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b2626-2019是什麼標准
GB 2626-2019《呼吸防護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
本標准規定了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的分類和標記、技術要求、檢測方法和標識。
本標准適用於防護顆粒物的自吸過濾式呼吸器。
本標准不適用於防護有害氣體和蒸氣的呼吸器,不適用於缺氧環境、水下作業、逃生和消防用呼吸器。
本標准與GB2626-2006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標准名稱從《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調整為《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
穿透率」「佩戴氣密性檢查」指定防護因數」「計數
刪除了「煙」「霧」「微生物」三項術語
中位徑」「質量中位徑」「空氣動力學粒徑」和「空氣動力學質量中位徑」七項術語(見3.14和3.19~3.24)
修改了各類呼吸器的吸氣阻力和呼氣阻力要求(見5.5);
修改了呼氣閥氣密性的要求和檢測方法(見56.1和6.7);
將呼氣閥蓋的稱呼調整為呼氣閥保護裝置(見5.6.2和6.8);
修改了對各類呼吸器的視野要求(見5.8)
增加了對製造商聲稱過濾元件可清洗和/或消毒後重復使用的產品的要求和檢測方法[見5,14.15,16d)和6.23]
增加了實用性能的要求和檢測方法(見5.15和6.16);
在製造商應提供的信息部分增加了對過濾元件使用壽命判斷方法的說明,對不阻燃的產品增加了應用限制(見5,16);
在過濾效率檢測方法部分增加了過濾效率檢測用顆粒物粒徑的換算方法(見附錄B)、過濾效率檢測設備的顆粒物檢測器精度及解析度要求(見63.2)和對載入終點的判斷方法(見63,4.46.3.4.5、6.3.4.6和附錄C),對載入量也增加了要求(見6.3.3);
在泄漏性檢測方法部分增加了對樣品檢查的要求(見6.4.1.4),增加了顆粒物檢測器精度要求(見64.2.4),增加了按受試者計算泄漏率的公式[見式(5)];
增加了用於呼吸阻力檢測和死腔檢測的試驗頭模內置呼吸管構造的示意圖(見圖4);
在呼吸阻力檢測方法中,修改了對微壓計參數要求(見6.5.2,3),增加了呼吸器面罩和試驗頭模之間應氣密的要求(見6.5.4和6.6.4);
2. 正壓空氣呼吸器定期檢測的項目有哪些
1、首先,正壓空氣呼吸器氣密性能的測試。先打開供氣閥,然後將呼吸器面罩緊密地戴在頭模上,再打開氣源閥,等到系統氣路內充滿壓縮空氣後,然後再將氣源閥關閉,如果發現此時的呼吸器壓力表在氣瓶瓶閥關閉後一分鍾之內的壓力下降值不大於2MPa,我們就視之為合格。
2、其次,正壓空氣呼吸器呼吸阻力性能的測試。所謂呼吸阻力指的是工作人員在使用正壓空氣呼吸器的過程中,呼吸時的氣流通過防毒面具時所產生的摩擦力,包含吸氣阻力以及呼氣阻力兩種情況。假定人工肺呼吸頻率為每分鍾跳動40次,呼吸的流量為每分鍾100升,氣瓶的壓力位於2~30MPa時,我們測量的面罩內的吸氣阻力應該不大於500Pa,吸氣阻力應該不大於1 000Pa,否則就視為不合格。
3、再次,正壓空氣呼吸器靜態壓力性能的測試。所謂靜態壓力指的是在打開供氣閥正壓裝置後,系統氣路處於平衡狀態時面罩內的壓力大小即為靜態壓力。我們將面罩緊密地佩戴在呼吸器綜合檢測儀的頭模上,在供氣閥處於關閉狀態下將氣源閥完全打開,啟動人工肺做幾次緩慢的呼吸,然後將人工肺關閉,當系統氣路處於平衡狀態時,如果面罩內的壓力值在0~500Pa之間就視為合格。
