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室制氯化銨的裝置

實驗室制氯化銨的裝置

發布時間:2021-02-03 23:37:34

1. 如圖是實驗室制氨氣的裝置圖,請回答:①寫出實驗室製取氨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②收集氨氣用______

(1)2NH4Cl+Ca(OH)2=加熱=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氣法

(3)鹼石灰

(4)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5)氨氣逸出,污染環境

①實驗室用氯化銨和鹼石灰反應製取氨氣,即鹼與鹽反應生成新鹼和新鹽,化學方程式為:2NH4Cl+Ca(OH)2=加熱=CaCl2+2NH3↑+2H2O。

②應為氨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

③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水,使氨氣中混有水蒸氣,可用鹼石灰吸收水蒸氣,但是不能用氯化鈣和無水硫酸銅,因為它們均與氨氣反應。

④檢驗氨氣是否集滿,可以利用氨氣的水溶液顯鹼性,即用「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也可以用氨氣遇濃鹽酸產生白煙,即「用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放在瓶口,產生白煙」。

⑤在收集氨氣時氨氣溫度比空氣溫度高,收集的氨氣的濃度小,容易逸出,因此在瓶口塞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環境,一般利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團堵住試管口。

(1)實驗室制氯化銨的裝置擴展閱讀:

氨氣的化學性質:

(1)跟水反應,氨在水中的反應可表示為:NH3+H2O=NH3·H2O

(2)跟酸反應,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3)在純氧中燃燒,4NH3+3O2==點燃==2N2+6H2O

(4)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劑加熱=4NO+6H2O,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是工業制硝酸的第一步。

(5)與碳的反應,NH3+C=加熱=HCN+H2(劇毒氰化氫)

(6)液氨的自偶電離為:,2NH3==(可逆)NH2+ NH4K=1.9×10^-30(223K)

(7)取代反應取代反應的一種形式是氨分子中的氫被其他原子或基團所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另一種形式是氨以它的氨基或亞氨基取代其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團,例如:

COCl2+4NH3==CO(NH2)2+2NH4Cl

HgCl2+2NH3==Hg(NH2)Cl+NH4Cl

這種反應與水解反應相類似,實際上是氨參與的復分解反應,故稱為氨解反應。

2. 製取氨氣的裝置圖

如圖==

3. 實驗室怎麼制備氯化銨

某學生要製取氯化銨。他根據製取氯化銨的化學方程式NH3+HCl=NH4C1,將乾燥的氨氣和乾燥的氯化氫一起通到乾燥的瓶子里沒有任何現象。他改用兩支玻璃棒分別蘸取濃氨水和濃鹽酸

4. 在實驗室怎麼制氯化銨

將氯化納和硫酸銨混合,然後逐漸降溫,首先析出的晶體應該就是氯化銨,取出晶體,內用冷水洗凈就行。我容不知道他們三個的溶解度溫度是多少,具體數值沒法說,氯化銨的溶解溫度應該是最高的,低於這個值後氯化銨就會結晶,而氯化納和硫酸銨則不會結晶。

5. 用氫氧化鈣和氯化銨制氨氣裝置圖

1.工業生產方法:工業氨由哈伯過程是在高的溫度和壓力,和催化劑制備直接組合的存在下N 2和H 2:工業生產的氨

HPHT
N 2(克) + 3H2(G)======== 2NH3(G)(可逆反應)
催化劑
△rHθ= -92.4kJ /摩爾
2.實驗室制備:
試驗室,氨和鹼的鹽通常使用的作用或制劑特性的氮化物使用易水解:

2NH4Cl(固體)+的Ca(OH)2(固體)=== 2NH 3↑+氯化鈣+ 2H 2 O
Li3N + 3H2O ===加入LiOH + NH 3↑
(1)不能被氨
2與NH 4 NO 3與的Ca(OH)作為硝酸銨的反應製得氨氧化,則產生低溫加熱時NH 3和HNO 3,與將溫度升至,強氧化性硝酸氨所得到發揮效果進一步氧化以形成氮和氮氧化物,它不是(OH)2的氨與硝酸銨與鈣反應
(2)不能使用的NaOH NH 3的實驗室制備,KOH代替的Ca(OH)2
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是強鹼,具有吸濕性(潮解)結塊,很容易接觸反應物用充分混合銨鹽。此外KOH,NaOH溶液中加熱腐蝕性很強,對玻璃器皿有腐蝕作用,所以不要的NaOH,KOH代替的Ca(OH)2系統NH3。
(3)為什麼要用試管收集氨氣NH3分子阻止棉花
由於粒徑小,易對流空氣,NH3堵棉花目的是防止空氣對流,確保純凈的集合。
(4)在除了NH 3蒸氣為什麼實驗室用蘇打石灰制備代替濃硫酸和固體氯化鈣
,如濃硫酸反應用NH 3(NH 4)2 SO 4
NH 3並將反應可以生成氯化鈣氯化鈣· 8NH3(8氨氯)
的CaCl2 + 8NH3 ==氯化鈣·8NH3
(5)實驗室方法快速獲得氨
加固體氫氧化鈉用濃氨水(或加熱濃氨水)

