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碘升華的實驗裝置

碘升華的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4-06-21 16:48:17

㈠ 關於物理知識的小實驗報告

1.有關物理知識的調查報告
初二物理的實驗研究報告: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

碘的升華和凝華

小孔成像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觀察凸透鏡成像,都行

拿「觀察凸透鏡成像」舉例: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5.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純孝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6.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2.關於物理實驗報告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

碘的升華和凝華

小孔成像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觀察凸透鏡成像,都行

拿「觀察凸透鏡成像」舉例: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做隱稿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攜慶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5.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6.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3.物理小實驗
實驗一

觀察擴散現象

准備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將兩小顆高錳酸鉀分別投入兩杯水中,試觀察比較高錳酸鉀在兩杯水中的擴散情況。如果你觀察到了兩杯水中高錳酸鉀發生擴散的差異,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實驗二

感受大氣壓

取一個空的鋁質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纏上鐵絲並固定並將鐵絲擰成柄狀(要有一定的長度和強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並繼續加熱數十秒,迅速(持鐵絲柄)將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注意:此時易拉罐在氣壓的作用下被壓扁且發出巨大的響聲,實驗者應有思想准備,以防驚惶中碰到其它實驗儀器而被燙傷甚至引起火災。本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實驗三

振幅交換

准備兩個擺長一樣的擺(擺錘質量要大些)和一根細尼龍繩,將尼龍繩兩端分別固定在高度上,把兩個擺的上端系於尼龍線的中部,懸點相距不超過10厘米,(固定時要檢查擺長是否一樣)。使一擺處於豎直位置,將另一擺沿垂直於尼龍繩方向拉開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讓其在垂直於尼龍繩方向上振動,觀察二擺的振幅變化(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出,所需時間與裝置有關)。可以看到,兩擺的振幅會不斷地交換。

實驗四

嘗試一下靜電觸電的滋味

把塑料飛盤用洗衣粉洗刷、沖凈、曬干;再准備一塊圓形鐵片,大小比飛盤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長的絲線穿過小孔將它拴住,用一塊乾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圓盤的內側,然後迅速拿開,再用手提著絲線的一端(這是為了不使手與鐵片接觸),將鐵片放入圓盤內,這樣圓盤上的電荷將聚集到鐵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鐵片時,會有微麻的感覺,同時還可看到電火花和聽見放電響聲(這是因為電壓高而產生放電,但因電量少,電流持續時間短暫,雖有微麻的感覺,但並不危及人體的生命與健康)注意,本實驗的效果受環境影響較大,一般而言在乾燥的天氣比在空氣潮濕時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內比在人多的室內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風處比在室內容易成功。

實驗五

水是液體也能發生靜電感應嗎?

把家用自來水開關調到有一股細流,把與毛皮摩擦過和塑料棒(或塑料梳子、筆桿),接近此細流,會清楚看到水流向塑料棒的方向彎曲。

實驗六 為什麼歐姆表測燈泡阻值比計算值小?

一隻燈泡「220V25W」,根據電功率公式可算得燈絲的電阻為1936歐,用歐姆表測測測看,測出來的阻值是大了還是小了,為什麼?

實驗七

哪個瓶子滾得快?

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個裝滿沙,另一個裝滿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個瓶子滾得比較快?動手試試,想想看,為什麼?

實驗八

木尺能保持水平嗎?

有一根長度為1米的木尺。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別水平地支撐木尺的兩端。這時候,左右某一個手指向對方靠近,木尺能夠保持水平嗎?左右手指同時相互靠近,又會怎樣。(提示,與摩擦力及力矩知識有關)

實驗九

水為什麼不會灑出?

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紙蓋住。用手掌壓住紙把杯子翻轉過來,注意不讓杯中的水灑出來。放開手,杯中的水也好,紙也好,都不會掉下來。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絲之類的小東西也沒有關系。這是為什麼?

