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裝置B的作用……
看裝置的作用,來先看結構。
長管進入自的有氯氣和甲烷。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氯氣發生取代反應,要獲得的副產品HCl
A那裡是氯氣製取裝置,出來氯氣跟甲烷發生取代。
要使反應充分進行,Cl2和甲烷由於密度不同,會分層。經過B裝置後,兩者都從瓶底冒出來,這樣能使氣體混合均勻。這是第一個作用:使氣體混合均勻
通入的甲烷含水分,B瓶裝有濃硫酸,可以使水分吸收。第二個作用是乾燥氣體。
第三個作用就是控制氣體流速。你這個題,在進甲烷的導管那裡少了個夾子!
氣體流速怎麼控制?是數氣泡!這里取代是要生成四氯化碳,氯氣:甲烷是4:1,氯氣速度在這裝置里不適合被控制,甲烷那裡控制起來比較安全。你通過觀察對應導管冒出的氣泡數目來控制兩個氣體混合的比例。
因為少了一個夾子,所以你做不出來控制氣流速度的結果!
盜版書,鑒定完畢!
B. 裝置中存在的3個錯誤是
(1)圖中①是蒸發皿,②是集氣瓶.
(2)反應生成氣體時,氣體會從漏斗中逸出,所以漏斗的下端必須沒入液面下方;
(3)裝置B中的濃硫酸,濃硫酸屬於酸,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能乾燥中性或酸性氣體,但不能乾燥鹼性、部分強還原性氣體,所以B裝置中的氣體可以是氧氣、氫氣等;
(4)蒸發操作時,為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應用玻璃棒攪拌.
(5)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會形成高溫熔融物,而炸裂瓶底,所以要在集氣瓶的底部鋪一層細沙或少量水.
故答案為:(1)蒸發皿;集氣瓶;
(2)漏斗的下端必須沒入液面下方;
(3)氧氣(或氫氣);
(4)加快液體的蒸發,同時防止局部過熱引起暴沸而導致液滴飛濺;
(5)集氣瓶被炸裂.
C. 某純鹼樣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為測定該純鹼的純度(即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設計實驗方
(1)A裝置中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Na 2 CO 3 +H 2 SO 4 =Na 2 SO 4 +H 2 O+CO 2 ↑.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產生氣泡,因此可通過再滴加稀硫酸,無氣泡產生來判斷樣品中的碳酸鈉已完全反應. (2)B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乾燥氣體(乾燥CO 2 );C裝置中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交流與表達] (3)C裝置中的氫氧化鈉固體吸收了裝置外空氣中的水分和二睜察粗氧化碳,使純鹼的純度偏高 [反思與評價] (4)因為濃鹽酸會揮發出氯化氫氣悉鎮體,裝置C中的氫氧化鈉會吸收氯化氫,影響結果的准確性,因此不能用濃沒謹鹽酸代替稀硫酸. 故答案為:(1)Na 2 CO 3 +H 2 SO 4 =Na 2 SO 4 +H 2 O+CO 2 ↑ 再滴加稀硫酸,無氣泡產生 (2)乾燥氣體(乾燥CO 2 )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3)② (4)濃鹽酸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裝置C中的氫氧化鈉會吸收氯化氫,影響結果的准確性. |
D. b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有三個
①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及二氧化碳,則A中會看到試管內壁有無色液專滴,
故答案為:屬試管內壁有無色液滴;
②濃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能作乾燥劑,二氧化碳和濃硫酸不反應,所以能用濃硫酸乾燥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乾燥氣體(吸收H 2 O);
③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
故答案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未與過氧化鈉反應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 2 +Ca 2+ +2OH - =CaCO 3 ↓+H 2 O,
故答案為:石灰水變渾濁;CO 2 +Ca 2+ +2OH - =CaCO 3 ↓+H 2 O;
⑤碳酸氫鈉分解生成的水蒸汽被濃硫酸吸收,未與過氧化鈉反應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所以E中收集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的O 2 ,
故答案為:O 2 .
E. 乙醇和醋酸鈉反應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
這是實驗室制乙酸乙酯
(1)寫出a試管中的主要反應化學方程式:
濃h₂so₄
ch₃cooh+ch₃ch₂oh←-可逆---→ch₃cooch₂ch₃+h₂o
△
。
(2)加入濃硫酸的作用吸水劑、催化劑。
(3)試管b中觀察到的現象液體分層,上層有無色油狀生成,有水果的香味。
(4)在實驗中球形乾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個主要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其原因是當液體上升到乾燥管中由於球形乾燥管容積大,導致試管內液面明顯下降,使導管末端脫離液面,乾燥管中的液體又流回試管中。
(5)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F. 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現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生成的是什麼
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反應前含有S、O、H、Cu元素,依據質量守恆定律可以得出猜想; 故答案為:質量守恆定律; (1)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以通過檢驗氣體的助燃效果進行判斷; 故答案為: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看木條是否復燃; (2)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亞硫酸鈣和水; 故答案為:SO 2 +Ca(OH) 2 =CaSO 3 ↓+H 2 O; (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若去掉B裝置,可能導致C裝置中的硬質玻璃管受熱不均而破裂; 故答案為:C裝置中的硬質玻璃管破裂; 實驗探究:可燃性的氣體和空氣混合加熱時可能會發生爆炸,因此先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一段時間後,再點燃C處酒精燈的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的空氣,以防加熱時爆炸; 故答案為:排出裝置內的空氣,以防加熱時爆炸; 結論:A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說明沒有二氧化硫,H 2 可以使CuO還原成紅色的Cu,故產生的氣體為氫氣; 故答案為:氫氣; 思維拓展:因為有氫氣生成,鐵應該與酸反應產生氫氣,故答案為:酸. |
G. B加入硫酸有什麼作用
濃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劑和脫水劑,它可以將羧酸的羰基質子化,增強羰基碳的親電性,使反應速率加快;也可以除去反應的副產物水,提高酯的產率。
【前提是加熱!不加熱當然會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