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幾個有趣的,現象明顯的初中化學演示試驗~
一、燃燒條件實驗的改進
在講授義務教育化學教材第一章第四節燃燒和緩慢氧化一節內容時,學生對隔絕空氣可以滅火很容易理解,但對將溫度降低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同樣可以滅火,總是持懷疑態度。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滅火原理,我們增加了一個降低溫度滅火的實驗。
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向一個250mL的燒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後再在水中加入適量的NH4NO3,並不斷攪拌,使水的溫度急劇降低;接著將少量豆油倒入一個小鐵盒中,並點燃;再用坩堝鉗把小鐵盒放在燒杯冰冷的水面上,學生這時可以看到由於溫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滅。為了使觀察到的現象更全面,我們再把小鐵盒拿出來,重新點燃,殘留在鐵盒中的豆油在空氣中則再次燃燒起來。至此學生們對降低溫度可以滅火深信不疑,同時也加深了對滅火原理的理解。
二、氫氣流吹泡實驗的改進
按照義務教材演示實驗〔3-4〕的裝置做氫氣吹泡實驗,吹的泡泡不能連續,有時控製得不好,泡泡也比較校為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我們將此裝置做了如下改動:先將膠頭滴管的玻璃尖嘴換成不帶尖嘴的玻璃管,然後剪掉膠頭滴管膠頭的頂部,再將市面上銷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頭剪下來插入已經剪開的膠頭頂部,蘸些洗滌液,從玻璃管處通入氫氣,就可在多孔塑料頭處吹出連續且體積較大的氫氣泡。
② 化學改進後裝置和之前實驗裝置比有什麼優點。哪幾個方面答。
改進裝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驗裝置要簡潔易於操作;
2.實驗現象要直觀內;
3.安全問題,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環保問題,有污染的有沒有尾氣處理;
6.能否徹底符合題意。比如,反應物是否有雜質,是否有餘下的等。
③ 某同學按實驗裝置安裝好儀器後,觀察光的干涉現象,獲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礎上對儀器的安裝作如下改動,但
在波的干涉中,干涉條紋的間距△x=
L |
d |
④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進行了如下實
(1)該實驗小組以二氧化碳為變數設置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內原料是二氧容化碳,因此該科學探究提出的問題應該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
(2)實驗前,為避免葉片內原有的澱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應將實驗裝置放在黑暗處24小時;以將葉片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3)在步驟③後迅速將一點燃的蠟燭放入甲裝置,蠟燭將很快熄滅,這說明甲裝置內的氧氣含量大大的減少了,原因是甲裝置內由於缺少二氧化碳,裝置內的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動.
(4)若用圖中的甲裝置來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則應將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小燒杯取走,否則就不能說明裝置內出現的水珠是植物的葉片散失的,也有可能來自於小燒杯內的溶液.
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
(2)讓葉片中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3)吸收氧氣
(4)②
⑤ 墨墨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質量守恆定律」,實驗過程:他把盛有鹽酸的試管小心地放入裝有碳酸鈉粉末
(1)由於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造成天平的左邊質量減輕.所以,觀察到反應後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針向右偏轉;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應後,天平不平衡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氣中;
(3)要進行進行質量守恆探究活動,應該對實驗裝置做的改動是: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
(4)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數目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改變.所以,一定不變的是①②⑤.
故答為:(1)右;(2)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氣中;(3)在密閉的條件下進行;(4)①②⑤.
⑥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時以小車的加速度a為縱坐標,細線的拉力F(即
(1)實驗復中認為砝碼制和砝碼盤的總重力G,為小車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實驗時將木板一端墊高為的是平衡摩擦力;
(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得:
a |
F |
1 |
m |
mg |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