實驗十

如何使單擺擺動起來

用一根約一米長的細尼龍線及,一把掛鎖做一單擺,要求用吹氣的方法令其擺動,擺解要求達到30度左右,此過程中口與單擺平衡位置的距離保持在0.5米以上,且不得用身體或任何其它物體與單擺的任何部分及懸點接觸,試設法達到目的並想想為什麼?

抄的,自己整理下
4.求人幫忙完成幾個科學實驗報告
雞蛋沉浮實驗報告一、實驗目的 了解雞蛋在淡水和鹽水中的浮力大小對比二、實驗日期三、實驗材料 1.玻璃杯 2.食鹽 3.雞蛋 4.茶勺 5.筷子四、實驗過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來水(就是淡水),水量約為杯子容量的3/4; 2.將雞蛋放入淡水中;雞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雞蛋,往水裡加入3大茶勺食鹽;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攪拌,使食鹽充分溶解在水裡; 5.將雞蛋放入剛剛攪拌好的鹽水中 雞蛋沒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五、實驗結論: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雞蛋會沉入水底; 2.鹽水的浮力大,在鹽水中雞蛋會浮在水面。

六、理論基礎 把生雞蛋放在淡水中,它會下沉,因為雞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當同一個雞蛋放在鹽水裡時,它會浮起來,這是因為雖然雞蛋的重力保持不變,但鹽水所產生的浮力變大了,這個比較大的浮力抵消了雞蛋的重力並且阻止它下沉。

七、聯系實際: 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死海,含鹽量極高,是普通海水含鹽量的10倍,游泳者極易浮起。 引用----其他的實驗報告類似其上 注意: 一定要把實驗過程和現象寫詳細!。
5.物理的小實驗
我來答題~~ 一、瓶內吹氣球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

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二、能抓住氣球的杯子思考: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後把氣球吸起來嗎?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流程: 1、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說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

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延伸: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氣球吸起來?三、會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後,杯子內有什麼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 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 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 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講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氣(氧氣)被消耗光後,燭火就熄滅了。

2. 燭火熄滅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創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動收集其它溶液嗎? 四、會吃雞蛋的瓶子思考:為什麼,雞蛋能從比自己小的瓶子口進去? 材料:熟雞蛋1個、細口瓶1個、紙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剝去蛋殼。

2、將紙片撕成長條狀。 3、將紙條點燃後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並立即將手移開。 講解: 1、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

2、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創造:當瓶子中氣體的壓力大於瓶子外面的壓力時,瓶子會發生什麼變化?五、瓶子癟了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癟嗎? 材料: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 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 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講解: 1. 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 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創造: 如果瓶子里氣體的壓力比瓶子外空氣的壓力大,瓶子會變成生么樣子? 六、會跳遠的乒乓球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腳杯中,你怎樣吹氣,球才會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操作: 1 把兩個高腳杯並排放置 2 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 3 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麼狀況:對著球的側面吹氣;對著球的上方吹氣 講解: 1、向球的側面吹氣,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個杯子里去(或跳出來) 2、向球的上方吹氣,上方壓力變小,乒乓球會浮起來,繼續吹,就跳入第二個杯子去了 創造:換個新方法也能讓乒乓球跳到下一個杯子里 七、會吹泡泡的瓶子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盤子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八、自己會走路的杯子思考:杯子沒有腿,它是怎樣從上面走下來的 材料:杯子一個、蠟燭、火柴、玻璃、兩本書、水 操作: 1、用一塊玻璃板,放在水裡浸一下 2、玻璃一頭放在桌子上,另一頭用幾本書墊起來(高度約5厘米) 3、拿一個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點燃的蠟燭去燒杯子的底部,玻璃杯會自己緩緩地向下走去。

講解: 當燭火燒杯底時,杯內的空氣漸漸變熱膨脹,要往外擠,但是,杯口是倒扣著的,又有一層水將杯口封閉,熱空氣 跑不出來,只能把杯子頂起一點兒,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九、紙杯旋轉燈思考:蠟燭紙杯燈為什麼會轉動? 材料:紙杯2個、牙簽1支、蠟燭1支、膠帶1卷、繩子。
6.一些簡短的物理小實驗
請你列出大塑料可樂瓶製成的三種物理實驗器具, 並簡述製作過程及用它所演示的物理現象。