4、最後,正壓空氣呼吸器的壓力表以及安全閥性能的測試。壓力表校驗可根據計量法的規定送計量機構測試,也可在正壓空氣呼吸器的綜合檢測儀上進行測試:進入壓力表的測試程序,設立25MPa、15MPa、5MPa 3個校測點,啟動氣源閥對高壓總管進行充氣,然後再將氣源閥關閉,通過放氣進而達到3個校測點,由於計算機本身比對高壓感測器計算會出現誤差,但是誤差范圍不能大於2.5%。此外,對於呼吸器安全閥性能的檢測來說,安全閥關閉壓力不應小於減壓器輸出壓力最大設計值。
3. 口罩檢測需要檢測什麼項目
口罩需要檢測的項目很多,根據不同類型的口罩有各自的檢測標准及檢測項目。
主要檢測項目有,化學指標: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環氧乙烷殘留量;
物理指標:基本要求檢測、外觀要求檢測、密合性、結構與尺寸、鼻夾、過濾效率、視野、防護效果、顆粒過濾效率PFE、氣流阻力測定、阻燃性能、死腔、氣密性、吸氣阻力、呼氣阻力、合成血液穿透檢測、表面抗濕性能檢測、耐摩擦色牢度、口罩帶及口罩帶與口罩體的連接處斷裂強力、呼氣閥蓋牢度、呼氣閥保護裝置、頭帶、連接和連接部件;
微生物指標:細菌過濾效率BFE、微生物(大腸菌群、真菌菌落總數、細菌菌落總數、致病性化膿菌)、無菌等。
我公司從事檢測儀器生產,擁有口罩、熔噴布、防護服等全套檢測儀器生產資質。可搜索上海千實進行了解。
4. 人工呼吸器簡介
rén gōng hū xī qì
artificial respirator
biomator
inhalat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ystem
pneolator
pneophorus
pulmotor
spirophore biomotor
spirophorus
應用人工呼吸器,可以解除病人缺氧與二氧化化碳瀦留,使呼吸中樞恢復敏感性,達到改善自主呼吸的目的。常可以搶救心肺疾病的危重病人。
呼吸器的工作方式有氣動、電動和射流三種。均按呼吸器的呼、吸氣互相轉換為條件而分類。
(1)定壓型呼吸器,多是在吸氣相過程通過一種噴射卷吸裝置(溫秋里應裝置),產生一種恆壓(可調)氣流向肺內送氣。隨著肺的充盈氣道壓力上升。當氣道壓力達到預定閾值時,呼吸器便開始切換成呼氣相。
(2)當呼吸器向氣道逆氣時,開始時氣流流速很快,但隨著肺的充盈氣道壓力上升,阻抗加大,肺泡壓與呼吸器驅動壓之間的壓差迅速減少,因此氣流流速亦隨之迅速下降。這種呼吸器對肺順應性下降或氣道用力增加的患者應用時,易導致肺內通氣不足和分布不均,從而不利於肺泡的氣體交換。
(3)當肺的順應性下降時,如呼吸器的流量、壓力參數不變,則呼吸器的吸氣相將縮短,結果導致呼吸頻率加快和潮氣量減少,故應隨時調整。
(4)當呼吸器輸出系統出現少量漏氣或因壓力增加管道膨脹或氣體被壓縮而導致機械死腔加大時,可以得到代償。故對潮氣量影響不大,但吸氣時間延長。如漏氣過多則切換失靈。
(5)這種呼吸器多以高壓氣體為動力。其設計結構相對簡單、輕便和靈巧,但耗氣量較大,吸入氣的氧濃度不移穩定。
(6)這種呼吸器一般多備有同步性能,適合有自主呼吸存在或肺病變較輕的患者應用。為防止通氣不足或過度,應隨時應用呼吸量計監測其實際通氣量。
(1)定容型呼吸器,在吸氣相過程能將預定量的氣體送入肺內。呼吸器的切換,以完成預定送氣量為轉移。
(2)其設計原理,是通過機械作用或高壓氣源為動力,直接式間接驅動氣囊或風箱來完成定量送氣。就其物理性能而言,這種呼吸器多屬於恆流發生器式呼吸器。其特點是當呼吸器向肺內送氣後,肺內壓增加,送氣驅動壓亦隨之升高,使肺泡與呼吸器之間始終保持一定壓差,從而保持一定氣流直到預定氣體送完為止。由於吸氣相始終保持一定氣流,因此氣體在肺內分布也較均勻。
(3)當氣道阻力或肺順應性改變時,對通氣量的影響不大。如通氣量不變肺順應性下降時,則氣道壓力明顯上升。反之則下降。為防止氣道壓力過高造成危險,在輸出系統中均應備有安全限壓閾門。當氣道漏氣時,潮氣量可減少應加大預定送氣量,以補償漏氣。
