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標志

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標志

發布時間:2024-06-26 21:05:26

Ⅰ 如圖八是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八)實驗室常用電石5a5八(灰色塊狀固體)與水反應

(5)實驗室常用電石CaC8(灰色塊狀固體)與水反應製取乙炔氣體C8H8,可知應選A裝置來製取乙炔;該氣體能用排水法收集,說明乙炔不溶於水、且和水不反應.故答案為:A;乙炔氣體難溶於水且與水不反應;
(8)用氯酸鉀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8KClO3

MnO8
.

Ⅱ 初中中考化學實驗有哪些 就是有哪些中考的重點實驗

探究實驗(復習)
1. 木炭燃燒實驗
【實驗操作】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紅,插入到盛有集氣瓶的氧氣中(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觀察木炭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燃燒停止後,取出坩堝鉗,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盪,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時持續紅熱,無煙無焰;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後,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C+O2 CO2
【注意事項】木炭應該由上向下緩慢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原因:為了保證有充足的氧氣支持木炭燃燒,防止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滅,確保實驗成功。
2. 硫燃燒實驗
【實驗操作】在燃燒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燈上點燃,然後把盛有燃著硫的燃燒匙由上向下緩慢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分別觀察硫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實驗現象】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S+ O2 SO2
【注意事項】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氣污染。
3.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實驗操作】把光亮的細鐵絲盤成螺旋狀,下端系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由上向下緩慢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鋪一薄層細沙)。
【實驗現象】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3Fe+2O2 Fe3O4
【注意事項】
① 用砂紙把細鐵絲磨成光亮的銀白色,是為了除去細鐵絲表面的雜質。
② 將細鐵絲盤成螺旋狀,是為了增大細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③ 把細鐵絲繞在火柴上,是為了引燃細鐵絲,使細鐵絲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④ 待火柴快燃盡時才緩慢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是為了防止火柴燃燒時消耗氧氣,保證有充足的氧氣與細鐵絲反應。
⑤ 由上向下緩慢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是為了防止細鐵絲燃燒時放熱使氧氣從集氣瓶口逸出,保證有充足的氧氣與細鐵絲反應。
⑥ 集氣瓶里要預先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上一薄層細沙,是為了防止灼熱的生成物濺落使集氣瓶瓶底炸裂。
4.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原理】4P+5O2 2P2O5
【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彈簧夾關閉。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並做上記號。
【實驗步驟】
① 連接裝置,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並塞緊塞子。
③ 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象】①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② 放熱;③ 冷卻後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① 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注意事項】
1. 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的氧氣沒有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小。
2. 裝置氣密性要好。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小。
3. 導管中要注滿水。否則當紅磷燃燒並冷卻後,進入的水會有一部分殘留在試管中,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4. 冷卻後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5. 如果彈簧夾未夾緊,或者塞塞子的動作太慢,測量結果會偏大。
6. 在集氣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
8. 如果預先在集氣瓶內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9. 不要用鎂代替紅磷!原因:鎂在空氣中燃燒時能與氮氣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這樣不僅消耗氧氣,還消耗了氮氣和二氧化碳,使測量結果偏大。

一. 氣體製取裝置
1. 氣體發生裝置

(1)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見上圖①)
①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的特徵:反應物都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
②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將導氣管的出口浸沒在水中,雙手緊握試管。如果水中出現氣泡,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原理:氣體的熱脹冷縮)
(2)加熱時的注意事項:
①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②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隻酒精燈。
③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加熱結束時,酒精燈的火焰應該用燈帽蓋滅。
④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大約是距試管口1/3處。
⑤葯品要斜鋪在在試管底部,便於均勻受熱。
⑥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⑦試管內導管應稍露出膠塞即可。如果太長,不利於氣體排出。
②停止反應時,應先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選擇裝置時,要選擇帶有橡皮塞的彎管。
(3)固液混合在常溫下反應制備氣體的裝置(見上圖②)
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的特徵:反應物中有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在導管出口處套上橡皮塞,用彈簧夾夾緊橡皮塞,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定後水面不下降,則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4)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a)(b)(c)(d)四種裝置。
①裝置(a)的特點:裝置簡單,適用於製取少量的氣體;容易造成氣體泄漏,增加葯品不太方便。
②裝置(b)的特點:便於隨時添加葯品。
③裝置(c)的特點: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④裝置(d)的特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應時,用彈簧夾夾住橡皮管。這時由於試管內的氣壓大於外界大氣壓,試管內的液面會下降)