6. 實驗室如何制備氯化銨

如果只是實驗室制備少量的氯化銨,可以在氨水裡加少兩的CaCl2(或者CuCl2),然後稍微加熱下就可以。

7. 如圖是實驗室用氯化銨和熟石灰製取氨氣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以下各問題:(1)寫出製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_

(1)實驗室制備氨氣的方法是利用固體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版熱反應生成氨氣,反應的化學權方程式為2NH 4 Cl+Ca(OH) 2
.
CaCl 2 +2NH 3 ↑+2H 2 O,
故答案為:2NH 4 Cl+Ca(OH) 2
.
CaCl 2 +2NH 3 ↑+2H 2 O;
(2)試管A的管口必須稍向下傾斜,其作用是防止反應過程中生成的水倒流回試管炸裂試管,
故答案為:防止反應過程中生成的水倒流回試管炸裂試管;
(3)氨氣是極易溶於水的氣體,收集時試管必須乾燥,否則收集不到氨氣,
故答案為:氨氣是極易溶於水的氣體;
(4)檢驗氨氣已充滿試管B的方法是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B試管口,試紙變藍證明集滿,
故答案為: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B試管口,試紙變藍證明集滿;
(5)如製得標准狀況下的氨氣2.24L,物質的量為0.1mol,依據化學方程式定量關系得到需要氫氧化鈣物質的量為0.05mol,質量=0.05mol×74g/mol=3.7g,
故答案為:3.7.

8. 實驗室製取氨氣的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1)實驗室制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收集氨氣的方法是

(1)實驗室製取氨氣,通常採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內化鈣、氨氣和水製得氨容氣,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OH)2+2NH4Cl

.

9. 化學實驗室製取氨氣的裝置圖,高懸賞

實驗室,常用銨鹽與鹼作用特性制備氨氣: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實驗說明:
1.建議在做氨的製取實驗前,增加裝置氣密性的檢查。為避免殘留在導管里的水影響下一步的實驗,可在導管的末端連接帶有玻璃彎管的膠皮管。
用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反應制氨時,反應生成的氯化鈣易與氨結合生成氨合物CaCl2·8NH3而損失部分氨。因此在反應中氫氧化鈣應稍過量。反應混合物要迅速混合均勻,以防止氯化銨在加熱過程中分解產生氯化氫和氨,使收集的氣體中有白煙(NH4Cl)。
製取氨時最好用新制備的消石灰。放置較久的消石灰因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鈣,這樣的消石灰不適用。如果用生石灰粉末代替消石灰,製得的氨比較乾燥。用鹼石灰代替消石灰,可使反應速率加快。
2.因為氨的密度小於空氣,所以玻璃導管口應伸到試管的底部,以利於排凈試管中的空氣。試管口堵一小塊疏鬆的棉花,目的是為了防止氨逸出。裝有氯化銨與氫氧化鈣混合物的大試管口應向下傾斜,以防止試管在加熱過程中炸裂。
3.用小火加熱,以免產生的氨的速率過大。
4.收集滿氨後,在玻璃導管口上蓋一小塊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目的是為了使硫酸與氨反應生成(NH4)2SO4,防止氨逸出。

10. 實驗室制氨的實驗裝置還能製取什麼氣體

實驗原理復: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實驗室制製取氨氣是固體和固體反應加熱條件下製取氣體。

還能製取氧氣:加熱KMnO4或KClO3

氯化銨與氫氧化鈉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氨氣。所以製取氨氣的實驗裝置是固體與固體在加熱條件下製取氨氣。滿足這一條件,該裝置還能製取氧氣(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

(10)實驗室制氯化銨的裝置擴展閱讀:

氣液相合成法將氯化氫氣體從湍流吸收塔的底部通入,與塔頂噴淋的循環母液接觸,生成飽和氯化氫的氯化銨母液流入反應器,與通入氨氣進行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銨飽和溶液。送至冷卻結晶器,經冷卻至30~45℃,析出過飽和的氯化銨晶體。

把結晶器上部氯化銨溶液送至風冷器冷卻並循環至結晶器;下部晶漿經稠厚器增稠後再離心分離,製得氯化銨成品。經離心分離的母液送至湍流吸收塔循環使用。

與實驗室制氯化銨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制備高吸水樹脂實驗裝置 瀏覽:925
機械制圖需要多少G內存 瀏覽:588
螺桿製冷機吸氣壓力高什麼原因 瀏覽:61
劍三怎麼最快升級鑄造 瀏覽:376
暖氣上水回水閥門方向 瀏覽:416
鍋爐製冷機組怎麼調節 瀏覽:333
儀器操作系統適合什麼語言 瀏覽:76
羅西尼機械表什麼機芯 瀏覽:719
方太煤氣閥門圖片和價格 瀏覽:64
軸承精度怎麼看 瀏覽:91
上海機器人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35
製冷櫃起霧是什麼原因 瀏覽:650
自動重合閘裝置設計摘要 瀏覽:195
電氣連鎖裝置的作用 瀏覽:217
閥門中lv什麼意思HV 瀏覽:746
乾式雙離合有什麼閥門 瀏覽:845
便民工具箱aop 瀏覽:411
頭上這套設備需要多少錢 瀏覽:393
山西省防雷裝置檢測報告 瀏覽:394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屬於什麼門類 瀏覽:778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