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輪軸實驗裝置步驟

輪軸實驗裝置步驟

發布時間:2025-01-11 21:04:20

❶ 修房子時要把很多瓦從地面運到房頂應該使用哪一種簡單的機械

輪 軸 課是按照「問題——實驗——思考——結論——應用」的思路編寫的。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輪軸。這是本課的引入。課文以汽車方向盤為例,說明輪軸是由輪和軸兩部分構成的,並可啟發學生想到輪軸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的作用。關於輪軸的作用,本課重點指導學生認識在輪帶動軸時的作用,而且僅是在省力方面的作用。關於省距離還是費距離,以及在軸帶動輪的情況下的作用,為降低教學難度,本課不涉及。這部分內容分為兩層: 1.通過實驗,認識輪軸有省力的作用。這個實驗應在教師指導下,分步進行操作。通過實驗要求學生明確:在輪軸實驗裝置上,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在用輪帶動軸轉動、提取重物時,怎樣操作;怎樣測定拉力的大小;怎樣判斷是省力還是費力。在實驗時,也要像做滑輪的實驗那樣,把提起的重物穩定在一定高度時再觀察用了多少力。通過實驗,期望學生能總結出: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2.通過實驗,進一步認識輪軸的作用:在軸粗細相同時,輪越大越省力。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要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為此,實驗2用的輪軸與實驗1用的輪軸必須形成明顯對比,軸的直徑相同,輪的直徑要有明顯的不同(1.5:1或2:1)。另外,由於有了實驗1的基礎,實驗2應盡可能讓學生獨立操作,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認識輪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分為三層: 1.認識比較明顯的輪軸,例如圓形的自來水龍頭、門的把手、輪船舵輪等。 2.認識變形的輪軸,例如扳子、螺絲刀、給鍾表上弦用的旋鈕、手搖削鉛筆刀等。這層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分析它們是否應用了輪軸原理,哪部分相當於輪,哪部分相當於軸。通過這層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對輪軸這種簡單機械有更全面的認識。 3.研究怎樣能比較省力地把釘圈擰進木頭里。方法是:先把釘圈擰進木頭里一點,使其能立在木頭上;然後在釘圈上部的圓圈裡橫著穿進一根長釘子(或螺絲刀),手握長釘子,轉動。此時,長釘子相當於輪的直徑,釘圈螺絲處相當於軸,輪大於軸,就可以比較省力地把釘圈擰進木頭里。這項內容應讓學生實際操作,這樣不但能使學生親自體會輪軸的作用,而且能使他們學到一種有實用價值的勞動技能。 關於輪軸的應用,教學時還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和教具准備的情況,補充或替換一些內容。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輪軸的作用,以及輪軸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輪軸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1.分組實驗材料——支架、輪軸實驗裝置(2個,軸粗細相同,輪大小不同)、鉤碼、測力計、木板、釘圈(如課本52頁下圖)、大釘子。 2.演示材料——自來水龍頭(輪的部分分別是圓形的和直棍形的兩種)、扳子、螺絲刀等。 3.掛圖或投影片——輪軸的應用(轆轤、輪船舵輪、管道閘門、門的把手、搖把兒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在前兩節課,我們認識了杠桿和滑輪兩種簡單機械。下面,我來提兩個問題: (1)使用杠桿時,怎樣才能省力? (2)滑輪有幾種?各有什麼作用? 2.談話: (1)你坐汽車的時候,注意過司機怎樣讓汽車向左、右轉彎嗎? (2)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問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的構造 (1)講解: 一輛汽車重幾噸甚至十幾噸,為什麼司機輕輕轉動方向盤,就能使汽車聽話地向左、右轉彎呢?秘密就在方向盤上。 (出示汽車方向盤圖,或看課本中的插圖。) 原來,汽車方向盤也是一種簡單機械。這種簡單機械由一個大輪和一個軸組成,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在輪上用力,帶動軸轉動。這種簡單機械叫做輪軸。 (2)提問: ①汽車方向盤屬於什麼機械? ②輪軸由哪幾部分組成? 2.指導學生認識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1)討論:輕輕轉動方向盤就能操縱整個汽車轉彎。由此推想輪軸可能有什麼作用? (2)講解:輪軸是否真的有省力作用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每組都有兩個用木板做成的輪軸實驗裝置,一大一小。為了實驗需要,軸很短,在軸的中間有一個孔,利用這個孔可以把輪軸掛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邊緣有淺槽,在槽里分別釘有一根細線,在線的下端有一個鐵絲鉤。實驗的步驟是: ①將比較小的那個輪軸掛在支架上。把輪上的細繩沿順時針方向繞在輪邊的槽內(演示),把軸上的細繩沿逆時針方向繞在軸邊的槽內(演示)。 ②通過測力計提起2個鉤碼,觀察用多少力。 ③把2個鉤碼掛在連著軸的繩的下面,把測力計掛在連著輪的繩的下面。 ④通過測力計拉動輪,帶動軸轉動,將鉤碼提起,穩定在一定高度,觀察用多少力? (3)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用了多少力?與不用輪軸、直接把重物提起時用的力相比,是省力還是費力? (5)討論:這說明輪軸有什麼作用? (6)教師小結:以上實驗說明輪軸確實有省力作用。這就是說,在輪上加一個比較小的力,在軸上會有比較大的力;或者說,要使軸上承載一個比較大的力時,在輪上用一個比較小的力就行。 (7)指導學生填寫這部分內容的空白:輪軸有省力的作用。 3.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省力多少與輪大小的關系 (l)講述:下面,我們再來用另外一個輪軸做一次實驗。 (2)觀察:這兩個輪軸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3)講解:把這個比較大的輪軸掛在支架上,按照上面實驗的方法,仍然提起那2個鉤碼,觀察用多少力? (4)分組實驗。 (5)匯報實驗結果。 (6)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麼? (7)教師小結:實驗結果表明,用輪軸提取重物,在軸粗細相同時,輪越大越省力。 (8)指導學生填寫這部分內容的空白。 4.指導學生認識輪軸的應用 (1)談話:在生產和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有什麼作用? (2)討論: (出示實物——輪是圓形的自來水龍頭。) ①自來水龍頭是不是輪軸?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輪有什麼作用?你看到的自來水龍頭的輪大小相同嗎?這是為什麼? ②還有哪些裝置像這種自來水龍頭? (出示實物——輪是直棍形的自來水龍頭。) ③這種自來水龍頭是不是輪軸?哪部分是輪?為什麼? ④還有哪些裝置像這種自來水龍頭? (出示實物——扳子。) ⑤這是什麼?它是干什麼用的?為什麼用手擰不動的螺絲帽,用扳子能擰下來?扳子應用了什麼原理?它的哪部分相當於輪,哪部分相當於軸?各種扳子的把兒長短相同嗎?什麼時候用長把兒的扳子? ⑥還有哪些裝置像扳子?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轆轤。) ⑦這是什麼?它是干什麼用的?為什麼要用轆轤提水?它應用了什麼原理?哪部分相當於輪?為什麼? ⑧還有哪些裝置是安裝搖把兒的?它們有什麼作用?(3)講解:人們掌握了輪軸的規律,就能根據需要造出各種各樣的輪軸類的工具,使工作更省力。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簡單機械——輪軸的作用。 2.提問: (1)輪軸有什麼作用? (2)使用輪軸時,怎樣能更省力? 3.操作:每組有一塊木板和一個釘圈,請你把這個釘圈擰進木板里。想一想,怎樣擰能更省力?(學生操作後,請學生匯報用的什麼方法?應用了什麼原理?) 布置作業 1.觀察:在生產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 2.思考:擰螺絲釘時為什麼用螺絲刀比較省力?螺絲刀的把兒為什麼粗細不同? 五、課後小記 相關資源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首頁>>學科資源欄目>>學科教學資源>>小學自然>>教案集萃>>第十一冊 斜面參考教案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斜 面 一、課文說明 本課繼14、15、16課之後,指導學生認識第四種簡單機械——斜面;在能力培養方面,屬於「實驗能力」的系列。 本課是按照「問題——實驗——結論——應用」的思路編寫的。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斜面。這部分內容分為兩層: 1.提出問題:為什麼搬運工人往高處運重物時,常斜搭一塊木板,沿木板把重物推上去。這是本課的引入。 2.講解:這樣斜搭的木板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斜面。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認識斜面的作用。這部分內容分為兩層: 1.通過實驗,認識斜面有省力作用。這個實驗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分步操作。在實驗原理和方法方面,有以下幾點應向學生說明:(1)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與垂直提起重物時用的力相比較才能知道;(2)用表面光滑的木板搭斜面,用能滾動的圓木作重物,是為了減小重物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3)盡可能拉著重物勻速向上運動,在這種狀態下測定拉力的大小。通過實驗,可以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通過實驗,進一步認識斜面的作用:斜面越平緩(即坡度越小)越省力。為了使斜面變平緩,可以在實驗1支撐斜面的木塊上,搭一塊較長的木板。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再換一塊更長的木板(使斜面坡度更平緩)進行實驗,這樣能更好地說明斜面越平緩越省力。這個實驗應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分為三層: 1.明顯的斜面,例如橋梁的引橋、斧頭、劈等。其中引橋的作用更明顯,斧頭、劈的作用需作些解釋。 2.盤山公路。這是一種變形的斜面,通過把路彎來彎去,將上山的路拉得更長,斜面更平緩,從而使汽車上山時更省力。 3.螺絲釘。如果把螺絲釘的螺紋展開,可以看到螺紋與釘子構成一個斜面。將螺絲釘沿著螺紋擰進木頭里,實際是沿著斜面將它擰進去的,所以比直接將釘子釘進去要省力。這是本課選講內容。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使學生對斜面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二、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認識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1.分組實驗材料——木板2塊(寬窄、薄厚相同,表面光滑,一塊長30厘米,另一塊長40厘米~45厘米)、木塊(寬與木板寬相同,高12厘米~15厘米)、圓木(長與木板寬度相近,用粗鐵絲作軸,可以拉著滾動)、測力計。 2.演示材料——劈、斧頭、螺絲釘模型(剪一塊三角形的紙,沿斜邊畫一條寬2毫米的紅線,將三角形的紙紅邊向外纏在一支鉛筆上,用膠帶固定。) 3.掛圖或投影片——引橋比較長的大橋、盤山公路、盤旋的樓梯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 (1)要撬動一個大木箱,應該使用什麼工具?它屬於什麼簡單機械?怎樣才能更省力? (2)要擰動一個大螺絲帽,應該使用什麼工具?它屬於什麼簡單機械?怎樣才能更省力? (3)在修房子的時候,要把很多瓦、泥從地面運到房頂,應該使用什麼工具既省力又方便? 2.談話: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怎樣做比較省力?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簡單機械——斜面 講解: 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既簡單又省力的方法,是從地面到車廂斜著搭一塊木板,把油桶沿著傾斜的木板推上去。 一塊木板,當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傾斜的平面,並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板書課題) 2.