⑤如果使用長頸漏斗,注意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時無需考慮這個問題。
⑥選擇裝置時,要選擇帶有橡皮塞的直管。(a)裝置使用單孔橡皮塞,(b)(c)(d)裝置使用雙孔橡皮塞。
⑦固體葯品通過錐形瓶口加入,液體葯品通過分液漏斗加入。
2. 氣體收集裝置
(1)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適用情況:收集的氣體不溶或難溶於水,且不與水反應。
注意事項:
①集氣瓶中不能留有氣泡,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②應當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後再收集氣體,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③在氣泡連續均勻放出之前,導氣管管口不應伸入到集氣瓶口。
④如果瓶口出現氣泡,說明氣體收集滿。
⑤如果需要較乾燥的氣體,請不要使用排水法。
⑥氣體收集完畢後,要在水下把玻璃片蓋在集氣瓶口上,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⑦收集完畢後,如果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集氣瓶口應該朝上;如果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集氣瓶口應該朝下。
(2)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①適用情況:氣體密度大於空氣(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②要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以利於排凈空氣。
③密度和空氣接近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
④暫存氣體時,只需將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蓋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3)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①適用情況:氣體密度小於空氣(相對分子質量小於29),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②要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以利於排凈空氣。
③密度和空氣接近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
④暫存氣體時,需要蓋上毛玻璃片並將集氣瓶倒放在桌面上。
⑤導氣管屬於發生裝置。把導氣管畫在收集裝置中,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
二.實驗室製取氧氣
1. 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2)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
(3)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由於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4)步驟:
①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裝:將高錳酸鉀裝入乾燥的試管,並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並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
③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④ 點:點燃酒精燈,試管均勻受熱後,就使酒精燈固定在試管底部加熱。
⑤ 收:根據所選的收集裝置來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導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滅酒精燈。
(5)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6)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7)注意事項:
①停止反應時,應先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②加熱高錳酸鉀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被吹入導管,使導管堵塞。
③棉花不要離高錳酸鉀太近,否則會導致發生裝置爆炸。
2. 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2H2O2 2H2O+O2↑(催化劑可換成硫酸銅溶液)
(2)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固液混合在常溫下製取氣體的裝置。
(3)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由於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4)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5)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6)不能用加熱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製取氧氣!因為加熱過氧化氫溶液時,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氧氣和水蒸氣一起逸出,水蒸氣的干擾會使帶火星的木條不能復燃。

3. 加熱氯酸鉀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2KClO3 2KCl+3O2↑
(2)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和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裝置相同。
(3)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4) 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三.催化劑
1、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產率。
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後不改變,其反應過程中有可能改變。
4、不同的化學反應有不同的催化劑,同一化學反應也可能有幾種催化劑。
5、生物體內的酶屬於催化劑。

四、水的電解實驗(實驗裝置如右圖)
【實驗現象】
① 通電後,電極上有氣泡產生。通電一段時間後,兩個試管內匯集了一些氣體,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小,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大,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約為8:1。
② 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移近火焰時,氣體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
【實驗結論】
①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了分解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2H2O 2H2↑+O2↑;
②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反應前後,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沒有變化);
③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項】
① 通電時,必須使用直流電。
② 預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強水的導電性。
③ 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正極產生的是氧氣。