解析: 塑料可樂瓶具有透明、易開孔切割、厚度較薄等特點,雖軟卻很有彈性, 同時又有較大體積, 利用它可做以下一些實驗: ①取一可樂瓶, 在瓶子的側面距瓶底的不同高度上, 用小鐵釘鑽幾個小孔, 然後向瓶內裝滿水, 通過實驗探究可發現從不同的孔向外噴水的水平射程不同,從而演示了「 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有關」; 若在可樂瓶體的不同方向上, 用小鐵釘鑽很多小孔, 然後向瓶內裝滿水, 蓋上瓶蓋, 兩手用力擠壓瓶體, 可看到水從不同的小孔中向各個方向噴出,這證明了「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給塑料可樂瓶內裝半瓶水, 在瓶底用鐵釘鑽一小圓孔, 我們可看到水從孔中噴出, 若這時讓塑料瓶自由下落, 可看到水不再向外噴出,這就驗證了水的失重現象。

此外, 利用塑料可樂瓶還可製成水平儀, 可用來做阿基米德原理的溢水杯, 還可演示光的色散現象.。
7.求物理實驗報告一篇..急
關於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器材;木頭

步驟;

第一種;

將木頭放入水中,測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滿滿的量筒中,測量溢出的水的體積,可以間接得到木頭浸入水中的部分的體積

然後將木頭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測量水下部分的質量。

通過公式計算其密度。

然後總體測量整塊物體的質量

通過v=m/p

計算得出全部體積。

第二;種

取一量杯,水面與杯麵平齊,想辦法將木頭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細針將其按入水中),稱量溢出水的體積即可。

第三種;

如果容器是個圓柱形,把裡面放滿水,然後把物體放入水中,在把物體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這個物體的體積.

圓柱的面積=底面積*高

如果物體不下沉,就把物體上系一個鐵塊放入水中,測出鐵塊和物體的體積,然後再測出鐵塊的體積,接著用它們的總體積減去鐵塊的體積就得出物體的體積.

現象;包括在步驟裡面了

結論;得出木頭的體積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並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隻、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松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於操作)一隻、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製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並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

行嗎?
8.物理過程性實驗小報告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5.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6.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更多資料:

㈡ 如圖是小華同學組裝的「人造雪」實驗裝置.所用的器材有:鐵架台、錐形瓶、鐵圈、酒精燈、棉線、碘粉等.

(1)酒精抄燈是用來加熱襲的,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比較高,組裝器材時,通過調整鐵圈的位置保證使用酒精燈的外焰來加熱;
(2)給碘加熱,很快紫色的碘蒸氣產生;
(3)碘粉受熱,就會升華為氣態的碘蒸氣;碘蒸氣上升受冷後就會凝華為固態的碘粉,凝結在棉線上,形成「雪」;
(4)實驗中,碘先由固態變為氣態,是升華現象;再由氣態變為固態,是凝華現象.
故答案為:(1)酒精燈;(2)紫;(3)固態碘粉變少,棉線上出現固態碘粉;(4)升華;凝華.

㈢ 為了「觀察碘的物態變化」,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當他們對試管微微加熱時,觀察到碘由固態變

(1)當他們對試管微微加熱時,觀察到碘由固態變成了氣態.但加熱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試管中出現了少量的液態,由於熔點和沸點的不同,所以加熱時溫度不同會造成這種結果.
(2)實驗二更好些.因為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於碘的熔點、沸點的溫度,可能使碘發生熔化和沸騰,不能說明「碘的升華」;熱水的溫度低於碘的熔點、沸點溫度,不可能使碘發生熔化和沸騰.
故答案為:氣;溫度.實驗二更好些.因為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於碘的熔點、沸點的溫度,可能使碘發生熔化和沸騰,不能說明「碘的升華」;熱水的溫度低於碘的熔點、沸點溫度,不可能使碘發生熔化和沸騰.

