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各步驟中的填空:(1)小華
(1)小華將系於小紙板M兩邊中點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使紙板M在水平方版向上受到權兩個力F1、F2的作用,在兩個盤子里裝有質量相同的砝碼時,這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紙板處於平衡狀態.當右邊盤子里砝碼的質量大於左邊盤子里砝碼的質量時,紙板將會向右加速運動;
(2)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小卡片兩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條直線上,紙片就會轉動,說明了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不能平衡;
(4)小華實驗用的小卡片重力小,懸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響;
小明實驗用的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車和桌面之間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實驗要受到摩擦力影響,所以選擇A.
故答案為:
(1)相等;相反;能;向右加速運動;
(2)轉動;在同一直線上;
(3)A.
『貳』 小明同學利用圖示的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現象」實驗.(1)小明在安裝鐵桿和鐵圈(如甲圖)時,科學而
(1)在安裝、調整如圖甲的實驗器材時,應先固定鐵圈,再調整固定版鐵桿,因為底部的距離權應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據下部的情況進行靈活調節.
(2)圖示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8個小格上,因此溫度計示數為90℃+1℃×8=98℃;
根據表格中數據描點,並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3)記錄的數據可見,水的溫度升高到98℃後,就不再變化了,因此此時水的沸點是98℃,並且在沸騰過程中,保持這個溫度不變.
(4)將水加熱至沸騰所用的時間太長,可以給燒杯加蓋、減小水量或用使用熱水等.
(5)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所以可能當時的氣壓不是標准大氣壓,還有可能是溫度計不準確或讀數時有誤差等.
故答案為:(1)鐵圈、鐵桿;(2)98;如上圖;(3)98;不變;(4)給燒杯加蓋(或控制水量、適當提高水的初溫等);(5)氣壓不是1標准大氣壓(溫度計不準確、讀數有誤差、水有雜質等).
『叄』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實驗步驟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 -1 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
(1)為了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故答案為: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氫氧化鈉溶液時,必須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減少熱量的散失,不能分幾次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否則會導致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果, 故選C; (3)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不能使用溫度計攪拌;也不能輕輕地振盪燒杯,否則可能導致液體濺出或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果;更不能打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否則會有熱量散失, 故選D; (4)中和熱是強酸強鹼稀溶液完全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和1L 1mol?L -1 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放熱57.3kJ;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存在電離平衡,電離過程是吸熱程,稀氨水和1L 1mol?L -1 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放熱小於57.3kJ,反應焓變是負值,所以△H 1 =△H 2 <△H 3 ; 故答案為:△H 1 =△H 2 <△H 3 ; (5)第1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05℃,反應後溫度為:23.2℃,反應前後溫度差為:3.15℃; 第2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3℃,反應後溫度為:23.4℃,反應前後溫度差為:3.1℃; 第3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55℃,反應後溫度為:23.6℃,反應前後溫度差為:3.05℃; 50mL的0.50mol/L鹽酸與50mL的0.55mol/L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和為m=100mL×1g/cm 3 =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Q=4.18J/(g?℃)×100g×
故答案為:-51.8kJ/mol; (6)硫酸與Ba(OH) 2 溶液反應除了生成水外,還生成了BaSO 4 沉澱,該反應中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反應熱,所以不能用Ba(OH) 2 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鹽酸測中和熱. 故答案為:不能;因為硫酸與Ba(OH) 2 溶液反應生成BaSO 4 沉澱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反應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