五、過濾(見下圖)
【實驗器材】帶鐵圈的鐵架台、漏斗、玻璃棒、燒杯
【注意事項】
1. 操作時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用少量水潤濕濾紙並使濾紙與漏斗壁之間沒有氣泡(保證過濾效率)。
「二低」:濾紙低於漏斗邊緣、濾液低於濾紙邊緣(否則被過濾的液體會直接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濾液渾濁)。
「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流進過濾器)、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使濾液沿燒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處迸濺)。
過濾時先過濾上層清液,後過濾下層濁液。若先過濾下層濁液,濾紙上將會殘留著大量不溶性雜質,再過濾上層清液時,不溶物會阻礙清液的通過,影響過濾速度。
2. 如果兩次過濾之後濾液仍然渾濁,原因可能是濾紙破損或過濾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六、實驗室製取氫氣
1、反應原理:Zn+H2SO4=ZnSO4+H2↑
2、反應物的選擇:選用鋅粒和稀硫酸。
(1)不使用稀鹽酸,因為:鹽酸易揮發,使製得的氫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
(2)不用鎂是因為反應速度太快,不用鐵是因為反應速度太慢。
3、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4、用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時,不能驗滿!用排水法收集氫氣時,如果集氣瓶口出現氣泡,說明氫氣收集滿。
5、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6、可燃性氣體的驗純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可燃氣體,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火焰點燃。如果氣體較純,氣體將會安靜地燃燒,並發出「噗」聲;如果氣體不純,會發出尖銳爆鳴聲。
7、如果驗純時發現氣體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時,必須對試管進行處理(用拇指在試管口堵住一會或更換試管),以免發生爆炸。
8、檢驗: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夠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而不純的氫氣在燃燒時會發出尖銳的爆鳴聲。

七、質量守恆的探究
1、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及砝碼)、錐形瓶、玻璃棒、氣球
【設計實驗】① 在底部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頭大小的白磷。
② 在錐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裝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個小氣球,並使玻璃管下端能與白磷接觸。
③ 將錐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盤天平上用砝碼平衡。
④ 取下錐形瓶,將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後,迅速用橡皮塞將錐形瓶塞進,並將白磷引燃。
⑤ 待錐形瓶冷卻後,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實驗現象】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天平平衡。
【實驗結論】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後各物質的總質量。
①實驗成功的關鍵:裝置的氣密性要良好。
②玻璃管下端與白磷接觸的目的:點燃白磷。
③氣球的作用:盛裝錐形瓶里受熱膨脹的空氣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錐形瓶內壓強過大把瓶子彈開。
④沒有安裝氣球的後果:橡皮塞被彈開或炸裂錐形瓶。
⑤錐形瓶底部不鋪上細沙的後果:錐形瓶炸裂。

2、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及砝碼)、燒杯。
【設計實驗】① 在100mL燒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銅溶液,將幾根鐵釘用砂紙打磨干凈,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1。
② 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待反應一段時間後溶液顏色改變時,將盛有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2。比較反應前後的質量。
【實驗現象】鐵釘表面附著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實驗結論】m1=m2。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後各物質的總質量。
【化學方程式】Fe+CuSO4=Cu+FeSO4

八、碳具有還原性:
C+2CuO 2Cu+CO2↑
2Fe2O3+3C 4Fe+3CO2↑
單質碳的還原性可用於冶金工業。
1、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見右圖)
【實驗操作】① 把剛烘乾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小心地鋪放進試管;
② 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試管口裝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導管;
③ 集中加熱;
④ 過幾分鍾後,先撤出導氣管,待試管冷卻後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觀察現象並分析。
【實驗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
【化學方程式】C+2CuO 2Cu+CO2↑
①反應開始的標志: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②在酒精燈上加網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並提高溫度。
③配製混合物時木炭粉應稍過量的目的:防止已經還原的銅被氧氣重新氧化。
④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的後果:石灰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⑤該裝置不用密封,因為參加反應和生成的物質中沒有氣體。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①不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微溶於水的硫酸鈣,阻礙反應的繼續進行。
②不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濃鹽酸易揮發,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而不純。
③不用純碳酸鈣或碳酸鈉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們與稀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較高。
(2)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原因:固體和液體混合,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氣體)
(4)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且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5)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長頸漏斗插入液面內的氣體發生裝置,緊閉導氣管出口,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定後水面下降,則表明漏氣;若水面不下降,則表明不漏氣。
(6)驗滿: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要伸入瓶內),如果火焰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經收集滿了。
(7)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8)凈化:如果製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時,可先將氣體通過盛有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氯化氫),再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除去水蒸氣並進行乾燥)。

