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❷ 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現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生成的是什麼
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反應前含有S、O、H、Cu元素,依據質量守恆定律可以得出猜想; 故答案為:質量守恆定律; (1)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通過檢驗氣體的助燃效果進行判斷; 故答案為: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看木條是否復燃; (2)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亞硫酸鈣和水; 故答案為:SO 2 +Ca(OH) 2 =CaSO 3 ↓+H 2 O; (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若去掉B裝置,可能導致C裝置中的硬質玻璃管受熱不均而破裂; 故答案為:C裝置中的硬質玻璃管破裂; 實驗探究:可燃性的氣體和空氣混合加熱時可能會發生爆炸,因此先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一段時間後,再點燃C處酒精燈的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的空氣,以防加熱時爆炸; 故答案為:排出裝置內的空氣,以防加熱時爆炸; 結論:A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說明沒有二氧化硫,H 2 可以使CuO還原成紅色的Cu,故產生的氣體為氫氣; 故答案為:氫氣; 思維拓展:因為有氫氣生成,鐵應該與酸反應產生氫氣,故答案為:酸. |
❸ 如何製作安全漂亮的實驗裝置
安全漂亮化學實驗:
1、鐵棒與硫酸銅
原理:將除銹處理後的鐵棒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鐵單質比銅更加活潑,置換出來的銅形成漂亮的鬆散沉澱。
溶液原本是藍色的(水合銅離子顏色),隨著反應進行,藍色逐漸變淡。
銅離子本身並沒有藍色,無水硫酸銅是白色粉末。水溶液中藍色的是六水合銅離子。
2、暗之柱
原理:黑咖啡可不會變成這東西。杯中是對硝基苯胺和濃硫酸的混合物,加熱後發生非常復雜的反應——事實上,我們還不完全清楚反應的詳細過程。最後得到的黑色泡沫物原子比例為C6H3N1.5S0.15O1.3,幾乎肯定是對硝基苯胺交聯後的多聚物。整個反應有時被稱為「爆炸式聚合」。膨脹成這么大這么長是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功勞。
這個反應是70年代NASA研究者發現的,他們當時考慮過把它用作滅火劑——因為生成的黑色泡沫狀物非常穩定,隔熱性能也極好。
3、鋅火
原理:這種液體是二乙基鋅。它是一種極易燃燒的有機鋅化合物,接觸氧氣便自燃。真正的二乙基鋅如此圖所示是藍色火焰,但是網上流傳最廣的視頻/動圖來自2008年諾丁漢大學,他們拍到了黃色的火焰——照他們自己的說法,這是鈉污染所致。
二乙基鋅於1848年發現,是第一個有機鋅化合物。它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極其廣泛,也曾被早期火箭研究者用作液體燃料。
4、滴水生火
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產生氧氣並放出大量的熱,使白磷著火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白煙。
操作:在600毫升燒杯的底部鋪一層細砂,砂上放一個蒸發皿。取2克過氧化鈉放在蒸發皿內,再用鑷子夾取2塊黃豆大小的白磷,用濾紙吸去水分後放在過氧化鈉上。用滴管向過氧化鈉滴1~2滴水,白磷便立即燃燒起來,產生濃濃的白煙.
5、液中星火
高錳酸鉀和濃硫酸接觸會產生氧化性很強的七氧化二錳,同時放出熱量。七氧化二錳分解出氧氣,使液中的酒精燃燒。但由於氧氣的量較少,只能發出點點火花,而不能使酒精連續燃燒。
操作:取一個大試管,向試管里注入5毫升酒精,再沿著試管壁慢慢地加入5毫升濃硫酸,不要振盪試管。把試管垂直固定在鐵架台上。這時,試管里的液體分為兩層,上層為酒精,下層為濃硫酸。用葯匙取一些高錳酸鉀晶體,慢慢撒入試管,晶體漸漸落到兩液交界處。不久,在交界處就會發出閃閃的火花。如果在黑暗的地方進行,火花就顯得格外明亮。
注意事項:高錳酸鉀的用量不可過多,否則,反應太劇烈,試管里的液體會沖出來。
6、冰塊著火
水和鉀反應劇烈,使生成的氫氣燃燒。氫氣的燃燒使電石和水反應生成的乙炔著火。燃燒所產生的熱進一步使冰融化成水,水和電石作用不斷地產生乙炔,因此火焰就越燒越旺,直到電石消耗完,火焰才漸漸熄滅。
操作:取一大塊冰放在大瓷盤里,在冰上挖一個淺坑,放入一小塊電石和一小塊鉀。然後向淺坑裡滴幾滴水,立即冒出一團烈火和濃煙,好像冰塊著火似的。
❹ 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1)實驗室利用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時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可選用的收集
(1)實驗室利用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不需加熱,屬於固液常溫型,故選發生裝置回H,氧氣密度答比空氣大且不易溶於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 氣密性,防止裝置漏氣;反應中二氧化錳能加快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起催化作用,二氧化錳不溶於水,所以從剩餘物中回收二氧化錳可採取過濾、洗滌並烘乾的方法;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常溫反應製取,屬於固液常溫型,故選發生裝置H,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於水,故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要得到乾燥的二氧化碳還應將氣體通過濃硫酸進行乾燥;
(3)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所以生成的另外兩種化合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常用來檢驗生成物中是否有水,由於氣體從溶液中出來要帶來水蒸氣,所以要先檢驗水蒸氣,再檢驗二氧化碳,且氣體從長導管進入;
故答案為:
(1)H;A(或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催化;過濾、洗滌、烘乾;
(2)H;B;F;
(3)CO2;H2O;E;D;c、d、E.