指導學生認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l)討論:一大桶油很重,一個人搬不動;可是沿著斜面,一個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車。這說明斜面有什麼作用?(省力) (2)講解:斜面是不是有省力的作用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實驗的方法是: ①每組都有一個木塊和兩塊木板。把木塊立在桌上,好比汽車的高度;將比較短的那塊木板(光面朝上),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 ②每組還有一個中間帶軸的、能拉著滾動的圓木。用測力計把它提起,觀察用多少力? ③把滾動的圓木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滾動,速度要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4)匯報實驗結果: ①將圓木沿斜面向上拉用多少力? ②與不用斜面、直接將圓木提起用的力相比,是省力還是費力? (5)討論:這說明斜面有什麼作用? (6)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斜面這種簡單機械確實有省力的作用。 (7)指導學生填寫這部分內容的結論。 3.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坡度與省力多少的關系 (l)討論: ①在利用斜面搬運重物時,應該選用什麼樣的木板? ②如果有兩塊木板,一長一短,一樣結實,都能從地面搭到汽車車廂,你選用哪塊木板?為什麼? (2)講述:為了弄清用長短不同的木板搭成的斜面作用有什麼不同,我們再來做一次實驗。實驗的方法是: ①還用實驗1用過的那個木塊支著,換用那塊長的木板搭一個斜面。 ②把圓木沿著這個長斜面拉上去(拉的時候仍然要使圓木滾動的速度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3)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①用了多少力? ②與沿著短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時用的力相比,是大了還是小了? (5)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麼?(沿著長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更省力。) (6)講述:為什麼沿著長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重物更省力呢?讓我們再來觀察這兩種斜面有什麼不同。請單數組(第1、3、5組)的同學把斜面改回用短木板搭的。我們比一比,這兩個斜面除了長短不同外,還有什麼不同? (7)匯報觀察結果。(用長木板搭的斜面比用短木板搭的斜面坡度平緩。) (8)教師小結:當高度相同時,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坡度越平緩越省力。簡單說,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9)指導學生填寫這個問題的結論: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10)提問: ①斜面有什麼作用? ②什麼樣的斜面更省力? ③斜面高度不變,怎樣使斜面更平緩? 4.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1) 討論: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 (2)認識橋梁引橋、台階、盤山公路的原理(出示大橋圖。) ①談話:江河上的大橋、公路上的立交橋,為了使大船、車輛能從橋下通過,通常橋面都修得很高。地面的車輛怎樣爬上那麼高的橋面呢?利用了什麼原理? ②講解:為了使地面的車輛能爬上高高的橋面,一般都要在橋的兩頭修建成斜面狀的引橋。 ③討論: 如果橋面很高,又要使汽車能比較省力地開上去,修橋時應注意什麼?(把引橋修得長一些,坡度緩一些。) (出示台階圖。) 人要從地面登上一個高台,怎樣走比較省力?為什麼沿台階向上登比較省力?(台階是變形的斜面。) (出示盤山公路圖。) 在山區,汽車是怎樣從山腳開上山頂的?為什麼盤山公路要在山腰上繞來繞去?這是利用了什麼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越省力。) (3)認識劈、斧頭等工具 ①講述:有些工具也利用了斜面原理。 (出示劈。) ②談話:這是什麼?人們用它干什麼?它的形狀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做成這種形狀? ③講解:這個工具叫劈,是用來劈大木頭的。人們在劈大木頭時,不可能直接把木頭劈開,而是先把劈釘進木頭里,然後用錘子砸劈的上部,使劈從薄刃開始,沿著兩邊的斜面,逐漸砸進木頭里去,從而使劈口越來越大,直到把木頭劈開。這樣劈木頭比較省力。 ④討論:還有哪些工具像劈一樣,利用了斜面的原理?(斧頭、鑿子等) (4)認識螺絲釘原理 ①討論: 要把一根粗大的釘子釘進木頭里,需要用很大的力;可是把一個同樣大的螺絲釘擰進木頭里,用的力就比較小。這是怎麼回事? 螺絲釘與普通的釘子有什麼不同? 使螺絲釘進入木頭和使釘子進入木頭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由此推想:將螺絲釘擰進木頭里比較省力,可能與什麼有關系? ②講解:將螺絲釘擰進木頭里比較省力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擰螺絲釘的螺絲刀應用了輪軸原理,另一方面與螺絲釘本身的構造有關系。 (出示螺絲釘模型。) ③觀察: 這是一個螺絲釘模型。在這個螺絲釘模型上,紅色的線表示什麼?(螺紋) 下面,我們把螺絲釘的螺紋展開。(演示)你有什麼發現? ④討論:根據以上發現,你有什麼想法? ⑤講解:將螺絲釘的螺紋展開,螺紋與釘長構成一個斜面。我們將螺絲釘沿螺紋往木頭里擰時,實際是沿著斜面往裡擰的,所以比較省力。 (5)總結:斜面的用處還有很多。人們了解了斜面的作用,將它廣泛應用到生產和生活實際中,就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 2.提問: (1)斜面有什麼作用? (2)斜面省力多少與什麼有關系? 布置作業 1.觀察:汽車在換輪胎時,是用什麼工具把汽車頂起來的?想一想,它怎麼能有那麼大的力量? 2.思考: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個能登上塔頂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佔地面積小,應該怎樣修? 五、課後小記 相關資源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首頁>>學科資源欄目>>學科教學資源>>小學自然>>教案集萃>>第十一冊 機器參考教案 加到收藏夾 添加相關資源

