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密乾燥箱的選型技術概述
同其他工業技術一樣,乾燥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也得到長足的進步。已開發出的乾燥機的種類已達400多種,而且有約200多種乾燥機已應用於工業化生產,其中出現了許多新型乾燥機,它們有的是對普通乾燥機進行結構上的改進,有的借鑒吸收了其他乾燥機的優點,有的完全是一種新想法。
乾燥又是工業耗能相當大的一個單元操作,據資料記載,發達國家工業耗能的14%被用於乾燥,有些行業的乾燥耗能甚至佔到生產總耗能的35%,而且這個數字在不斷地增大。同時,運用礦物燃料作為熱源進行乾燥操作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氣體。乾燥設備的尾氣(這些氣體中夾帶一些粉塵)對大氣環境有不良的影響,這對於日益引起全球關注的「環境保護」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幾乎所有的工業都離不開乾燥操作,雖然正確地了解乾燥及乾燥設備的工作機理有助於成功地完成乾燥過程,但是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地投人人力和物力去進一步進行乾燥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使其在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同時,有效地利用能源,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並且更易於實現過程操作和控制。
精密乾燥技術特點
乾燥技術有很寬的應用領域,面對眾多的產業、理化性質各不相同的物料、產品質量及其他方面千差萬別的要求,乾燥技術是一門跨行業、跨學科、具有實驗科學性質的技術。通常,在乾燥技術的開發及應用中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第一是需要了解被乾燥物料的理化性質和產品的使用特點;第二是要熟悉傳遞工程的原理,即傳質、傳熱、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等能量傳遞的原理;第三要有實施的手段,即能夠進行乾燥流程、主要設備、電氣儀表控制等方面的工程設計。顯然,這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不屬於一個學科領域。而在實踐中,這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又缺一不可。所以乾燥技術是一門跨行業、跨學科的技術。
現代乾燥技術雖已有一百多年的發展史,但至今還屬於實驗科學的范疇。乾燥技術還缺乏能夠精準指導實踐的科學理論和設計方法。實際應用中,依靠經驗和小規模實驗的數據來指導工業設計還是主要的方式,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原因之一是乾燥技術所依託的一些基礎學科,(主要是隸屬於傳遞工程范疇的學科)本身就具有實驗科學的特點。例如,空氣動力學的研究發展還要靠「風洞」實驗來推動,就說明它還沒有脫離實驗科學的范疇,而這些基礎學科自身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和決定了乾燥技術的發展水平。
原因之二是很多乾燥過程是多種學科技術交匯進行的過程,牽涉面廣、變化因素多、機理復雜。例如在噴霧乾燥技術領域里,被霧化的液滴在乾燥塔內的運行軌跡是工程設計的關鍵。液滴的軌跡與自身的體積、質量、初始速度和方向及周圍其他液滴和熱空氣的流向、流速有關。但這些參數由於傳質、傳熱過程的進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而且初始狀態時,無論是液滴的大小還是熱空氣的分布都不可能是均勻的。顯然,對於如此復雜、多變的過程只憑借理論計算來進行工程設計是不可靠的。