❺ 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跟濃硫酸的反應情況,用圖甲裝置進行有關實驗,請回答:(1)裝置D中試管口放
(1)二氧化硫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污染環境,所以裝置D中試管口放置的棉花中應浸一種液體能與二氧化硫反應,可以浸氫氧化鈉溶液或碳酸鈉溶液等鹼性溶液,作用是吸收多餘的二氧化硫氣體,防止污染空氣,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溶液或碳酸鈉溶液等鹼性溶液;吸收多餘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防止SO2擴散而造成污染體;
(2)置B的作用是貯存多餘的氣體,關閉旋塞K,移去酒精燈,但由於余熱的作用,A處仍有氣體產生,在密閉容器中隨著氣體的生成,廣口瓶內壓強增大,會使瓶內液面下降,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終達到內外大氣壓相同,二氧化硫氣體是酸性氧化物,易溶於水,B中的試劑不能和二氧化硫發生反應,不能溶解二氧化硫,
a.水能溶解二氧化硫不能儲存氣體,故a錯誤;
b.酸性KMnO4 溶液能氧化二氧化硫為硫酸,不能儲存氣體,故b錯誤;
c.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儲存氣體,故c錯誤;
d.二氧化硫通入飽和NaHSO3溶液中,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溶解度,不反應,可以用來儲存氣體,故d正確;
故答案為:d,長頸漏斗導管中液柱升高;
(3)①加入硝酸的目的因為稀硫酸不與銅反應,而硝酸可以把銅氧化成銅離子,生成硫酸銅,濃硝酸分多次目的轉移電子數更多即生成一氧化氮,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為:3Cu+8H++2NO3-=3Cu2++2NO↑+4H2O;
②因二氧化氮易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要防止倒吸,
故答案為:使NOX充分被吸收.
(3)HNO3的還原產物全為NO,3Cu+8H++2NO3-=3Cu2++2NO↑+4H2O;則用1molCu來製取1molCuSO4,需要的硝酸物質的量為
mol,則所需12mol/L的硝酸體積=
=0.0556L=55.6ml;
HNO
3的還原產物全為NO,依據上述計算得到一氧化氮氣體物質的量為
mol,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全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有以下幾種吸收情況:
①NO+NO
2+2NaOH=2NaNO
2+H
2O;
②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完全吸收氣體一氧化氮,按照①反應,一氧化氮只有
mol被氧化,需要氧氣
mol,標准狀況下空氣的體積=
mol×5×22.4L/mol=18.7L;
故答案為:55.6mL,18.7L;
❻ 在氫氣還原氧化鐵實驗中,在試管後有無水硫酸銅為什麼後邊還要有一個鹼石灰的裝置呢有什麼作用
無水硫酸銅,檢驗該反應生成的水,增重即生成的水的質量
後面的鹼石灰,防止空氣中的水分的影響
❼ 電流有哪些效應
誰都沒有直接看見過電流,但是誰都知道日常生活中許多東西離開了電不行,都知道電的威力強大無比,這就涉及到電流的各種效應,有些效應還奇特得令人難以想像。現在,我們就簡單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我們先談談電流的熱效應。1800年,伏打電池發明以後,人們發現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會發熱,這就是電流的熱效應。它和哪些因素有關呢?第一個用實驗揭開這個秘密,並且做出精確的定量計算的,是英國青年物理學家焦耳。1840年,22歲的焦耳做了通電導體發熱的實驗,他巧妙地設計了實驗裝置,把通電的電阻絲放在純凈的水中,用電阻絲產生的熱量使水升高溫度,溫度升多少由溫度計測出。焦耳廢寢忘食地進行實驗,終於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規律:電流通過導體放出的熱量,跟電流強度(指單位時間流過導體截面積的電量)的平方、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三者成正比。1842年,俄國物理學家楞次也獨立地發現了這一定律,這就是焦耳—楞次定律的由來。
