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磅新規 ‖ 住建部發布國家標准《建築防火通用規范》
重磅!住建部發布新防火規范,從2023年6月1日起全面實施,新標准強制執行,取代舊規,以確保城鄉建設的消防安全。新規范將防火設計分為項目規范與通用規范,前者是核心,後者則規定通用技術細節,涵蓋五大關鍵要素:規模、布局、功能、性能與關鍵技術。
加油加氣站安全升級:消防站與危險品場所需保持至少50米間距,與加油站、加氣站至少200米,消防車輛出入口與人員疏散口之間至少50米,確保安全疏散。
技術革新要求,所有工程需採用符合規范的技術方法,創新技術需經過嚴格論證,確保性能達標。違規行為將依據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
新規范強調了建築防火的基本原則,如適應建築高度與層數,確保人身安全、重要功能連續性以及公共利益和環境資源的保護。特別針對臨時建築、生產工藝、交通隧道等,有詳細的規定和要求。
消防設施設計,如應急排煙窗、消防電梯、直升機停機坪和消防通信指揮系統,都必須確保性能優越,能在災害事故中快速響應,接警時間不超過45秒,通信系統穩定且有備份。
建築平面布局需考慮疏散與減災,消防車道、水源、坡度等設施要求明確,以保證消防車通行和消防人員作業。例如,高層建築需有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且與建築無妨礙物或高壓電線。
住宅與非住宅部分需通過防火分隔,確保安全。商業設施有嚴格的面積限制,例如,一、二級耐火建築商店營業廳的面積限制根據不同樓層和配備系統有所不同。
對於特定場所如木結構建築、燃氣調壓站和天然氣使用,有嚴格的防火分區和安全要求。地鐵車站、交通站等公共區域的防火布局和疏散設計也尤為重要。
在建築結構防火方面,地下建築和高層樓板有嚴格的耐火等級,關鍵結構需經過防火性能驗算。工業建築的耐火等級根據生產危險性嚴格劃分,民用建築則根據使用性質設置不同的防火標准。
細節方面,防火牆、防火隔牆和幕牆等必須嚴格封堵,以防止火災蔓延。電梯井、豎井、管道井等需有防火封堵措施,防火門、窗和卷簾等需具備自動關閉和煙密閉功能。
在疏散設施和防火分隔上,規范明確要求疏散出口、樓梯寬度、樓梯間設置、避難設施等的合規性,以確保在火災發生時,人員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總的來說,新《建築防火通用規范》的發布,為我國城鄉建設的消防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法規保障,旨在提升建築防火設計和管理的科學性,確保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旨在打造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居住和工作環境。
㈡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介紹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為了防止和減少建築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防止和減少火災危害而制定本規范。以下是中達咨詢對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進行相關解讀: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主要包括:(1)總則(2)術語、符號(3)廠房和倉庫(4)甲、乙、丙類液體、氣體儲罐(區)和可燃材料堆場(5)民用建築(6)建築構造(7)滅火救援設施(8)消防設施的設置(9)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10)電氣(11)木結構建築(12)城市交通隧道12部分內容,其中滅火救援設施的基本內容如下:
7.1 防火牆
7.1.1 防火牆應直接設置在建築物的基礎或鋼筋混凝土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輕質防火牆體可不受此限。
防火牆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頂板底面基層。當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於0.50h,高層廠房(倉庫)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於1.00h時,防火牆應高出不燃燒體屋面0.4m以上,高出燃燒體或難燃燒體屋面0.5m以上。其它情況時,防火牆可不高出屋面,但應砌至屋面結構層的底面。
7.1.2 防火牆橫截面中心線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離小於4.0m,且天窗端面為燃燒體時,應採取防止火勢蔓延的措施。
7.1.3 當建築物的外牆為難燃燒體時,防火牆應凸出牆的外表面0.4m以上,且在防火牆兩側的外牆應為寬度不小於2.0m的不燃燒體,其耐火極限不應低於該外牆的耐火極限。
當建築物的外牆為不燃燒體時,防火牆可不凸出牆的外表面。緊靠防火牆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2.0m;但裝有固定窗扇或火災時可自動關閉的乙級防火窗時,該距離可不限。
7.1.4 建築物內的防火牆不宜設置在轉角處。如設置在轉角附近,內轉角兩側牆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4.0m。
7.1.5 防火牆上不應開設門窗洞口,當必須開設時,應設置固定的或火災時能自動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
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嚴禁穿過防火牆。其它管道不宜穿過防火牆,當必須穿過時,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將牆與管道之間的空隙緊密填實;當管道為難燃及可燃材質時,應在防火牆兩側的管道上採取防火措施。
防火牆內不應設置排氣道。
7.1.6 防火牆的構造應使防火牆任意一側的屋架、梁、樓板等受到火災的影響而破壞時,不致使防火牆倒塌。
7.2 建築構件和管道井
7.2.1 劇院等建築的舞台與觀眾廳之間的隔牆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3.00h的不燃燒體。
舞台上部與觀眾廳悶頂之間的隔牆可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1.50h的不燃燒體,隔牆上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舞台下面的燈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儲藏室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不燃燒體牆與其它部位隔開。
電影放映室、卷片室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1.50h的不燃燒體隔牆與其它部分隔開。觀察孔和放映孔應採取防火分隔措施。
