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陝西礦用模型實驗裝置哪裡有賣

陝西礦用模型實驗裝置哪裡有賣

發布時間:2025-02-19 16:47:31

A. 陝西省學業水平測試通用技術都考什麼內容

高二年級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I》復習提綱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一、技術的價值:
1、技術與人的關系
技術是人類滿足自身的需求、願望,更好的適應大自然,而採取的方法和手段。
⑴、人類需要著衣遮身避寒---------紡織、印染、縫制技術。
⑵、人類學要進食補充能量---------食品烹飪加工、農作物栽培、家禽飼養技術。
⑶、人類需要住所以避風擋雨------建築技術。
⑷、人類需要抵禦野獸攻擊和傷害-----武器製造技術。
⑸、人類需要出行--------車、船製造技術。
⑹、人類需要交往、保持聯系------通訊技術。
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術的作用:
保護人:提供抵抗不良環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長身體器官,拓展活動空間,提高勞動效率,增強各方面的能力。
發展人:技術促進人的精神和智力的發展,使得人的創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維方式發生轉變,自我價值得以體現。
2、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技術促進社會的發展。技術豐富社會文化內容。技術改變社會生活方式。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具體為:
⑴、技術是社會財富積累的一種形式,對社會生產具有直接的經濟意義。它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並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如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
⑵、隨著技術的發展,勞動力結構也發了較大的變化,第一第二產業從業者數量減少,第三產業從業者數量大幅度增加。如因為農業技術的發展與勞作方式的變革使農業從業人口減少。
⑶、技術不僅為生產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而且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人們衣、食、住、行、交往、娛樂、教育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
⑷、技術進步不僅帶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活動的變化,而且滲透到軍事、政治、文化各領域。
3、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⑴、利用技術,人類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都江堰、荷蘭的風車。
⑵、人類利用技術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對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對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一些技術或產品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⑶、技術的發展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問題,但也給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
「綠色」技術:主要包括綠色產品的生產技術以及清潔工藝等。
二、技術的性質
1、技術的目的性
技術總是從一定的目的出發,針對、具體的問題,形成解決方案,從而滿足人們的某方面的需求。如:助聽器的發明。人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技術活動推動了技術的不斷發展。
2、技術的創新性
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技術創新常常表現為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技術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的變革和改進,技術發明則是一項新技術的產生。技術創新是一個艱難的歷程。
3、技術的綜合性
⑴、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技術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性是技術的內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項技術都需要綜合運用多個學科、多方面的知識。
⑵、技術與科學的區別與聯系
科學是對各種事實和現象進行觀察、分類、歸納、演繹、分析、推理、計算和實驗,從而發現規律,並予以驗證和公式化的知識體系。科學側重認識自然,力求有所發展(科學是回答「為什麼」);科學通過實驗驗證假設,形成結論。
技術則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願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技術側重改造和利用自然(技術是解決「怎麼辦」),科學促進了技術的發展,技術推動了科學的進步。技術通過試驗,驗證方案的可行性與合理性,並實現優化。
例如:科學活動有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定律;技術活動有瓦特發明蒸汽機、貝爾發明電話、莫爾斯發明電報。
科學研究為技術發展拓展空間,成為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技術發展也促進科學的應用與延伸,科學促進技術發展,技術推動科學進步。
⑶、技術與其他科學都有聯系,如技術與藝術,技術與工藝學,技術與材料學等。
4、技術的兩面性
任何事物客觀上都有兩面性,技術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給人們帶來福音,也可能給人們帶來危害。例如:電池可以帶來光明和動力,也可以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試講述一下下列技術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網路技術 (方便人們交流溝通,但也有人利用網路犯罪)、
