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實驗室里用下圖所示裝置製取純凈的無水CuCl 2 。試回答下列問題:已知燒瓶內發生的是製取氯氣的反應:MnO
(1) (2)吸收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 (3)c b(填序號) 2OH — +Cl 2 ==Cl — +ClO — +H 2 O (4)在D與E 之間增加一支裝專有屬鹼石灰的乾燥管
B. 實驗室里用下圖所示裝置製取純凈的無水CuCl 2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燒瓶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0分) (1) MnO 2 + 4H + + 2Cl Mn 2+ + 2H 2 O + Cl 2 ↑ (2)除雜質H Cl氣體(3)濃硫酸;吸收水份,乾燥氯氣 (4)NaOH 溶液,2OH - + Cl 2 =Cl - + ClO - +H 2 O(5) D
C. 實驗室可以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氣體(混有氯化氫,水蒸汽)和進行有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水蒸氣與無水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晶體,故填;F;白色的無水硫酸銅變藍 (2)氯化氫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澱氯化銀,故填:E;有白色沉澱生成 (3)驗證二氧化碳的存在一般是用澄清石灰水完成,故填:C (4)製取純凈氣體需先把可能混有的氯化氫氣體除掉而後進行乾燥,故填:A、E、B、D;
D. 蒸餾水的實驗裝置安裝順序
【分析】 為增加冷水與水蒸氣的接觸時間,有利於水蒸氣冷凝,冷水應由下端進版入上端流出。安排實權驗裝置一般順序為:自下而上,從左到右,拆卸恰好相反。 【點評】 蒸餾水的制備是將水變成水蒸氣,與雜質分離,然後將水蒸氣冷凝成水,制備過程中水分子沒有改變,所以是一物理變化過程。
E. 初三化學上冊第3單元知識點,謝謝了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第一節 水的組成 一、 水的物理性質 純凈的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液體。在101kPa時,水的凝固點是0℃,沸點是100℃,4℃時密度最大,為1g/mL。
二、 水的電解實驗(實驗裝置如右圖) 【實驗現象】 ① 通電後,電極上有氣泡產生。通電一段時間後,兩個試管內匯集了一些氣體,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小,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大,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約為8:1。 ② 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移近火焰時,氣體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 【實驗結論】 ①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了分解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2H2O 2H2↑+O2↑; ②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反應前後,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沒有變化); ③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項】 ① 通電時,必須使用直流電。 ② 預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強水的導電性。 ③ 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正極產生的是氧氣。
三、 物質的分類
第二節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異同 分子 原子 定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質 質量小、體積小;不斷運動;有間隔;同種粒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聯系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備注 1. 所有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構成的,其他大多數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2. 在受熱的情況下,粒子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 3. 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原因是構成物質的粒子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 4. 氣體容易壓縮是因為構成氣體的粒子的間隔較大。 5. 不同液體混合後總體積小於原體積的和,說明粒子間是有間隔的。 6. 一種物質如果由分子構成,那麼保持它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構成,那麼保持它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驗證分子運動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如右圖,取適量的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小燒杯C,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於大燒杯外。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燒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漸變紅。 【實驗結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注意事項】濃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濃氨水具有揮發性,能揮發出氨氣。
