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托卡馬克核聚變的實驗裝置
「超導托卡馬克抄核聚變」實驗包括襲一個具有非圓小截面的大型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和低溫、真空、水冷、電源及控制、數據採集和處理、波加熱、波驅動電流、診斷等子系統。其中超 導托卡馬克裝置是本項目的核心。而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又包括超導縱場與極向場磁體系統、真空室、冷屏、外真空杜瓦及面對等離子體部件等部件。承擔各部件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充分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借鑒國際上同類裝置的經驗,通過一絲不苟的努力工作,目前各項工作的進展呈良性循環---設計推動了預研工作的進行,預研工作的結果又使設計得到進一步優化。 為世界近堆芯聚變物理和工程研究搭建起了一個重要的實驗平台,為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提升中國磁約束聚變物理、工程、技術水平和培養高水平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EAST是世界上唯一投入運行的全超導磁體的托卡馬克裝置,將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建設及聚變能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Ⅱ 中新網2006年2月2日報道,中國科學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實驗裝置,這個裝置
A.在聚變反應中原子核發生變化,這時原子的種類也發生了變化,所以聚變反應回不答屬於化學反應,故A錯誤; B.「人造太陽」內部將達到上億度的高溫,可為人類提供清潔的核聚變能源,故B正確; C.氘和氚在其中發生高密度碰撞,即發生核聚變反應.故C正確; D.太陽上的核聚變反應是不可控制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可實現受控核聚變反應,故D正確; 故選:A; |
Ⅲ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的研究成果
HT-7裝置1995年投入運行,經過多方面的改進和完善,裝置運行的整體性能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3年來,物理實驗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獲得了一系列國際先進或獨具特色的成果。
在中心等離子體密度大於2.2×1019/m3條件下,最高電子溫度超過5 000萬度;獲得可重復大於60秒(最長達到63.95秒)、中心電子溫度接近500萬度、中心密度大於0.8×1019/m3的非感應全波驅動的高溫等離子體;成功地實現了306秒的穩態等離子體放電,等離子體電流60kA,中心電子密度0.8×1019/m3,中心電子溫度約1 000萬度;2008年春季,HT-7超導托卡馬克物理實驗再次創下新紀錄:連續重復實現了長達400秒的等離子體放電,電子溫度1 200萬度,中心密度0.5×1019/m3。這是目前國際同類裝置中時間最長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同時,還在HT-7上開展了石墨限制器條件下的運行模式、等離子體物理特性和波加熱、波驅動高參數等離子體物理特性以及高參數、長脈沖運行模式等世界核聚變前沿課題的研究,出色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和中科院重大課題研究任務。HT-7實驗的成功使中國磁約束聚變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也使HT-7成為世界上(EAST建成之前的)第二個全面開放的、可進行高參數穩態條件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的公共實驗平台。
EAST在2007年1-2月的第二輪等離子體放電實驗中,獲得了穩定、可控具有大拉長比的偏濾器位形等離子體放電,最大等離子體電流達0.5MA,在0.2MA等離子體電流下最長放電達9秒,並成功完成了磁體、低溫、總控和保護、等離子體控制等多項重要工程測試和物理實驗。
2016年2月,中國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成功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也是截至2016年2月國際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發展目標:通過15年(2006-2020)的努力,使EAST成為我國磁約束聚變能研究發展戰略體系中最重要的知識源頭,使我國核聚變能開發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消化、吸收、掌握聚變堆關鍵科學與技術,鍛煉隊伍,培養人才,儲備技術,使得我國有能力獨立設計和建設(或參與國際合作)聚變能示範堆。
HT-7裝置是國際上正在運行的(EAST投入正式運行之前)第二大超導托卡馬克裝置,配合EAST的科學目標開展高溫等離子體的穩態運行技術和相關物理問題的研究,其穩態高參數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結果和工程技術發展對EAST最終科學目標的實現和國際聚變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直接意義。
EAST的科學研究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3-5年):長脈沖實驗平台的建設;第二階段(約5年):實現其科學目標,為ITER先進運行模式奠定基礎;第三階段(約5年):長脈沖近堆芯下的實驗研究。
EAST將對國內外聚變同行全面開放,結合國內外聚變的科學、技術和人才優勢,開展磁約束聚變的科學和技術研究,培養國內磁約束聚變人才,為中國聚變能的發展奠定基礎。
Ⅳ 受控熱核反應的受控熱核反應實驗裝置
產生受控熱核反應的實驗裝置有兩大類: 不用特殊方法維持或約束等離子體的裝置。用激光束或電子束、離子束等照射固態氘或其他燃料製成的小球靶,在對稱激光束的輻射下,小球靶向中心爆聚。當小球靶的溫度高於一億開,密度比固體高幾千倍以上時,就會產生受控熱核反應。實質上,這種熱核反應就相當於微型氫彈爆炸,而「慣性約束」就意味著不約束。
慣性約束涉及很多等離子體動力學問題,如激波加熱問題。在爆聚過程中,如果只有單個激波,最大壓縮時的密度只能增加3倍;如果對激光束的輸出功率進行調制,使等離子體產生一系列激波,並在所要求的時間內同時收縮到中心(靶心),則可使密度增大1000倍。要達到這種效果,大約需要7個激波。這樣的時間控制,已在實驗室中實現。慣性約束中的等離子體穩定性問題也是等離子體動力學研究的問題之一。由於爆聚過程相當於輕流體驅動重流體作加速運動,會產生瑞利-泰勒不穩定性(見磁流體力學穩定性)。其後果不僅使爆聚失去對稱性,影響壓縮比,而且會產生強烈混合,降低燃燒率。這是實現激光核聚變的主要障礙之一。 用強磁場使高溫等離子體與容器器壁隔開的裝置,有托卡馬克(見磁流體靜力學)、磁鏡、仿星器和角箍縮等。托卡馬克是研究得最普遍的一種,實驗數據也和勞孫判據最接近。
學者們曾提出多種把等離子體加熱到高溫的方法。首先是歐姆加熱法,即用大電流通過等離子體,等離子體由於具有一定電阻而產生熱效應,溫度因而升高。但是溫度升到一定程度,電阻便下降,所以此法一般只能加熱到1000萬開左右。其次是磁壓縮法,即用逐漸增強的磁場來壓縮等離子體,以達到加熱的目的。目前最有效的加熱法是注入中性束,即把高能的中性粒子束(如氘粒子束)透過磁場注入等離子體,從而提高等離子體的溫度。採用這種方法,1981年美國的托卡馬克PLT裝置已能達到8000萬開的高溫。目前正在研究的是波加熱法,即把各種不同頻率的波入射到等離子體中,通過共振使等離子體加熱。
被磁場包圍(約束)的高溫等離子體的一個固有特性是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經過多年研究,已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來抑制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的發生。例如,在等離子體中加上強縱向磁場,在強縱向磁場外面加上良導體壁,設計某些特殊的磁場位形,等等(見磁流體力學穩定性)。
Ⅳ 2007年3月1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合肥順利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組織
(1)根據電荷數守恆抄和質量數守恆知,A中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