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實驗裝置】見下圖(這是整套裝置,但只需掌握虛線框中內容,並且下文的操作、現象、結論僅針對虛線框內的實驗裝置)。

1-稀鹽酸2-大理石3-碳酸氫鈉溶液4-濃硫酸5-木炭6-氧化銅7-氫氧化鈣溶液
【實驗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熱前必須先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
② 點燃酒精燈給玻璃管內的物質加熱;
③ 實驗完畢,先熄滅酒精燈;
④ 再通入一會兒一氧化碳直到試管冷卻。
【實驗現象】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同時生成二氧化碳。
【化學方程式】CO+CuO Cu+CO2
【注意事項】
① 檢驗一氧化碳純度的目的: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來晚走」,酒精燈「遲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來」,酒精燈「遲到」的目的:排凈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燈「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熱的銅重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2Cu+O2 2CuO)。
⑤ 因為一氧化碳有劇毒,隨意排放會造成空氣污染,所以必須進行尾氣處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 證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裝置內的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與上面的實驗類似(⑥ 下的酒精燈要換成酒精噴燈)
【實現現象】紅色粉末逐漸變黑,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
【注意事項】鐵塊是銀白色的,但鐵粉是黑色的

5、工業——高爐煉鐵
i. 設備:高爐(圖見書17頁)。
ii. 原料:鐵礦石(赤鐵礦或磁鐵礦)、焦炭、石灰石、(空氣)。
iii. 反應原理:C+O2 CO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iv.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將礦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轉變為爐渣(CaSiO3)。
v. 產品:生鐵(實驗室中「煉」出的鐵不含碳,而工業生產中煉出的鐵含碳)。

水煤氣(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C+H2O CO+H2

九、探究燃燒的條件(本實驗要在通風櫥或抽風設備下進行):
【實驗操作】a. 如右圖(1),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400mL熱水,並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乾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
b. 如右圖(2),用導管對准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a.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銅片上的紅磷和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b. 白磷在水下燃燒。
【實驗分析】如右圖(1)。
①與②對比,說明:物質是否發生燃燒與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溫度有關。
①與③對比,說明:物質是否發生燃燒與是否與氧氣(空氣)接觸有關。
③與圖(2)對比,再次說明:燃燒必須有氧氣(空氣)。
【實驗結論】燃燒的條件:① 可燃物;② 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 溫度達到著火點。
【注意事項】① 著火點不是固定不變的。對固體燃料來說,著火點的高低跟表面積的大小、顆粒可惜的粗細、導熱系數的大小等都有關系。
② 並非所有的燃燒都需要氧氣,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
③ 只有三個條件全部滿足,燃燒才能發生。
④通風櫥是一種不完善的尾氣處理裝置,若改進上述實驗,可將紅磷和白磷裝入密閉的容器內(還要套一個氣球),這樣便於進行尾氣處理。
⑤自燃: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燃燒。

十、鐵生銹的實驗(見右圖)
1、【實驗器材】大試管、試管夾(帶鐵夾的鐵架台)、膠塞、經煮沸迅速冷卻的蒸餾水、植物油、潔凈無銹的鐵釘、棉花和乾燥劑氯化鈣等。
【實驗過程】取三根潔凈無銹的鐵釘,一根放在盛有蒸餾水的試管中,並使鐵釘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餾水中;一根放在乾燥的空氣中,注意每天觀察鐵釘銹蝕的現象,連續觀察約一周。
【實驗現象】第一個試管中的鐵釘生銹,而第二、三個試管中沒有明顯現象。
【實驗結論】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注意事項】
第二個試管內沒有現象,證明了鐵釘生銹需要氧氣;
第三個試管內沒有現象,證明了鐵釘生銹需要水蒸氣。
鐵銹很疏鬆,鐵製品可以全部被銹蝕。

2、除去鐵銹的方法
①物理方法:刀刮、砂紙打磨。
②化學方法:少量、多次地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

3、防止鐵製品生銹的方法
①保持鐵製品的潔凈、乾燥;
②擦乾後塗一層保護膜(作用:隔絕空氣、防水)。具體方法如下:
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銀粉)、塗油
化學方法——電鍍其它金屬(鉻或鋅)、烤藍
③製成不銹鋼