三、 從微觀角度解釋問題 1. 用分子觀點解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新分子生成的變化。(水蒸發時水分子的間隔變大,但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故為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分子本身發生變化,有新分子生成的變化。(電解水時水分子變成了新物質的分子,故為化學變化) 2. 純凈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區別: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聯系: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同種原子結合成單質分子,不同種原子結合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學變化的實質: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分子裂變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物質的分子。
四、 物質的組成 1. 宏觀角度: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鐵是由鐵元素組成的。 2. 微觀角度: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的化學性質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鐵的化學性質由鐵原子保持)。 3. 水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4. 物質、元素用於宏觀角度分析問題,分子、原子、離子用於在微觀角度分析問題。宏觀和微觀不可以混淆。
第三節 水的凈化 一、 水的凈化方法 1. 過濾: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物質與液體分離。具體操作見「二、過濾」。 2. 吸附沉降:常用明礬、活性炭對水中的雜質吸附而沉降。 明礬是一種常用的凈水劑,它溶於水後生成的膠狀物可以對懸浮雜質吸附沉降,以達到凈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鬆多孔的結構,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物,也可以吸附溶於水的色素和異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鈣、鎂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凈水器的入水口在凈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凈水效果更好。 3. 蒸餾:除去水中可溶性雜質的方法,凈化程度相對較高,得到的蒸餾水可以看成是純凈物。 4. 殺菌:在水中加入適量的葯物進行殺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氣(Cl2)、二氧化氯(ClO2)等。 凈化方法 除去不溶於水的雜質 除去可溶於水的雜質 降低水的硬度 凈化程度 靜置沉澱 √ × × 低 ↓ ↓ 高 過濾 √ × × 吸附 √ √ × 蒸餾 √ √ √ 5. 自來水廠凈水時,需要經過沉澱、過濾、吸附、投葯消毒的步驟,但是沒有蒸餾和煮沸的步驟。在凈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葯消毒屬於化學變化,其餘都屬於物理變化。
二、 過濾(見下圖) 【實驗器材】帶鐵圈的鐵架台、漏斗、玻璃棒、燒杯 【注意事項】 1. 操作時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用少量水潤濕濾紙並使濾紙與漏斗壁之間沒有氣泡(保證過濾效率)。 「二低」:濾紙低於漏斗邊緣、濾液低於濾紙邊緣(否則被過濾的液體會直接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濾液渾濁)。 「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流進過濾器)、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使濾液沿燒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處迸濺)。 過濾時先過濾上層清液,後過濾下層濁液。若先過濾下層濁液,濾紙上將會殘留著大量不溶性雜質,再過濾上層清液時,不溶物會阻礙清液的通過,影響過濾速度。 2. 如果兩次過濾之後濾液仍然渾濁,原因可能是濾紙破損或過濾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三、 硬水的軟化 1. 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軟水。 2. 硬水和軟水的區分方法:分別取少量的軟水和硬水於試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盪。有較多泡沫產生的水是軟水;泡沫很少,產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 硬水在加熱或長久放置時會有水垢生成,化學方程式為:Ca(HCO3)2=CaCO3↓+H2O+CO2↑ 4. 硬水的危害:① 用硬水洗滌衣物,既浪費肥皂又洗不幹凈衣物,時間長了還會使衣物變硬。 ② 鍋爐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險,因為鍋爐內結垢之後不僅浪費燃料,而且會使鍋爐內管道局部過熱,易引起管道變形或損壞,嚴重時還可能引起爆炸。 ③ 長時間飲用硬水有害健康。 5. 硬水的軟化方法:煮沸和蒸餾。製取蒸餾水的裝置如右圖所示。 注意: ① 在燒瓶底部要加幾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熱時出現暴沸。 ② 加熱前按照圖3連接好裝置,使各連接部分嚴密不透氣。 ③ 加熱燒瓶時不要使液體沸騰得太劇烈,以防液體通過導管直接流到試管里。 ④ 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收集到10mL左右蒸餾水時,停止加熱。
第四節 愛護水資源 一、 水資源現狀 1. 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著。但淡水只約佔全球水儲量的2.53%,其中大部分還分布在兩極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凍土,難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約占其中的30.4%。 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鈉元素。 3. 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 水資源緊張的原因:一方面人類生活、生產的用水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未經處理的廢水、廢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農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體污染,加劇了可利用水的減少,使原本已緊張的水資源更顯短缺。 二、 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節約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 1. 節約用水的一些具體措施: a)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 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 c) 污水處理之後,循環利用。 d) 「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處理後,達到一定水質標準的非飲用水)洗車、使用淘米水澆花等。 2. 防止水體污染的一些具體措施: a)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工業「三廢」要進行綜合利用和經處理後再排放。 c) 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葯。 d) 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
