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列實驗裝置圖所示的實驗操作,不能達到相應的實驗目的是()A.證明氨氣易溶於水B.分離沸點相差較
A.如觀察到氣球膨脹,可說明氨氣易溶於水,故A正確;
B.蒸餾時,溫度計內應位於蒸餾燒瓶的容支管口附近,故B錯誤;
C.向容量瓶中轉移液體,應防止液體濺出,可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確;
D.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可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故D正確.
故選B.
❷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不能達到目的是()A.B.C.D
A.使用長頸漏斗無法收集到氣體,故A錯誤;
B.可通過U形管中紅墨水液面的變化來回說明試答管內氣體壓強的變化,進而證明Na與H2O反應的熱效應,故B正確;
C.在小試管內看到渾濁(有S生成)即可證明氧化性:KMnO4、Cl2、S依次減弱,故C正確;
D.操作因NH4Cl受熱易分解成HCl與NH3,HCl與NH3在燒瓶上又會重新化合生成NH4Cl,從而達到分離SiO2與NH4Cl的目的,故D正確.
故選A.
❸ 用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相應的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圖Ⅰ所示裝置用於實驗室製取氨氣B.圖Ⅱ所
A.氯化銨分解生成氨氣和HCl,在試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銨,則圖中裝置不內能制備氨氣,故A錯誤;容
B.Zn為固體顆粒,關閉止水夾時硫酸與Zn分離,則圖中裝置可製取少量氫氣,故B正確;
C.圖中裝置可保溫、測定反應的最高溫度等,則圖中裝置可測定中和熱,故C正確;
D.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與硅酸鈉反應生成硅酸,則酸性硫酸>碳酸>硅酸,所以非金屬性強弱S>C>Si,故D正確;
故選A.
❹ 下列實驗裝置圖所示的實驗操作,不能達到相應的實驗目的是()A.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互溶液體混合物B
A.蒸餾時溫度計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因溫度計測量的是餾分蒸汽的溫度,故A錯誤;版
B.洗氣瓶長進短權出,否則會將瓶中的液體排出,故B正確;
C.因移液時應通過玻璃棒引流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以確保液體不漏出,故C正確;
D.因分液是將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分開,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D正確.
故選A.
❺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不能達到目的是()A. 定量測定化學反應速率B. 驗證Na和水反應的熱效應C.
A.該實驗中用分液漏斗盛放雙氧水,如果用長頸漏斗易導致生成的氣體從漏掉中回逸出,故A錯誤;答
B.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如果鈉和水的反應放出熱量,會導致大試管中空氣膨脹,壓強增大,導致U型管中紅墨水左低右高,所以能實現實驗目的,故B正確;
C.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濃鹽酸被高錳酸鉀氧化生成氯氣,氯氣氧化硫化鈉生成S單質,所以氧化性KMnO4>Cl2>S,故C正確;
D.氯化銨加熱易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氨氣和氯化氫遇冷生成氯化銨,加熱時二氧化硅不分解,所以能分離兩種物質,故D正確;
故選A.
❻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不能達到目的是() A.裝置①定量測定化學反應速率 B.裝置②驗證Na和水
A.應用分液漏抄斗,如用長頸漏斗會導致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鬥口逸散,導致實驗失敗,故A錯誤; B.由圖可知,U型管中右端紅墨水高度上升,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B正確; C.由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可知,氧化性為KMnO 4 >Cl 2 >S,故C正確; D.NH 4 Cl受熱易分解,HCl與氨氣遇冷化合生成氯化銨,從而將SiO 2 與NH 4 Cl分離,故D正確; 故選A. |
❼ 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形成穩定電流的裝置B.電解飽和食鹽水C.將用含有酚酞
A.Zn為正極,Cu為負極,能夠形成原電池,故A正確;
B.陽極生成氯氣,陰極生成氫氣和內氫氧化鈉,裝置容中的離子交換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與NaOH溶液反應,故B正確;
C.兩電極都不參與電極反應,濾紙上的NaCl溶液被電解生成NaOH、H2、Cl2,NaOH與酚酞作用出現「祝你成功」紅色字跡,故C正確;
D.由於AlCl3溶液中,H+得電子能力大於Al3+,所以在純鋁電極上得到的是H2,而不是Al,故D錯誤.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