十一、 粗鹽提純
1、粗鹽的初步提純只是去除不溶性雜質,得到的精鹽中還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可溶性雜質。
2、粗鹽中由於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雜質,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無水氯化鈣可用作乾燥劑。
3、實驗步驟:溶解、過濾、蒸發、回收。
4、實驗儀器
實驗步驟 實驗儀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燒杯、玻璃棒 攪拌,加速溶解
過濾 鐵架台(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 引流
蒸發 鐵架台(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 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回收 玻璃棒 轉移固體的工具
5、蒸發時要經常用玻璃棒攪拌液體,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6、當水接近全部蒸發時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利用余熱使剩餘水分蒸發。

Ⅲ 高分求助!!高中化學實驗操作整理!

實驗操作其實不多,主要有(1)洗滌沉澱:把沉澱至於過濾器中,沿著玻璃棒添加蒸餾水到剛好浸沒沉澱,靜置,待水完全濾出,重復操作2-3次;
(2)沉澱是否洗滌干凈:取最後一次洗滌液在試管中,加入、、、、,如果沒有、、、、產生,證明沉澱已經洗滌干凈(中間根據題意加入相應的沉澱劑)
(3)滴定終點標志判斷:當加入最後一滴標准液時,溶液恰好由、、、色變為、、、色,且半分鍾內不變色(中間依題意寫出顏色變化即可)
(4)氣密性檢驗:常規方法:把裝置末端的導管浸入水中,用手捂熱反應容器,導管末端出現氣泡,松開手後導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該裝置不漏氣;
液差法:關閉裝置支管活塞,往長頸漏斗中注入水到浸沒下埠,當繼續加水時漏斗液面不下落,長頸漏斗和試管形成液面差,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5)檢驗某物質或離子:(將固體試樣用蒸餾水溶解在燒杯中)取少量試液在試管中,加入、、、、,產生、、、、,證明存在、、、、(如果原來樣品是固體,就應該加上前面一句,中間的、、、是根據所檢測的物質加入相關的試劑,再描述現象就好了)比如檢驗溶液中只否存在NH4+,應該這樣描述:取少量原試液在試管中,加入濃的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試紙變藍,證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中學階段其實考的一般就這幾個而已,沒那麼復雜的。只要理解,記下相關格式可以拿到很好的分數的

Ⅳ 濉戞枡姘斿瘑鎬ф嫻嬫爣鍑嗘湁鍝浜涳紵

鐩鍓嶆垜鍥界殑濉戞枡姘斿瘑鎬ф祴璇曟湁浠ヤ笅2縐嶅浗瀹舵爣鍑嗭細

  • GB/T 40006.1-2021錛堟爣鍑嗗彿錛欸B/T 40006.1-2021 涓鏂囨爣鍑嗗悕縐幫細濉戞枡 鍐嶇敓濉戞枡 絎 1 閮ㄥ垎錛氶氬垯錛

榪欐槸涓縐嶅叧浜庡戞枡鍐嶇敓濉戞枡鐨勯氬垯鐨勬爣鍑嗐傚畠瑙勫畾浜嗗啀鐢熷戞枡鐨勬湳璇鍜屽畾涔夈佸垎綾匯佹爣璁般佸寘瑁呫佽繍杈撳拰璐瀛樼瓑鍐呭廣

  • GB/T 41168-2021錛堟爣鍑嗗彿錛欸B/T 41168-2021 涓鏂囨爣鍑嗗悕縐幫細椋熷搧鍖呰呯敤濉戞枡涓庨摑綆旇捀鐓澶嶅悎鑶溿佽嬶級

榪欐槸涓縐嶅叧浜庨熷搧鍖呰呯敤濉戞枡涓庨摑綆旇捀鐓澶嶅悎鑶溿佽嬬殑鏍囧噯銆傚畠瑙勫畾浜嗗嶅悎鑶溿佽嬬殑瑕佹眰銆佽瘯楠屾柟娉曘佹楠岃勫垯銆佹爣蹇椼佸寘瑁呫佽繍杈撳拰璐瀛樼瓑鍐呭廣


