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某些氣體的制備、性質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有省略)。請按要
(1)Dad(2)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3)氯氣取少量固體於試管中,加入適量濃NaOH溶液並加熱,在管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或用蘸有濃鹽酸(或濃硝酸)的玻璃棒放在試管口,若有白煙生成],證明固體中有NH 4 + (4)裝置E中的NaBr溶液變橙紅色 (5)CH 2 ==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6)SO 2 +2H 2 S===3S↓+2H 2 O吸收尾氣
②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某些氣體的制備、性質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有省略).請按
(1)C裝置是不需要加熱制備氨氣的裝置,利用濃氨水滴入生石灰產生氨氣,製取干內燥氨氣可以用容鹼石灰乾燥氨氣;為製取乾燥氨氣,可將裝置C連接D點的乾燥的氨氣,裝置C中的燒瓶內固體宜選用濃氨水和生石灰; 故答案為:D; a、d; (2)依據制備氯氣裝置是利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反應,生成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通過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通過濃硫酸除去水蒸氣; 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3)將裝置B、C分別與F相連後,進行H2S與SO2反應的實驗,B是制備硫化氫氣體的發生裝置,C是二氧化硫氣體制備的裝置,通入F中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氫生成硫單質,2H2S+SO2=3S+2H2O;F燒杯是吸收剩餘氣體二氧化硫或硫化氫有毒氣體的作用; 故答案為:2H2S+SO2=3S+2H2O;吸收尾氣.
③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某些氣體的制備、物質性質的探究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省略
(1)實驗室用亞硫酸鈉固體與硫酸反應製取SO2氣體,反應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a.10%的H2SO4溶液,SO2是一種沒有顏色而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易溶於水,由於SO2氣體是易溶於水的氣體,所以不能選擇10%的H2SO4溶液,故a錯誤; b.80%的H2SO4溶液,由於SO2氣體是易溶於水的氣體,用濃硫酸可以降低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正確; c.Na2SO3固體,Na2SO3固體易溶於水,保證反應均勻進行,故C正確; d.CaSO3固體,由於CaSO3固體與硫酸反應生成的CaSO4固體微溶,容易在CaSO3固體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阻止反應的進行,故d錯誤; 故答案為:bc; (2)氣體的製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溶解性和反應的條件有關;實驗室用亞硫酸鈉固體與硫酸反應製取SO2氣體,反應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該製取所需裝置為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加熱製取氣體,因Na2SO3固體易溶於水,選①無法控制反應的開始和停止和反應的速率,故選⑥, 故答案為:⑥; (3)裝置①的特點,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且固體難溶於水,便於控制反應,a.Na2S固體b.NaHS固體都是易溶於水的固體,故不正確,FeS2顆粒雖難溶於水但與酸發生:FeS2+H2SO4=H2S2+FeSO4,H2S2類似於H2O2,易分解,發生H2S2=H2S↑+S↓,顯然不及用FeS固體與稀H2SO4反應製取H2S氣體副產物少,反應快,因此實驗室用FeS固體和稀硫酸反應製取H2S氣體,FeS+H2SO4═FeSO4+H2S↑,用FeS固體與稀H2SO4反應製取H2S氣體,是固液常溫型反應,所以c正確, 故答案為:c; (4)裝置①為簡易的製取氣體裝置,對於該裝置的氣密性檢查,主要是通過氣體受熱後體積膨脹、壓強增大或壓強增大看體積變化來進行檢驗.如夾緊止水夾,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至其液面高於試管中的液面,一段時間後,看液面高度差有無變化,說明變化裝置漏氣,反之不漏氣, 故答案為:夾緊止水夾,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至其液面高於試管中的液面,一段時間後,液面高度差無變化,說明裝置不漏氣; (5)證明SO2具有氧化性,利用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S和水,該反應為SO2+2H2S═3S↓+2H2O,二氧化硫中+4價的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為產物中的0價,二氧化硫表現氧化性,實驗現象為瓶壁上有淡黃色粉末為S和無色小液滴H2O, 故答案為:瓶壁上有淡黃色粉末和無色小液滴; (6)實驗室製取乙烯的原理是CH3CH2OH 濃硫酸 |
④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某些氣體的制備、性質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有省略)。請按
(1)D;ad (2)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3)氯氣;取少量固體於試管中,加入適量回濃NaOH溶液,並且加熱,在管答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所產生的氣體,如果試紙變藍,則證明該固體是銨鹽,含有NH 4 + 。 (4)裝置E中的NaBr溶液變成橙紅色 (5)CH 2 =CH 2 +Br 2 =CH 2 Br—CH 2 Br (6)SO 2 +2H 2 S=3S↓+2H 2 O;吸收尾氣
⑤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 請按要求填空 : (1)
(1)裝置氣密性檢查的原理一般是通過壓強差產生的明顯現象來判斷,所以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試管中液面不再改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試管中液面不再改變,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①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生成鹽酸,鹽酸和品紅溶液不反應,但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氣和水反應也生成鹽酸,所以實驗Ⅱ無法判斷是哪部分的鹽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為:實驗Ⅰ結論合理,實驗Ⅱ結論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②實驗室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製取氯氣,分液漏斗只能盛裝液體,所以甲裝濃鹽酸,乙盛裝二氧化錳;丙是用來檢驗氯氣的性質,所以盛裝溴化鈉溶液;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生成黃綠色的氯氣,所以會看到燒瓶中有黃綠色的氣體生成;氯氣和溴屬於同一主族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所以氯氣能置換出溴化鈉中的溴,試管內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由此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證明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 故答案為: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證明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 (3)①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故答案為: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若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則燒杯內氣體的壓強會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溶液會倒流於試管丁,所以先關閉止水夾 ab再打開止水夾 c,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丁.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二氧化氮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於試管丁. ③設容器的體積為VL,所以二氧化氮氣體的物質的量為n= ,二氧化氮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硝酸,所以溶質是硝酸. 設生成硝酸的物質的量為xmol; 4NO 2 +O 2 +2H 2 O=4HNO 3 4mol 4mol xmol x=
C= = =0.045mol/L 故答案為:0.045mol/L. |
⑥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研究(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對其方案進行完善或
(1)B、C、E相連後,應選擇固體和液體不加熱的方法製取氯氣,如可以用次氯酸鈣和濃鹽酸,故答案為:次氯酸鈣、濃鹽酸(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中有雜質氣體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要進行乾燥的氯氣不具備漂白性的驗證試驗,再進行實驗Ⅰ才能得到結論;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和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一定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的酸性,故答案為:不合理;沒有事先證明乾燥的氯氣無漂白性;不合理;製取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3)氯氣的製取原理方程式為:MnO2+4H++2Cl- 加熱 | .