B超技術 (可以用於醫療,但也有人進行胎兒鑒別)、
克隆技術 (克隆人體器官用於醫療,但也會挑戰人類倫理道德)、
核技術 (發電,但也會用於戰爭)、
空間技術 (科學實驗,衛星通訊。產生太空垃圾)。
轉基因技術(可製造符合人類要求的動植物,但其負作用還未知)
5、技術的專利性
技術作為創造性勞動成果,是技術發明人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包含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明者對此項有一定權力,這種權利受法律保護。
知識產權:是人們基於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活動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狹義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部分。
專利權是指依法批準的發明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其發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的獨占權或專用權。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護。
專利的特性:獨占性、時間性、地域性
專利申請步驟:
寫好專利文件à遞交專利文件並交納申請費à專利局審查文件à批准專利à領取專利證書並繳納年費及證書費。
三、技術的未來
對「技術的未來」的思考和憧憬,既不需要技術迷惘中的曠世悲愴,也不需要技術崇拜中肓目樂觀。理性地看待技術,以負責、更有遠見、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1、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
設計的定義:設計是基於一定設想的、有目的的規劃及創造活動。一項技術的創新需要設計,一個技術產品的更新需要設計,一項新工藝的改進也需要設計。如:書寫工具的發展、電動剃須刀的發展。
(1)、設計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案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2)、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案例: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歷程
2、技術的更新對設計產生重要影響
(1)、技術是設計的平台,沒有技術作基礎,設計將難以表現和實現。如: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
(2)、技術更新為設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使設計的主題更加豐富,設計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設計的效率更高。同時,技術更新也為產品的更新換代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如:燈具的發展
(3)、技術進步還促進人們設計思維和手段的發展。發展的技術不斷豐富著人們的設計思維,它促使人們不斷考慮如何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改進現有的產品,如何有機地結合各種技術來開發新產品等問題。發展的技術不斷豐富著人們的設計手段和方法。如:奧運場館「鳥巢」中使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3、設計的豐富內涵
技術世界的設計,其核心是技術設計。設計主要分為:技術設計與藝術設計。技術設計側重:功能、結構、材料、程序、工藝;藝術設計側重:欣賞、審美、色彩、造型、聽覺效果、情感。在很多情況下,技術設計和藝術設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二、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1、什麼是人機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會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就稱為人機關系。
當然「人機關系」中的機並不僅僅是指計算機或機器。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傢具、交通車輛以及勞動保護用具等,當人們身處某一環境的時候,這時的人機關系就體現為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案例:乘電梯、進門中存在的人機關系。
在人與某個產品構成的人機關系中,往往存在復雜的多方面關系。
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1)、高效
在設計中,應該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也可通過改變環境因素來提高工作效率,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濕度、雜訊、照明、振動、污染和失重等。如:「科學管理之父」美國人泰勒「鐵鍬作業試驗」。
(2)、健康
人機關系所追求的健康 , 是指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的情況下 , 產品對人的健康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案例:高跟靴、煙
(3)、舒適
人機關系中的舒適是指人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人體能處於自然的狀態, 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 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心理上的舒適感受也是人機關系應當考慮的目標。案例:培土小工具
(4)、安全
安全是指在人們的操作使用中,產品對人不構成生理上的傷害,產品與人接觸的部分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如:安全帽、安全帶、安全氣囊等
