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有機合成實驗裝置圖

有機合成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1-01-28 16:11:20

A. 實驗室有機合成如何進行氮氣保護最好能給個裝置圖!謝謝。

裝置圖確實不好畫,沒有繪圖工具。一般就是把整個裝置聯通好以後,留下內兩個口,一個在容反應裝置一端,一個在收集或者遠端。當然,滴加可以用分液漏斗,也算堵住。然後反應前先從近端通氮氣,排除空氣,然後開始反應,加熱也好,滴加也好。另一端可以用特定裝置收集或者吸收,也可以敞口,只要氣壓夠就可以。反映完畢後,先取出產物保護好,停止通,就可以了。

B.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實驗室利用圖的裝置制備乙酸乙酯.(1)與教材采

(1)球形乾燥管容積較大,使乙酸乙酯充分與空氣進行熱交換,起到冷凝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為:冷凝和防止倒吸;
(2)①本題是研究實驗D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H+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的條件,題中採用了一個變數,實驗C 2mol?L-1H2SO4,實驗D鹽酸,所以達到實驗目的,實驗D與實驗C中H+的濃度一樣,實驗C 3mL乙醇、2mL乙酸、2mol?L-1H2SO4,實驗D 3mL乙醇、2mL乙酸、鹽酸,要保證溶液體積一致,才能保證乙醇、乙酸的濃度不變,鹽酸體積為4mL,實驗D與實驗C中H+的濃度一樣,所以鹽酸的濃度為4mol?L-1
故答案為:3,4;
②對照實驗A和C可知:試管Ⅰ中試劑實驗A中使用1mL18mol?L-1濃硫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比C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大很多,說明濃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率,
故答案為:AC;
(3)90g乙酸的物質的量為:

90g
60g/mol
=1.5mol,138g乙醇的物質的量為:
138g
46g/mol
=3mol,顯然乙醇過量,理論上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物質的量需要按照乙酸的量進行計算,根據反應CH3COOH+C2H5OH
濃硫酸

C. 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誕生的主要原因

生命何時、何處、特別是怎樣起源的問題,是現代自然科學尚未完全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歷史上對這個問題也存在著多種臆測和假說,並有很多爭議。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下面介紹幾種著名的假說,以備教學時參考。

1.自然發生說

自然發生說是19世紀前廣泛流行的理論,這種學說認為,生命是從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如,我國古代認為的「腐草化為螢」(即螢火蟲是從腐草堆中產生的),腐肉生蛆等。在西方,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就是一個自然發生論者。有的人還通過「實驗」證明,將穀粒、破舊襯衫塞入瓶中,靜置於暗處,21天後就會產生老鼠,並且讓他驚訝的是,這種「自然」發生的老鼠竟和常見的老鼠完全相同。

18世紀時,義大利生物學家斯巴蘭讓尼(1729—1799)發現,將肉湯置於燒瓶中加熱,沸騰後讓其冷卻,如果將燒瓶開口放置,肉湯中很快就繁殖生長出許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個棉塞,再進行同樣的實驗,肉湯中就沒有微生物繁殖。斯巴蘭讓尼認為,肉湯中的小生物來自空氣,而不是自然發生的。斯巴蘭讓尼的實驗為科學家進一步否定「自然發生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60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設計了一個簡單但令人信服的實驗,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說(詳見《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化學起源說

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

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條件下進行的,這一過程教材中已有敘述,這里不再重復。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米勒的模擬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一個盛有水溶液的燒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間里含有氫氣、氨氣、甲烷和水蒸汽等「還原性大氣」。米勒先給燒瓶加熱,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環,接著他通過兩個電極放電產生電火花,模擬原始天空的閃電,以激發密封裝置中的不同氣體發生化學反應,而球型空間下部連通的冷凝管讓反應後的產物和水蒸汽冷卻形成液體,又流回底部的燒瓶,即模擬降雨的過程。經過一周持續不斷的實驗和循環之後。米勒分析其化學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包括5種氨基酸和不同有機酸在內的各種新的有機化合物,同時還形成了氰氫酸,而氰氫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組成核苷酸的基本單位。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這一過程是在原始海洋中發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