㈣ 如圖(a)所示裝置,稱為「碘錘」,錘內有一些碘粒.(1)微微加熱「碘錘」,B端處的碘粒慢慢消失,同時

(1)固態的碘顆粒在受熱的條件下直接升華為碘蒸氣,可見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
(2)碘蒸氣碰到溫度低的凹槽時,放熱並直接凝華為固態,故在凹槽底部出現碘顆粒.可見凝華時需要放熱.
(3)實驗中碘先後發生了升華和凝華現象.
故答案為:(1)升華需要吸熱;(2)出現較多的碘顆粒,凝華需要放熱.(3)升華;凝華.

㈤ 物質發生的兩種變化是什麼

第二章 物態變化
四、升華和凝華
南京市第十三中鎖金分校 鄒林林
〔設計意圖〕
升華和凝華是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但學生對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卻很陌生。所以設計了關於升華、凝華的演示實驗,分別引入升華和凝華的概念。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也棗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用物理語言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是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實驗和圖片向學生展示物態變化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能夠清晰描述物態變化過程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2)能用物理語言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
(2)培養學生根據觀察結果進行間接分析,從而推斷出物理過程的思維
3.情感目標:結合升華和凝華的教學,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升華和凝華現象的認識
難點:能用物理語言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
〔教具和學具〕
不銹鋼飯盒、水槽、黑色小托盤、乾冰、酒精燈、鐵架台、石棉網、錐形瓶、瓶塞、松樹枝、樟腦丸、碘錘、火柴、膠頭滴管、燒杯、水、新、舊燈泡(發黑)各一個、投影片投影設備
〔課前准備〕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升華和凝華的現象?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點評
一、引入新課(3分鍾) 首先,請大家來觀察一個小實驗:這里有一隻乾燥的不銹鋼容器,現在將裝有某種物質(乾冰)的塑料袋放入其中,請大家觀察一下,一會凳拿談兒在容器壁上有什麼現象產生?大家觀察到了什麼?這種白色的物質是什麼狀態的?請大家猜猜看,這種白色的固體可能是什麼?它又是由什麼物質形成的?水蒸氣是水的氣態形式,在實驗中水由氣態直接變成了固態。由此可見,氣態與固態之間也存在著某種聯系,也可能發生某些變敏腔化,這就是今天我們這節課要來共同研究的。 學生觀察、回答請學生摸一摸生:水蒸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二、新課教學(38分鍾)1、升華2、凝華3、升華和凝華的條件4、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物質可以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那麼反過來,是否也可以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見到過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嗎?像以上這些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升華。【投影】固態 氣態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投影】冰雪的圖片這是一幅關於什麼的圖片?冰和雪有什麼相同之處嗎?再請大家比較一下,冰和雪有什麼不同之處嗎?【投影】雪花的照片冰、雪之所以有這些不同之處,大家猜猜看可能會與什麼有關?常見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那麼雪呢?也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嗎?下面我們來做一次人工造「雪」的實驗,看看「雪」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演示實驗】人工造「雪」在錐形瓶內放人少許樟腦丸粉末,用酒精燈微微加熱,待瓶口有白氣冒出後,將一根細的松樹枝放人。幾秒鍾後停止加熱,使其冷卻.將干枝從瓶中取出,仔細觀察又有什麼現象發生.實驗過程中,教師提問:加熱一會兒,大家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大家猜猜看,這種白色的氣體可能是什麼?樹枝上的「雪」是什麼物質?那麼,「雪」是怎樣形成的呢?【投影】「雪」是樟腦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而形成的。像這樣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稱之為凝華。【投影】氣態 固態凝華:物質有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 現在,請大家思考一下,自然界中的雪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還見到過哪些凝華的現象呢?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分別是什麼?固態和液態之間可以通過哪些物態變化,使它們之間發生相互轉化?液態和氣態之間可以通過哪些物態變化,使它們之間發生相互轉化?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知道了固態通過升華可以直接變成氣態,而氣態可以通過凝華直接變為固態。【投影】在前面的學習中,大家了解了在發生每種物態變化時,都需要一定的條件。那麼發生升華和凝華時,需要什麼條件呢?教師出示碘錘。大家知道這個實驗裝置叫什麼嗎?在前面的學習中,大家有沒有做過碘錘的實驗?請大家注意觀察,在玻璃壁上有許多深紫色的小顆粒,這些小顆粒是什麼?給碘錘的一端微微加熱。大家觀察到什麼現象?碘錘的哪一端變成紫色了?紫色的物質有什麼變化?紫色的物質由下向上運動,由此可見紫色物質是什麼狀態的?這種紫色的氣態物質是什麼?在加熱過程中,碘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這是什麼現象?對固態的碘加熱,使碘發生了升華現象,由此可見物質在升華時,需要什麼條件?【投影】升華時吸熱停止加熱,並在碘錘的上端內凹部分滴入少量冷水。大家觀察到了什麼現象?