原因之三是被乾燥物料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理化性質也是各不相同。不同的物料即使在相同的乾燥條件下,其傳質、傳熱的速率也可能有較大的差異。如果不加以區別對待,就有可能造成不盡人意的後果。例如某些中草葯的乾燥,雖然同屬一種葯材,只因為葯材產地或收獲期存在區別就須改變乾燥條件,否則產品質量就會受到影響。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決定了乾燥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要以實驗為基礎。但乾燥搜術的這些特點往往被人有意或無意地忽視。製造廠商由於實驗裝置缺乏或機型不全(這在我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經常迴避應做的乾燥實驗,而用戶由於不了解乾燥技術的特點,也經常放棄進行必要實驗的要求。其結局是裝置使用效果不佳,甚至於造成方案設計失敗。在我國,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曾有過一套價值2000萬元人民幣的工業乾燥裝置因達不到使用要求而被閑置的教訓。因此,建設工業乾燥裝置尤其是較大的裝置之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有說服力的實驗,並以實驗結果作為工業裝置設計的依據。這是乾燥技術應用的顯著特點。
此外,乾燥設備種類繁多、各具用途也是乾燥技術的一個特點。每一種技術都有自己適宜應用的領域。在工程實踐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用的乾燥技術種類。這對投資費用、操作成本、產品質量、環保要求等方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某一企業,在白炭黑濾餅乾燥上曾經分別選用過箱式乾燥、噴霧乾燥、旋轉氣流快速乾燥三種型式。最終結果證明這三種技術各有所長。箱式乾燥生產白炭黑雖然生產效率低、人員勞動強度大,但產品質量好。與橡膠混煉後所生成的製品扯斷強度值較高。旋轉氣流快速乾燥設備緊湊、投資少、生產效率高,但所生成的橡膠製品的強度指標卻是三者間最差的。噴霧乾燥生產白炭黑,產品各項指標在三者間居中,但具有產品流動性好、粉塵污染小,深受用戶及操作者歡迎的特點。在20世紀90年代,為白炭黑生產中採用哪種乾燥方式更為先進的問題,曾在我國乾燥界引發過爭論。其實,三種設備各有特點,選用哪種機型要看用戶自身的條件和產品要求。不存在哪種技術更為先進的結論。類似的例子有很多,都表明了乾燥設備種類繁多、各具用途的特點。所以在應用中要仔細比較、慎重選擇技術方案,而通過乾燥實驗來考核技術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工業精密乾燥裝置的發展現狀
乾燥在許多生產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單元操作,因為乾燥在這里不僅是簡單的固液分離過程,更重要的常常是生產過程的最後一道工序,產品的質量、劑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乾燥技術和設備的綜合運用情況。從經濟角度考慮,乾燥器價格昂貴,工程投資較大。另一方面,乾燥又是高耗能過程,熱效率在15%一80%這樣大的范圍內波動,而設備的運轉費用與乾燥器的設計選型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企業的決策者對此歷來都比較重視。被乾燥物料的品種有許多,它們的理化性質又有很大差異。甚至同一品種不同的生產工藝、同一品種不同的產品要求,導致乾燥條件可能都有區別,所以就決定了乾燥工程的復雜性。由此可見,乾燥過程較其他的單元操作具有更高的技術性。
我國乾燥設備在解放前基本是空白,只有烘房、烘箱和滾筒乾燥機,乾燥技術落後、生產設備原始。到1957年才出現了真空耙式乾燥機,1964年以後乾燥技術有了較快的發展。縱觀我國乾燥技術及設備的發展史,在幾十年間經歷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階段,常用於生產的乾燥設備有十餘類三十多個系列,加上組合乾燥設備約有五十幾種,再加上專用乾燥設備就更難於統計,合理地選用這些乾燥設備也不是一件易事,選型的前提是了解這些設備的基本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以及適用物料范圍,這樣在選型時才避免走彎路。
