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前夜中,論一個焊接工程師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燃爆全球華人,我帶著家人也去電影院進行了觀看,第一小段《前夜》我記憶尤深,這是一個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林治遠,開國大典自動升旗裝置的總設計師,在實驗過程中由於焊接在旗桿頂部的金屬球太脆弱被國旗頂斷,連夜召集城內市民捐獻稀有金屬,打造出了更堅硬的合金金屬球(阻斷球,類似於現在的限位裝置)。然後克服恐高症爬上高達22.5米的旗桿,重新焊接安裝了阻斷球,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
許多局卜培人看了這一段認為不嚴謹,我在這里給大家腦補一下,導演估計是這樣考慮的,電影中旗桿是由四根無縫鋼管焊接而成的(有史料可查),而且可以判斷這四根無縫鋼管是進口的合金鋼(國內第一根無縫鋼管於1953年在鞍鋼生產),而鋼球(桐唯阻斷球)估計是高碳鋼的,再加上是普通的碳鋼焊條。由於鋼球碳含量較高,在焊接過程中容易出現脆硬和疏鬆組織,在外力作用下極容易出現裂紋導致鋼球脫落,阻斷球起不了阻斷的作用。
在現在分析是因為不合格的焊接工藝(焊材不對、也沒有進行預熱),導致出現焊接質量問題,造成鋼球脫落。
但電影中不是這樣,林治遠們認為是因為鋼球與旗桿材質不一致導致的鋼球脫落。當務之急是需要重新製作一個合金鋼金屬球。整個金屬球的製作可以說是一個金屬材料學,從選材、冶煉、鑄造到最後的焊接。這里再科普一下為什麼要用矽(現在為硅)、鉻、鎳一起煉制。硅是脫氧劑和脫硫弊亮劑,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在煉鋼的時候是需要加硅鐵合金來使鋼水中多餘的氧脫掉的,硅的加入使鋼的可鑄造性和熱加工性能增加。加入鉻,是因為鉻與氧的親和力比鐵與氧的親和力大,也就是鉻比鐵更容易氧化,另外鉻的加入可以增加鋼的硬度。鎳的加入是為了增加鋼材的韌性,可焊接性和防腐蝕性進一步增強。
如果放到現在,只需要一根過渡層用鎳基的焊條就可以解決這個異種鋼焊接問題,具體工藝就是在鋼管上先堆焊一層過渡層,再焊接鋼球。
70年後的今天,林治遠們沒有想到,中國的金屬材料學達到了前所未有高度,真真可達到「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水平,我們的神舟飛船、我們的蛟龍號、我們的高鐵,各種金屬的焊接不再是難事!我的祖國強大了!
㈡ 鎴戝拰鎴戠殑紲栧浗瑙傚悗鎰熶竴騫寸駭鎬庝箞鍐
鎴戝拰鎴戠殑紲栧浗瑙傚悗鎰熶竴騫寸駭鎬庝箞鍐欏備笅錛
榪欎釜鏁呬簨璁茬殑鏄鍦ㄥ紑鍥藉ぇ鍏鎬箣鍓嶏紝璐熻矗鐢靛姩鍗囨棗瑁呯疆鐨勬柊涓鍥界涓浠e伐紼嬪笀鏋楁不榪滃湪寮鍥藉ぇ鍏歌呭囧℃牳鏃惰村嚭鐢靛姩鍗囨棗瑁呯疆涓嶈兘紜淇濅竾鏃犱竴澶憋紝浜庢槸鎺ュ埌涓婄駭閫氱煡錛屾寚鍑轟箣鍓嶇殑瑁呯疆鏃墮棿璁捐′笌鍥芥瓕鎬繪椂闂撮暱搴︿笉鑳藉畬鍏ㄥ惢鍚堬紝蹇呴』瑕佸湪鏄庢棭鍏鐐瑰墠淇鏀瑰畬鍠勶紝鍋氬埌涓囨棤涓澶便
鏋楀織榪滈《鐫鍥藉唴棣栨″拰涓婄駭鐨勮秴楂樿佹眰鎵甯︽潵鐨勫法澶у帇鍔涳紝鍦ㄤ漢姘戠兢浼楃殑鍗忓姪涔嬩笅錛屾渶鍚庡畬鎴愪簡闃繪柇瑁呯疆鐨勯噸鏂板埗浣滐紝鎴愬姛灝嗛樆鏂瑁呯疆鐨勬潗璐ㄧ偧鎴愪簡閽銆傚苟涓嶉【鑷韜鐨勬亹楂樼梲錛岀埇鍒伴珮杈21綾崇殑鏃楁潌欏剁浜茶嚜榪涜屼簡瀹夎呯剨鎺ワ紝騫舵渶緇堣╁浗鏃楅『鍒╁崌絀恆
鍙鍚勭嶅け璇鍜岄棶棰樻棤澶勪笉鍦ㄣ傚湪鍥芥棗鍗囪搗鐨勬椂鍊欑獊鐒跺張鍋滅數浜嗭紝鍙堟壘鏉ュ彂鐢墊満錛屼竴鍒囧ソ浼煎畬緹庝簡錛屽績鍒氬垰鏀句笅銆傚彲鍥芥棗椹涓婂揩鍗囧埌欏剁鏃訛紝鐢靛姩鏃楁潌欏剁鐨勬粦杞浠庢棗鏉嗕笂鑴辮惤銆傜獊鍙戠殑浜嬩歡璁╂墍鏈変漢涓嶇煡鎵鎺錛岃窛紱誨紑鍥藉ぇ鍏歌秺鏉ヨ秺榪戜簡銆
