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大革命這個機械裝置

大革命這個機械裝置

發布時間:2025-02-25 11:05:40

A. 大革命機械裝置缺少兩個部件

可以在最後任務中拿到。
1、大革命中這個任務是要做巴黎任務的,就是帶有刺客logo標志的任務,就在西提島上,有一個老太太的任務總共是在她那邊接3個左右的連續任務就會引導你得到2個聖殿騎士的零件,隨後你就可以開門了。
2、npc叫雷諾曼小姐(配音像是老太太),愛用塔羅牌占卜,神神叨叨的,她總共會有4個任務。完成一個後可在周圍逛一下,馬上會刷新下一個,最後一個任務就是拿到少了的兩個部件,按任務要求打開密室大門,完成支線任務。

B. 機械表是那一年發明的

手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它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間是一種度量衡單位,而手錶卻是劃分時間的工具,時至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沒有時間的刻度,如果沒有計量時間的工具,恐怕誰都無法想像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從第一隻手錶的面世起,手錶的創制及生產都基於一個簡單而機智的發明,這就是「彈簧」,它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釋放出來,以推動手錶內的運行裝置及指針,達到顯示時間的功能,手錶內的這種彈簧裝置被稱為主彈簧(Mainspring)。

瑞士鍾表業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葉的日內瓦,製表業很快就風靡日內瓦,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手藝。到16世紀末,日內瓦製表業就以其質量聞名。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日內瓦製表藝人決定組織並規范他們的行業,並於1601年創建了日內瓦製表協會,成為世界首家鍾錶行業協會。當時,表廠已多達500多家,這迫使一些人移至人口較為稀少的城鎮。日內瓦北部的汝拉山區逐漸成為製表藝人生活和生產的理想場所。1665年,在汝拉山區誕生了一個名叫Daniel Jeanrichard的人,他後來成為一名金匠,組織了鍾表生產部門。1741年他去世時,納沙泰爾汝拉山區已有了數以百計的鍾錶行。

早期的鍾表十分昂貴,只是皇室貴族用以顯示身份的奢侈品,其首飾的作用多於報時的功能。他們甚至煩厭每日多次去上發條,而且早期鍾表准確程度較差,直至16及17世紀因製表工藝的不斷改進,才提高了報時的准確性。1675年出現了一項技術的突破,就是「平衡」(balance)彈簧,此彈簧是用以調整傳統主彈簧因運行波動而產生的不平衡,加裝了此平衡彈簧終於使鍾表的准確度大大提高,一天的誤差不足五分鍾。

18、19世紀,製表技術開始突飛猛進,1690年第一隻雙行針的鍾表面世,1770年,Abraham-Louis Perrelet創造了「永久性」的鍾表,這就是現代可自行上弦手錶的先驅。1776年,第一隻有著三支指針的鍾表面世,確定了現代手錶的基本結構。1842年,Adrien Philippe發明了垂式上弦鍾表,此君也是著名的Patek Philippe手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在同一階段,製表業開始生產復雜的鍾表和引進特殊的部件如永久性日歷表及秒錶等。

18世紀的一位傑出的人士,Abraham-Louis Breguet (1747-1823),被譽為最偉大的製表匠。他生於瑞士的納沙泰爾,一生中的大部份時間卻身處法國巴黎,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他是最頂尖的鍾表匠,專門製造貴族化的珍貴稀有款式,供應皇室成員及貴族商賈。他有名的顧客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東瓦內特、拿破崙和約瑟芬,及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總統等。

當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法國社會及人民都處於動盪而紛亂的時期,Breguet如日中天的事業似乎就要因此而停頓,但不平凡的 Breguet運用他機靈及成熟的交際手腕,不久就與新政府的成員成為朋友,反而為他增加了另一批新的顧客。 Breguet的一項偉大發明就是「陀飛輪」(tourbi1on),此機械裝置可以補償鍾表在處於不同水平位置所產生的誤差,使鍾表走時更為准確,陀飛輪裝置是被高度推許的發明,現今只出現於頂級價格的手錶中。

Breguet同時還製造了一個可以連續運行60小時而不需上發條的鍾表,另一項發明是萬年歷(perpetual calendar)裝置,可以自動調節月份及年份,連閏月亦早已計算在內,此性能亦為現代手錶所樂於採用。從當時的技術來看,上述發明都相當先進。