(4)當吸氣相氣道壓力明顯上升時,由於氣道系統內(管道、濕化器)氣體被壓縮或管道因彈性膨脹而使機械死腔加大時,實際通氣量將減少。
(5)這種呼吸器較適合於肺順應性下降,呼吸道阻力較高的患者進行治療。
(6)這種呼吸器性能穩定,堅固耐用,但結構較復雜笨重,多由電力驅動。近年來亦有氣動並具有同步性能的同類產品問世。
凡是急性呼吸衰竭,包括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在危重時應用呼吸器,參考條件為:
1.呼吸頻率在40次/min以上或5次/min以下者。
2.呼吸節律異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者。
3.呼吸衰竭用一般治療方法無效者。
4.重症衰竭伴有嚴重意識障礙者。
5.重症肺水腫。
6.呼吸衰竭時動脈血氧分分壓在50mmHg以下,經吸氧後仍不能達50mmHg以上者。
1.氣胸及縱隔氣腫未行引流者。
2.肺大泡。
3.出血性休克未補充血容量前。
4.嚴重肺出血。
5.心肌梗死。
(1)介面:用於神志清醒能合作者,供短期使用。
(2)面罩:用於神志清醒、能合作,間歇使用者。
(3)氣管插管:有經口和經鼻兩種途徑,留置時間最好不超過72小時,經鼻插管可以長達7天以上。經口插管的清醒患者常難以耐受。可用鎮靜葯如地西泮等。
(4)氣管道口:需較長期應用呼吸器者。
(1)正壓通氣對循環功能的影響:
①減少回心血量及心搏出量,可使血壓下降。用呼吸器正壓呼吸時,肺內和胸腔內都變為正壓,使中心靜脈壓升高,周圍中心靜脈壓差減少,導致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心搏出量減少,血壓下降。因而要盡量減少其不利影響。
②可使肺循環血流減少,右心排血受阻。
③類似心包填塞作用,在正壓呼吸肺內壓增加後,心臟和大血管受壓,尤其心房及大靜脈被壓迫後,影響血液回心及排出,持續使用過大的正壓呼吸,可產生類似心包填塞的後果。
(2)正壓通氣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①增加肺泡通氣量,呼吸器正壓吸氣時擴張了氣道和肺泡,能增加肺容量。
②肺內氣體分布,應用呼吸機時,吸氣通過分支曲折的呼吸道。流速愈快形成渦流。可進一步增加氣道阻力。加重氣體分布不均。
③對通氣/血流(V/Q)比例的影響:正壓吸氣時,空氣進入通氣較差的肺泡,改善了通氣/血流比例,使缺氧及二氧化化碳瀦留減輕,肺血管痙攣緩解,血流增多使生理無效腔氣量減少。但若吸氣壓力過大,僅可因肺毛細血管受壓而肺血流減少,從而增加了生理無效腔氣量。
④正壓吸氣對呼吸動力的影響:加壓呼吸增加肺泡通氣,使肺充血和水腫消退,萎陷的肺泡高漲,肺泡彈性恢復,從而可提高肺的應變性;另外可擴張細支氣管,緩解支氣管痙攣,減低氣道阻力,尤其可減輕呼吸功。因為在正常人平靜吸氣時,呼吸肌耗氧量佔全身總耗氧量的2%~3%,而在嚴重呼吸困難時,可使耗氧量增至20%以上甚至50%,機械呼吸可減輕呼吸肌負擔,減少氧耗量。
呼吸器正壓吸氣對機體是非生理性的。為了盡量減少它對呼吸及循環的影響,而又獲得較好的通氣效果,就涉及到如何正確使用呼吸機的問題。臨床上應根據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特點,合理地選擇呼吸機的各項參數。
(1)通氣壓力的選定:在使用定壓切換器時,氣道壓力決定著呼吸器的切換和潮氣量的大小。這個參數的選擇應根據氣道阻力和肺順應性來決定。一般維持10~15cmH2O即可。對氣道阻力大肺順應性低下的患者可適當加大。在保障氧供和CO2排出的條件下應越低越好。對嚴重肺疾患或支氣管痙攣的患者為取得滿意的通氣量,有時壓力不得不高於40cmH2O。因一些對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程階段,所需要的壓力有很大差異。應根據臨床治療反應和病情變化適當的進行調整。
