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古代的記里鼓車利用齒輪傳動裝置

古代的記里鼓車利用齒輪傳動裝置

發布時間:2021-01-28 04:43:31

A. 我國古代的「記里鼓車」就是利用齒輪傳動的裝置,每當車輪轉動150圈時,也即車每通過1里(500m),機械

1.06m

B. 古代的「記里鼓車」利用齒輪傳動裝置,每當車輪轉動150圈時,機械人就敲一次鼓(1里=500m),由此可見車

車輪一圈的長度即圓的周長為c=
500m
150
=3.33m,所以直徑版為d=
c
π
=
3.33m
3.14
=1.06m.
故選權A.

C. 我國古代都有哪些奇妙的「高科技」令人嘆為觀止

D. 古代交通工具與現代交通工具的變化。急~快快~!

在早期,沒有使用「車輛」一詞。那時,人們主要依靠步行來互相拜訪。因此,當時的科技、政治、經濟都不發達。畢竟兩地距離遠,溝通不暢,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發展極為緩慢。

後來,隨著人們智力水平的顯著提高,交通運輸等交通工具的歷史發生了「巨大」的飛躍,也促進了部落之間、政府與田野之間的交流,形成了一個小的良性循環。

此後不久,水路運輸方式逐漸形成,但運輸的快速發展也在戰場上得到了應用。三國時期,每一場戰爭都匯集了最好的作戰和交通工具(但最先進的只是好與壞之間的微小差別)。

火車和輪船的發明大大提高了陸地和水上交通工具的速度。這兩輛車的主要目的是運送乘客和貨物。當然,他們帶來了TNT等等。從那時起,現代交通工具已基本固定下來。

因此,汽車和飛機應運而生,成為現代社會交通工具的主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戰斗機、戰車、戰艦等概念(當今高科技社會體現在軍事方面)。這些先進武器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4)古代的記里鼓車利用齒輪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交通運輸業的又一次飛躍始於工業革命。18、19世紀,人類進入了「科學世紀」。瓦特發明的現代蒸汽機的形成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交通運輸發展的新階段。蒸汽機車和蒸汽船的發明大大「縮短」了地區之間的距離。

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交通工具的種類大大增加,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科技的發展。文化交流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

E. 我國的古代,有哪些比較神奇的「高科技」

擒縱系統

上面這三個部分靠齒輪和軸承相互連接,其核心動力系統叫樞輪,用漏刻中流出的水來轉動樞輪,進而帶動齒輪軸承轉動,使整個系統運作起來。同時控制運轉還需要一個擒縱系統,平水壺中流出固定水量的水流而以等速均勻的方式一直間歇地運轉不停,其原理運用在現代機械表中,因為擒縱系統使水運儀象台成為世界最早的機械表。

文史君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我們回首古人,數不清的科技發明為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與歡樂。可惜古代的先進技術未能實現整個社會技術的變革,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我們常常自豪古人的科技遠超同時期的世界,又感慨當今中國的很多科技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時過境遷,古人不受重視的科學技術,或被後來西方國家借鑒並趕超,或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各國極為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技術的壟斷現象也頻頻出現。我們不應該囿於古人往日的輝煌,但或許可以從其中獲取靈感。最後著眼於現在和未來,不斷地實現科學技術的突破,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新發展。

F. 我國古代的 記里鼓車 是利用齒輪轉動的裝置,車輪每轉動200圈

設:直徑為:L
則有:πL*200=500
L=2.5/π=2.5/3.14=0.8m
即:直徑為:0.8m

G. 中國古代物理學貢獻 宋代物理貢獻

宋元明時期我國古代技術成就極為豐富,但往往著述不詳或流散失傳,只知其名而不知其詳,因而許多「巧器」歷代都有人重新「創制」。如由仰韶文化時期尖底陶罐發展而成的攲器,「虛則攲,中則正,滿則覆」,是由於重心由高變低而又變高而致的,晉人杜預、南北朝祖沖之,魏、隋、唐、宋都有多人試制,指南車也有東漢張衡、三國馬鈞、祖沖之、宋燕肅、吳德仁等多人多次製成或未成。後魏時有郭善明與馬岳同時研造,郭未成但妒嫉,見馬岳垂成,便用毒酒殺之。而燕肅造這種憑*齒輪傳動使木人手指方向不變的指南車遇困難時,出門「見車馳門動而得其法」,這也是從機械原理中悟出的。可惜的是往往因古代人悟而未述或述而失傳。記里鼓車也是利用傳動,使車輪走滿一里時有一齒輪轉滿圈並撥動小人打鼓一次。這說明我國手工製造中齒輪構造等工藝相當嫻熟,但直到宋代才記載較詳。蘇頌和韓公廉1092年建成了我國古代最大型的先進天文鍾樓「水運儀象台」,其結構詳細載於蘇頌《新儀象法要》中,它涉及天文、力學、機械製造,其中有相當於鍾表擒縱器的「天衡」,是保證等時性的杠桿裝置。元代郭守敬在天文儀器製造的種類、結構和精度方面達到很高水平。宋代曾公亮在《武經總要》這一軍事著作中除記載兵工機械、槍炮、軍用油泵等外,還在《尋水泉法》中詳載了虹吸管,它在《後漢書·張讓傳》及唐代《通典》中都有記載,包括「取大竹去節」,「油灰黃蠟固封」竹首插入水中五尺」,燒火使「火氣潛通」入水,「則水自中逆上」等。河北石家莊隆興寺的轉輪藏建於北宋,人在台上繞軸走動時輪藏會緩慢地反向轉動,這實際上是動量矩原理的應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網路全書,在卷十五《佳兵篇》中記述了測試弓弦彈力大小的方法:「凡試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秤鉤搭掛弓腰,弦滿之時,推移秤錘所壓,則知多少」,方法十分巧妙。該書在我國失傳300年,於1926年才由日本找回翻印本。總的來說,我國古代力學知識與古代精湛的工藝技術往往密不可分,但各時期對技術知識的整理匯集、研究提高、保存流傳都未受到重視,致使技術特別是科技理論不能代替人力形成明顯的生產力,科舉八股把教育與知識分子的注意力引到文字游戲或仕途官場上。一方面是大量生產知識與技術積累而又散失,缺乏系統整理,一方面是經驗性的定性的力學概念始終帶有思辨色彩,缺乏數學的定量引用和系統實驗的基礎,因此經典力學理論只能等待西方傳入。