❷ 五年級下科學實驗(pep版)

1、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一、實驗目的:杠桿尺實驗
二、實驗要求:說明杠桿三點,驗證杠桿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杠桿尺、鉤碼。(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分別改變力點到支點,重點到支點的距離,實驗什麼情況省力?什麼情況費力?什麼情況不省力也不費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5、把實驗結果填入表中。
阻力點 動力點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注意:
A、認真調整杠桿尺平衡。
B、 實驗時不要用測力計進行杠桿尺實驗,應改用鉤碼進行,這樣可獲得比較准確的結果。
2、天平的使用
一、實驗題目:怎樣使用天平
二、實驗要求:怎樣使用天平
三、實驗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驟: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盤中各放上一張大小相同的紙,旋轉調節螺絲使指針指向0位。
2、在左側盤中紙上放上所要稱的物體。
3、用鑷子夾出砝碼放右側盤的紙上。
4、增減砝碼的數量,直至天平平衡。(還可以使用游碼調節)
5、計算砝碼及游碼總量並記錄。
6、依次取下天平盤中的砝碼和物體。整理好天平。將天平和砝碼放回盒中。
3、定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定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定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 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將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按下圖組裝好實驗裝置。
3、手拽線繩,通過定滑輪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4、用鉤碼代替手拽繩的拉力。試試通過定滑輪,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做定滑輪能不能省力的實驗時,要用鉤碼,最好不用彈簧稱。
4、動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動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動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稱出重物的重量,記錄在紙上。
3、將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按下圖要求組裝好。
4、用手通過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有沒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5、通過彈簧稱、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省力還是費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實驗時手應垂直上提。
B、 可設法減小動滑輪阻力。
C、盡力加大重物的重量,可以使省力接近一半。
5、滑輪組實驗
一、實驗題目:滑輪組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滑輪組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定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 用彈簧稱直接稱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用手通過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根據是什麼。
5、通過彈簧稱、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省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少滑輪組的阻力。
B、 測力時,彈簧稱可垂直向下,斜向一方,也可向側面水平拉出,上列各個方向,都不會影響測試結果。
C、實驗時,彈簧秤應倒用,即掛鉤在上,提環在下。
6、輪軸實驗
一、實驗題目:輪軸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輪軸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輪軸、短線、長線、鉤碼、彈簧稱。(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測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實驗時可用鉤碼,也可用彈簧稱,測得省力情況。
5、將輪換成大輪,再按上述要求進行實驗。
6、通過比較兩次測定,認識到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小輪軸阻力。
B、 若用彈簧秤測力,應倒用。即鉤在上,環在下,豎直向下拉動。
C、沒有彈簧稱時可改用鉤碼來測力。
7、齒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齒輪的作用
二、實驗要求:齒輪的作用
三、實驗器材:厚紙板、圖釘、剪刀、木板等。
四、操作步驟:
1、製作齒輪。用厚紙板製作大小兩個齒輪,大齒輪20齒,小齒輪10齒。
2、將兩個齒輪用圖釘通過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讓兩個齒輪的齒相互咬合。
3、轉動大齒輪看小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4、轉動小齒輪看大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5、把現象記錄下來。
記錄:1、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大齒輪向()轉()圈,小齒輪向()轉()圈,可以()小齒輪的工作速度。
2、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小齒輪向()轉()圈,大齒輪向()轉()圈,可以()大齒輪的工作速度。
3、齒輪傳動可以有()的作用。
8、研究斜面的作用
一、實驗題目:斜面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斜面作用。
三、實驗器材:圓木(長10厘米)、鐵絲、測力計、長木板(長50厘米)、方木塊。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用鐵絲做軸,使圓木能繞軸轉動。
4、通過測力計將圓木提起,用多少力,記錄在紙上。
5、在桌面立一木塊,從桌面到木塊斜搭一塊光滑的木板。通過測力計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
6、分析比較,使用斜面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9、幫助植物繁殖
一、實驗題目:幫助植物繁殖。
二、實驗要求:幫助植物繁殖。
三、實驗器材:植物枝條(月季枝條、柳枝、楊枝)、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噴壺。
四、操作步驟:
1、將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個洞,深度為插條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選取有2-3個芽的月季(或柳、楊)枝條,用刀在節下削平,不要剝掉莖上的刺。
3、將削平的枝條插入挖好的洞中。