濉戞枡鐨勫瘑灝佹祴璇曟柟娉曟湁浠ヤ笅鍑犵嶏細

  • 1.姘旀場娉曟垨姘村帇璇曢獙娉曪細榪欐槸涓縐嶅皢浜у搧鏀懼叆姘翠腑鎴栬呭湪浜у搧琛ㄩ潰娑傛姽鑲ョ殏姘達紝鐒跺悗鏂藉姞鍐呴儴鎴栧栭儴鍘嬪姏錛岃傚療鏄鍚︽湁姘旀場浜х敓鏉ュ垽鏂鏄鍚︽湁娉勬紡鐨勬柟娉曘

  • 2.鐩存帴鍘嬪姏娉曟垨鍘嬪姏娉曪細榪欐槸涓縐嶉氳繃璋冨帇闃鐩存帴寰浜у搧鍐呭厖涓瀹氬帇鍔涚殑鍘嬬緝姘斾綋錛岀ǔ鍘嬪悗錛屽帇鍔涗紶鎰熷櫒媯嫻嬩竴孌墊椂闂村唴鍘嬪姏涓嬮檷鎴栬呮硠婕忛噺鐨勬柟娉曘

  • 3.瀹氶噺嫻嬭瘯娉曪細榪欐槸涓縐嶉傚悎嫻嬭瘯娌℃湁鍏呮皵絀虹殑浜у搧錛堝傛墜鏈恆佹墜琛ㄣ佹憚鍍忓ご絳夛級鐨勬柟娉曘傚畠灝嗗伐浠舵斁鍏ヤ竴涓瀵嗗皝鐨勫硅厰鍐咃紝瀹硅厰闇瑕佸仛涓涓鍜屼駭鍝佸艦鐘剁被浼肩殑浠垮艦瀹硅厰錛屽敖閲忎嬌寰楄嫻嬩駭鍝佸拰瀹硅厰鍐呭佷箣闂寸殑闂撮殭灝忋傜劧鍚庡厖鍏ヤ竴瀹氶噺鍘嬪姏鐨勬皵浣擄紝濡傛灉浜у搧鏈夋硠婕忥紝閭d箞榪欎釜浠鍣ㄨ嚜甯︾殑鍙傝冨圭Н鐨勬皵鍘嬪氨浼氫笅闄嶏紝瓚呰繃璁懼畾鐨勯檺瀹氬礆紝灝變細鎶ヨ︺

  • 4.璐ㄩ噺嫻侀噺娉曪細榪欐槸涓縐嶅悓鏃跺線浜у搧絝鍜屽規瘮瀹硅厰絝鍚屾椂鍏呮皵錛岀ǔ鍘嬪悗鍋滄㈠厖姘旓紝鐢ㄨ川閲忔祦閲忚℃祴璇曞硅厰絝寰浜у搧絝鐨勬硠婕忕巼錛岀劧鍚庨氳繃鍏寮忚$畻鍑烘暣涓緋葷粺鐨勬硠婕忛噺鐨勬柟娉曘

  • 5.宸鍘嬫祴璇曟硶錛榪欐槸涓縐嶅湪鐩存帴鍘嬪姏嫻嬭瘯鏂規硶鐨勫熀紜涓婏紝鍙堟坊鍔犱簡宸鍘嬩紶鎰熷櫒錛屾瘮杈冧袱絝鐨勫帇鍔涘樊錛岃繘鑰屾祴璇曞嚭寰灝忔硠婕忕殑鏂規硶銆


鎯充簡瑙f洿澶氳︾粏鐨勬皵瀵嗘ф嫻嬫柟妗堝強浜у搧鍙傛暟錛岃鋒悳緔㈠叧娉錛氱簿璇氬伐縐戞皵瀵嗘

Ⅳ 化學實驗中基本實驗操作需要注意什麼

中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高考考點較多,為便於系統復習和認真掌握化學實驗操作,現總結八點注意事項,以期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注意事"先後"順序

1.組裝儀器順序:先零後整,由低到高,由左到右,先里後外,拆裝置與之順序相反。

2.加熱器試管時,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3.製取氣體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後裝入葯品。

