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圖為探究CO2是否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a為實驗裝置,b為對照裝置.有關用塑料袋扎
答案是:C。
用塑料袋扎緊花盆就是為了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謝活動的干擾,以保證裝置中的二氧化碳的量一定,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消耗了二氧化碳最後可以觀察出來。
㈡ 如圖顯示一套光合作用實驗裝置(1)這實驗目的是什麼______(2)氫氧化鉀的功能是什麼______(3)設
(1)二氧化碳設計成變數,驗證光合作用需要CO2.
(2)KOH極易吸收CO2與CO?反應,反應方程式如專下所示:屬2KOH+CO?=K?CO?+H?O;K?CO?+CO?+H2O=2KHCO?.
(3)A中清水不吸收CO2.B組KOH吸收CO?,與甲組形成對照試驗.
(4)植物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澱粉,以免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有利於准確判斷缺乏CO2的葉能否產生澱粉.
(5)實驗現象為兩片葉都含有澱粉,表明變數對實驗不起作用,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6)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把這株幼嫩的植物的葉全部摘去後,光合作用的速度會降低,但是其他植物綠色部分也能進行光合作用,例如幼嫩的莖,所以光合作用不會降到0,故選:B.
故答案為:
(1)驗證光合作用需要CO2.
(2)吸收CO2
(3)作為對照實驗
(4)有利於准確判斷缺乏CO2的葉能否產生澱粉.
(5)光合作用不需要CO2
(6)(B)
㈢ 右圖是證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取一大燒杯裝入大半杯水,燒杯中放入一些金魚藻,通入一定量的氣
結合生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知識不難判斷物質A應為CO2.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內要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容,所以通入的氣體A應是二氧化碳氣體,它的作用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2)試管內的液面高於外界液面,所以說明試管內的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
故答案為:小於;
(3)由於金魚藻光合作用的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所以氧氣的鑒別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
故答案為:帶火星的木條;
(4)反應物水由H、O元素組成,二氧化碳由C、O元素組成,反應前為C、H、O三種元素;生成物氧氣由O元素組成,反應後只能確定O元素;根據反應前後元素不變,推斷澱粉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故答案為:碳和氫.
㈣ 圖為一測定葉片光合作用裝置的示意圖,其中葉室為透明玻璃材料製成.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l)夏季
(1)將該裝置放在光下,葉室內的葉片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因此空氣通過葉室後氣體分析儀能測到含量逐漸減少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在書寫光合作用的表達式時都不能漏掉.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光下進行,因此用該裝置測定葉片的呼吸作用,要把裝置放在黑暗處,以避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而影響實驗現象.
(4)A、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驗證黃豆種子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沒有必要放在黑暗處;故不符合題意.
B、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數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這兩種環境中除實驗變數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的作用,就要以唾液為變數形成對照實驗,因此可以用清水和唾液形成對照.故符合題意.
C、為保證實驗的准確性、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的誤差,需要對實驗設置重復組,或進行多次實驗,取其平均值;例如在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時需重復測定,取平均值.故不符合題意.
D、為排除葉片內原有澱粉對實驗的干擾,必須對實驗材料進行暗處理,以便將葉片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這樣才能證明葉片內的澱粉是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被葉片的光合作用消耗了.
(2)
(3)放置在黑暗處
(4)B
㈤ 如圖1中乙為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用打孔器在某綠色植物的葉片上打出多個圓片,再用氣泵抽出氣體直至
(1)分析題圖1曲線可知,在ab段,隨著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葉片上浮時間縮短,說明隨NaHCO3溶液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大.
(2)如果要在曲線bc段對應的NaHCO3濃度范圍內縮短葉圓片上浮的時間,可以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當NaHCO3濃度為b點對應的濃度時,若突然撤去光照,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減少,被還原的C3減少,生成的C5減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過程不變,故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3-磷酸甘油酸)的濃度將增加.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所以在c點以後葉圓片上浮所用的平均時間變長.
(5)①已知圖2中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濃度適宜的條件下,溫度對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響.該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應該大於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實線表示CO2的吸收量,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而虛線表示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比較兩曲線可看出,實線先於虛線下降,所以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
②由圖2中的甲可知,在溫度為55℃的條件下,該植物已經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場所有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植物在15~60℃范圍內的凈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曲線如下:(注意坐標軸的含義以及凈光合速率=實線-虛線)
故答案為:
(1)逐漸增大
(2)適當增加光照、適當提高溫度
(3)D
(4)因為NaHCO3溶液濃度過高,使葉肉細胞失水而導致代謝水平下降
(5)①實線 光合作用
②線粒體、細胞溶膠
③見圖
㈥ 如圖為一測定葉片光合作用裝置的示意圖,其中葉室為透明玻璃材料製成.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l)夏季
解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回和水轉答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能量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氣孔是植物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 (1)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隨著光合作用逐漸加強二氧化碳逐漸減少,氧氣逐漸增多. (2)氣孔是植物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生命活動旺盛的細胞才具有分裂能力,組成該葉片的細胞是成熟的細胞已失去分裂能力. 故答案是:(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逐漸增強 (2)氣孔,不能 |
㈦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實驗裝置必須放在什麼環境中
A、甲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因此實驗過程版中應將裝權置放在光下並觀察現象,待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玻璃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管內,觀察現象,不需要設置對照組,A錯誤;
B、乙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乙裝置中的試管內應盛有澄清石灰水,將氣體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實驗現象,B錯誤;
C、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用一個盛有清水的與丙相同的裝置做對照,可以形成一組以二氧化碳為變數的對照實驗,用來驗證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C正確;
D、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所以塑料套的扎口,應扎在植物莖的基部,排出土壤中水分的干擾,D錯誤.
故選:C.
㈧ 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對照裝置是什麼
做一個實驗:
【因為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利用版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實驗權】
步驟:
1、准備一盆栽植物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暗處理,使澱粉消耗和運轉)
2、用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塑料密封袋密封一個葉片,並將盆栽放到強光下照射.
3、幾小時後,摘下葉片密封袋中的葉片(實驗組)與另一正常的葉片(對照組).
4、用酒精隔水加熱,是葉綠素溶解於酒精中,葉片變為黃白色.
5、用清水漂洗葉片,使用碘液滴加在兩個葉片上.
6、片刻後,用清水沖掉碘液.
結果:密封袋中的葉片變為了紅棕色,正常葉片變為藍色.
結論:由於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使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澱粉類有機物,所以二氧化碳為光合作用的原料.
㈨ 如下圖是一個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先將這個裝置放在暗室中24小時,然後移到陽光下。 離問
第一,我看不到圖。第二,這道題我用不著圖。
暗室24小時中,植物只進行呼吸專作用屬,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內的澱粉消耗殆盡。
雖然看不到圖,但看到NaOH,大致猜想是空氣經過NaOH後才進入瓶內。
NaOH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也就是說,進入瓶中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已經被消除。
碘和澱粉反應會變藍,加入碘液沒有變化說明葉片中沒有澱粉。
已知光合反應產物中有氧氣和澱粉,而這個實驗中沒有澱粉生成,代表植物在陽光下曬幾個小時的過程中並沒有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水和陽光在這個實驗的條件都存在,但植物卻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只能說明空氣成分的改變導致了這一結果。
所以最後得出結論,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必須要有二氧化碳參與反應。
原創手打,不懂再問,請及時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