電流熱效應有著廣泛的應用。大家所熟悉的電爐、電烙鐵、電熨斗、電烤箱、電熱器等各種電熱設備,都是以焦耳定律作為理論依據設計的。電流熱效應還被用來焊接金屬,爆破時引發炸葯,軍事上引爆地雷,現代養雞場里用來孵化小雞,科學實驗中熱恆溫箱,電熱保暖服等。但也應注意,電流熱效應有時也會帶來危害,比如燒壞器件,甚至引起火災和人員傷亡。為了防止這些危害,人們已經能有效地採取冷卻措施和保險措施,保證了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我們再來看一看電流的化學效應。電流通過導電溶液時,溶液會發生化學變化,這種現象就叫做電流的化學效應。在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玻璃杯里,直立放人兩根碳棒,用導線把它們和直流電源相連接,溶液中就有電流通過。過幾分鍾以後就會看到,和電源負極相連的碳棒上出現了一層紅色的銅,這層銅就是硫酸銅溶液在電流的作用下發生化學變化後分解出來的。利用電流的化學效應,可以電鍍各種金屑製品,使它們的表面更加光亮,提高耐磨和防銹的能力。利用電流的化學效應,能提煉高純度的金屬,比如電解銅,可以得到純度為99.999%的銅。還可以通過電解水的方法,製取氫和氧,為尋找新能源提供了條件。
溫差電效應。1821年,德國物理學家塞貝克發現了如下一種奇怪的現象:把兩根銅絲接在電流表的兩個接線柱上,使兩根銅絲的另外兩端分別與一根鐵絲的兩端相繞纏在一起。然後,把相繞纏的一端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冷接頭),保持低溫;另一端放到火焰上加熱,使它升到很高的溫度(熱接頭)。這時候就可以發現電流表的指針發生了偏轉,這說明電路里有了電流。這種電流當時叫做熱電流,後來就叫成了溫差電流。溫差電流的大小同兩種金屬的性質有關,還與兩個接點上的溫度差有關。溫差電效應可以用來測量溫度,製成靈敏度很高的溫差電偶溫度計。對於半導體來說,這種效應用處更大,可以制備溫差電池,用來發電或作為電源使用。
電致伸縮效應。在自然界中有些物體的性能很特別,像石英、電氣石等晶體,在它們的兩個表面上施加壓力或拉力,兩個表面就會分別顯示出正、負電性。這種現象就叫做「壓電現象」。反過來,把這類晶體的兩個表面和電源的正、負極相連,就會發現在電流流過晶體的時候,晶體就會發生機械形變,伸長或收縮。這種現象就叫做「電致伸縮」。利用電致伸縮原理,可以製造超聲波發生器、晶體耳機等。
最後,我們再看一看電流的生物效應。自從伽伐尼發現動物電以後,電流的生物效應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各種生物體都有生物電流的存在。大家都知道的心電圖、腦電圖,就是把人體心臟或腦部產生的電流,經過儀器處理後再顯示出來的圖像。外界電流對人體的各個部位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也是電流的生物效應。早在18世紀中葉,就有人用電治療過麻木的手指。現在,電療已成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有的科學家還設想;如果把聲音信號變成電信號,然後用它去刺激聾人的適當部位,就有可能使他們的聽覺得以恢復,這可能會給成千上萬的耳聾病人帶來福音。
此外,還有電流的磁效應,這也是本書主要討論的內容之一,在以後的內容中你還可以看到「電」與「磁」種種奇妙的關系。
❽ 求√各種化學葯品在化學實驗中的所有作用♡初三化學
1.固體吸收水,溶液的話,吸收二氧化碳
2.檢測二氧化碳
3.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你說的兩個的話,第一個一般是吸收製取裝置製取出的水和二氧化碳,第二個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進入前面的裝置,影響實驗結果
4.初中的話,吸收水
5.初中的話。。。紫色藍色石蕊和碳酸變紅,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變渾濁
6.鐵粉.雙吸劑,鹼石灰 ,氫氧化鈉固體,硫酸,無水硫酸銅還有。。。
7.鹼石灰,氫氧化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