第2的機械效率; 將3隻鉤碼懸掛在C點時,物體升高的高度不變,物重增加,由W有=Gh2可得,有用功變大,但杠桿提升的高度與第2相同,額外功與第2相同,又因為機械效率等於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因此第3的機械效率大於第2的機械效率. 綜上所述,第3的機械效率最大. (4)有用功是提升鉤碼所做的功,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桿重力做的功,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總功所佔的比例;提升的鉤碼重一定說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桿自身的重力. 故答案為:(1)勻速;
C.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A、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讀數是:0.5N;故A錯誤;
C、根據圖示可知,阻力為鉤碼重G,只有當杠桿在水平位置時,阻力臂為OA,因此C錯誤; D、將同一物體由懸掛的A點變為B點時,物體的力臂變大,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F變大;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因此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變大,即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故D錯誤. 故選B. D. (2013濱湖區二模)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每個鉤碼的質量為m,O為支點.(1)他將2 (1)有用功為W有=Gh2=2mgh2,總功W總=F1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此杠桿的動力臂大回於阻力答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桿; (2)鉤碼的懸掛點在B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1?OA=G?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F2?OA=G?OC;從圖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在此過程中,物重不變,A點上升高度h1不變,但物體上升的高度減小,所以有用功減小,總功變大,所以根據η=
故答案為:(1)
E.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鉤碼
(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讀數是:0.5N;
(3)因為杠桿屬自身有重力,提升物體的同時也要提升杠桿,即克服杠桿自重做功,就有了額外功; 故答案是:0.5,66.7,由於使用杠桿時需要克服杠桿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F.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