7.2.2 醫院中的潔凈手術室或潔凈手術部、附設在建築中的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以及附設在居住建築中的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建築,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不燃燒體牆和耐火極限不低於1.00h的樓板與其它場所或部位隔開,當牆上必須開門時應設置乙級防火門。
7.2.3 下列建築或部位的隔牆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不燃燒體,隔牆上的門窗應為乙級防火門窗:
1 甲、乙類廠房和使用丙類液體的廠房;
2 有明火和高溫的廠房;
3 劇院後台的輔助用房;
4 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築的門廳;
5 除住宅外,其它建築內的廚房;
6 甲、乙、丙類廠房或甲、乙、丙類倉庫內布置有不同類別火災危險性的房間。
7.2.4 建築內的隔牆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頂板底面基層。
住宅分戶牆和單元之間的牆應砌至屋面板底部,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0.50h。
7.2.5 附設在建築物內的消防控制室、固定滅火系統的設備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風空氣調節機房等,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隔牆和1.50h的樓板與其它部位隔開。設置在丁、戊類廠房中的通風機房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1.00h 的隔牆和0.50h 的樓板與其它部位隔開。隔牆上的門除本規范另有規定者外,均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7.2.6 冷庫採用泡沫塑料、稻殼等可燃材料作牆體內的絕熱層時,宜採用不燃燒絕熱材料在每層樓板處做水平防火分隔。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極限應與樓板的相同。
冷庫閣樓層和牆體的可燃絕熱層宜採用不燃燒體牆分隔。
7.2.7 建築幕牆的防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窗檻牆、窗間牆的填充材料應採用不燃材料。當外牆面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1.00h的不燃燒體時,其牆內填充材料可採用難燃材料;
2 無窗間牆和窗檻牆的幕牆,應在每層樓板外沿設置耐火極限不低於1.00h、高度不低於0.8m的不燃燒實體裙牆;
3 幕牆與每層樓板、隔牆處的縫隙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2.8 建築中受高溫或火焰作用易變形的管道,在其貫穿樓板部位和穿越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牆體兩側宜採取阻火措施。
7.2.9 電梯井應獨立設置,井內嚴禁敷設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並不應敷設與電梯無關的電纜、電線等。電梯井的井壁除開設電梯門洞和通氣孔洞外,不應開設其它洞口。電梯門不應採用柵欄門。
電纜井、管道井、排煙道、排氣道、垃圾道等豎向管道井,應分別獨立設置;其井壁應為耐火極限不低於1.00h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採用丙級防火門。
7.2.10 建築內的電纜井、管道井應在每層樓板處採用不低於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築內的電纜井、管道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2.11 位於牆、樓板兩側的防火閥、排煙防火閥之間的風管外壁應採取防火保護措施。
7.3 屋頂、悶頂和建築縫隙
7.3.1 在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築的悶頂內採用鋸末等可燃材料作絕熱層時,其屋頂不應採用冷攤瓦。悶頂內的非金屬煙囪周圍0.5m、金屬煙囪0.7m范圍內,應採用不燃材料作絕熱層。
7.3.2 建築層數超過2層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築,當設置有悶頂時,應在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設置老虎窗,且老虎窗的間距不宜大於50.0m。
7.3.3 悶頂內有可燃物的建築,應在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設置不小於0.7m×0.7m的悶頂入口,且公共建築的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的悶頂入口不宜少於2個。悶頂入口宜布置在走廊中靠近樓梯間的部位。
7.3.4 電線電纜、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不宜穿過建築內的變形縫;當必須穿過時,應在穿過處加設不燃材料製作的套管或採取其它防變形措施,並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3.5 防煙、排煙、採暖、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中的管道,在穿越隔牆、樓板及防火分區處的縫隙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4 樓梯間、樓梯和門
7.4.1 疏散用的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樓梯間應能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並宜靠外牆設置;
2 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圾道;
3 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礙物;
4 樓梯間內不應敷設甲、乙、丙類液體管道;
5 公共建築的樓梯間內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
6 居住建築的樓梯間內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和設置可燃氣體計量表。當住宅建築必須設置時,應採用金屬套管和設置切斷氣源的裝置等保護措施。
7.4.2 封閉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范第7.4.1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不能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的要求設置;
