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五年級滲水實驗的裝置圖

五年級滲水實驗的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5-02-04 03:33:48

A. 跪求五年級科學活動手冊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和第四單元答案,急!!答得好有加分!

一、填空題(共40分)

1、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 太陽鍾 )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據太陽與(影子)的關系製成的古老(計時器)。

3、古代的人們利用流水來計時,通常水鍾有(受水型)和(泄水型)兩類。

4、通過我的反復實驗發現,擺在每分鍾來回擺動的次數與(擺長)有關,

與( 擺幅)無關,與(擺重)無關。

5、(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6、在時鍾發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陽)、(光影)來計量時間。

7、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劃分為(36)個星座,利用星座來計算時間。

9、在太陽下,隨著時間的變化,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10、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出(水鍾)用來計時。

11、在滴漏實驗中我們發現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鍾的計時原理是:容器內的水面隨著水的流出而(下降),從而測出過去了多少時間。

13、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5、擺是由(擺繩)和(擺錘)兩部分組成。

16、實驗發現,機械擺鍾的鍾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

17、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 短 )擺動越(快)。

18、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擺的快慢與木條的(長短)有關系,木條越(長)擺動得越慢。

19、垂體時鍾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來轉動齒輪。

20、擺鍾的主要部件是:(齒輪操縱器)、(齒輪)、(擺錘)和(垂體)。

二、判斷題(共20分)

1、( × )鍾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鍾,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小時。

2、( √ )雖然一分鍾很快就過去了,但我們在這一分鍾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 √ )擺長越長擺的速度就越慢,擺長越短擺的速度就越快。

4、( √ )古埃及人把天空劃分為36個星座,並利用星座來計算時間。

5、( √ )鍾擺每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是相等的。

6、( × )擺錘的重量越大,每分鍾擺動回來次數越多。

7、( √ )垂體時鍾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來轉動齒輪的。

8、( × )時間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 √ )日晷是古代人們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種工具。

10、( × )在我們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實驗中,我們發現前10毫升水和最後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樣快。

11、( × )時間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12、( √ )機械擺鍾中,擺錘與齒輪操縱器是聯合工作的。

13、( √ )擺鍾齒輪操縱器兩端各有倒鉤,可以控制齒輪轉動。

14、( × )日晷是可以用於夜間計時又可以用於日間計時的古代計時器。

15、( × )同一個擺,擺錘的重量越大,每分鍾來回擺動次數越多。

16、( × )擺繩長短完全相同的兩個擺的擺動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 × )不同的單擺在相同的計時內擺動的次數都是相同的。

18、( × )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是小時。

19、( × )根據自身的感覺來估計時間是非常准確的。

20、( √ )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三、選擇題(共20分)