4.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檢查是否漏水,後洗滌干凈。

5.用排液法收集氣體時,先移導管後撤酒精燈。

6.用石蕊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醋酸鉛試紙氣體性質時,要先用蒸餾水將試紙潤濕。再將試紙靠近氣體檢驗。而用pH試紙時,要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少許滴到放在表面皿中央的乾燥pH試紙上,再與標准比色卡比較。

7.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凈的滴定管、移液管要先用待盛液洗滌2~3次後,再盛裝試液。注入滴定管中的液體液面開始在"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8.點燃可燃性氣體時,應先驗純後點燃。凈化氣體時,應先凈化後乾燥。

9.焰色反應試驗中,每做一次,鉑絲都應當先蘸取濃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至無色後再做下一次。

10.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溶液時,溶解或稀釋後溶液應冷卻再移入容量瓶。

11.氣體在熱固體表面時,應先將氣體乾燥後反應。

12.硫酸沾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沖洗,千萬不得先用水沖洗;鹼液沾到皮膚上,立即用較多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

二、注意"數據"歸類

1.托盤天平的准確度為0.1g;在測定晶體中結晶水含量時,為保證加熱過程中使結晶水全部失去,實驗中需加熱、稱量、再加熱、再稱量,直到最後兩次稱量不超過0.1g。

2.滴定管的准確度為0.01mL。

3.酒精燈內酒精的量不能少於容積的1/3,也不能多於2/3。

4.試管在加熱時,所盛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且要與桌面成45°角。用試管夾夾試管時應夾在離管口1/3處。

5.燒杯、燒瓶加熱時,盛液體量均在容積的1/3~2/3處,蒸發皿加熱液體時,盛液體量不宜超過容積的2/3。

6.液體取用時,若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1~2mL。

7.配製一定的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燒杯、玻璃棒要洗2~3次,用燒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餾水時,一般加到距離刻度線和1~2mL處,再用膠頭滴管定容。

8.酸鹼指示劑的用量一般在2~3滴。

9.用pH試紙測出溶液的pH,不能含有小數;任何水溶液,H+或OH-的濃度均不能為"0",而是大於"0"。

10.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體體積時,液面不一定要在"0"刻度,得要要"0"刻度以下;滴定管讀數時裝液或放液後,需觀察1~2分鍾才能觀察液面高度。

11.量杯、量筒、容量瓶沒有"0"刻度;溫度計"0"刻度在溫度計的中下部。

12.托盤天平中的零刻度在標尺的最左邊,天平在使用時要調"0",使用後要回"0"。

13.實驗記錄中的一切非"0"數字均是有效數字。

14.焰色反應完畢,要把鉑絲放在鹽酸中浸漬2~3分鍾,再用蒸餾水洗凈,保存在試管中,使它潔凈不沾污垢。

15.需恆溫但不高於100℃,可用水浴加熱。如溶解度的測定、苯與混合酸的反應、酚酞樹脂的制備、銀鏡反應的發生等。

三、注意特徵"標志"

1.儀器洗凈的標志:以其內壁附有均勻水珠,不掛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終點的標志:滴入最後一滴液體溶液顏色發生突變且半分鍾內保持不變。

3.容量瓶不漏水的標志: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觀察,然後將容量立正,並將瓶塞旋轉180°年塞緊,再倒立,均無液體滲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達到刻度線的標志:平視時,液面凹面與視線相齊。

5.用排氣法收集氣體時,收集滿的標志:用濕潤的試紙靠近瓶口,試紙變色。

6.天平平衡的標志:指針在分度盤的中央或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等。(上)

四、"大小"關系明確

1.試劑保存在某液體中,試劑密度應大於液體密度(如鋰可保存在液態石蠟中而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2.稱量時先估計出其質量,加砝碼的順序是先大後小,再調游碼;去游碼時次序相反。

3.使用乾燥管乾燥氣體時(或除雜時),氣體的流量應是從大管進從小管出(即大進小出)。
4.溶解氣體時,溶解度較小者(SO2、H2S等)可把導管直接插入水中,而溶解度較大者(NH3、HCl等)需在導管末端接一倒扣的三角漏斗,讓漏斗邊緣稍接觸液面,以防止倒吸。