在這個過程中,碘發生了什麼物態變化?實驗表明,碘在凝華時需要什麼條件? 【投影】凝華時放熱欣賞文藝演出時,人們常常會看到舞台上煙霧繚繞,猶如在仙境中一般,來渲染氣氛。【投影】舞台煙霧的圖片大家知道煙霧是怎樣形成的嗎?大家知道乾冰是什麼物質嗎?二氧化碳在常溫下是氣態的,大家見過二氧化碳氣體嗎?或者大家接觸過二氧化碳氣體嗎?我們周圍的空氣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氣體,我們在呼吸時,吸入的是氧氣而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氣體。與此可知,這種氣體是無色無味的。今天我們就讓大家親身體驗一下,「煙霧」是如何形成的。【演示】用乾冰製造「煙霧」(將不銹鋼容器中的乾冰倒入水槽中抖動)大家看到的滾滾白煙是二氧化碳氣體嗎?那麼白色的煙霧究竟是什麼?【投影】舞台上的煙霧究竟是什麼?是怎樣形成的?【投影】演示:取一塊乾冰放在黑色碟子中,請大家觀察一下,乾冰有什麼變化?減少的乾冰,到哪裡去了?在這個過程中,乾冰發生了什麼物態變化?【投影】乾冰 氣體 乾冰升華時吸熱,周圍空氣的溫度降低。看到的白色煙霧又是什麼?【投影】 水蒸氣 小水珠教師出示兩個小燈炮,請大家幫我辨別一下,哪只是新的,哪只是舊的?你是怎麼知道的?用久的燈泡不但會發黑而且燈絲也會變細,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投影】為什麼用久了的燈泡會發黑,而燈絲會變細?你知道燈泡上黑色的物質是什麼嗎?【投影】鎢 鎢蒸氣鎢蒸氣 鎢在日常生活中伴隨著許多物理現象,你仔細觀察過嗎?盛夏,將冰棒從冰箱中取出,揭開包裝紙,冒白煙;再仔細看看,冰棒上有一層「白粉」;放入玻璃杯中,幾分鍾之後,杯壁上有水珠,冰棒已熔化了。【投影】討論:上述過程中,有哪些物態變化?「白煙」: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白粉」: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凝華而形成的小冰晶「小水珠」:水蒸氣 小水珠「冰棒化了」:冰棒吸熱熔化【投影】農諺:「霜前冷,雪後寒」,你認為這一說法有道理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並回答學生舉例例如:樟腦丸變小了,變小的樟腦丸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冰凍的衣服變幹了。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而冰凍的衣服卻能變干,固態的冰直接變為氣態的水蒸氣。堆雪人,一段時間後雪人變小了,固態的雪直接變為了氣態的水蒸氣。生:冰、雪生:都是水的固態形式生:冰的表面光滑、質地堅硬,而雪的表面粗糙、質地疏鬆,雪花還具有一定的形狀生:瓶內有白色的氣體產生生:氣態的樟腦生:固態的樟腦學生回答生:雪是由水蒸氣凝華而成的學生舉例:霜、冰花、霧凇生:固態、液態、氣態生:熔化和凝固生:汽化和液化 生:固態的碘生:碘錘里的氣體變紫了生:向上端運動,紫色逐漸變深生:氣態生:碘蒸氣生:升華生:加熱生:紫色氣體逐漸變淡,在內凹部分有大量的固態碘析出生:碘由氣態凝華成固態生:放熱生:在舞台上撒乾冰生:固態的二氧化碳生:不是。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生:逐漸減少生:變成二氧化碳氣體學生討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學生回答生:燈泡發黑學生思考、回答生:固態的鎢學生解釋現象:通電後,燈絲發熱發光。由鎢作成的燈絲吸熱後升華成鎢蒸氣。燈泡內的鎢蒸氣放熱凝華成固態的鎢,附著在玻璃泡上。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學生回答:有道理。因為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熱凝華而成的。雪後將發生熔化,雪在熔化時要吸熱;同時雪也會發生升華,升華時也要吸熱。 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概念通過歸納總結,得到概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比較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推斷能力通過歸納總結,得到概念,培養學生歸納能力使學生將積累的生活經驗與所學的知識相聯系通過回顧、總結、歸納,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掌握各知識點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推斷的能力考查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及對所學的知識能否靈活運用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注重將物理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解釋身邊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養成注重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的習慣,學會觀察、思考問題
三、課堂小結(4分鍾) 請同學們小結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學到了哪些知識?【投影】課外實踐:如何利用電冰箱製造出露、霧和霜?現在,請大家討論一下,有哪些方法?這節課我們利用乾冰製造了煙霧,大家知道乾冰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用途?【投影】課外調查:人工降雨閱讀教材「生活·物理·社會」 請大家收集一些關於人工降雨的資料,在下節課進行交流。 請學生進行小結學生討論生:降溫、保鮮、清潔、人工降雨
〔教學資源〕在「人工造雪」的實驗中,建議使用純樟腦製成的樟腦丸,實驗效果較好。在利用乾冰製造煙霧的實驗中,建議採用粉狀的乾冰。
〔教學評析〕從簡單易做的小實驗入手,讓學生參與、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課堂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學生身熟悉的事例入手,通過實驗探究,探索物理現象,揭示物理規律。通過巧妙設計的、能就地取材、簡單易做的課後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索樂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㈥ (2012無錫)小明發現,在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碘的升華實驗時,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針對上述不足,小