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1)、考慮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現在大多數產品是為了普通人群設計的,設計參照的標準是依據普通人群的數據確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往往有著獨特的需要。所以在設計時,還應充分地考慮特殊人數的特點和需要。如:要考慮到殘疾人的需求。
(2)、考慮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的關系
人們使用產品時時常處於動態和靜態兩種狀態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靜態的尺寸,也要符合人體的動態尺寸。要讓人在使用它時,能夠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的要求。
(3)、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產品的色彩、材質等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在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得更好。
案例:茶座、咖啡屋的設計應以暖色調為主,將空間處理得小一些,以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而辦公空間一般應以冷色調為主,空間處理要簡潔明快,以求產生嚴謹、高效的工作氛圍。這樣的設計都是為了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即人機之間運用信息語言交流的過程。改善信息傳遞的途徑能夠獲得更好的人機關系。
如:電話機的無液晶屏顯示、有液晶屏顯示、可以視屏通話。案例:汽車的顏色
三、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1、什麼是技術試驗
(1)定義;我們通常將技術活動中為了某種目的所進行的嘗試、檢驗、優化等探索性實踐活動稱為技術實驗。如:技術試驗衛星
要注意技術試驗與科學實驗並不一樣。
(2)作用:技術試驗是技術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對技術應用的實現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過技術試驗,可以使設計得以改進和完善,將設計的風險和失誤降到最低。如:阿什塔比拉河橋的垮塌、青梅素皮試試驗
(3)分類:對技術實驗,我們可以根據應用的范圍不同進行分類,如農業試驗、工業試驗、國防試驗、科學技術試驗等;還可以根據目的的不同進行分類,如性能試驗、優化試驗、預測試驗、信息試驗等。
2、技術試驗方法
(1)優選試驗法: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選定若干次典型意義的試驗,邏輯地推出全部試驗所達到的最佳效果。如不同品種水稻的對比試驗等。
(2)模擬試驗法:是通過再現的形式來模擬現實發生情況的方法。如汽車碰撞試驗。還可以通過縮小(放大)比例來模擬所設計的現場效果。大壩水利試驗等。
(3)虛擬試驗法:利用計算機技術來虛擬現實中的技術設計原型並進行試驗的方法稱為虛擬試驗法。如:計算機虛擬火星探測器模擬登陸動畫等。
(4)強化試驗法:是在技術試驗中通過擴大和強化試驗對象的作用,提高試驗效率的方法。
(5)移植試驗法: 在相互有差異的事物之間,將某些共同相關的因素從一物移植到另一物進行試驗的方法。如橘子從長江以南移植到長江以北的種植試驗。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移植試驗。如:小白鼠等。
3、技術試驗的實施與報告的寫作
技術試驗的實施包括:制定試驗計劃、抽取樣本、進行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技術試驗是一種探索性的實踐活動,需要試驗者具有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度;技術實驗往往要經歷一個曲折的過程。因此,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度、頑強的毅力等良好品質對於技術試驗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實際書試驗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
技術試驗試驗報告的寫作順序:試驗目的、試驗准備、試驗步驟、試驗記錄、試驗總結
4、技術試驗在設計中的作用
通過試驗可以發現問題、深化認識、推動技術設計的發展。特別是在設計的後期,對設計進行綜合性的整體試驗,可以為設計的評價提供准確、客觀的數據。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一、設計的一般過程
1、 發現和明確問題
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它從問題出發,並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因此,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和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2、 制定設計方案
在發現和明確要求的基礎上,我們緊接著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設計所需的信息,通過對各種信息的歸納和分析,挖掘影響設計的主要因素,大膽提出各種設計想法,並依據一定條件對各種想法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這就是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大膽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始終明確。
(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2)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
收集信息:可以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渠道收集有關的信息。
設計分析:面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要根據設計要求,找出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並分析其可能的解決辦法。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以便於權衡利弊,作出選擇。