H. 我國古代記里鼓車,計算車輪直徑

1.06m

I. 古代機械史的詳細的古代機械史

陸上交通運輸工具不斷發展。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代表了當時鑄造技術、金屬加工和組裝工藝的水平。東漢以後出現了記里鼓車和指南車。記里鼓車有一套減速齒輪系,通過鼓鐲的音響分段報知里程。三國馬鈞所造的指南車除用齒輪傳動外,還有自動離合裝置,在技術上又勝記里鼓車一籌。自動離合裝置的發明,說明傳動機構齒輪系已發展到相當的程度。
東漢時已有不同形狀和用途的齒輪和齒輪系。有大量棘輪,也有人字齒輪。特別是在天文儀器方面已有比較精密的齒輪系。張衡利用漏壺的等時性製成水運渾象儀,以漏水為動力通過齒輪系使渾象每天等速旋轉一周。公元132年張衡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即候風地動儀。
漢代紡織技術和紡織機械也不斷發展,綾機已成為相當復雜的紡織機械。到三國時期,馬鈞將50綜(分組提放經線的綜片)50躡(踏具)和60綜60躡的綾機都改成50綜12躡和60綜12躡,提高了生產效率。馬鈞還創制了新式提水機具翻車,能連續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唐宋時期機械製造已有較高水平。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銀盒,其內孔與外圓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嚴緊,刀痕細密,說明當時機械加工精度已達到新的水平。
在運輸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並用,在技術上有進一步發展。南朝齊祖沖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謂千里船和南朝梁侯景軍中的160槳快艇,都是人力推進的快速艦艇。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車船。唐代的李皋對車船的改進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古代水力機械也有新的進展,唐代已有筒車,從人力提水發展為水力提水。南宋末期又創造出先進的水轉大紡車。三、五(錠)手搖(圖2[三紡車復原模型]紡車復原模型class=image>)紡車曾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人力紡紗機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遺制》是木工名家總結親身經驗之作,並詳細記述了當時通行的紡織機具和車輛,以古代著名的木製機械技術專著而留世。

J. 古代的「記里鼓車」利用齒輪傳動裝置,每當車輪轉動150圈時,機械人就敲一次鼓(1里=500m),由此可見車

車輪一圈的長度即圓的周長為c=

500m
150
=3.33m,所以直徑為d=
c
π
=
3.33m
3.14
=1.06m.
故選A.

閱讀全文

與古代的記里鼓車利用齒輪傳動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五金批發市場商家電話號碼 瀏覽:127
脫水機怎麼換軸承視頻 瀏覽:636
機械式氣體切換裝置原理圖 瀏覽:353
xp電腦音頻設備沒有了怎麼辦 瀏覽:513
箱體自動焊接裝置 瀏覽:65
專業短程分子蒸餾設備哪個品牌好 瀏覽:434
煙感裝置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瀏覽:785
冰箱一直不製冷是怎麼辦 瀏覽:320
類此原電池實驗裝置圖 瀏覽:255
織嘜機全套設備多少錢 瀏覽:253
大眾自動裝置通道 瀏覽:71
暖氣片回水閥門哪邊是開 瀏覽:114
水表箱怎麼打開閥門 瀏覽:303
閥門保溫罩殼規格怎麼填 瀏覽:847
汽車儀表盤背景燈暗淡怎麼辦 瀏覽:977
蘇州高中壓閥門廠有 瀏覽:112
收集二氧化碳需要什麼儀器 瀏覽:126
男科檢查都有哪些儀器 瀏覽:911
消逝的光芒的開車關閉主閥門怎麼過 瀏覽:190
東風雪鐵龍在中間儀表怎麼拆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