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72.7%
(2)同一滑輪組提重物時,重物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3)不同滑輪組提不同重物時,越省力,機械效率越低。
(4)減小
② 如圖所示是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為6N
(1)若鉤碼上升的高度為10cm,有用功為(0.6J)
W有用=Gh=6N
x
0.1m=0.6J
(2)機械效率為(83.3%)S=3h=3
x
0.1m=0.3m
W總內=FS=2.4N
x
0.3m=0.72J
η=
W有用
/
W總=0.6J/0.72J=83.3%
(3)若減少鉤碼個數容,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減少
過程:
(1)
W有用=Gh=6N
x
0.1m=0.6J
(2)S=3h=3
x
0.1m=0.3m
W總=FS=2.4N
x
0.3m=0.72J
η=
W有用
/
W總=0.6J/0.72J=83.3%
(3)因為對鉤碼做的功才是有用功,對動滑輪做的功是額外功,在減少鉤碼後,有用功相少減少,所以機械效率將減少
③ 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組裝好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並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1)當勻速向上提升重物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才等於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2)圖中滑輪組繩子股數為5股,鉤碼提升的高度為h=0.1m,所以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5h=5×0.1m=0.5m,而表中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為0.4m,所以出現了錯誤;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100%=
×100%=
×100%=
×100%=
×100%=80%;
(4)在圖2實驗中,克服木塊的摩擦力做的功為有用功,而他錯誤地認為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造成計算結果不合理;
(5)木塊受的摩擦力:
f=0.3G=0.3×2N=0.6N,
小紅的實驗裝置效率:
η=
×100%=
×100%=
×100%=
×100%=60%;
(6)小明和小紅使用的是相同的滑輪組,額外功相同,但是有用功不同,根據η=
=
可知,兩人的機械效率不同.
故答案為:(1)勻速;(2)因為繩子股數為5股,所以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應該為0.5m;(3)80%;(4)在此實驗中克服木塊的摩擦力做的功為有用功,不是克服重力做的功;(5)60%;(6)額外功相同,但是有用功不同.
④ 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實驗中要豎直向上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2)表中第
(1)為了測力計的示數與於拉力的大小相等,只有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2)根據圖示可回知,n=3,第一次實答驗中,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3h=3×0.1m=0.3m;
則第一次實驗的機械效率:η=
×100%=
×100%=
×100%=60.6%;
(3)根據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滑輪組一定時,提升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
該實驗中應用了控制變數法.
故答案為:(1)勻速;(2)60.6%;(3)滑輪組一定時,提升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B.
⑤ (2011錦州)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第1、2、3次實驗裝置分別如圖中的甲、乙、丙所
(1)機械效率:η=
=
=83.3%.
(2)第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相同條件下,同一滑輪組,提內起的鉤碼越容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3)由實驗2、3得,有用功不變,總功增大,額外功增大,機械效率降低.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動滑輪的重有關.
(4)實驗步驟:
選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用彈簧測力計勻速豎直向上拉動繩端.
使重物升高h
1,讀出測力計的示數,測量動力點移動的距離,算出機械效率.
使重物升高h
2,讀出測力計的示數,測量動力點移動的距離,算出機械效率.進行比較.
故答案為;(1)83.3%;
(2)高;
(3)增加;有關;
(4)實驗步驟:
選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用彈簧測力計勻速豎直向上拉動繩端.
使重物升高h
1,讀出測力計的示數,測量動力點移動的距離,算出機械效率.
使重物升高h
2,讀出測力計的示數,測量動力點移動的距離,算出機械效率.進行比較.
⑥ 小華同學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小華同學對同一滑輪組進行實驗探究,得到了下表中的
(1)2.5 0.3 89(2)勻速直線(3)鉤碼重改變(4)變大
⑦ (2012泉州)如圖所示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______拉動彈
(1)①實驗中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示數不變,便於讀數; ②彈回簧測力計每一個大格答代表1N,每一個小格代表0.2N,拉力大小為2.4N; ③動滑輪和鉤碼有三段繩子承擔,因此鉤碼上升的高度h= = =5cm; ④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 = = = ×100%=83.3%. (2)取下2個鉤碼後,則所做的有用功減小,而額外功不變,所以有用功在總功所佔的比例減小,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減小. 故答案為:(1)勻速;2.4;5;83.3%; (2)減小.
⑧ 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據如下表:物理量實
(來1)在測繩端拉力時自,需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測力計. 故答案為:勻速. (2)η= = = ≈74% 故答案為:74%. (3)由數據知第2次實驗中,s為h的3倍,所以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為6N,其它3組為4N.所以第2次實驗是用b圖做的; 第4次實驗s為h的5倍,所以滑輪組由5段繩子承擔物重,所以第4次實驗是由c圖做的. 故答案為:b;c. (4)分析第1、2次實驗,兩次所用滑輪組相同,但第2次物重大於第1次物重,機械效率也大於第1次的機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輪組,提高物重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分析第1、3次實驗,兩次提升物體的重力相同,第3次實驗的動滑輪較重,而機械效率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為:提高物重;越低. (5)第3、4次實驗只是改變了物體被提升的高度,機械效率沒變,所以可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 故答案為:無關.
⑨ 實驗室中「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每個滑輪組下面掛兩個鉤碼,每個鉤碼重為G;每個滑
(1)最省力的繞抄繩方法是襲從動滑輪開始繞,如圖所示. (2)如甲圖所示,由於承擔動滑輪的繩子有3段,所以繩子自由端(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是鉤碼上升高度的3倍,如果不考慮滑輪自重及摩擦的情況下,拉力應該是鉤碼重力的 ,即F= G.但由於動滑輪的自重,使得拉力會變大,即F> G.提升鉤碼的同時,會對動滑輪做額外功,所以機械效率小於1. (3)對比甲、乙兩圖可以發現,它們提升的鉤碼是一樣的,即所做有用功相同,但乙滑輪組中的動滑輪有兩個,甲中只有一個,則乙滑輪組做的額外功多,所以乙的機械效率小於甲. 故答案是:(1)如圖所示. (2)大於;等於;小於; (3)小;有用功相同,但乙滑輪組中動滑輪數量多,做的額外功多.
⑩ 如圖是「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6N,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勻速拉動細繩時的示數為2.4N(
(1)該滑輪組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6N×0.3m=1.8J; (2)由圖知n=3, 繩端移動的距離: s=nh=3×0.3m=0.9m, 拉力回做的總功: W總=Fs=2.4N×0.9m=2.16J, 彈簧答測力計拉力做功的功率: P= = =0.72W; (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100%= ×100%≈83.3%. 答:(1)該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1.8J; (2)彈簧測力計拉力做功的功率為0.72W; (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
與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如圖相關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