近些年來,由於乾燥技術的發展,給篩選設備帶來了更多的復雜因素。即使是乾燥設備的設計、製造或使用者也常常弄不清如何去選擇合適的設備。由於乾燥設備的推銷者在市場上只是對他們推銷的乾燥機種類感興趣,而對其他種類則並不介紹,這樣,用戶就只得藉助於有關的現代乾燥技術參考資料決定對設備的最後選擇。毫無疑問,用戶很需要由推銷者提供的實驗室,實驗范圍及技術經濟方面的資料。因此,就必須熟悉大多數乾燥設備,才有可能選出合理的設備。應該強調的是,在特定的生產運行狀態中,很有可能有很多較適用的乾燥機,但也必須知道,在特定的工作狀態中,沒有一個嚴格的規則規定出極精確的最佳乾燥設備,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生產方式。影響最佳乾燥裝置選擇的因素很多,如選擇間歇乾燥還是連續乾燥、礦物燃料的消耗、電耗、地方環境法或噪音污染限制等。產品產量對乾燥機的選擇更是一個主要因素。
精密乾燥設備使用概況
前面提到,乾燥設備是在許多工業生產中大量應用。多年來已有多種機型用於工業化生產中,如氣流乾燥器、流化床乾燥器、噴霧乾燥器、滾筒乾燥機、耙式乾燥器、冷凍乾燥機、紅外線乾燥及組合式乾燥等達幾十種之多。為什麼乾燥設備類型很多呢?這主要是由於乾燥物料型態、性質各不相同,處理的物料有各種不同的具體要求所致。
隨著我國各行業的生產技術的飛躍發展,國內乾燥技術和設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散粒狀物料的乾燥方面,近幾年來流態化技術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和新的發展。流態化乾燥充分改善了氣固相接觸條件(蒸發表面積增大),物料的劇烈攪動,大大減少了氣膜阻力,給傳熱介質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除了國內在乾燥技術中使用較早的氣流乾燥獲得較迅速發展外,近年來流化乾燥設備發展得最快。主要表現在利用流態化技術結合各種被乾燥物料特性和要求創制了很多新型高效的流態化乾燥器,分述如下。
直管氣流乾燥器是國內使用較早的流化乾燥設備,經數年來的生產實踐認為氣流乾燥對散粒狀物料,特別是熱敏性物料的乾燥,還是比較理想的乾燥設備。它無論生產量,佔地面積等方面均比烘箱乾燥優越,因此在制葯、塑料、食品、化肥等工業中使用的更加廣泛。但氣流乾燥還存在熱利用率較低、設備高、氣固兩相相對速度較低等缺點。創制了脈沖氣流乾燥器、旋風氣流乾燥器、粉碎氣流乾燥器等新型氣流設備,克服了直管氣流乾燥的缺點。粉碎氣流除降低高度外,還擴大了氣流乾燥器的使用范圍,使易氧化的物料能用空氣作為乾燥介質,既降低了乾燥動力消耗,又提高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此外還採用了多級氣流乾燥流程和組合氣流乾燥流程,在氣流乾燥器的應用上,許多工程採用了二級串聯方式,在有些物料的乾燥上更加合理,也提高了熱效率。直管氣流乾燥在生產操作方面已很成熟。脈沖氣流、旋風氣流乾燥已工業化多年,操作已較成熟,但理論設計方面還很缺少。在今後的實踐發展中還需進一步完善。
大部分熱敏性較強和易氧化的物料,均採用氣流乾燥。一般能將初濕為10%一25%的物料乾燥至1%-0.05%,被乾燥的物料粒度一般在60-100目,產量一般在100 - 200kg/h。目前國內在制葯、食品、塑料等工業中廣泛使用。隨著我國生產技術的飛速發展,氣流乾燥在今後的工業生產中必定應用得更加廣泛。
流化乾燥是發展起來的又一乾燥技術。經過生產實踐證明它有很多優越性,能實現小設備大生產,由於熱容系數較大和停留時間可任意調節,故對含表面水和需經過降速乾燥階段的物料均適用,特別適用於散粒物料的乾燥。發展起來並已工業化的有下列幾種型式:單層圓筒型、多層圓管型、振動流化床、卧式多室流化床乾燥器、攪拌流化床以及內藏熱管流化床等,其中以後者發展得較迅速。已在制葯、化肥、食品、塑料、石油化工等工業中廣泛使用。經過幾年的實踐,國內流化乾燥無論在操作、設備結構等方面均已發展到較成熟階段。從使用情況看,卧式多室流化乾燥器由於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穩定、物料適應性廣,既能獲得含水均勻的產品,動力消耗又少,是流態化乾燥散粒狀物料較理想的設備,今後值得推廣與發展。內藏熱管是流化床對流傳熱和傳導傳熱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較高的熱效率,乾燥效果也效好,很受推薦的新機型。