方案構思: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我們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方案呈現:構思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常常是模糊的,為了使其具體化,我們通常會用草圖把它們轉化為視覺形象。同時,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從中我們並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所以我們還要對這些想法進行綜合。
方案篩選: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以後,我們就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
3、 製作模型或原型
完成方案篩選後,我們就要開始製作模型或者原形了。一般地,模型製作包括兩個階段,既繪制圖樣和製作模型或原型。對於圖樣,我們既可以手工繪制,也可以用計算機輔助制圖。對於小型、簡單的產品可以直接製作產品原型,而對於大型、復雜的產品先製作縮小、簡化的模型。
4、 測試、評估及優化
要明確設計方案是否可行,我們還必須進行各種測試、評估,以優化設計方案、完善產品原型。
測試:在模型或原型製作完成後,一般需要對其進行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
評估: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
優化:為了優化設計方案,我們既要分析測試和評估的具體記錄,也要重視對公眾意見的調查,以明確改進的方向。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對三種典型人群,即專家、潛在客戶和用戶進行調查,徵集優化的具體意見。
5、 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因此,掌握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對於產品使用者來說尤為重要。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設計說明書。
設計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因此,我們不能將設計的過程簡單化、模式化,而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二、設計的一般原則
在長期的設計實踐中,人們逐漸總結出創新、實用、經濟、美觀、道德、技術規范、可持續發展等設計的一般原則。這些原則往往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滲透,並體現在設計過程的各環節中,成為指導設計過程和進行設計評價的基本准則。
1、 創新原則
設計是人類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
創新就是通過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等,或對已有的產品的革新來創造具有相當社會價值的事物或形式。創新是設計的核心。生活因設計而豐富多彩,設計因創新而魅力四射。
設計過程中,一般可以從原理、結構、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進行考慮改進和突破,以實現創新的目標。要實現產品設計的創新,除了了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智慧外,還應注意利用最新的技術成果和現代的設計理論和方法。
2、 實用原則
設計中的實用性是指設計的產品為了實現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物理功能(性能、構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機理和裝飾)、社會功能(個人價值、興趣、愛好和社會地位)。
產品的實用性是從設計的目的出發的,它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隨人群的改變而改變,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
3、 經濟原則
設計中的經濟原則是指以最低的費用最得最佳的效果。所謂最低的費用,是指產品在得到最優良的設計,實現最佳的功能的同時,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和總量最小。由於產品所用的材料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加工的方法,作為設計者,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產工藝,往往就會出現無法生產或成本很高的情況。另一個方面,如果設計者只追求價廉而粗製濫造,就從根本上違背了設計的目的,可能會導致產品滯銷或虧本銷售,造成更大的浪費。
產品設計必須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合理使用優質價廉、能優化產品質量的原材料,並在明確目標市場、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等基礎上改進與完善產品設計,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服務。
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提高功能成本比的方法: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增加功能;在增加功能的同時降低成本。
4、 美觀原則
產品外觀的美是通過對產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裝飾圖案等的設計組合來表達的。通過各種元素組合,表現產品不同的設計特點,強調形態美,技術美,材質美,色彩美等獨特的表現元素,就會產生不同的產品風格,帶給人們各種美的享受。
產品設計中的美觀原則是多元的,受到消費者、功能、技術、文化傳統等多方面的影響。
5、 道德原則