1、你估計現在接近( ② )點鍾。

① 8 ② 10 ③12

2、我們科學課一節課的時間是(②)。

① 30分鍾 ② 40分鍾 ③ 50分鍾

3、可以用於夜間計時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計時器是( A )。

① 蠟燭 ② 日晷 ③ 滴漏

4、影響單擺擺動快慢因素是擺繩長短,(③ )證實了這一點。

① 傅科 ② 牛頓 ③ 伽利略

5、經過實驗研究,我們認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與(③)無關的。

① 滴漏中的水位② 漏水孔的大小 ③ 容器的顏色

6、日晷是測量( ② )的工具。

① 體積 ② 時間 ③ 長度

7、出現比較早的計時工具是( ③ )。

① 機械鍾 ② 原子鍾 ③ 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② )。

① 早晨 ② 中午 ③ 傍晚

9、下面三種計時工具中,最早出現並被廣泛應用的是( ③ )。

① 機械鍾 ② 原子鍾 ③ 日晷

10、 用流水來計時主要解決( ① )。

① 水流速度 ② 水流量 ③ 水質的處理

11、不同的單擺在相同的計時內擺動的次數都是( ② )的。

① 相同 ② 不同 ③ 先相同後不相同

12、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是( ② )。

① 擺錘的重量 ② 擺繩的長度 ③ 擺動的幅度

13、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重量( ③ )。

① 有時有關系,有時沒有關系,要看具體情況 ② 有關系 ③ 沒有關系

14、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是( ① )的。

① 有影響 ② 沒有影響 ③ 不知道

15、擺的快慢與木條的長短有關系,木條越長擺動得( ① )。

① 越慢 ② 越快 ③ 先快後慢

16、古代人們製作的利用太陽來計量時間的儀器是( ① )。

① 日晷 ② 燃油鍾 ③ 滴漏

17、影響單擺擺動快慢因素是擺繩長短,(③ )證實了這一點。

① 傅科 ② 牛頓 ③ 伽利略

18、我們一般可以通過觀察樹的( ② )來估計樹齡。

① 粗細 ② 年輪 ③ 方向

19、當我們的手錶或者時鍾出現計時不準時,最好的校時方法是( ② )。

① 與同學對表 ② 聽廣播報時 ③ 自己估測

20、下面( ③ )圖所示的擺在一分鍾時間里擺的次數最多。







四、探究題(共20分)

1、製作一個水鍾:

(1)我准備做一個受水型水鍾

(2)材料及作用:飲料瓶:用來裝水 水:用來計時 剪刀:剪開飲料瓶 錐子:用來鑽孔。

(3)製作步驟:①把兩個飲料瓶分別剪開,

②在瓶蓋上鑽一個孔,

③把飲料瓶組裝起來標上刻度,並裝上水。

④再用輸液裝置控制滴漏速度。

(4)設計簡圖:(見教材56頁)

2、「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與什麼因素有關」的研究計劃:

(1)研究的問題:擺每分鍾擺動的次數與(擺繩長短)有關嗎?

(2)我的假設:擺的快慢與擺繩長短有關

(3)材料及作用:鐵架台:支撐作用 鉤碼:作擺錘 細繩:作擺繩

(4)不改變的條件是:擺錘重量 擺幅大小

(5)要改變的條件是:擺繩長短

(6)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①、把一根長20厘米的細繩固定在鐵架台上,下端掛一個鉤碼,讓擺自由擺動,測出擺在15秒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

②、接著把擺長增加原來的兩倍、三倍,讓擺自由擺動,測出擺在15秒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

③、作好實驗記錄

(7)實驗設計與記錄:

擺的

長度(厘米)
實 驗 結 果(次/15秒)
最 後 結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60
8
8
9
8
8
8

40
9
9
9
9
9
9

20
10
10
10
10
11
10

(8)研究結論:同一個擺,擺的快慢與擺的長度有關,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9)設計簡圖:(見教材61頁)