鏋楁不榪滈潤涓嬪績鎯沖埌涓涓瑙e喅鐨勫姙娉曪紝瑕佹兂璁╂粦杞鑳界ǔ瀹氬湪鏃楁潌欏剁闇瑕佺敤閽淬侀摤銆侀晩絳夊寲瀛︾墿鍝佹販鍚堟彁鐐煎湪涓璧楓傚湪緇忚繃涓嶅仠璇曢獙鍜岀爺絀訛紝緇堜簬鍦ㄥ紑鍥藉ぇ鍏告渶鍚3灝忔椂鐨勬椂鍊欒В鍐充簡鎵鏈夐棶棰樸
㈢ 升國旗的小故事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開國大典的第二天,由北京市供電局工人陳紅年擔任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因為開國大典時升旗用的電動升旗裝置,是由當時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設計的,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20多年裡,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北京市供電局的身上。
1951年9月30日下午,電力公司一位領導把胡其俊叫到一邊,說組織上決定交給他一個光榮任務,從明天起接替陳紅年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
胡其俊聽後又是高興,又是激動,又是擔心。高興、激動的是自己這個在舊社會吃不飽飯的窮苦人,成了新中國國旗的升旗手;擔心的是這是由毛主席親自升起過的五星紅旗,由自己來擔負升旗任務,怕不能勝任。
第一次升國旗恰逢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二個國慶日,天安門廣場將舉行開國大典以來每年一次的盛大閱兵和群眾遊行。頭天傍晚,胡其俊從天安門廣場管理處領來國旗,晚上根本無法入睡,不時地起身看看鬧鍾,生怕第二天晚了。天剛蒙蒙亮,他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一氣兒跑到廣場的旗桿底下,仔仔細細地將國旗系好、展平,然後遙望天邊,等著太陽出來。當第一次順利完成任務時,胡其俊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比喝了半斤二鍋頭還帶勁。
㈣ 林治遠為什麼爬旗桿
為了更貼近人物,親自完成攀爬旗桿。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天安門廣場做最後一次試驗時意外發生了。負責阻斷電流的裝置——阻斷球不穩定,升降裝置不能保證自動斷電。此時距開國大典僅剩六個小時。怎麼辦?林治遠不加思索來到天安門廣場,克服恐高的心理,冒死爬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桿,完成阻斷裝置的焊接。
經過連夜的搶修,國旗電動升降裝置恢復正常。
角色介紹:
林治遠演員黃渤,身為負責開國大典升旗儀式中電動升旗桿的設計者,他卻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因為這同樣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動升旗裝置,是他自主研發設計、還沒有經過足夠多的實驗檢測。他不斷的克服重重困難,向來恐高的他最終克服心理障礙。
爬上20多米高的廣場旗桿,解決了技術問題。
老方演員耿樂,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備用升旗手,只有林治遠電動升旗失敗,他才有可能直接參與啟動人工升旗的工作。作為順利升旗的最後一道堅實保障,他把保障順利升旗這件事看得比個人的榮譽甚至生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