國內錐形流化床按操作分有三種型式:一種是濃相溢流出料,國內較多在流化造粒方面使用;另一種即噴動床乾燥,是由床頂出料,產品在旋風分離器內收集或間歇操作床底出料。這種結構比流化床結構簡單,設備小,產量大,乾燥強度高、床層等溫性強、不發生局部過熱。過去僅適用於大顆粒物料(聚氯乙烯),已發展至能應用於細粒物料的乾燥。在塑料、穀物、制葯等部門使用。但因動力消耗較大,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在溶液狀或漿狀物料的乾燥方面也獲得了較新的發展,除使用得較多的噴霧乾燥有了新的發展外,已成功地採用了錐形流化床進行噴霧造粒生產並已逐步在發展和完善中。噴霧流化造粒乾燥器首先在化肥上採用,已在醫葯、食品等工業中採用。噴霧乾燥在國內使用已有二十幾年,在設計和操作等方面都已較成熟。噴霧乾燥有以下幾方面的進展:
(1)乾燥室除向大型化發展外,噴頭霧化器性能方面有關單位也作較多的實驗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效果;
(2)除熱敏性溶液更加廣泛採用噴霧乾燥外,漿液也成功地採用了噴霧乾燥;
(3)噴霧乾燥與其他乾燥技術結合以達到乾燥或乾燥造粒同時進行的目的,這也是我國乾燥技術水平進一步發展的體現;
(4)正在進行低溫噴霧乾燥的實驗,它是將含濕量極低而溫度不高的空氣作載體,空氣經過預先脫水乾燥,在乾燥過程中產品溫度不超過35』C,因此適用於熱敏性物料的乾燥,如醫葯、食品脫水等。
2. 風機在烘乾設備乾燥系統中怎麼布置
風機在烘乾設備乾燥系統中的布置方式:
風機是輸送乾燥介質的動力源。對於烘乾設備系統而言,常用的風機是離心式風機,其風壓一般為1000-15000Pa.風機在烘乾係統中主要有兩種布置方式:即單台引風機和雙台鼓-引風機結合方式。
單台引風機放置在粉塵回收裝置之後,使烘乾設備處於負壓操作。這種乾燥系統的優點是粉塵及有害氣體不會泄漏至大氣環境中,但由於烘乾設備內的負壓較高,風機頻繁啟動和停止會引起塔內局部失穩以及外部空氣漏入烘乾機內,因此,單台引風方式僅適用於小型烘乾係統。
對於大型乾燥設備,主要採用兩台風機,一台作為鼓風機,另一台作為引風機。這種系統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可以通過調節管路壓力分布,改善烘乾機的操作條件,使之處於接近大氣壓的微負壓下操作。這不僅兼顧了負壓操作的優點,又避免了由於大的負壓操作,使空氣漏入系統中,選成乾燥效率降低的缺點,同時,微負壓操作又可保證粉塵回收裝置具有最高的回收率。
3. 氣流和單層流化床乾燥物料的設計
(一)設置題目
氣流和單程流化床聯合乾燥裝置的設置:某散粒狀葯品其含水量20%,在氣流乾燥器中乾燥至10%後,再在單層流化床乾燥器中至0.5%(以上均為濕基)(二)設置任務以及操作條件
(1)生產能力 12800kg/h(按進料量計)
(2)物料進口濕度 1=20℃,離開流化床乾燥器的溫度 2=120℃
(3)顆粒直徑 平均直徑 dm=0.3mm 最大粒徑dmax=0.5mm 最小粒徑dmin=0.1mm
(4)操作壓力 常壓。
(5)乾燥介質 煙道氣(性質與空氣同)。期初始濕度Ho=0.01kg 水/kg 絕干氣,入口溫度t1=800℃,廢棄溫度t2=120℃
(6)設備工作日 每年330天,沒天24小時連續運行。
(7)廠址自選(三)設置內容
(1)乾燥流程的確定和說明;
(2)乾燥器主體工藝尺寸計算及結構設計
(3)輔助設備的選型及核算(氣固分離器,供風裝置,供料器);
(4)繪制生產工藝流程圖(A2號圖紙);
(5)繪制乾燥器工藝條件圖(A2號圖紙);(四)基礎數據
(1)被乾燥物料顆粒密度p s=2000kg/m3; 干物科比熱熔Cs=0.712KJ/(kg.℃),假設物料中出去的全部為非結合水。
(2)分布板孔徑為5mm。
(3)流化床乾燥器卸料口直接接近分布板。
(4)乾燥介質的物性常數可按125℃的空氣查取。
(5)乾燥裝置熱損失為有效傳熱量的15%
就只有這么些了,沒有復制,只能一個個字打,眼睛有近視,如果對你的問題有幫助,請採納此答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