產品設計者必須具有寬廣的眼界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並力求用設計完美的產品奉獻社會,維護、完善社會倫理道德,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產品的設計應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出於某種不道德的目的。產品的設計不能單純為了謀取利益而損害人類所居住的環境,更不能為了私利而設計製造低級趣味的產品,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甚至用報廢、有毒材料製造食品、葯品等關繫到人們身體健康的產品。此外,設計是創造性的活動,在利用有關知識產權和專利的法律法規保護自己的成果的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技術成果的道德觀念。
6、 技術規范原則
產品的設計必須符合一定的技術規范。技術規范是有關開發生產技術的知識、領域、方法和規定的綜合。
技術規范既有強制性的標准,也有推薦使用的技術規范。強制性標準是產品設計製造必須達到的要求,否則將出現各種質量和安全方面的事故。推薦性的技術規范不是產品製作必須要達到的,而是對企業形象和產品的質量有很大影響的要求。
7、 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技術世界中,技術產品是與生態、環境、資源等緊密相連的。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僅是產品設計者應當遵守的原則,而且是產品設計者應當承擔的責任。
技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是指產品的設計既滿足當代發展的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以犧牲後人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可持續發展原則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深入而不斷發展變化的。
總之,產品的設計要考慮到人類長遠的發展,資源與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態的平衡等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設計是一項綜合活動,其一般原則對設計的成功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各種原則並不是各自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最基本的原則是使用原則,創新是核心。
三、設計的評價
設計的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原則,採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它對設計者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強化質量管理、高質量完成設計任務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助於設計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
評價涉及到評價對象和評價者。從評價對象來看,設計的評價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對設計過程的評價,二是對設計成果的評價。從評價者來看,也有兩類:一是設計者自我評價,二是他人的評價。
無論是對設計過程的評價還是對設計成果的評價,都應建立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也就是說,評價者首先應對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案的各個細節進行准確的判斷、說明、闡述。只有在事實確定的前提下,評價才會有效,才不至於失真。
進行評價必須制定相應的標准。由於設計的目標和內容不同,設計評價的標准也就不同,有時可以有所側重。評價標準的制定應當客觀、明確,體現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1、 對設計過程的評價
加強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是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加強質量管理、實現設計目標的關鍵。
對設計過程的評價要注意把握各個環節或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目標,要注意把握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或階段之間的銜接和協調,要注意階段性成果的質量。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應服務於完善設計方案、促進個人發展的根本目標,不僅僅是設計過程終結時的回顧性、反思性評價,而且也包括設計過程之中的即時性、階段性評價。因此,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應寓於設計的全過程。
2、 對最終產品的評價
最終產品是設計過程的結晶,是設計質量、設計水平的集中體現。對最終產品的評價,有兩個基本的依據:一是參照設計的一般原則進行評價,二是依據事先制定的設計要求進行評價。在實際評價中,這兩個方面也可以結合起來。
由於對最終產品的評價是對設計成果的總評價,因此,應從多方面把握評價內容。對於不同的產品,評價的內容及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3、 設計的評價和設計的交流
很多情況下,設計的評價目的往往不是為了甄別,而是為了相互交流信息、徵求意見、共同研討,進而完善設計方案。即使是從參與設計成果的評價出發而進行的評價,也離不開設計的交流。因此,設計的交流貫穿於設計的全過程,是設計評價的基礎。
設計的交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其方式有口頭語言、文本、技術圖樣、圖表、模型、計算機演示、網頁等。具體方式的選用可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對象等因素進行選擇。
在設計的交流過程中,應當注意提煉關鍵的技術信息。對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見要做客觀的、有意義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要能敏捷地抓住他人的意見、建議中的創新點或對自己設計活動有啟發意義的部分,用以改進自己的設計,從而師交流的過程成為改進自己設計、開闊自己視野的過程。

B. 1)什麼是標准實驗動物我們現在通常使用什麼標准實驗動物,使用標准實驗動物有什麼現實意義

