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後,沿木板滑行.(1
(1)由抄乙圖可知,兩點之間的距離越襲來越大,則小車做加速運動,可能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斜度太大,或小車有一定的初速度,實驗前忘記平衡摩擦力或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故BC正確,AD錯誤.
故選:BC
(2)A、B之間兩點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則AB做加速運動,C、D之間兩點之間的距離相等,則CD做勻速運動,應選取最大速度及勻速運動CD段來計算小車的速度v.
(3)實驗研究發現,W與v2成正比,故W與v的圖象應該是向上彎曲的曲線,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1)BC(2)加速,勻速直線,CD段;(3)C
Ⅱ (1)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除了圖中所示器材外,還應選用的器
(1)ABC、電火花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電源,故A正確、BC錯誤.
D、需要用天平測量回小答盤和重物的質量,故D正確.
E、本實驗不需要秒錶計時,打點計時器就是計時工具,故E錯誤.
F、需要刻度尺測量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大小,打點計時器需要紙帶,故F正確.
G、本實驗要用小盤和重物來提供拉力,故E正確.
故選:ADFG.
(2)為了消除小車與水平木板之間摩擦力的影響應採取做法是,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重物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以使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麼小車的合力就是繩子的拉力.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3)當兩小車都做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根據x=
a
t2
可得物體的加速度a=,
所以=×
根據題意要通過位移的測量來代替加速度的測量,即滿足=,
則要t1=t2,此實驗不需要兩車質量相等,小車所受的水平拉力可以不等於砝碼(包括小盤)的重力,故BD正確,AC錯誤.
故選:BD.
故答案為:(1)ADFG;(2)D;(3)BD.
Ⅲ (2013石家莊二模)在「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中,某研究小組採用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的主
(1)游標卡尺的讀數抄為10mm+0.1×2mm=10.2mm=1.02cm.
(2)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小量△Ep=mgh=m×9.8×0.2=1.96m.
小球通過最低點的速度v=
=m/s=1.96m/s,
則動能的增加量△Ek=mv2=×m×1.962=1.92m,
可以看出,在誤差范圍內,小球機械能守恆,產生誤差的原因是克服空氣阻力做功.
故答案為:(1)1.02,(2)1.96m,1.92m 在誤差范圍內,小球機械能守恆,克服空氣阻力做功.
Ⅳ 某實驗小組學生採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碼尚未到達地面)用打點計時器得到
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於中間時刻瞬時速度,故
vB=
==0.80m/s
故答案為:0.80m/s.
②圖象為過回原點的答曲線,故W與v一定不是正比關系,也一定不是反比關系.
故答案為BC.
③根據功的定義,有
W0=mgh1
W=mgh2
解得
W=W0
故答案為:W0.
Ⅳ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實驗的主要操作步驟如下:(1)未掛鉤碼前,將長木板
2
Ⅵ (7分)某實驗小組應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已知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及砝碼盤
(1)C(2)0.16(3)A
Ⅶ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系,小車經平衡摩擦力後,掛上橡皮筋,在橡皮筋的作
①實驗時打點計時器與學生電源的交流輸出端相連,故正確連接的是專B; ②橡皮筋對小車做屬的功我們沒法直接測量,所以我們是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的方法來改變功,為了讓橡皮筋的功能有倍數關系就要求將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處,故應選甲同學的方法,乙同學的方法測不出橡皮筋到底做了多少功. 故合理的是甲; ③從釋放小車到剛脫離橡皮筋的過程,在橡皮筋彈力的作用下小車做加速運動,由於彈力逐漸減小,故加速度逐漸減小,故選:D; ④在正確操作情況下,橡皮條恢復原長時,小車做勻速運動,小車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相等, 此時小車獲得的速度最大,要測量小車的最大速度,應選用紙帶的點跡均勻的部分,v= =2.0m/s,故小車的動能為: ×1×2.0 2=2.0J; 故答案為:①B;②甲;③D;④2.0.
Ⅷ (1)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他們將拉力感測器一端與細繩相連,另一端固定在小
(1)①0.400;1.46;②天平, 小車總質量(或小車質量)。 (2)① ; ②小於;③f;④16Ω、回小於。
與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供料裝置實驗
發布:2024-12-18 17:21:07
瀏覽:224
軸承如何轉換
發布:2024-12-18 16:57:12
瀏覽: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