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__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此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後實驗的優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故答案為:(1)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①濃氨水顯鹼性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差異.
『貳』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葯品製取氣體量氣管中
(1)根據題中裝置圖0.27g1.0g×100%=27.0%,
故答案為:27%.
『叄』 (6分)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 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在不斷運動 (1)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①濃氨水顯鹼性(氨水能使酚酞變紅也可) 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籌異(符合題意均可)
『肆』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試回答下列問題:①A裝置的目的是______,所發生的
①實驗的目的是要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可以通過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下的反應製取一氧化碳.所以,A裝置的目的是製取一氧化碳,所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CO2 高溫 | .
『伍』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 試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的目的是 &..
(1)製取一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轉換為一氧化碳) C+CO 2 Cu+CO 2 還原性(4)防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同時證明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燃性
『陸』 有一混合氣體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裝置探究混合氣體的成
①水和硫酸銅反應會生成藍色的五水硫酸銅晶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SO4+5H2O═CuSO4?5H2O; 故填:CuSO4+5H2O═CuSO4?5H2O;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若B中出現渾濁現象,則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填:渾濁;Ca(OH)2+CO2═CaCO3↓+H2O; ③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和氧化銅反應生成紅色的銅和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的反應現象是D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和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是:CO+CuO 高溫 | .
『柒』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葯品製取氣體量氣管中
(1)分液漏斗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加液時要注意內外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液體才能順利流下,具體操作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故答案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與水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裝置Ⅰ中有空氣,一氧化氮會與裝置中的空氣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溶於水並與水反應,使測得的一氧化氮體積不準,所以不可以通過實驗I收集並測量NO氣體的體積來探究銅樣品的純度; 故答案為:不可行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NO2溶於水,使測得的NO氣體體積不準; (3)氨氣為鹼性氣體,極易溶於水,量氣管中的液體應該不含水且不與氨氣反應,濃NaOH溶液、氨水、氯化銨溶液中含有水,氨氣被水吸收,而氨氣不溶於煤油,所以量氣管中液體最好是煤油; A、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外聯雙球狀導管內伸入到液體中,液體進入雙球內,防止進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確; B、吸收裝置中的導管下聯漏斗,漏鬥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氣體,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確; C、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與乾燥管連接,當水進入乾燥管內,燒杯內液面下降低於導管口,液體又流落到燒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確. D、氨氣極易溶於水,不溶於四氯化碳,所以導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氣泡向上到水層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E、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口,液體經進氣管倒流入前端裝置,產生倒吸,故E錯誤; F、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底部,液體不能流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確;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裝置有ACDF,不能防倒吸的是BE; 故答案為:C;BE; (4)根據PV=nRT,為保證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在讀數時應注意:①將實驗裝置恢復到室溫,②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③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俯視或仰視會造成誤差; 故答案為:使量氣管與乾燥管兩端液面相平; (5)鎂鋁合金中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離子方程式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為:2Al+2H2O+2OH-=2AlO2-+3H2↑; (6)第2次測量數據誤差較大,可不用,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 =336.0mL=0.336L 設生成0.3323L氫氣,需鋁的質量為x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54g 3×22.4L x 0.336L = ,解之得:x=0.27g 鋁的質量分數= ×100%=27.0%. 故答案為:27%.
『捌』 某同學設計實驗以探究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Ⅰ:根據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強弱
(1)CaCO 3 +2H + =Ca 2 + +CO 2 ↑+H 2 O溶液變渾濁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氣 (3)HNO 3 >H 2 CO 3 >H 2 SiO 3 N>C>Si (4)Cl 2 +2Br - =Br 2 +2Cl - (5)吸收尾氣,防止氯氣污染環境 (6)Cl 2 >Br 2 Cl>Br (1)A中硝酸與碳酸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CaCO 3 +2HNO 3 =Ca(NO 3 ) 2 +CO 2 ↑+H 2 O,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強,發生反應:Na 2 SiO 3 +CO 2 +H 2 O=H 2 SiO 3 ↓+Na 2 CO 3 或Na 2 SiO 3 +2CO 2 +2H 2 O=2NaHCO 3 +H 2 SiO 3 ↓,因此C中產生白色沉澱或溶液變渾濁。 (2)由於硝酸具有揮發性,為避免硝酸與硅酸鈉反應而干擾二氧化碳與硅酸鈉溶液反應,必須凈化二氧化碳,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吸收硝酸蒸氣。 (3)由實驗現象可知三種酸中,硝酸酸性最強,硅酸酸性最弱;由此推知,氮的非金屬性最強,硅的非金屬性最弱。在元素周期表中,氮和碳位於同一周期,碳與硅位於同一主族,由此可以推出同主族、同周期非金屬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4)題目已限制探究氯與溴的非金屬性強弱,所以B中應裝溴化鉀或溴化鈉溶液。 (5)由於尾氣中含有氯氣,故要用鹼溶液吸收,以避免污染環境。 (6)根據置換反應可得出單質的氧化性強弱。
『玖』 某同學在實驗室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試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實驗裝置設計有
(1)CO有毒,如果通入過量,沒有尾氣處理就會污染空氣.所以可在右端導管口處加一個燃著的酒精燈,使有毒的CO轉變成無毒的二氧化碳;或加一個氣球收集; (2)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銅再通入澄清石灰水,驗證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所以甲為木炭,乙為氧化銅,丙為澄清石灰水; (3)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化學方程式為,CO+CuO △ | .
『拾』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時按教材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甲、乙、丙三個燒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分析討論】 (1)通過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沒有變色進行對比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2)通過實驗現象說明了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能到酚酞試液中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還能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溫度低運動速度慢; (3)改進後的裝置氨分子在密閉容器中運動不到空氣中,不污染空氣,在試管中進行的實驗節約葯品.現象明顯.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溶液無色; (1)進行對比; (2)①分子是客觀存在,並總在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3)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空氣,更能體驗化學變化的過程;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等.
與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相關的資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