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後,沿木板滑行.(1
(1)由抄乙圖可知,兩點之間的距離越襲來越大,則小車做加速運動,可能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斜度太大,或小車有一定的初速度,實驗前忘記平衡摩擦力或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故BC正確,AD錯誤.
故選:BC
(2)A、B之間兩點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則AB做加速運動,C、D之間兩點之間的距離相等,則CD做勻速運動,應選取最大速度及勻速運動CD段來計算小車的速度v.
(3)實驗研究發現,W與v2成正比,故W與v的圖象應該是向上彎曲的曲線,故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1)BC(2)加速,勻速直線,CD段;(3)C
Ⅱ (1)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除了圖中所示器材外,還應選用的器
(1)ABC、電火花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電源,故A正確、BC錯誤.
D、需要用天平測量回小答盤和重物的質量,故D正確.
E、本實驗不需要秒錶計時,打點計時器就是計時工具,故E錯誤.
F、需要刻度尺測量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大小,打點計時器需要紙帶,故F正確.
G、本實驗要用小盤和重物來提供拉力,故E正確.
故選:ADFG.
(2)為了消除小車與水平木板之間摩擦力的影響應採取做法是,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重物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以使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麼小車的合力就是繩子的拉力.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3)當兩小車都做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根據x=
1 |
2 |
2x |
t2 |
a1 |
a2 |
2x1 |
t12 |
t22 |
2x2 |
a1 |
a2 |
x1 |
x2 |
Ⅲ (2013石家莊二模)在「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中,某研究小組採用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的主
(1)游標卡尺的讀數抄為10mm+0.1×2mm=10.2mm=1.02cm.
(2)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小量△Ep=mgh=m×9.8×0.2=1.96m.
小球通過最低點的速度v=
d |
△t |
0.0102 |
0.0052 |
1 |
2 |
1 |
2 |
Ⅳ 某實驗小組學生採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碼尚未到達地面)用打點計時器得到
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於中間時刻瞬時速度,故
vB=
xC?xA |
2T |
0.2501?0.0901 |
2×0.1 |
h2 |
h1 |
h2 |
h1 |
Ⅳ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實驗的主要操作步驟如下:(1)未掛鉤碼前,將長木板
2
Ⅵ (7分)某實驗小組應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已知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及砝碼盤
(1)C(2)0.16(3)A
Ⅶ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系,小車經平衡摩擦力後,掛上橡皮筋,在橡皮筋的作
①實驗時打點計時器與學生電源的交流輸出端相連,故正確連接的是專B;
故答案為:①B;②甲;③D;④2.0. Ⅷ (1)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他們將拉力感測器一端與細繩相連,另一端固定在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