實驗表明在碘升華和熔化時都需要吸收熱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很高,能內很快達到碘的熔點使其熔容化,而沸水的溫度只能達到100℃,不會達到碘的熔點,所以才會升華,可見溫度對碘的升華和熔化有影響.
故答案為:吸收;碘的溫度;

㈦ 如圖是研究碘的物態變化的實驗裝置。當碘吸收熱量後,直接升華成碘蒸氣;碘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板會______

放出,凝華

與碘升華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匹空調加多少製冷劑視頻教程 瀏覽:55
易美五金製品廠 瀏覽:556
外國電影 什麼的秘密 瀏覽:800
多個設備怎麼連接qc30 瀏覽:176
節能小區供水設備哪個好 瀏覽:56
醫院的消防器材怎麼使用 瀏覽:525
港台真軍電影名單 瀏覽:999
大型醫療設備檔案包括哪些 瀏覽:967
電動工具的安全講義 瀏覽:861
玉環巨龍閥門廠 瀏覽:490
急救呼吸器材的股票有哪些 瀏覽:474
什麼儀器叫做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什麼 瀏覽:860
韓國送外賣的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7
3d左右分屏電影資源 瀏覽:415
韓國電影李彩譚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73
04泰劇船長里安在線觀看 瀏覽:210
大眾專檢怎麼查儀表台拆卸步驟 瀏覽:433
光頭強全部電影片 瀏覽:662
白蟻防火蟻公司需要什麼器材 瀏覽:208
哪些機械進可以算進出場費用 瀏覽:623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