4、用手指輕輕按實插條的基部,用細孔噴壺噴灑足夠的水,使土保持濕潤。
10、模擬化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模擬化石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模擬化石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紙盒、生物材料(貝殼、核桃、魚骨等)、一個碗、肥皂水。
四、操作步驟:
1、將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和水,在碗里混合,攪拌成糊狀。
2、向紙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變硬),將塗抹過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壓入紙盒內的石膏混合物國。
3、晾至微干時,再塗上一層肥皂水,並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將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乾燥後,去掉外面的紙盒,敲開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麼樣。
11、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一)
一、實驗題目: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二、實驗要求: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三、實驗器材:玻璃、酒精燈、試管夾、護目鏡、冷水。
四、操作步驟:
1、取一塊玻璃,仔細觀察玻璃的表面,並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2、用試管夾夾住玻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3、加熱一段時間後,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復以上過程3次,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注意:將玻璃放入冷水中時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傷著。
12、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二)
一、實驗題目: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二、實驗要求: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三、實驗器材:氣球、紙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四、操作步驟:
1、用水填充一個小氣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樣大,扎緊後,把它放在紙盒中。
2、往紙盒中倒入一些糊狀的熟石膏(熟石膏與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滿水的氣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處,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時間,待熟石膏變硬時,從盒中取出,觀察熟石膏的變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24小時後取出,仔細觀察其變化。
5、待冷凍的熟石膏恢復到室溫時,看看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13、沙洲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沙洲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沙洲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噴壺、沙土、各種大小的石子、2個托盤、報紙。
四、操作步驟:
1、先用土壤製作一個帶有丘陵的自然景觀。
2、用噴壺模擬「下雨」,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
14、卵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驗證磨圓作用實驗。
二、實驗要求:了解水流沖擊及相互碰撞對岩石的磨圓作用。
三、實驗器材:粉筆、廣口瓶、水。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取白色粉筆三、四根,掰成約長10毫米的許多粉筆頭。
3、將粉筆頭放入廣口瓶中,裝上水,蓋好。
4、用力搖動,磨圓後撈出觀察。
5、研究為什麼被磨圓了。
6、想一想自然界的岩石碎塊變圓的原因是什麼。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瓶中只灌1/3的水。
15、自製鍾乳石
一、實驗題目:自製鍾乳石
二、實驗要求:自製鍾乳石
三、實驗器材:曲別針、線繩、兩只燒杯或玻璃瓶、一個碟子、蘇打晶體、水。
四、操作步驟:
1、分別向兩只燒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後逐漸倒入盡可能多的蘇打晶體,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體為止。
2、將線繩打一個結,並將線繩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後把線繩兩端分別浸在兩個燒杯中,把碟子放在兩只燒杯中間,用曲別針把線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
3、堅持觀察4天,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6、開采一個「礦」
一、實驗題目:開采一個「礦」
二、實驗要求:開采一個「礦」
三、實驗器材:幾種礦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錘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四、操作步驟:
1、設想自己小組是一個礦業公司,將要去開採金屬礦產,給自己的礦業公司起個名字。
2、選取2-3種不同的礦物,各取一小塊,分別稱量其質量,並將礦物名稱和質量記錄在紙條上。將紙條放進一個信封,並在信封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交給老師。
3、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種礦物,再加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在熟石膏混合物上再放另一種礦物,做成「礦石體」。
4、把「礦石體」放置24小時使它堅固。並從杯中取出。在「礦石體」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與其他小組的「礦石體」放在一起。
5、取出其他「礦業公司」的「礦石體」,想辦法把「礦物」開采出來,並稱量其質量。
17、煤的分離實驗
一、實驗題目:煤的分離實驗
二、實驗要求:煤的分離實驗
三、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帶玻璃管的試管塞、棉花、煤。
四、操作步驟:
1、在試管內裝入一定量的純凈煤,在試管口放點棉花,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將試管口塞住。
2、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直到試管里的煤發紅。
3、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處,觀察發生的現象。