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這一過程是怎樣形成的呢?前蘇聯學者奧巴林提出了團聚體假說,他通過實驗表明,將蛋白質、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適的溶液中,它們能自動地濃縮聚集為分散的球狀小滴,這些小滴就是團聚體。奧巴林等人認為,團聚體可以表現出合成、分解、生長、生殖等生命現象(圖7)。例如,團聚體具有類似於膜那樣的邊界,其內部的化學特徵顯著地區別於外部的溶液環境。團聚體能從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為反應物,還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生特定的生化反應,反應的產物也能從團聚體中釋放出去。另外,有的學者還提出了微球體和脂球體等其他的一些假說,以解釋有機高分子物質形成多分子體系的過程。圖7團聚體簡單代謝示意圖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這一階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復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目前,人們還不能在實驗室里驗證這一過程。

D. 實驗室有機合成如何進行氮氣保護最好能給個裝置圖!謝謝。

裝置圖確實不好畫,復沒有繪圖工具。制一般就是把整個裝置聯通好以後,留下兩個口,一個在反應裝置一端,一個在收集或者遠端。當然,滴加可以用分液漏斗,也算堵住。然後反應前先從近端通氮氣,排除空氣,然後開始反應,加熱也好,滴加也好。另一端可以用特定裝置收集或者吸收,也可以敞口,只要氣壓夠就可以。反映完畢後,先取出產物保護好,停止通,就可以了。

E. 世界上最早的一種生物是什麼

世界上最早的一種生物是藍藻。

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距今35~33億年前,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藍藻(如魚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氣中的氮(原因:含有固氮酶,可直接進行生物固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產。

藍藻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與光合細菌區別是:光合細菌(紅螺菌)進行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應過程不放氧,為厭氧生物,而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並且放氧。

(5)有機合成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藍藻的細胞壁和細菌的細胞壁的化學組成類似,主要成分為肽聚糖(糖和多肽形成的一類化合物);貯藏的光合產物主要為藍藻澱粉和藍藻顆粒體等。細胞壁分內外兩層,內層是纖維素的,少數人認為是果膠質和半纖維素的。

外層是膠質衣鞘以果膠質為主,或有少量纖維素。細胞質部分有很多同心環樣的膜片層結果,稱為類囊體,光合色素與電子傳遞鏈均位於此。

藍藻中央在光鏡下較周圍原生質層明亮,為遺傳物質DNA所在部位,相當於細菌的核區,稱為中心質或中央體。「中心質」常不位於中央,與周圍胞質無明確界限。藍藻DNA幾乎裸露,復制可連續進行。DNA平均含量比高等動物細胞還多。

F. 正丁醚常用作有機反應的溶劑。實驗室制備正丁醚的主要實驗裝置如下圖: 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據如下 合

(來1)先加正源丁醇,再加濃H 2 SO 4 或將濃H 2 SO 4 滴加到正丁醇中

(2)b
(3)濃H 2 SO 4
(4)洗去有機層中殘留的NaOH及中和反應生成的鹽NaSO 4
(5)d
(6)正丁醇水
(7)33.85%

與有機合成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風雪鐵龍在中間儀表怎麼拆 瀏覽:894
為什麼著火要關閥門 瀏覽:583
安裝燈具時用什麼儀器 瀏覽:350
賓士e儀表盤時鍾怎麼調 瀏覽:27
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製取氫氣的裝置 瀏覽:472
帶式輸送機傳動裝置帶傳動 瀏覽:807
電氣設備警告標識有哪些 瀏覽:33
plc輸入輸出設備有哪些 瀏覽:499
機械開合裝置 瀏覽:996
壓力檢測裝置是什麼意思 瀏覽:534
自行車的剎車裝置叫什麼作用 瀏覽:672
室內暖氣閥門大小怎麼調 瀏覽:203
諾西設備是哪個廠家 瀏覽:934
測體溫的儀器怎麼調節 瀏覽:765
區域網下的無線設備如何共享 瀏覽:379
螺紋法蘭閥門套什麼定額 瀏覽:723
開一家超市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817
婁底市最大的五金機電店 瀏覽:409
壓縮機製冷裝置充氣閥在什麼位置 瀏覽:490
欠的設備款怎麼處理 瀏覽:40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