3、做一個每分鍾正好擺30次得鍾擺。

要准備的材料
鐵架台 木條 金屬圓片 棉線

相同條件
木條的長短 金屬圓片的大小、重量

不同條件
金屬圓片定位在( 10 )厘米處
金屬圓片定位在( 20 )厘米處
金屬圓片定位在( 30 )厘米處

第一次擺動的次數
32
29
28

第二次擺動的次數
34
31
26

第三次擺動的次數
33
30
27

比較與發現
通過比較,我發現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是有影響的。

B. 怎樣改進「擺的特點」實驗裝置

「擺的特點」實驗探究及地球自轉的奧秘是小學科學教學的一處難點。目前版,現行儀器配備權標准中只有1個單擺,關於擺的特點學生存在很大誤區。其中,如何設計實驗裝置,提供直觀可見的「擺的特點」的實驗現象,更是當前科學實驗教學中所關注的要點。一、「擺的特點」實驗裝置的創作意圖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科書提供了「擺的特點」實驗裝置。筆者試圖通過這一裝置來破解難點,並達成相關的教學目標。教材還提供了具體的實驗方法:在鐵架台下放1個圓底盤,再緩慢而平穩地轉動圓底盤,觀察擺擺動的方向。具體要領是通過教科書中的裝置獲得「底盤轉動,而擺擺動的方向基本保持不變」的結論,再運用逆向思維,讓學生得出地球在自轉的結論。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這一實驗裝置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即圓底盤轉動時不穩定,轉盤也不能近似勻速運動,而鐵架台立柱會阻礙擺擺動的方向並且使其發生一定的偏離,從而使實驗結論很難准確得出,也使學生難以通過實驗來理解地球自轉的奧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解決這一教學難點。盡管這樣,實驗結論卻很難得出,甚至有時教師只是空洞地進行解釋。

C.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熱是怎樣傳遞》PPT_百度文庫

熱是怎樣傳遞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准備】為每組准備:鐵架台;鐵絲(鋼條)、熱水;火柴、金屬圓片、酒精燈、蠟燭油、凡士林等。
【教學過程】
引入:用酒精燈給金屬條加熱,一會兒金屬條就會變得很熱、很燙。我們能解釋這種變化嗎?你覺得熱是怎樣傳遞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觀察研究熱在金屬條中是怎樣傳遞的
1、把金屬條的一端浸在很燙的熱水中,用觸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屬條。
2、交流手的感覺。
3、說說熱在金屬條中是怎樣傳遞的。
4、師:根據材料,我們有沒有辦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覺到熱在固體中的傳遞過程?
5、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6、交流實驗方案:哪些辦法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7、學生實際操作實驗,並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實驗中教師要把握兩個發展方向:觀察記錄火柴跌落的先後順序和火柴下落時間和間隔距離之間的關系,以描述熱在傳遞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點。)
8、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
二、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1、在塗有蠟的金屬圓片的中心加熱,觀察蠟的融化情況,推測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
2、怎樣讓金屬片上的熱傳遞可以「看到」?
3、小組設計實驗方案。
4、交流實驗方案:哪些辦法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5、按照教科書實驗設計裝置圖小組開展實驗觀察活動。
6、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讓學生盡可能親身體驗,以發展學生對熱傳遞的認識,活動中要特別強調注意安全)
板書設計:
熱是怎樣傳遞的
溫度較高 溫度較低

教學後記:

D. 五年級下科學實驗(pep版)

1、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一、實驗目的:杠桿尺實驗
二、實驗要求:說明杠桿三點,驗證杠桿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杠桿尺、鉤碼。(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分別改變力點到支點,重點到支點的距離,實驗什麼情況省力?什麼情況費力?什麼情況不省力也不費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5、把實驗結果填入表中。
阻力點 動力點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注意:
A、認真調整杠桿尺平衡。
B、 實驗時不要用測力計進行杠桿尺實驗,應改用鉤碼進行,這樣可獲得比較准確的結果。
2、天平的使用
一、實驗題目:怎樣使用天平
二、實驗要求:怎樣使用天平
三、實驗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驟: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盤中各放上一張大小相同的紙,旋轉調節螺絲使指針指向0位。
2、在左側盤中紙上放上所要稱的物體。
3、用鑷子夾出砝碼放右側盤的紙上。
4、增減砝碼的數量,直至天平平衡。(還可以使用游碼調節)
5、計算砝碼及游碼總量並記錄。
6、依次取下天平盤中的砝碼和物體。整理好天平。將天平和砝碼放回盒中。
3、定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定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定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 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將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按下圖組裝好實驗裝置。
3、手拽線繩,通過定滑輪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4、用鉤碼代替手拽繩的拉力。試試通過定滑輪,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做定滑輪能不能省力的實驗時,要用鉤碼,最好不用彈簧稱。
4、動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動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動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稱出重物的重量,記錄在紙上。
3、將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按下圖要求組裝好。
4、用手通過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有沒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5、通過彈簧稱、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省力還是費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實驗時手應垂直上提。
B、 可設法減小動滑輪阻力。
C、盡力加大重物的重量,可以使省力接近一半。
5、滑輪組實驗
一、實驗題目:滑輪組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滑輪組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定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 用彈簧稱直接稱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用手通過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根據是什麼。
5、通過彈簧稱、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省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少滑輪組的阻力。
B、 測力時,彈簧稱可垂直向下,斜向一方,也可向側面水平拉出,上列各個方向,都不會影響測試結果。
C、實驗時,彈簧秤應倒用,即掛鉤在上,提環在下。
6、輪軸實驗
一、實驗題目:輪軸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輪軸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輪軸、短線、長線、鉤碼、彈簧稱。(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測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實驗時可用鉤碼,也可用彈簧稱,測得省力情況。
5、將輪換成大輪,再按上述要求進行實驗。
6、通過比較兩次測定,認識到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小輪軸阻力。
B、 若用彈簧秤測力,應倒用。即鉤在上,環在下,豎直向下拉動。
C、沒有彈簧稱時可改用鉤碼來測力。
7、齒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齒輪的作用
二、實驗要求:齒輪的作用
三、實驗器材:厚紙板、圖釘、剪刀、木板等。
四、操作步驟:
1、製作齒輪。用厚紙板製作大小兩個齒輪,大齒輪20齒,小齒輪10齒。
2、將兩個齒輪用圖釘通過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讓兩個齒輪的齒相互咬合。
3、轉動大齒輪看小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4、轉動小齒輪看大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5、把現象記錄下來。
記錄:1、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大齒輪向()轉()圈,小齒輪向()轉()圈,可以()小齒輪的工作速度。
2、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小齒輪向()轉()圈,大齒輪向()轉()圈,可以()大齒輪的工作速度。
3、齒輪傳動可以有()的作用。
8、研究斜面的作用
一、實驗題目:斜面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斜面作用。
三、實驗器材:圓木(長10厘米)、鐵絲、測力計、長木板(長50厘米)、方木塊。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用鐵絲做軸,使圓木能繞軸轉動。
4、通過測力計將圓木提起,用多少力,記錄在紙上。
5、在桌面立一木塊,從桌面到木塊斜搭一塊光滑的木板。通過測力計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
6、分析比較,使用斜面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9、幫助植物繁殖
一、實驗題目:幫助植物繁殖。
二、實驗要求:幫助植物繁殖。
三、實驗器材:植物枝條(月季枝條、柳枝、楊枝)、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噴壺。
四、操作步驟:
1、將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個洞,深度為插條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選取有2-3個芽的月季(或柳、楊)枝條,用刀在節下削平,不要剝掉莖上的刺。
3、將削平的枝條插入挖好的洞中。
4、用手指輕輕按實插條的基部,用細孔噴壺噴灑足夠的水,使土保持濕潤。
10、模擬化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模擬化石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模擬化石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紙盒、生物材料(貝殼、核桃、魚骨等)、一個碗、肥皂水。
四、操作步驟:
1、將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和水,在碗里混合,攪拌成糊狀。