❸ 輪軸的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輪軸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輪軸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輪軸進一步認識滑輪。

2、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及在我們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用具:鐵架台、滑輪、鉤碼、線、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利用掛圖讓學生了解在碼頭,那些龐大的貨物是怎樣被裝上船和運上岸的。

(學生分組自由討論,並指名表述說出自己的看法)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輪子

1、引導學生觀察國旗台的旗桿頂(或回憶長旗儀式),想一想為什麼輕輕一拉繩,旗幟就能長那麼高。

(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旗桿頂有一個輪子)

2、結合導入新課的內容讓學生頭腦中的問題逐漸清晰。

並通過引導學生把思考的焦點凝到了那個輪子上。

3、認識定滑輪的定義。 P10

4、實驗操作了解定滑輪的作用:

(1)試試,當我們向下拉動繩子時,掛有旗子的那部分繩子會怎樣運動?

(2)這說明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5、仔細體會利用定滑輪後有什麼不同?

(指名學生發言,把探討內容引到省力上)

1、可以用掛秤實際測試。

三、會移動的輪子。

1、認識動滑輪的下義。

2、討論動滑輪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較動、定滑輪有什麼不同。

四、拓展訓練

如果說定滑輪也是一處杠桿,能找到它的三個點的位置嗎?

板書設計:

輪軸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

2、過程和方法:通過在軸不變、輪變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科學研究活動中能夠與同學合作,積極參與實驗、分析和調查。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的規律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輪軸省力原理。

【教學准備】

學生材料:

事先放抽屜:每組螺絲刀2把;事先下:輪軸研究記錄表;

第一次領:水2瓶;(毛巾)

第二次領:小輪軸1個,支架1個、鉤碼1盒(注意打結、每盒放8個);

第三次領:大輪圈1個。

老師材料:螺絲刀、學生材料一份、課件、演示台、水龍頭。

材料放置:

【教學過程】

一、了解構造:

1、(出示水龍頭)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樣東西,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現在水龍頭是關著的,誰能上來將它擰開呢?你來試一試!

2、看來是很難將它擰開!老師再給你一樣東西,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請你再來試一試!

4、(學生演示)喲!很容易就擰開了!與剛才相比,你有什麼感覺呀?

5、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水龍頭上面的這個裝置,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每部分分別有什麼特點?(課件出示水龍頭,點擊出示:輪和軸)

6、歸納:(課件點擊出示)我們把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7、在剛才的試驗中,我們直接去擰軸,很難把水龍頭擰開,但加上輪以後就很輕鬆了。看來輪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輪軸的秘密。板書:輪軸的秘密

二、玩螺絲刀:

( 教師投影出示螺絲刀)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螺絲刀是輪軸嗎?你是怎麼知道的?(課件點擊出現輪和軸)

(一)「比誰力氣大」游戲

1、讓我們來玩一玩螺絲刀吧!老師已經為每組准備了兩把螺絲刀,請同學們以兩人為一組,一個握住輪,一個握住軸,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比一比誰能取得勝利?比完後交換一下握的位置再比一比!(教師示範)開始吧!

2、交流:在玩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嗎?(握在輪上輕松取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二)「吊水瓶」游戲

1、我們還是繼續來玩其他的游戲吧!我們用螺絲刀這個輪軸來吊起這瓶水,怎麼玩呢?老師向大家介紹三種玩法!(出示課件)(邊講邊演示):

第一種玩法是把水系在螺絲刀的軸上,轉動輪,把水吊起來。

第二種玩法是把水系在輪上,轉動軸,把水吊起來。

第三種玩法還是把水系在軸上,在輪上用一塊毛巾包起來,看老師是怎樣裹毛巾的。

轉動這個裹有毛巾的輪,把水吊起來;會玩嗎?(演示疊毛巾的過程)

2、那麼你覺得玩的時候應注意哪些問題?

滲透握穩的方法:我們可以把系有水的一頭放在桌面上,再轉動,這樣比較穩;滲透系線的方法:先留出一個線頭,繞幾圈把線頭壓住,這樣系得比較牢!

老師還要作一個提醒:每位同學每種玩法都要玩一次!清楚了嗎?

下面請各組材料員上台領取材料!

3、提醒:完成前面兩種玩法的上來領取毛巾!