5.葯匙兩端為大小兩匙,取葯品多時用大匙,少時用小匙。

6.裝入乾燥管內的葯品顆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時乾燥管效果不好,太小時氣體不通暢。

7.固體葯品要保存在廣口試劑瓶中,液體葯品要保存在細口試劑瓶中。

五、"上下"不能混淆

1.收集氣體進,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的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小於29的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2.分液操作是時,下層液體應打開旋塞從下方放出,上層液體要從分液要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要引流時,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則應靠在容量瓶刻度線下的內壁上(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線下)。

4.用水冷凝氣體時,冷凝管中水從下埠進上埠出(逆流原理)。

5.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水銀球應在液面上。

6.制氣體實驗中,長頸漏斗的末端應插入液面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時,漏斗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下。

六、理清"內外"關系

1.酒精燈加熱時,利用外焰而不是內焰。

2.用滴定管加液體時,滴管不能插入反應器中,以免接觸器壁而污染葯品;從細口瓶向反應器中傾倒液體時,注入所需量後,將試劑瓶口在容器中靠一下逐漸豎起來瓶子,以免遺留在瓶口的液體流到瓶的外壁。

3.在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時,要用玻璃棒引流的方式將燒杯中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以免倒到容量瓶外。

七、"長短"也有講究

1.洗氣時用帶雙導管的洗氣瓶,氣體應從長導管進入,短導管出(即長進短出)。

2.用排液法測量氣體體積時(量液裝置),氣體應從短導管進入,液體則從長管被壓出(即短進長出)。

3.用作安全瓶時,兩導管與瓶塞相齊。

八、切記多個"不能"

1.使用膠頭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觸容器內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隨意放置,未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別的試劑。

2.酸式滴定管不能裝鹼性溶液,鹼性滴定管不能裝酸性溶液及氧化性溶液。

3.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為反應容器,也不能互用。

4.燒瓶、燒杯、錐形瓶不能直接加熱。

5.葯品不能入口或用手直接接觸,實驗剩餘葯品不能放回原處(Na、K、白磷等危險品除外),不能隨意丟棄,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實驗中錐形瓶不能用待測液潤洗。

7.溫度計不能代替玻璃棒用於攪拌,測液體溫度計時不能與容器內壁接觸。

8.天平稱量葯品時,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

9.量筒不能用來加熱或量取熱溶液。

10.酒精燈的使用不能用燈,不可用嘴吹燈,燃著時不可加酒精。

11.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時,定容搖勻後液體低於刻度線時不能再加蒸餾水。

12.試紙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鑷子夾取。

13.用試管加熱液體,試管口不能對著人。

14.進行焰色反應選用材料本身不能帶有顏色,最好選用鉑絲或無銹鐵絲。

15.濃硫酸與其液體(水、稀硫酸、乙醇、苯等)混合時,不能將其他液體倒入濃硫酸,應將濃硫酸沿器壁緩慢倒入其它溶液中,以免出現液體飛濺等危險。

與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標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才國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64
氧氣閥門專業回收廠家 瀏覽:973
中和熱的測定實驗裝置江蘇 瀏覽:158
曾志偉古裝電影 瀏覽:94
食物鏈電影演員表 瀏覽:513
現在市面上弱視訓練什麼儀器 瀏覽:146
水龍頭下面閥門怎麼拆卸 瀏覽:696
機械消泡器裝置有哪些 瀏覽:450
包種機怎麼換軸承 瀏覽:562
賤人工具箱提取坐標不能連接excel 瀏覽:153
韓國有部特種兵與護士的電影 瀏覽:709
三線超聲波液位計怎麼接PLC 瀏覽:772
洗地暖沒閥門怎麼安裝 瀏覽:700
絲杠軸承什麼材料好 瀏覽:973
冰箱最大製冷多少度 瀏覽:38
洛陽哪裡賣健身器材按摩椅 瀏覽:159
寶寶論壇工具箱好用嗎 瀏覽:968
汽車電瓶用什麼儀器 瀏覽:845
濃硫酸與蔗糖反應實驗裝置圖 瀏覽:330
振動棒電影 瀏覽:51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