2、向紙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變硬),將塗抹過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壓入紙盒內的石膏混合物國。
3、晾至微干時,再塗上一層肥皂水,並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將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乾燥後,去掉外面的紙盒,敲開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麼樣。
11、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一)
一、實驗題目: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二、實驗要求: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三、實驗器材:玻璃、酒精燈、試管夾、護目鏡、冷水。
四、操作步驟:
1、取一塊玻璃,仔細觀察玻璃的表面,並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2、用試管夾夾住玻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3、加熱一段時間後,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復以上過程3次,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注意:將玻璃放入冷水中時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傷著。
12、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二)
一、實驗題目: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二、實驗要求: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三、實驗器材:氣球、紙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四、操作步驟:
1、用水填充一個小氣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樣大,扎緊後,把它放在紙盒中。
2、往紙盒中倒入一些糊狀的熟石膏(熟石膏與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滿水的氣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處,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時間,待熟石膏變硬時,從盒中取出,觀察熟石膏的變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24小時後取出,仔細觀察其變化。
5、待冷凍的熟石膏恢復到室溫時,看看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13、沙洲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沙洲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沙洲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噴壺、沙土、各種大小的石子、2個托盤、報紙。
四、操作步驟:
1、先用土壤製作一個帶有丘陵的自然景觀。
2、用噴壺模擬「下雨」,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
14、卵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驗證磨圓作用實驗。
二、實驗要求:了解水流沖擊及相互碰撞對岩石的磨圓作用。
三、實驗器材:粉筆、廣口瓶、水。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取白色粉筆三、四根,掰成約長10毫米的許多粉筆頭。
3、將粉筆頭放入廣口瓶中,裝上水,蓋好。
4、用力搖動,磨圓後撈出觀察。
5、研究為什麼被磨圓了。
6、想一想自然界的岩石碎塊變圓的原因是什麼。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瓶中只灌1/3的水。
15、自製鍾乳石
一、實驗題目:自製鍾乳石
二、實驗要求:自製鍾乳石
三、實驗器材:曲別針、線繩、兩只燒杯或玻璃瓶、一個碟子、蘇打晶體、水。
四、操作步驟:
1、分別向兩只燒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後逐漸倒入盡可能多的蘇打晶體,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體為止。
2、將線繩打一個結,並將線繩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後把線繩兩端分別浸在兩個燒杯中,把碟子放在兩只燒杯中間,用曲別針把線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
3、堅持觀察4天,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6、開采一個「礦」
一、實驗題目:開采一個「礦」
二、實驗要求:開采一個「礦」
三、實驗器材:幾種礦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錘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四、操作步驟:
1、設想自己小組是一個礦業公司,將要去開採金屬礦產,給自己的礦業公司起個名字。
2、選取2-3種不同的礦物,各取一小塊,分別稱量其質量,並將礦物名稱和質量記錄在紙條上。將紙條放進一個信封,並在信封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交給老師。
3、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種礦物,再加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在熟石膏混合物上再放另一種礦物,做成「礦石體」。
4、把「礦石體」放置24小時使它堅固。並從杯中取出。在「礦石體」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與其他小組的「礦石體」放在一起。
5、取出其他「礦業公司」的「礦石體」,想辦法把「礦物」開采出來,並稱量其質量。
17、煤的分離實驗
一、實驗題目:煤的分離實驗
二、實驗要求:煤的分離實驗
三、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帶玻璃管的試管塞、棉花、煤。
四、操作步驟:
1、在試管內裝入一定量的純凈煤,在試管口放點棉花,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將試管口塞住。
2、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直到試管里的煤發紅。
3、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處,觀察發生的現象。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滲水實驗的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床被禁售怎麼辦 瀏覽:167
消防器材采購報告怎麼寫 瀏覽:969
機器設備如何才能防水 瀏覽:72
接線盒自動機送料裝置 瀏覽:525
消防管道閥門更換服務方案 瀏覽:275
自動裝置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哪些 瀏覽:68
全自動迴路阻抗測試裝置 瀏覽:917
金壇有什麼數控機床公司 瀏覽:372
機械設計cad什麼意思 瀏覽:886
燃氣管道補償器為什麼要安裝在閥門的下側 瀏覽:579
前後轉向軸承怎麼裝 瀏覽:702
暖氣閥門鎖帽吸鐵石 瀏覽:344
鋰電池電充不滿用什麼儀器檢測 瀏覽:936
管道閥門檢維修方案 瀏覽:283
暖氣進出口閥門怎麼開 瀏覽:816
微信換了個設備沒收到錢怎麼辦 瀏覽:336
Sk機械表多少錢 瀏覽:919
不安裝的生產設備稅率是多少 瀏覽:154
倒車燈信號裝置實驗報告 瀏覽:180
鑄造中什麼是手工造型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