4、我看同學們都完成的差不多了!請把材料放中間,我們來交流一下!在玩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嗎?我們來給三種玩法從省力到費力來排排隊!看來第一種玩法比第二種要省力多了。我們感受到把力用在輪上比較省力,把力用在軸上很費力,而在輪上加上毛巾,我們就會感到非常省力!(引導得出:轉動輪省力,轉動軸費力;)板書:省力、費力

三、輪軸原理研究:

1、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進一步來研究輪軸!(課件出示)老師這里有一個輪軸,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嗎?

2、(實物出示)我們就借用這個輪軸來進一步研究。現在老師要在這個輪軸的輪和軸上分別吊一個鉤碼。為了使防止鉤碼掉到地上,可將輪軸朝向盒子的內部!我請一位同學來幫忙!我先拿出系有線的鉤碼,把線頭放進輪上的凹口中,在輪上繞幾圈把頭壓住。接著用同樣的方法在軸上再掛上一個方向相反的鉤碼。如果現在老師把手放掉,你能推測一下輪上和軸上的鉤碼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為什麼?

3、同學們想自己來試一試嗎?請各組材料員上台領取材料!

4、師生交流:都有結果了嗎?(輪上的鉤碼往下掉、軸上的鉤碼往上升)同學們能不能把輪軸左右兩邊調平衡呢?開始吧!請各組記錄員及時做好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5、已經調平衡的小組請把材料放中間坐好了,還沒完成的小組因為時間關系也請停下來坐好了。現在老師要為這個輪軸加上一個輪圈,組合成一個新的輪軸,這個輪軸與剛才的輪軸相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輪變大了,軸是一樣的)如果老師還在這個輪軸的輪上掛一個鉤碼,同學們還能把這個輪軸調平衡嗎?請各組材料員上台領取材料!請記錄員及時做好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6、都完成了嗎?請同學們把材料放中間,我們來交流一下。

在輪沒有擴大前,輪上掛一個鉤碼能與軸上的幾個鉤碼保持平衡?輪上掛兩個鉤碼能與軸上的幾個鉤碼保持平衡?從這些數據中你發現了什麼?

輪擴大後,輪上掛一個鉤碼能與軸上的幾個鉤碼保持平衡?輪上掛兩個鉤碼能與軸上的幾個鉤碼保持平衡?

教師出示表格,板書學生匯報的數據。並追問:你們的結果能一樣嗎?從這些數據中,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發現的。得出: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板書:軸不變

越大越省力

7、如果老師再將這個輪軸的輪擴大,在輪上還是掛一個鉤碼,你能猜一下這個軸上需要掛幾個鉤碼才能保持兩邊的平衡?(肯定不止3個,因為輪擴大了)

四、拓展整理:

1、現在誰能告訴大家,剛才在輪上加上毛巾為什麼會感到很省力?

2、老師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我們都知道汽車是很重的`,而駕駛員卻能很輕松的轉動汽車的輪子,他靠的是什麼呢?(課件出示圖片)方向盤是輪軸碼?

3、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同學們可以交流一下!

4、課件交互分析:圓輪的自來水龍頭、一字型的自來水龍頭、門鎖把手等。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輪軸的輪,為了使用的方便都變形了,但不管怎樣,他們的運動方式一般都是轉動的。)

5、總結:生活當中的輪軸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一找,並思考

這些輪軸幫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下課)

6、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面請各小組整理材料,請材料員把輪軸盒和鉤碼放到( );請組長把水瓶放到();請匯報員把螺絲刀和毛巾放到( );請記錄員把記錄表交給我!

板書: 輪軸的秘密

軸不變 (越大越) 省力

費力

輪軸的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難點】 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准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台、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出示閥門式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學生嘗試回答)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這里主要培養學生的協同分工能力。

4、小組成員匯報數據,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掛在輪上

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台來進行游

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請學生進行大膽推測)

2、 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信息反饋】:

科學教學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實踐。在本節課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體現學生主體。在教學中我安排了3次小組合作實踐活動,並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有結構的材料,學生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感知了輪軸里的秘密。從一開始出示水龍頭引出,到後續的幾個探究活動。學生們在疑問、在思考、在討論、在實踐、在總結、在驗證……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主動探究正說明課堂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了學生。在教學中,本節課凸顯了以下幾大亮點:

亮點一:教具的優化。

在玩螺絲刀的環節中,教師自行增加了一個「螺絲刀吊水瓶」的游戲中,在游戲中作了一個大膽的改進,增加了一種玩法:在輪上裹上毛巾,再轉動輪吊起水瓶。雖然只用了毛巾這一種方便簡易的材料,卻達到了極為不錯的效果。使學生在輪軸原理探究這個環節前,已對「輪越大越省力」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從而為後續探究打下基礎。在輪軸原理探究環節後,又再次質疑:現在誰能告訴大家為什麼輪裹上毛巾會感到更省力?從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在輪軸原理探究這個環節中,課堂中使用的實驗器材設計比較巧妙,通過往上套輪圈使輪擴大,真正做到了同軸不同輪。有了這樣精巧的實驗材料,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輪越大越省力的原理。材料在課的重難點突破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亮點二:活動的改進。

