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前校正裝置和滯後校正裝置的傳遞函數有何不同他們多利用校正裝置的什麼特性對系統進行校正
1、校正作用的作用因素不同。
超前校正:Gc(s)=(a*Td*s+1)/(a*(Td*s+1)).其中a>1, a越大,校正作用越強
滯後校正:Gc(s)=(B*T*s+1)/(T*s+1),其中B<1。
2、利用的原理不一樣。
超前校正:利用相角超前特性增大相角裕量,利用正斜率幅頻特性提高幅穿(截止)頻率,從而改善暫態性能。應選擇裝置的最大超前角頻率等於系統的幅穿頻率。
滯後校正:利用幅值衰減特性,使截止頻率下降,從而增大穩定裕量,改善響應的平穩性,但快速性降低。
超前校正裝置利用相角超前特性,滯後校正裝置利用幅值衰減特性。
(1)簡述滯後超前校正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超前校正的校正裝置:
傳遞函數為的一類串聯校正在超前校正裝置上輸人入一個正弦信號,則其輸出量也是一個正弦信號,但在相位上超前於輸入信號一個角度,超前校正之名即源於此.。
在復平面上,超前校正裝置的特點是其傳遞函數的零點總是位於極點的右方。超前校正裝置基本上是一個高通濾波器,主要作用是能使控制系統的瞬態響應得到顯著改善,但不能顯著改善穩態精度。同時,如果存在雜訊,則引入超前校正的結果會降低控制系統的信噪比,圖中為用電阻、電容元件構成的一個超前校正網路.
㈡ 超前校正裝置和滯後校正裝置各利用校正裝置的什麼特性對系統進行校正
超前校正復裝置利用控制系統中制的超前校正方法的裝置,使用時需要獲得校正指標,一般用電阻和電容就可連接而成,即通過對系統引入相位超前校正環節來改變系統的頻率特性。
滯後校正裝置利用校正裝置的滯後相位特性(即相頻特性小於零)對系統進行校正。
(2)簡述滯後超前校正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滯後校正對系統的影響:
1、系統的幅值穿越頻率減小;
2、幅頻特性在附近的斜率減小了,即曲線平坦了;
3、改善了系統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提高了系統的相對穩定性;
4、減小了系統的最大超調量,但上升時間等增大;
5、本身對系統的穩態誤差沒有影響,但由於對中高頻段幅值的衰減,所以可以提高低頻段的幅值,提高穩態性能。
參考資料:網路——超前校正裝置
網路——滯後校正
㈢ 分析比較超前校正和滯後校正在頻域和時域性能上的區別,以及各自的適用場合
超前校正和滯後校正的區別:
1、頻域上的區別。超前校正會提高開環截止頻率,滯後校正會降低開環截止頻率。
2、時域上的區別。超前校正可改善動態性能,比如提高響應速度,但是由於對高頻雜訊的抑制能力減小了,所以抗干擾能力下降。滯後校正可以改善穩態性能,但是相對的也會使響應速度變慢。
3、適用場合上的區別。超前校正可以在穩態性能足夠的情況下,用來改善動態性能。滯後校正可以在待校正系統的截止頻率比要求的截止頻率高時使用。
4、超前校正的 作用相當於PD,滯後校正的作用相當於PI。
㈣ 滯後校正裝置是如何改善系統性能的
超前校正的是來利用超前校源正網路的相位超前特性來增大系統的相位裕量,以達到改善系統瞬態響應的目的。為此,要求校正網路最大的相位超前角出現在系統的截止頻率(剪切頻率)處。由於RC組成的超前網路具有衰減特性,因此,應採用帶放大器的無源網。
㈤ 超前校正,滯後校正,超前滯後校正三種校正方法的比較
1、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實現在系統靜態性能不受損的前提下,提高系統的動態性能。通過加入超前校正環節,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來增大系統的相位裕度,改變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環節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現在系統新的穿越頻率點。
特點:增益和型次未改變,穩態精度變化不大,加快了系統的響應速度,即改善系統的瞬態性能。
2、滯後校正通過加入滯後校正環節,使系統的開環增益有較大幅度增加,同時又使校正後的系統動態指標保持原系統的良好狀態。它利用滯後校正環節的低通濾波特性,在不影響校正後系統低頻特性的情況下,使校正後系統中高頻段增益降低,從而使其穿越頻率前移,達到增加系統相位裕度的目的。
特點:幅頻特性小於或等於0dB,是一個低通濾波器;
3、滯後-超前校正適用於對校正後系統的動態和靜態性能有更多更高要求的場合。施加滯後-超前校正環節,主要是利用其超前部分增大系統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利用其滯後部分改善系統的靜態性能。
特點:可同時改善系統的瞬態性能和穩態性能,即兼有快速響應特性和良好穩態精度。
(5)簡述滯後超前校正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滯後校正主要適用於以下場合:
1、在系統響應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雜訊電平性能要求較高或需提高相位裕度的情況下,可考慮採用串聯滯後校正;
2、保持原有的已知要求的動態性能不變,而用以提高系統的開環增益,減小系統的穩態誤差,可考慮採用串聯滯後校正;
3、若原系統已經不穩定或相對穩定裕度很小時,不能採用滯後校正。
㈥ 超前校正,滯後校正,超前滯後校正三種校正方法的比較 這三種方法對比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1.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實現在系統靜態性能不受損的前提下,提高系統的回動態性答能.通過加入超前校正環節,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來增大系統的相位裕度,改變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環節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現在系統新的穿越頻率點.
2.滯後校正通過加入滯後校正環節,使系統的開環增益有較大幅度增加,同時又使校正後的系統動態指標保持原系統的良好狀態.它利用滯後校正環節的低通濾波特性,在不影響校正後系統低頻特性的情況下,使校正後系統中高頻段增益降低,從而使其穿越頻率前移,達到增加系統相位裕度的目的.
3.滯後-超前校正適用於對校正後系統的動態和靜態性能有更多更高要求的場合.施加滯後-超前校正環節,主要是利用其超前部分增大系統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利用其滯後部分改善系統的靜態性能.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㈦ 什麼是相位超前校正、滯後校正、滯後超前校正,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實現在系統靜態性能不受損的前提下,提高系統的動態性能。通過加入超前校正環節,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來增大系統的相位裕度,改變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環節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現在系統新的穿越頻率點。
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並沒有直接關系,因為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緩存、指令集,CPU的位數等等),雖然CPU的主頻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頻對於提高CPU運算速度卻是至關重要的。
(7)簡述滯後超前校正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常用方法:
時鍾頻率
即主頻(也就是常聽到CPU主頻2.81GHz等),通常主頻越高,速度越快。但只能夠在相同體系結構的機器上進行比較。對於異構系統而言,很難保證其有效性。
指令執行速度
在早期,我們經常使用每次執行的加法指令(由於當時各種指令的速度大致相同或等比例)總數作為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標,其單位為KIPS(每秒千條指令)、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
等效指令法
隨著時間指令系統的發展,使用單種指令的MIPS值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後來就出現了改進的吉普森混合指令速度法。它通過統計各類指令在程序中所佔的比例,進行折算。
㈧ 如何充分發揮滯後--超前校正裝置的作用
也在自考吧……
㈨ 超前校正和滯後校正對自動控制系統有什麼影響
具體可查看自動控制原理第六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