(2)通氣量(潮氣量)的選定:在正常情況下這個參數的選定因年齡、性別、體重、體溫等個體間有一定差異。一般以體重公斤計算。但應以實際測得的呼氣量為標准。
在應用氣動定壓切換型呼吸器時,氣流量決定著吸氣時間,從而可以起到調節呼吸頻率和呼吸比值的應用。在吸氣壓力閾值不變的情況下,較高的氣流量產生一個較短的吸氣時間,結果頻率加快,同時潮氣量減少。這種情況尤其對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不僅潮氣量會減少,而且易導致肺內分布不均。應適當調節氣流量以保持慢而深的呼吸為宜(圖1)。
(3)對呼吸不同步的處理:
②與呼吸器不同步的呼吸,常因氣道內分泌物瀦留所致,應首先進行氣道內吸引。
②改變呼吸器的通氣條件,增加一次通氣量,稍稍變成過度通氣。這樣維持下去,往往與呼吸器同步。
③自主呼吸強,而仍不能同步時,可用鎮靜葯或根據情況用肌肉鬆弛劑。鎮靜葯最好用嗎啡,對於有危險性的患者或小兒用地西泮。肌肉鬆弛劑用箭毒或司可林。箭毒比較安全,首次20mg小壺入。10分鍾起作用,維持半小時。可根據自主呼吸出現情況,每小時給20mg。如想恢復自主呼吸,可用新斯的明對抗之。嗎啡有支持心臟的作用,並能保持一定的呼吸節奏。
呼吸器應附有濕化裝置或霧化器。霧化微粒2~4μm最適宜,霧化液中尚可加入各種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和抗泡沫劑等。目前所用霧化器種類較多,以超聲霧化器較為理想。一般要求達到呼吸道的氣體應保持35℃和100%的相對濕度最為理想。在連續使用呼吸器的情況下,24小時氣化耗水量最少不應小於250ml,否則難以達到充分濕化的目的。如體溫升高濕化耗水量亦應增加。
吸入氣濕化不足對身體有一定的危害,應引起重視。
(1)呼吸道炎症:以乾燥氣體直接吹入氣管後,局部粘膜變乾燥、充血、分泌物變粘稠、結痂,繼而細菌繁殖,引起炎症至潰瘍。
(2)在吸入氣濕度低於體溫飽和之70%(含水量30mg/L)時即可發生。濕度越低,纖毛運動障礙越重。
(3)肺順應性下降:吸入乾燥氣體後分泌物變粘稠,纖毛運動發生障礙,分泌物有瀦留,造成支氣管的阻塞。在阻塞下部肺泡中的氣體終必被吸收而造成肺不張。肺萎陷後又使表面活性物質減少。這樣不但使肺順應性下降,而且肺的重新開張也更為困難。
見表1。
為了解患者經過治療後情況是否好轉,呼吸器運轉是否恰當,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應進行某些必要的監測項目。
(1)潮氣量測定:無論使用何類型呼吸器,持續或間斷地測定呼出氣潮氣量,不僅可以了解呼吸器的運轉是否正常,各種參數是否得當,而且可以暗示肺部病情變化。在使用定壓型呼吸器時,如流量,壓力不變,潮氣量增加,說明肺順應性提高暗示病情的好轉。在使用定變型呼吸器時,如給定潮氣量不變,氣道壓力下降,也說明肺順應性提高病情好轉。
(2)血氣分析:目前認為血氣分析是監測呼吸器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至少每天檢測1次。必要時應隨時檢測。由於血氧分分壓與病人吸入氣中氧濃度有關。因此血中二氧化化碳分化碳分壓,則更能直接反映治療效果。
(3)肺泡與動脈氧分分壓差(AaDO2):在吸純氧後測定肺泡氣與動脈血氧分分壓差之間的差值,在正常情況下(經去氮後)兩者差越小越好。如差值較大(AaDO2>350mmHg)說明肺內存在大量分流,暗示病情嚴重。
(4)解剖死腔與潮氣量的比值:如前所述,在正常情況下兩者比值接近0.3,如大於0.6說明通氣量嚴重不足,必須適當增加潮氣量。
(5)肺活量測定:對清醒患者,如可能應每天測定其肺活量。如肺活量增加說明病情好轉;如肺活量小於15ml/kg體重,則呼吸器治療是必要的。
(6)吸氣動力測試:可用水封瓶玻璃管吸氣法測定。正常者可使水往上升50~100cm。低於25cm,說明吸氣動力低下,暗示通氣功能不足,需要繼裝呼吸器治療。