⑦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 請按要求填空
(1)H 2 、CO 2 、NO 2 、NO、C 2 H 2 、H 2 S 等(答兩個即可) (2)①實驗I結論合理,實驗II結論不合專理; 製取的氯氣中屬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②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則Br - 的還原性強於Cl - (3)①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 2 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
⑧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按要求填空:(1)利
(1)該裝置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葯品一般是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能反應,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製取氫氣,Zn+H2SO4=ZnSO4+H2↑,鋅難溶於水,氫氣難溶於水,當將裝置中的導氣管關閉後,生成的H2使裝置中的氣壓增大,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使反應停止,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製取氫氣;金屬銅能稀硝酸在常溫下發生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屬於固體和液體混合反應不需要加熱的反應,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制備, 故答案為:H2、NO; (2)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生成鹽酸,鹽酸和品紅溶液不反應,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將氯氣滴入品紅溶液中溶液褪色,實驗Ⅰ結論合理;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氣和水反應也生成鹽酸,所以實驗Ⅱ無法判斷是哪部分的鹽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為:實驗Ⅰ結論合理,實驗Ⅱ結論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不能說明酸性是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產物造成的; (3)①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則燒杯內氣體的壓強會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溶液會倒流於試管丁,所以先關閉止水夾 ab,再打開止水夾 c,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丁,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二氧化氮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丁中.
⑨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按要求填空:(1)利
(1)B裝置為塊狀不溶於水的固體和液體反應製取氣體的裝置,並不用加熱,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有:H2、CO2、H2S等,故答案為:H2、CO2、H2S等; (2)實驗室製得的氯氣中有雜質氣體水蒸氣和氯化氫氣體,要進行乾燥的氯氣不具備漂白性的驗證試驗,再進行實驗Ⅰ才能得到結論;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鹽酸也能和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一定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的酸性,故答案為:不合理,沒有事先證明乾燥的氯氣無漂白性;不合理;製取的氯氣中含有HCl氣體,HCl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 (3)驗證Cl-和Br-的還原性強弱可根據反應Cl2+2Br-=2Cl-+Br2設計實驗,在A裝置中制備氯氣,生成的氣體通入到裝有溴化鈉溶液的C中,如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 故答案為: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鹽酸、二氧化錳、溴化鈉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由無色變為橙色,可證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 (4)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銅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5)濃硝酸與銅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收集於試管丁中,裝置驗證NO2與水的反應,要先關閉a、b,然後用微熱法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2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NO2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入試管丁中; (6)NO2和O2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於水中,發生反應:4NO2+O2+2H2O=4HNO3 最後剩餘氣體可能為氧氣,也可能是NO氣體,設NO2和O2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0mol, 若剩餘氣體為氧氣,設參加4NO2+O2+2H2O=4HNO3 反應消耗的氧氣為x,則有消耗的NO2為4x,即:5x=9mol,x=1.8mol.即氧氣為2.8mol,V(NO2)=7.2mol; 混合氣體的總質量為7.2molNO2與2.8molO2的質量之和為7.2mol×46g/mol+2.8mol×32g/mol=420.8g,平均摩爾質量 =42.08g/mol,平均分子量42.08; 若剩餘氣體為NO氣體,試管9/10充滿水,則剩餘1molNO,根據3NO 2+H 2O=2HNO 3+NO,說明過量的NO 2為3mol,反應4NO 2+O 2+2H 2O=4HNO 3消耗的氣體總體積為7mol,設反應消耗的氧氣為y,則有消耗的NO 2為4y則有5y=7mol,y=1.4mol,即此時氧氣為1.4mol,V(NO 2)=8.6mol; 混合氣體的總質量為8.6molNO 2與1.4molO 2的質量之和為8.6mol×46g/mol+1.4mol×32g/mol=440.4g,平均摩爾質量 =44.04g/mol,平均分子量44.04; 故答案為:42.08或44.04.
⑩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 請按要求填空:(1)利用B
(1)H 2 、CO 2 、H 2 S等;(2)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的HCl氣體,HCl溶於水後也能與NaHCO 3 粉末反應產生氣泡;(3)在甲、乙、丙中分別裝入濃HCl、MnO 2 、NaBr溶液,燒瓶中有黃綠色氣體生成,試管中溶液有無色變為橙色,證明Cl 2 的氧化性強於Br 2 ;(4)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雙手握熱試管丁,使2NO 2 與水接觸; 42.08或44.04
與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