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礦井火災的內因火災
有自燃傾向的煤在常溫下吸附空氣中的氧,在表面上生成不穩定的氧化物。煤開始氧化時發熱量少,能及時散發,煤溫並不增加,但化學活性增大,煤的著火溫度稍有降低,這一階段為自燃潛伏期。隨後,煤的氧化速度加快,不穩定的氧化物先後分解成水、CO2和CO,氧化發熱量增大,當熱量不能充分散發時,煤溫逐漸升高,這一階段稱為自熱期。煤溫繼續升高,超過臨界溫度(通常為80℃左右),氧化速度劇增,煤溫猛升,達到著火溫度即開始燃燒。在到達臨界溫度前,若停止或減少供氧,或改善散熱條件,則自熱階段中斷,煤溫逐漸下降,趨於冷卻風化狀態,如上圖所示。
煤的化學成分和碳化程度是影響煤自燃傾向的重要因素。褐煤最易自燃;煙煤、中長焰煤和氣煤較易自燃;無煙煤則很少自燃。碳化程度低、含水分大的煤,水分蒸發後易自燃;碳化程度高的煤,水分對自燃的影響不明顯。煤成分中的鏡煤、絲煤,吸氧能力強,著火溫度低,煤中含量越多,越易自燃。實驗室鑒定煤的自燃傾向的方法很多,都是模擬煤的氧化過程,以其氧化能力作為判定依據。 基本原則是減少礦體的破壞和碎礦的堆積,以免形成有利於礦石氧化和熱量積聚的漏風條件。①選擇正確的開拓開采方法。合理布置巷道,減少礦層切割量,少留礦、煤柱或留足夠尺寸的礦、煤柱,防止壓碎,提高回採率,加快回採速度。②採用合理的通風系統。正確設置通風構築物,減少採空區和礦柱裂隙的漏風,工作面采完後及時封閉采空區。③預防性灌漿。在地面或井下用土製成泥漿,通過鑽孔和管道灌入采空區,泥漿包裹碎礦、煤表面,隔絕空氣,防止氧化發熱,是防止自燃火災的有效措施。根據生產條件,可邊采邊灌,也可先採後灌。前者灌漿均勻,防火效果好;自燃發火期短的礦井均採用。泥漿濃度(土、水體積比)通常取1:4~1:5。在缺土地區,可考慮用頁岩等矸石破碎後代替黃土製漿,粉煤灰或無燃性礦渣也可作為一種代用品。④均壓防火。用調節風壓方法以降低漏風風路兩側壓差,減少漏風,抑制自燃。調壓方法有風窗調節、輔扇調節、風窗-輔扇聯合調節、調節通風系統等。⑤阻化劑。防止礦石氧化的化學制劑,如CaCl2、MgCl2等,將其溶液灌注到可能自燃的地方,在碎礦石或碎煤表面形成穩定的抗氧化保護膜,降低礦石或煤的氧化能力。
加強監測是早期發現自燃徵兆的重要步驟。測定空氣中的CO濃度,可判斷煤自燃的發展程度及自燃地點。應用紅外線分析儀和氣相色譜儀分析空氣中的微量CO,配合束管法(用細塑料管束從井下各取樣地點連至地面)遠距離取樣,已可在地面進行連續自動檢測與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