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人潛航器的出征與歸航
無人潛航器的出征與歸航
無人潛航器的體積小,裝載的燃料或電池蓄電能力有限,除了俄羅斯的核動力潛航器以外,絕大多數潛航器的續航能力都較低,只能靠水面艦艇或潛艇攜載,在適當海域布放,任務結束以後呢,進行回收。
布放回收無人潛航器對海情、航速等有要求,船體要平穩,不能有過大的顛簸、搖擺。水面艦船布放潛航器相對容易一些。大中型無人潛航器一般是藉助水面艦船上的吊放裝置吊下、吊起,小型無人潛航器體積小、重量輕,一般是船員手工布放和回收。
國外服役的中小型水面艦艇大多在艦尾部設計了用於潛航器和無人艇進出的坡道,收放時無人作戰系統可以自主的駛進駛出,省去了吊放的麻煩,進一步降低了風險。
比較復雜的是潛艇布放和回收無人潛航器,布放和回收作業全部在水下進行,比水面布放和回收更加困難。潛艇主要是利用魚雷發射管和導彈垂直發射筒進行布放回收。布放相對簡單,只要平穩地將無人潛航器從潛艇中送出即可。難的是回收,現在回收方式主要有發射管機械臂回收、外部遮蔽艙自主航行回收、漏斗捕獲回收幾種方式。
使用魚雷管布放無人潛航器類似發射魚雷,首先裝填無人潛航器,關閉後蓋,然後注入海水,使用高壓氣體連同海水一起,將無人潛航器推出發射管口。回收時藉助輔助裝置拉潛航器入管,關閉發射管的前蓋,然後排除管中的海水,從魚雷管後部將其回收到魚雷艙內。
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避免無人潛航器與發射裝置發生碰撞造成設備損毀。再來看機械臂抓取回收,現在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單管回收,不需要對現役潛艇的魚雷發射管進行改裝,經濟性較好,但前提是無人潛航器直徑不能過大,否則無法使用回收裝置。
二是雙管回收,回收裝置和無人潛航器分別從兩具魚雷發射管進出,對無人潛航器的直徑要求相對較小,只要可以進入魚雷發射管就可以,只是操作相對復雜。機械臂回收的缺點是設備體積大,艇上存放佔用空間,操作不是很簡單。
美國海軍為了在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上布放和回收「近海水下持續監視系統」「黑魚」等大型無人潛航器,專門設計了「通用發射與回收模塊」。這個裝置安裝在直徑約2米的原來用於發射彈道導彈的發射筒內,不需要對潛艇的結構進行改裝。
使用時,打開發射筒的艙蓋,機械臂連同潛航器向上伸出艇外,放出潛航器,便完成了布放工作。回收時無人潛航器需要准確地航行到機械臂附近,並藉助「拉降裝置精確對接,然後同機械臂一起回縮到發射筒內。
美國海軍還計劃在弗吉尼亞級第3批攻擊型核潛艇上使用該系統,第3批艇安裝新型導發射裝置,其外徑與俄亥俄級的導彈發射筒大致相同。這意味著弗吉尼亞級後續艇也可以使用體積更大的無人潛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