(7)心輸量測定:在有條件特別是行較高的呼氣末正壓通氣方式(PEEP)時或循環功能不穩定的患者進行治療時,測定心排血量,對呼吸器的合理使用有一定指導意義。
撤離呼吸器必須達到以下指標方可。
(1)中止撤離呼吸器的條件(表2)。
(2)撤離呼吸器時各參數的變化(表3)。
(3)撤離人工呼吸器的實施方法(表4)。
(4)撤離呼吸器之注意點:
①脫呼吸器前應仔細吸引,1.5小時前停胃腸營養液。
②放導管於插管內吸氧,流量一般為5L/min。
③吸盡氣囊內之空氣,以免嘔吐。
④放霧化器對著插管霧化,導管不拔出。
⑤為避免乾燥、痰堵,霧化很重要。需觀察神志、呼吸形式、有否出汗、呼吸頻率等。
⑥根據血氣分析,注意鑒別由於緊張至呼吸快還是缺氧引起。
⑦上15天呼吸器者,脫呼吸器約需3~5天,慢性者需脫7~30天。
(5)使用呼吸器病人的護理:
①不能滿足於呼吸器的運轉,而應注意觀察呼吸器用後病人情況是否改善,如神志、紫紺、血壓、脈搏、呼吸等。
②由於正壓呼吸,使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降低。故應用呼吸器的頭幾個小時應注意血壓、心率的變化,防止發生低血壓、休克、心衰等。
③注意潮氣量是否適當,防止通氣過度。應使PCO2每小時10mmHg左右,幅度穩步下降。潮氣量過小時,不能達到人工通氣目的,應調整。
④注意氣管套管是否漏氣,充氣是否滿意,呼吸器每部環節有無漏氣,應防止呼吸器接頭與氣管套管脫開。
⑤使用定容呼吸器時,應注意壓力的變化。壓力過高多有痰堵塞,壓力過低表示有漏氣。
⑥霧化器內的水,應定時補充,濕化灌內的水,應每天更換1次,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每周將管道更換消毒一次。
⑦呼吸道吸引,原則上每小時1次,應注意無菌操作。吸引導管應放在粗管內,深約60cm,第一管放消毒液,導管浸泡5分鍾;第二管放無菌水,上層有3cm石蠟油;第三管放吸引後之管,內裝蒸餾水。把管子都准備好後脫呼吸器,吸引時間盡量短,不要來回吸,一回吸引3~4次,中間應接呼吸器,吸幾口氧後再吸引。
⑧滴葯目的在於把痰沖出來,在吸氣時滴入4ml,操作時應提高吸入氧濃度。假如有綠膿桿菌,可用50萬U的多粘菌素+2ml生理鹽水+1ml原配方液,注入氣管內。如有真菌感染,則用氟胞嘧啶(5Fc)2.5mg+2ml生理鹽水+1ml原配方注入。
(6)持續正壓呼吸(PEEP)的適應證:
①用高濃度氧進行人工呼吸,PaO2仍不見上升者。
②為防止高濃度氧對肺的損害,而採取降低吸入氧濃度(FiO2)時。
③肺水腫,小兒或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IRDS或ARDS)。
④小兒患者撤離呼吸器時。PEEP能使肺不張的肺泡開放,防止末梢氣道的關閉。增加功能殘氣量,減少肺內分流。能提高肺泡內壓,減少靜脈迴流,減少肺間質水腫。但PEEP尚可引起高度的循環抑制或引起氣胸的合並症,由抗利尿激素(ADH)上升招致尿量減少,故臨床上應用應慎重。
1.使用呼吸器容易發生的問題是由於活瓣漏氣,使病人得不到有效通氣,所以要定時檢查、測試、維修和保養。
2.擠壓呼吸囊時,壓力不可過大,約擠壓呼吸囊的1/3~2/3為宜,亦不可時大時快時慢,以免損傷肺組織,造成呼吸中樞紊亂,影響呼吸功能恢復。
3.發現病人有自主呼吸時,應按病人的呼吸動作加以輔助,以免影響病人的自主呼吸。
4.對清醒患者做好心理護理,解釋應用呼吸器的目的和意義,緩解緊張情緒,使其主動配合,並邊擠壓呼吸囊邊指導病人「吸……」「呼……」。
5.呼吸器使用後,呼吸活瓣、接頭、面罩拆開,用肥皂水擦洗,清水沖凈,再用1∶400消毒靈浸泡30分鍾,涼水沖凈、晾乾、裝配好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