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Ⅶ (2004聊城)某學生用如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點燃酒精燈後,觀察到小試管內棉花球上沾有的無水硫酸
(1)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及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因此應用酒精燈火焰的 外焰部分給試管加熱;
(2)根據小試管內棉花球上沾有的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有水生成,若試管口向上傾斜,可能出現的後果是小試管炸裂;
(3)根據題中信息:小試管內棉花球上沾有的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說明有水生成,燒杯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小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NaHCO3
Na
2CO
3+H
2O+CO
2↑;
(4)根據實驗結束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後熄滅酒精燈,防止因熄滅酒精燈而引起試管內溫度降低,導致試管內壓強驟然減小,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實驗結束時防止倒吸;進行解答;
(5)根據實驗現象: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鈉無變化,可得出結論:碳酸鈉比碳酸氫鈉穩定(或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碳酸鈉受熱不分解;或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為:
(1)外焰;
(2)小試管炸裂;
(3)NaHCO
3Na
2CO
3+H
2O+CO
2↑;
(4)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
(5)碳酸鈉比碳酸氫鈉穩定(或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碳酸鈉受熱不分解;或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Ⅷ 在利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的「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為了使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等於小沙桶和沙的總重力,
(1)(來A)中平衡摩擦力時,不自應用小桶拉動小車做勻速運動,應讓小車自身下滑來平衡摩擦力即可.故選A.
(2)由於小車受到的實際拉力F<mg,而處理數據時卻確認為F=mg,結果導致測量值
=M+m大於實際值
=M.
故答案為:(1)A(2)由於小車受到的實際拉力F<mg,而處理數據時卻確認為F=mg,結果導致測量值
=M+m大於實際值
=M.
Ⅸ 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如下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瓶中盛滿水,從B口進氣,用排水法收集NO 2
A.二氧化氮易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不能用排水法.只專能用向上排空氣屬法,故A錯誤; B.氨氣與濃硫酸反應,不能用濃硫酸乾燥氨氣,故B錯誤; C.二氧化碳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應用向上排空氣法,對此圖應該從長導管(A)進,短導管(B)出,故C錯誤; D.測量氫氣體積,瓶內裝滿水,因為氫氣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氫氣應從短導管進,長導管接量筒,故D正確; 故選D. |
Ⅹ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在實驗中應()A.先釋放紙帶,再接通電源B.用手
A、開始記錄時抄,應先給打點計時器通電打點,然後再釋放重錘,讓它帶著紙帶一同落下,如果先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再接通打點計時時器的電源,由於重物運動較快,不利於數據的採集和處理,會對實驗產生較大的誤差,故A錯誤.
B、實驗開始時要使紙帶處於豎直狀態,用手或者夾子固定紙帶上端,然後靜止釋放,故B錯誤.
C、該實驗是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因為我們知道自由落體運動只受重力,機械能就守恆.如果把重物看成自由落體運動,再運用自由落體的規律求解速度,那麼就不需要驗證了,故C錯誤.
D、釋放紙帶前,重錘應靠近打點計時器,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紙帶,故D正確.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