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脫硫噴嘴的主要用途
用於電廠脫硫方面,除去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及一些污染氣體。
燃煤電廠的煙氣和燃煤聯合循環中燃氣(供燃氣輪機燃用)都有一項共同任務,即脫硫除硝(當然還有除塵)。電廠排出的不經脫硫除硝的煙氣直接污染大氣環境,而聯合循環的燃氣不經凈化處理則會禍害燃氣輪機的熱端部件.其排氣也會污染環境。
國內外對電廠煙氣和聯合循環中燃氣凈化處理技術和裝置進行了大量開發研究反應用。在這些技術方案和裝置中大量使用了噴嘴,下面僅結合噴嘴簡要介紹一下。燃煤電廠和其他燃煤設備排出的煙氣中SO2及NOX對所在地區或城市危害極大,主要是酸雨。電廠煙氣脫硫有干法和濕法之分:干法也需要將脫硫劑石灰漿液經旋轉噴霧與S02反應生成固態灰渣,然後經除塵排出;濕法則是採用(0.0l~0.05)g/L溶解度的石灰石水,再加些其他化學溶液,經布置在吸收塔中的大量噴嘴對煙氣進行噴淋洗滌。為了達到良好的吸收效果,吸收塔設計成逆流式,石灰石水通過循環泵送往在塔中不同高度空問布置的噴淋層噴嘴,液霧從噴嘴向下噴出以對逆流而上的煙氣進行噴淋洗滌。噴嘴必須由耐磨、耐腐蝕、耐溫材料製成,如碳化硅(N—SiC)陶瓷。噴嘴布置成其噴霧能將整個吸收塔橫面覆蓋住.脫硫裝置其他部分不再介紹。
燃煤聯合循環(如IGCC、PFBC—CC)系統中氣化爐產生的燃氣(煤氣)脫硫方法與電廠煙氣脫硫方法相似,一般在流化床中燃用水煤漿,常在其中摻煙入脫硫劑(白雲石和石灰石),在經噴嘴噴人爐中燃燒製取煤氣。該煤氣已除去人部分硫,然後再經除硫裝置(如用聚乙二醇二甲醚作吸收劑),使其98%以上H2S除去,得到潔凈煤氣供入燃機燃燒室。
至於煙氣和煤氣除硝(即減少NOX),多數採用低NOX燃燒技術和裝置降低NOx排量。不夠徹底時,可在煙氣中噴人氪等進一步將NOx還原成N2。
❷ 汽輪機高加運行排氣口和啟動排氣口都有什麼用
對殼側來說,排氣都是運行連續排氣,目的是為了排除換熱過程中內部不凝結性氣體,減少傳熱熱阻,減少加熱器端差,提高加熱器效率,對水側來說,一般都是啟動排氣,就是排除高加水側啟動充水過程中內部的空氣,避免水側內部因存在空氣所致的給水管道振動。
汽輪機也稱蒸汽透平發動機,是一種旋轉式蒸汽動力裝置,高溫高壓蒸汽穿過固定噴嘴成為加速的氣流後噴射到葉片上,使裝有葉片排的轉子旋轉,同時對外做功。汽輪機是現代火力發電廠的主要設備,也用於冶金工業、化學工業、艦船動力裝置中。
公元1世紀,亞歷山大的希羅記述的利用蒸汽反作用力而旋轉的汽轉球,又稱為風神輪,是最早的反動式汽輪機的雛形。1629年,義大利的Gde布蘭卡提出由一股蒸汽沖擊葉片而旋轉的轉輪。1882年,瑞典的C.G.Pde拉瓦爾製成第一台5馬力(3.67千瓦)的單級沖動式汽輪機。
1884年,英國的C.A.帕森斯製成第一台10馬力(7.35千瓦)的單級反動式汽輪機。1910年,瑞典的B.& F.容克斯川兄弟製成輻流的反動式汽輪機。
19世紀末,瑞典拉瓦爾和英國帕森斯分別創制了實用的汽輪機。拉瓦爾於1882年製成了第一台5馬力(3.67千瓦)的單級沖動式汽輪機,並解決了有關的噴嘴設計和強度設計問題。單級沖動式汽輪機功率很小,已很少採用。
20世紀初,法國拉托和瑞士佐萊分別製造了多級沖動式汽輪機。多級結構為增大汽輪機功率開拓了道路,已被廣泛採用,機組功率不斷增大。帕森斯在1884年取得英國專利,製成了第一台10馬力的多級反動式汽輪機,這台汽輪機的功率和效率在當時都佔領先地位。
❸ 高壓加熱器為什麼要連續排氣到除氧器
機組重新開機時,加熱器內積聚了大量空氣,開啟啟動排氣可以將這些氣體內盡快排走,從容而保證加熱器在投運初期能很好的受熱,以防止產生較大的熱應力導致加熱器發生泄漏。正常排氣是排走加熱器汽側的可不凝結氣體,保證換熱效率。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鍋爐給水中的氧氣和其它不凝結氣體,以保證給水的品質。若水中溶解氧氣,就會使與水接觸的金屬被腐蝕,同時在熱交換器中若有氣體聚積,將使傳熱的熱阻增加,降低設備的傳熱效果。因此水中溶解有任何氣體都是不利的,尤其是氧氣,它將直接威脅設備的安全運行。在火電廠採用熱力除氧,除氧器本身又是給水回熱系統中的一個混合式加熱器,同時高壓加熱器的疏水、化學補水及全廠各處水質合格的高壓疏水、排汽等均可匯入除氧器加以利用,減少發電廠的汽水損失。 一、無頭除氧器工作原理 來自低壓加熱器的主凝結水(含補充水)經進水調節閥調節後,進入除氧器,與其他各路疏水在除氧器內混合,經噴頭或多孔管噴出,形成傘狀水膜,與由下而上的加熱蒸汽進行混合式傳熱和傳質,給水迅速達到工作壓力下的飽和溫度。此時,水中的大部份溶氧及其他氣體基本上被解析出來,達到除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