在本節課中,教師很好地對教材中的幾個活動進行了處理。在揭示輪軸概念前,教師安排了讓學生來擰取下輪子的水龍頭,讓學生既對輪軸的組成加深了印象,又使學生產生了探尋輪軸秘密的興趣。在「比誰力氣大」這一游戲中,通過兩人一組,每組做兩次,學生輪換握住螺絲刀的部位的設計,使學生不拘泥於成敗本身,而是聚焦於原因分析。在「比誰力氣大」游戲之後,我設計了用螺絲刀吊水瓶的游戲,學生從三次玩法中充分感受到了輪上省力、軸上費力,在輪上加上毛巾更省力。大大節省了原本的探究時間,從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輪軸原理的研究上,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在輪軸原理的研究中,我採用了大塊的活動時間,共用了10分鍾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一個接一個的持續探究。在持續探究後進行整體的討論分析。多次實驗,一次分析,給學生以思考、探究的空間,使最後的匯報更為豐富,更具條理。

亮點三:螺旋地上升

本節課旨在體現過程與概念的雙螺旋上升。課一開始,教師就得出了輪軸的概念,其實孩子此時對概念是模糊的,文字概念的呈現只是為了便於交流。在得出文字概念後,教師又引領學生經歷了一個個涉及概念本質的活動,使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不斷深化,最終建立起了對「輪軸」的完整概念。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對學生原有的認知情況了解不夠,在具體問題的交流中還應該給於學生更多的空間,……這些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加以磨練、改進。

❹ 在輪軸實驗裝置中,軸指的是什麼

在輪軸實驗裝置中,軸指的是輪子。

輪和軸沒有明確的分別,只要同軸固定的兩個輪子(或者力的作用位置可以圍著固定點轉動)合成為輪軸。解題思路中,往往習慣把動力作用的輪子叫輪,而把阻力作用的輪子叫軸。

輪軸的定義:由輪和軸組成,能繞共同軸線旋轉的機械,叫做輪軸。輪軸的實質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杠桿,支點就在軸心,輪軸在轉動時輪與軸有相同的轉速。

外環叫輪,內環叫軸

由上式可知: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輪軸為省力杠桿;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輪軸為費力杠桿。

以汽車為例,動力不是簡單的傳遞輪軸,如果是那樣,汽車就不能拐彎,在汽車軸的中間,有一個「差速器」,在通過兩個半軸給左右車輪傳動,這樣在汽車拐彎時,兩邊車輪行駛的距離才能不同。人力三輪車的後軸,為了拐彎,一個後輪和軸是固定的傳遞動力,另一個後輪是可以和軸轉動的,用以差速拐彎。

❺ 輪軸的作用是什麼還有斜面的作用是什麼

斜面來的作用

【設計】自 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通過對比實驗,把豎直提起物體用的力與沿斜面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把沿不同坡度的斜面(高度相同)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可以知道斜面的作用。

【器材】 可改變坡度的斜面實驗板、彈簧秤、重物。

【步驟】

1.把重物掛在彈簧秤下豎直提起,記錄彈簧秤的讀數。

2.把實驗板折疊著支起來,成一斜面。用彈簧秤把重物沿著斜面向上拉,觀察彈簧秤的讀數,記錄下來。

3.通過比較,可以知道:把重物沿著斜面向上拉,比把重物豎直向上拉省力。

4.把實驗板展開,成為一個高度不變,坡度變小的斜面。再用彈簧秤沿斜面把重物向上拉,觀察彈簧秤的讀數,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實驗的要小。這說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這個實驗也可以用單股橡筋代替彈簧秤。通過比較拉動重物時橡筋拉伸的長度變化,便可知力的大小變化:橡筋拉伸得越長,說明越費力;拉伸得越短,說明越省力。

閱讀全文

與輪軸實驗裝置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軸承架松動如何解決 瀏覽:971
水泵軸承體的跳動多少 瀏覽:270
什麼排卵儀器最好 瀏覽:153
認識蒸發與過濾裝置的實驗器材 瀏覽:554
河南新飛飲水機怎麼製冷 瀏覽:45
中山市華騰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823
活下去工具箱升級 瀏覽:87
空氣能製冷需要什麼 瀏覽:464
製冷量12000w的一小時多少度電 瀏覽:26
閥門pn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333
奧迪儀表功率顯示怎麼調右邊 瀏覽:426
叮咚如何添加智能設備 瀏覽:59
手持式電動工具絕緣電阻檢查 瀏覽:532
製作個pe工具箱u盤要多久 瀏覽:42
閘北機器設備吊裝哪裡有 瀏覽:874
為什麼汽車不製冷了 瀏覽:6
70後用什麼設備聽音樂 瀏覽:318
機械中常用的測量裝置有哪些 瀏覽:270
什麼可以改變機械能 瀏覽:373
什麼時候手輪閥門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