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保持O點位置不變,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重為G的鉤碼緩慢
(1)有用功為W有=Gh1,總功W總=F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W有用 |
W總 |
Gh1 |
Fh2 |
Ⅱ (6分)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
(1) ;(2)杠桿的自重;(3)變大.
Ⅲ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所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 (1)有用功為W有=Gh1,總功W總=Fh2,則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
(2)有用功是提升鉤碼所做的功,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桿重力做的功,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總功所佔的比例;提升的鉤碼重一定說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桿自身的重力. (3)將三個相同的鉤碼懸掛在A點勻速提高相同高度時,根據W=Gh可知:W有用1<W有用2, ∵杠桿的自身重力不變, ∴根據W額=G桿h可知額外功不變, ∵η=
∴η2>η1. (4)鉤碼的懸掛點在A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A=F?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C=F?OB,經對比發現,由OA到OC時力臂變大,所以拉力F也變大,因鉤碼勻速提高相同高度時則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所以根據W額=Gh可知額外功減小,因此在有用功相同的條件下,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即ηA<ηC. (5)由圖可知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值偏大. 故答案為:(1)
Ⅳ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在A
(1)a、支點到力的作用先的垂直距離是力臂,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不一定等於力版臂,因此該結論是錯誤權的;
(3)有用功是提升鉤碼所做的功,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桿重力做的功,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總功所佔的比例;提升的鉤碼重一定說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桿自身的重力. (4)鉤碼的懸掛點在A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A=F?OB;懸掛點移至C點時,由杠杠的平衡條件得G?OC=F?OB,經對比發現,由OA到OC力臂變大,所以拉力F也變大,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因此杠桿的機械效率變大. 故答案為:(1)不正確;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2)
Ⅳ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
(1)在步驟②中應該勻速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以保證拉力大小恆定.
(3)有用功是提升鉤碼所做的功,額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桿重力做的功,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總功所佔的比例;提升的鉤碼重一定,重物升高的距離一定,說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桿自身的重力. (4)杠桿提升鉤碼時,對鉤碼做有用功,克服杠桿重做額外功,並且W有+W額=W總; 設杠桿重心升高的距離為h,則有:Gh1+G杠h=Fh2,而G不變,h1不變,G杠不變,鉤碼從A點到C點,鉤碼還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桿上旋的角度減小,杠桿升高的距離h變小, 所以Gh1+G杠h變小,所以Fh2也變小;由η=
故答案為:(1)勻速豎直向上拉動;(2)
Ⅵ 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
Ⅶ 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
(1)杠桿抄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左端向襲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右移動,故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實驗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杠桿的重心恰好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同時便於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Ⅷ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後,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調節左邊鉤碼的個數和懸掛位置
(1)力臂是指從支來點到力的作自用線的垂線段的長度,當彈簧測力計傾斜時OA不是F1的力臂,因此,不滿足杠桿平衡的條件. Ⅸ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保持O點位置不變,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重為G的鉤碼緩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