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所示是我們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圖.實驗結束後,通過分析數據,有的同學指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1)測量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測量長度的工具:刻度尺;
(2)實驗步驟:
①取下一側版的鉤碼,用彈簧權測力計斜拉杠桿,使其保持水平平衡,讀出測力計的示數,並用刻度尺測出力臂;
②改變彈簧測力計斜拉的角度,重復①中實驗步驟,多測幾次;
③尋找力與力臂間的關系.
故答案為:
(1)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2)①取下一側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斜拉杠桿,使其保持水平平衡,讀出測力計的示數,並用刻度尺測出力臂;
②改變彈簧測力計斜拉的角度,重復①中實驗步驟,多測幾次;
③尋找力與力臂間的關系.
⑵ 小芬同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先必須要調節杠桿兩端
(1)實驗來前先必須要調節杠桿源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若做實驗時發現杠桿左高右低,則她應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左調,或將杠桿右端的螺母向左調;
(2)兩邊同時加上一個砝碼時,
杠桿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2G?2L=4GL,
杠桿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積為3G?L=3GL,
所以杠桿不平衡,且左邊偏低,右邊偏高,故是逆時針旋轉;
(3)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則拉力的方向仍要與杠桿垂直,使力臂仍與杠桿重合,便於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將右側鉤碼去掉後,對於左側鉤碼,它使杠桿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所以拉力應該使杠桿順時針方向轉動,即豎直向上.
故答案為:(1)水平位置;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左;左;(2)C;(3)豎直;向上.
⑶ 下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1)開始時,總是讓杠桿在水平平衡狀態下進行實驗,
(1)杠桿左端偏高,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則可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或將專左端屬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得出:
①L2=
F1×L1 |
F2 |
1.5N×10cm |
1N |
F1×L1 |
L2 |
1N×20cm |
10cm |
⑷ 如圖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實驗前,發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2)根據F1L1=F2L2
∴L2=
F1L1 |
F2 |
1.5N×0.1m |
0.5N |
⑸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採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調節平衡時,都應該使它在______位置
(1)杠桿右端上翹,左端下傾,應將杠桿右端螺母向右邊移動一些,並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掛上鉤碼,正確調節使杠桿再次平衡.此時掛在杠桿上的鉤碼施加的動力、阻力方向恰好與杠桿垂直,掛鉤碼位置所對應的刻度值就等於力臂.
(3)在做「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在杠桿O點位置兩邊分別掛上數目不等的鉤碼,通過移動懸掛鉤碼的滑片的位置,並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重新保持水平,是錯誤的,掛上鉤碼後,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
(4)甲組只通過三組特殊的數據,即動力和動力臂與阻力和阻力臂都是9、7、6就得出結論,過於片面;實驗應該至少在三次以上,且數據不要是幾個特殊的數字,這樣才能分析確定出實驗現象中的普遍規律.
而且甲組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類似的不同的物理量之間相加,是沒有意義的.
乙同學分析所有實驗數據後認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臀=阻力×阻力臂,是正確的,科學的.
(5)正在使用的用扳手擰螺母、用釘捶拔釘子,能用較小的動力克服很大的阻力,使用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因而它們屬於省力杠桿;
而在使用用鑷子取砝碼時,杠桿受到的阻力較小,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因而是費力杠桿.
故答案為:(1)水平;右;
(2)垂直;力臂;
(3)錯誤的;
(4)乙;甲.
⑹ 如圖是小華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小華同學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
(1)為了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便於測量力臂,在杠桿兩端安裝螺母,達到便於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要求;發現杠桿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也可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此後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需要旋動兩側的平衡螺母.
(2)只從一次實驗研究得出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必須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得出,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實驗結果偶然性出現.
力和力臂是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故不能相加.
通過計算可以看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為:(1)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左;
(2)只用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且實驗數據還具有很特殊性;不同單位的物理量不能相加;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⑺ 如圖所示是某校物理實驗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在實驗過程中,第一步是調節杠桿兩端的螺
(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版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權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杠桿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說明杠桿的左端上翹,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上翹的左端移動.
(2)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實驗1:2N×20cm=1N×L2,所以,L2=40cm.
實驗2:1N×8cm=F2×4cm,所以,F2=2N.如表格:
實驗序號 | 動力F1/N | 動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2 | 20 | 1 | 40 |
2 | 1 | 8 | 2 | 4 |
⑻ 小芬同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先要調節杠桿兩端的螺
(1)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這樣做便於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如果杠桿左高右低,可將杠桿左端的螺母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調.
故答案為:水平,便於測量力臂,左,左.
(2)杠桿平衡條件是普遍規律,必須經過多次測量.如果只根據一組數據或幾組特殊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
並且單位不同的兩個量是不能相加的.
故答案為:實驗次數太少,有偶然性;將不同單位的數據相加.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
如果在兩側鉤碼下再各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後:左邊F1L1=2G×2L=4GL;
右邊F2L2=3G×L=3GL;
F1L1>F2L2杠桿不再水平平衡,左邊會下沉,所以杠桿將逆時針方向轉動.
故選C.
(4)若用彈簧測力計代替鉤碼,則拉力的方向仍要與杠桿垂直,使力臂仍與杠桿重合,便於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將右側鉤碼去掉後,對於左側鉤碼,它使杠桿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所以拉力應該使杠桿順時針方向轉動,即豎直向上.
故答案為:豎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