第五節 氫氣 1.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 化學性質: a) 可燃性:2H2+O2 2H2O 氫氣燃燒時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並有水珠產生。 b) 還原性:H2+CuO Cu+H2O 黑色的氧化銅在氫氣中加熱逐漸變成紅色,並有水珠產生。 3. 實驗室製取氫氣 反應原理:Zn+H2SO4=ZnSO4+H2↑ 反應物的選擇:選用鋅粒和稀硫酸。 ◆ 不使用稀鹽酸,因為:鹽酸易揮發,使製得的氫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 ◆ 不用鎂是因為反應速度太快,不用鐵是因為反應速度太慢。 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用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時,不能驗滿!用排水法收集氫氣時,如果集氣瓶口出現氣泡,說明氫氣收集滿。 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可燃性氣體的驗純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可燃氣體,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火焰點燃。如果氣體較純,氣體將會安靜地燃燒,並發出「噗」聲;如果氣體不純,會發出尖銳爆鳴聲。 如果驗純時發現氣體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時,必須對試管進行處理(用拇指在試管口堵住一會或更換試管),以免發生爆炸。 檢驗: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夠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而不純的氫氣在燃燒時會發出尖銳的爆鳴聲。 4. 氫氣能源的優點: ① 以水為原料,來源廣泛;② 熱值高,放熱多;③ 生成物是水,毫無污染;④ 可以再生。 5. 目前氫能源存在的問題:製取成本高、貯存和運輸困難。 6. 氫氣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燃料。 7. 任何可燃氣體或可燃的粉塵如果跟空氣充分混合,遇火時都有可能發生爆炸。
F. 在實驗室里可用下圖所示裝置製取氯酸鉀、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圖1中:①為氯氣發生裝置;②的試管
(1)氯氣和冷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NaOH+Cl2=NaCl+NaClO+H2O, 故答案為:2NaOH+Cl2=NaCl+NaClO+H2O; (2)已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NaBiO3>PbO2>MnO2>Na2O2>FeCl3,則可選用NaBiO3、PbO2, 由於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與氯氣反應,不能選用,氯化鐵氧化性比氯氣弱,不能用於制備氯氣, 故答案為:A、C; (3)製取氯酸鉀和次氯酸鈉的條件有兩個不同點:①製取溫度不同;②製取時鹼的濃度也不同, 故答案為:①製取溫度不同;②製取時鹼的濃度也不同; (4)反應完畢經冷卻後,②的試管中有大量晶體析出,說明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只有M符合,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分離常採用過濾的方法, 故答案為:M;過濾; (5)氯氣溶於水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因為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把石蕊試液氧化而褪色,不能證明氯氣的強氧化性, 故答案為:否;石蕊溶液褪色的是因為HClO的強氧化性而不是Cl2; (6)若②的試管溶液中不但有KClO3生成還有KClO生成,且二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設生成1molKClO3,2molKClO.則失去電子數目為1×(5-0)+2×(1-0)=7,氯氣被還原生成KCl,則應得到7mol電子,生成7molKCl,5Cl2+10KOH △ | .
G. 利用下圖所示裝置,能完成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是()A.用②③製取二氧化碳B.用②⑤製取氧氣C.用①④
A、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常溫反應製取二氧化碳,屬於「固液常溫型」,故可用②作為發生裝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而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錯誤; B、實驗室可用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製取氧氣,不需加熱,可用②作為發生裝置,氧氣不易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確; C、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常溫反應製取二氧化碳,屬於「固液常溫型」,故不可用①發生裝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故不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錯誤; D、實驗室可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試管口要放棉花,可用①作為發生裝置,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而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錯誤; 故選B.
與在實驗室可用下圖所示裝置製取蒸餾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監視裝置的作用
發布:2025-01-23 06:56:21
瀏覽:4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