2 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採用乙級防火門等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3 除樓梯間的門之外,樓梯間的內牆上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
4 高層廠房(倉庫)、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築、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設置封閉樓梯間時,通向樓梯間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並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5 其它建築封閉樓梯間的門可採用雙向彈簧門。
7.4.3 防煙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范第
7.4.1條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不能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時,樓梯間應按本規范第9 章的規定設置防煙或排煙設施,應按本規范第11章的規定設置消防應急照明設施;
2 在樓梯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開敞式陽台或凹廊等。防煙前室可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築不應小於6.0m2,居住建築不應小於4.5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築、高層廠房以及高層倉庫不應小於10.0m2,居住建築不應小於6.0m2;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樓梯間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5 除樓梯間門和前室門外,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的內牆上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住宅除外);
6 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前室內,形成擴大的防煙前室,但應採用乙級防火門等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7.4.4 建築物中的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平面位置不應改變。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樓梯間,在首層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不燃燒體隔牆與其它部位隔開並應直通室外,當必須在隔牆上開門時,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地下室、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應共用樓梯間,當必須共用樓梯間時,在首層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不燃燒體隔牆和乙級防火門將地下、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連通部位完全隔開,並應有明顯標志。
7.4.5 室外樓梯符合下列規定時可作為疏散樓梯:
1 欄桿扶手的高度不應小於1.1m,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於0.9m;
2 傾斜角度不應大於45°;
3 樓梯段和平台均應採取不燃材料製作。平台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1.00h,樓梯段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0.25h;
4 通向室外樓梯的門宜採用乙級防火門,並應向室外開啟;
5 除疏散門外,樓梯周圍2.0m內的牆面上不應設置門窗洞口。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
7.4.6 用作丁、戊類廠房內第二安全出口的樓梯可採用金屬梯,但其凈寬度不應小於0.9m,傾斜角度不應大於45°。
丁、戊類高層廠房,當每層工作平台人數不超過2人且各層工作平台上同時生產人數總和不超過10人時,可採用敞開樓梯,或採用凈寬度不小於0.9m、傾斜角度小於等於60°的金屬梯兼作疏散梯。
7.4.7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採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當必須採用時,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應大於10°,且每級離扶手25cm處的踏步深度不應小於22cm。
7.4.8 公共建築的室內疏散樓梯兩梯段扶手間的水平凈距不宜小於15cm。
7.4.9 高度大於10.0m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築應設置通至屋頂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應面對老虎窗,寬度不應小於0.6m,且宜從離地面3.0m高處設置。
7.4.10 消防電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消防電梯間應設置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積應符合本規范第7.4.3條的規定,前室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註:設置在倉庫連廊、冷庫穿堂或穀物筒倉工作塔內的消防電梯,可不設置前室。
2 前室宜靠外牆設置,在首層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經過長度小於等於30.0m的通道通向室外;
3 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電梯井、機房之間,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不燃燒體隔牆隔開;當在隔牆上開門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
4 在首層的消防電梯井外壁上應設置供消防隊員專用的操作按鈕。消防電梯轎廂的內裝修應採用不燃燒材料且其內部應設置專用消防對講電話;
5 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井的容量不應小於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於10L/s。消防電梯間前室門口宜設置擋水設施;
