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如圖1(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為消除摩擦力的影響,實驗前必須進行平衡摩擦力.(1)
(1)小車由靜止下滑,說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於摩擦力,因此平衡過度回,所以該同學的操作答不正確,正確的操作應該為逐漸調節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給小車一個初速度,小車能夠帶動紙帶勻速下滑.
(2)如果這位同學先如(1)中的操作,導致平衡摩擦力過度,因此當小車上還沒有掛砂和砂桶時,小車應該就已經有加速度了,故圖象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3)由題意可知兩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4T,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推論有:
s3?s1=2a1△T2
s4?s2=2a2△T2
則a=
=a1+a2 2
,[(s3+s4)?(s1+s2)] 64T2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於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得:
vB=
=xAC 2△T
=0.19m/s0.0183+0.0121 2×0.08
故答案為:(1)該同學的操作不正確.
應該這樣操作:逐漸調節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直到給小車一定的初速度,小車能沿木板作勻速直線運動;
(2)C;
(3)
;0.19m/s.
[(s3+s4)?(s1+s2)] 64T2
⑵ 用如圖實驗裝置驗證m 1 、m 2 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m 2 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m 1 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
(1)BC(2) 0.58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
⑶ 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m2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m1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
(1)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有:
(2)系統動能的增量為:△EK=Ek5-0=
系統重力勢能減內小量為:△Ep=(m2-m1)gh=0.1×9.8×0.6000m J=0.59 J 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 (3)由於△EK=Ek5-0=
由於(m1+m2)=2(m2-m1) 所以得到:
所以
故答案為:(1)2.4;(容2)0.58、0.59;(3)9.7. ⑷ 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可以提供輸出電壓為6V的交
(1)①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交流輸出」上,故B錯誤,操作不當.
故答案為:C,B.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B點的速度大小為: vB=
(3)他繼續根據紙帶算出各點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離h,並以
根據
故答案為(1)①C;B; (2)1.84; (3)C. ⑸ 用如圖甲實驗裝置驗證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m2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m1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
(1)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實驗時,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故B、C錯誤. ⑹ 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鉤碼和滑塊所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氣墊導軌水平).圖乙所示
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6mm,游標讀數為0.05×15mm=0.75mm,則最終讀數為6.75mm=0.675cm.
為了驗證系統的機械能是否守恆,即驗證系統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和系統動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表達式為:mgx=
故答案為:(1)0.675,0.45,滑塊上遮光條的初始位置到光電門的距離,滑塊的質量. ⑺ 在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中:(1)下列操作正確且必要的有______A、用秒錶
(1)A、打點計時器就是測量時間的器材,本實驗不用秒錶測出重物下落的時回間;故A錯誤.答 k | 2 | |
⑻ 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有交流(頻率為50Hz)和直流兩種
(1)在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中,需要驗證動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勢能減小量是回否相等,質量可以約掉答,因此質量可以不測,所以沒必要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量.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不能接直流電源.故不必要的步驟是A,操作不恰當的步驟是C.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有:
a=
a1+a2+a3 |
3 |
(s4+s5+s6)?(s1+s2+s3) |
9T2 |
⑼ (1)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該裝置中的錯誤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安裝儀器時我們需要注意:①平衡摩擦力,將木板一端墊高;
②細線與木板平行,版保證拉力在小車前進的方向權上;
③打點計時器需要用交流電源;
④釋放小車時應讓小車從靠近計時器處釋放,在紙帶上打上盡量多的點;
故答案為:①長木板右端未墊高以平衡摩擦力;②電源應改用交流電源;③開始實驗時,小車離滑輪太近.
(2)如果這位同學先如(1)中的操作,導致平衡摩擦力過度,因此當小車上還沒有掛砂和砂桶時,小車應該就已經有加速度了,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3)根據△x=aT2,運用逐差法得,a=
(s3+s4)?(s1+s2) |
4T2 |
(0.0241+0.0303)?(0.0183+0.0121) |
4×0.12 |
(s3+s4)?(s1+s2) |
4T2 |
⑽ 某同學用如圖的實驗裝置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步驟如下圖中的甲、乙、丙所示,分析圖中情景,回答下列問
(1)甲、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是因為受到浮力的作用,彈簧秤的回示數差表示浮力的大小;答
(2)乙、丙兩圖中,物體都是浸沒在水中,只是深度不同,但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所以浮力不變;
(3)將排出的水倒入小桶中,測力計恢復原來的示數,說明浸在液體里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故答案為:
(1)物體受到的浮力;
(2)在同種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浮力也不變;
(3)浸在液體里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液體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