實驗動物環境的標准化、實驗動物飼養管理標准化和動物實驗的標准化。實驗動物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動物的標准化是保證實驗動物學科能夠長久、穩定發展下去的重要因素,是提升動物實驗結果的准確性的重要保證。實驗動物學是經過生命科學的實踐活動而形成的,現已成為一門具有自身理論體系的新興學科。在醫學院校中,學生接觸實驗動物的機會比較較多,很多課程的實驗教學中都涉及。隨著實驗動物學在醫學等領域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實驗動物的標准化顯得極為重要。為此,我們對實驗動物標准化的認識和實驗動物工作的重要性就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實驗動物的標准化就是培育出符合標準的高質量、高品質的實驗動物。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就是根據不同學科、需要來進行動物實驗選擇及飼養。控制實驗動物標准化一般來講,是根據實驗動物不同的特性,來制定其飼養的環境、管理的方法、飼料的製作,達到特定的標准。
一、實驗動物環境的標准化
要達到實驗動物的標准化,就要根據「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標准」來控制實驗動物的生產,也要執行實驗動物的生產許可證制度。根據不同種類實驗動物的生物學特性,製造能夠滿足實驗動物生產、生活的環境要求。如:溫度、濕度、換氣次數、落下菌數、氨濃度、雜訊等。
不同實驗動物根據不同的要求要分別飼養在不同的環境中,環境又分為:普通環境、屏障環境、隔離環境三種類型。普通環境設施符合實驗動物生產生活的基本要求,我們一般的實驗動物管理場所設置的就是這樣的環境場所,適合飼養普通等級的實驗動物,其飲水應符合GB5749的要求;屏障環境的設置就嚴格控制人員、物品和環境空氣的進出,適合飼養清潔等級實驗動物及無特定病原體實驗動物;隔離環境的設置就是採用無菌隔離裝置保存無菌動物,適合飼養無特定病原體、悉生及無菌實驗動物。這三種環境的級別是生產不同等級實驗動物的基本條件。屏障和隔離環境內實驗動物的的飲水必須經過滅菌處理。對待不同環境中飼養的不同等級的實驗動物,應按照相應的實驗動物管理標准及微生物控制標准進行飼養、管理。
二、實驗動物飼養管理標准化
實驗動物飼養管理的標准化,一般可分為:人員管理標准化、飼養管理標准化和生產材料標准化。
1.人員管理的標准化一般是指:實驗動物飼養人員、實驗動物管理人員、動物實驗人員等所有的從事實驗動物工作人員,必須經國家或省級制定部門參與學習培訓、考核後持證上崗,並且定期參加實驗動物繼續教育、考核等。
2.飼養管理標准化一般是指:按照不同等級、不同物種的實驗動物分門別類飼養在不同環境中,根據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飼養流程、飼養密度及特定的飼料和飲水等。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保證實驗動物在舒適的環境中生長、繁育。
3.生產材料標准化一般是指實驗動物所使用的籠具、器具、墊料的標准化。根據不同等級的實驗動物使用不同的生產材料,這些生產材料必須是專業生產廠家供應的,符合國家標準的。
三、動物實驗的標准化
要達到動物實驗的標准化,概括來說一般是指在醫學研究中怎樣正確的選擇和應用各種標准化的實驗動物。
1.動物實驗人員的技術因素:在動物實驗中,從實驗設計、實驗准備到動物實驗的實施,實驗人員的技術水平起到很到的作用。能夠正確的將實驗動物固定、麻醉、給葯、手術及術後護理,是動物實驗的結果得以保證的重要流程,也是「動物福利」得以體現。
2.環境控制因素:動物實驗的環境與實驗動物生產、生活的環境一樣,分為:普通環境、屏障環境和隔離環境。在同一個實驗室內不能同時開展不同動物、不同等級的動物實驗。
四、結語
我國從1988年開始就頒發了《實驗動物管理條例》,這個條例是我國實驗動物管理工作的第一個法規,標志著我國的實驗動物工作向標准化、法制化邁進。至今已經過二十多年,我國的實驗動物科學事業從無至有、至如今被人們重視起來,已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
實驗動物如今已越來越多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學習當中,實驗動物學科設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醫學、生物學研究提供標准化的實驗動物,並保證在實驗動物在實驗過程中能夠准確的使用。實驗動物標准化是實驗動物學科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只有實驗動物標准化能夠全面的執行,且規范操作,規范實驗動物的生產、使用及管理中,才是能夠提高實驗動物總體水平,是實驗動物學科能夠和諧、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措施。
隨著現代科學的高速發展,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師、學生和科研工作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動物標准化對如何做好實驗動物工作,如何利用實驗動物學科推進生命科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實驗動物能夠標准化,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閱讀全文

與陝西礦用模型實驗裝置哪裡有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叫設備盤點 瀏覽:618
上海機床鑄造一廠怎麼樣 瀏覽:368
機械硬碟的磁軌是什麼 瀏覽:782
巨型軸承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460
富翁電動工具好嗎 瀏覽:274
倉鼠被超聲波影響怎麼救回 瀏覽:183
汽車銷售店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354
成都金恆信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82
機械紀元輔助里掃描儀怎麼用 瀏覽:290
冰箱怎麼調節省電又製冷低大高小 瀏覽:449
自動調節裝置一般由 瀏覽:681
廣聯達安裝PPR閥門怎麼算量 瀏覽:678
dino是什麼設備 瀏覽:884
軟化水處理設備怎麼計算 瀏覽:318
冷凝器自動清潔裝置 瀏覽:152
閥門輕微漏水怎麼辦 瀏覽:697
康強健身器材質量怎麼樣 瀏覽:300
平開門五金件示意圖 瀏覽:869
wskE是什麼品牌軸承 瀏覽:160
儀表圖紙中ftpt什麼意思 瀏覽: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