6 消防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於800kg;
7 消防電梯的行駛速度,應按從首層到頂層的運行時間不超過60s計算確定;
8 消防電梯的動力與控制電纜、電線應採取防水措施。
7.4.11 建築中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不應設置卷簾門。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甲級常開防火門。
7.4.12建築中的疏散用門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民用建築和廠房的疏散用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除甲、乙類生產房間外,人數不超過60人的房間且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30人時,其門的開啟方向不限;
2 民用建築及廠房的疏散用門應採用平開門,不應採用推拉門、卷簾門、吊門、轉門;
3 倉庫的疏散用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首層靠牆的外側可設推拉門或卷簾門,但甲、乙類倉庫不應採用推拉門或卷簾門;
4 人員密集場所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用門,或設有門禁系統的居住建築外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於打開,並應在顯著位置設置標識和使用提示。
7.5 防火門和防火卷簾
7.5.1 防火門按其耐火極限可分為甲級、乙級和丙級防火門,其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於1.20h、0.90h和0.60h。
7.5.2 防火門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具有自閉功能。雙扇防火門應具有按順序關閉的功能;
2 常開防火門應能在火災時自行關閉,並應有信號反饋的功能;
3 防火門內外兩側應能手動開啟(本規范第7.4.12條第4款規定除外);
4 設置在變形縫附近時,防火門開啟後,其門扇不應跨越變形縫,並應設置在樓層較多的一側。
7.5.3 防火分區間採用防火卷簾分隔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3.00h。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門和卷簾耐火試驗方法》GB7633有關背火面溫升的判定條件時,可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保護;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門和卷簾耐火試驗方法》GB7633有關背火面輻射熱的判定條件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保護。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的有關規定,但其火災延續時間不應小於3.0h;
2 防火卷簾應具有防煙性能,與樓板、梁和牆、柱之間的空隙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7.6 天橋、棧橋和管溝
7.6.1 天橋、跨越房屋的棧橋,供輸送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及可燃材料的棧橋,均應採用不燃燒體。
7.6.2 輸送有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的棧橋不應兼作疏散通道。
7.6.3 封閉天橋、棧橋與建築物連接處的門洞以及敷設甲、乙、丙類液體管道的封閉管溝(廊),均宜設置防止火勢蔓延的保護設施。
7.6.4 連接兩座建築物的天橋,當天橋採用不燃燒體且通向天橋的出口符合安全出口的設置要求時,該出口可作為建築物的安全出口。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㈢ 廚房設計防火要求規范有哪些
廚房設計防火要求規范有:
1、餐廳內不得亂拉臨時電氣線路,如需增添照明設備以及彩燈一類的裝飾燈具.應按規定安裝。餐廳內的裝飾燈具,如果裝飾件是由可燃材料製成的,其燈泡的功率不得超過60W。
2、餐廳應根據設計用餐的人數擺放餐桌,留出足夠的通道;通道及出入口必須保持暢通,不得堵塞,舉行宴會和酒會時,人員不應超出原設計的容量。
3、如餐廳內需要點蠟燭增加氣氛時,必須把蠟燭固定在不燃燒材料製作的基座內,並不得靠近可燃物。供應火鍋的風味餐廳,必須加強對火爐的管理。
4、廚房內易燃氣體管道、法蘭接頭、儀表、閥門必須定期檢查,防止泄漏;發現易燃氣體泄漏時,首先要關閉閥門,及時通風,並嚴禁明火和啟動電源開關。
5、樓層廚房不應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煤氣、天燃氣管道應從室外單獨引人,不得穿過客房或其他公共區域。
6、廚房內使用的絞肉機、切菜機等電氣機械設備不得過載運行,並防止電氣設備和線路受潮。
7、、油炸食品時.鍋內的油不要超過2/3,以防食油溢出,遇明火燃燒。
8、工作結束後,操作人員應及時關閉廚房的所有閥門,切斷氣源、火源和電源後方能離開。
9、廚房內抽煙罩每日擦洗一次,煙道每半年清洗一次。
10、廚房內除配置常用的滅火器材外,應配置石棉毯,以便撲滅油鍋起火。
(3)防火裝置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廚房容易發生火災的原因:
1、使用燃料的火災危險性。廚房是使用明火進行作業的場所,使用燃料一般有液化石油氣、煤氣、天燃氣、炭等,在操作和使用過程中,若不能按章操作,很容易產生泄漏、燃燒、爆炸以及雀氣中毒等事故,這是引發火災事故的一個方面。
2、廚房油煙起火。廚房要常年與煤炭、氣火打交道,因其場所的特殊性,所處環境一般都比較潮濕,在這種條件下,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不均勻燃燒物及油氣蒸發產生的油煙很容易積聚下來,會形成一定厚度的可燃物油層和粉層,附著在牆壁、煙道和抽油煙機的表面,如果清掃不及時,就會有引發油煙火災的可能。
3、電器線路起火。廚房電器線路敷設在裝修施工中須引起高度重視,比起其它場所來應至少提高一個耐火等級,在平時還應加強維修和保養。這些設施在水汽、油氣和煙氣的長期腐蝕下,絕緣層老化變質極快,很容易發等漏電、短路起火。
4、廚房內使用的各種灶具和器具也是引發火災事故的關鍵。在以前的廚房火災中,因高壓鍋、蒸氣車、電飯鍋、冷凍機、烤箱等操作不當引發事故的現象不在少數。
5、廚房用油也是引發火災的直接原因。廚房用油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燃料用油,二是食用油。燃料用油,一般是指柴油、煤油,大型的賓館和飯店則主要採用柴油。柴油的閃點較低,在使用過程中,因調火、放置不當等原因很容易引起火災。
6、人為因素造成的火災。在廚房裡吸煙也是常有的現象,吸完煙後煙頭時常會亂扔亂丟,由此也會引發火災事故;廚房在進行衛生打掃時,時常出現亂潑倒水現象,這些水很容易進入到各種電器設施的內部,不僅容易使電器設施生銹腐爛,也極易引起電器線路短路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