Breguet逝世後,隨時代的轉變,一場無可阻擋的製表工業革命悄然降臨。經濟領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產量也隨之猛增。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蒸汽火車鐵路在英國誕生,隨後,新建的鐵路在歐洲及美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們對於可攜帶的准確計時工具需求越來越大。鐵路把各地連接在一起,同時也帶來時間差異的問題,於是標准時區首先出現在美國,其後歐洲直至全世界都設立了時區標准系統,從事國際貿易及經常旅行的人士,都提高了對時間的重視,對鍾表的需求日益增加。1800年世界總產量達到二千五百萬只,其中瑞士鍾表佔了產量的三分二,超越了英國而領先世界。

19世紀,瑞士及美國的工廠已進行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手錶。美國的 Waltham鍾表公司是其中的代表者。他們成為採用先進而精密的機械製造鍾表技術的先驅。美國鍾表高水準的成就甚至引起瑞士同行業的妒忌。但瑞士以其更精密、更先進的機械及技術、富於經驗的設計師及工人,終於擊敗了美國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瑞士製表的技術提供了多樣化的功能及設計款式。瑞士製表廠決心走向改革創新之路,提高產品檔資,對技術精益求精。例如百達翡麗(Patek Phi1ippe)就以歐洲皇室名字來命名其鍾表系列,推出了維多利亞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爾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及其它名字響亮、型號獨一的鍾表,專供皇室、富商購買。

在進入20世紀時,瑞士引進了兩個偉大的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發明的新技術,即可快速和精確生產帶齒輪的夾板和主夾板並發明了可替換的內部零件,為鍾表生產的規模化和標准化鋪平了道路。

到20世紀初,瑞士已經是世界鍾表業的領頭羊。這時腕錶開始流行,並逐漸取代懷表的地位,1906年,卡地亞(Cartier)應著名的飛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製造了一隻腕錶,使他在駕駛飛船途中,亦可方便地看時間。此一創新十分成功,卡地亞更於1911年正式生產Santos-Dumont型腕錶供應上流社會的人士,這是第一款公開發售的商業型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20年代未,腕錶的產量已大大超越了懷表,除了方便的因素外,可外露的特點更是顧容購買手錶時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由此推動了各式各樣的外觀設計以吸引顧客:正方形、蛋形、圓形,甚至三角形的設計紛紛出現,再加上各種特意的裝飾,手錶已成為一種令入眼花繚亂的商品。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

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生產出第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

1970年代,由於太空及電腦科技帶動了人們對高科技的興趣,就像其他新興的科技產品一樣,石英科技開始主宰手錶工業,人們開始厭煩機械手錶需要每天去上發條,而工業界也有悲觀的人士認為機械手錶勢將沒落。結果到了70年代末,一些企業家開始察覺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舊款的機械腕錶逐漸地在市場上消失,一兩年前不被一顧的舊表已靜躺在收藏家的保險箱里 。但不為人知的事實是:消費市場正在自行調節,為機械手錶的重臨醞釀條件。

以日本為代表的石英手錶對瑞士手錶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認為瑞士鍾表業已處於垂死掙扎的最後階段。由於各國的鍾錶行業都轉向電子計時技術,似乎只有瑞士鍾表業沒有搭上這班車,並感受到全面衰退的嚴重威脅。在身陷危境的25年裡,瑞士鍾表業從根本上進行了重整,並重新奪回了在70年代危機前的地位。

時勢造英雄,同樣也適用於瑞士製表業。1978年,瑞士鍾表業受到來自日本競爭的巨大壓力。 Ernst Thomke博士積極研究對策,他要求技術人員研製出一款比日本表更好、更纖巧的石英錶。六個月後,瑞士微電子集團(SMH集團)的表芯部門生產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樣原型,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石英錶。最後生產出來的型號,更是減去了51個零件,表芯藏置於一個防水的膠殼內,而且防震、耐用、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價錢低廉,他們稱之為斯沃琪(Swatch),斯沃琪表一經推出,便風靡全世界,成為老少皆宜的產品,自此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手錶,直至今日。1998年,瑞士微電子集團乾脆把集團的名字改為斯沃琪集團。

80年代,收藏古董手錶的熱潮在世界各地全面爆發,著名的拍賣行更是專設部門處理這一新興業務。人們開始懂得去欣賞機械手錶的製作工藝、研究各個不同表匠的獨特發明、設計與及個人化的風格、鍾表的發展及歷史等。名廠及有特別功能的舊款式鍾表價格逐日飈升,新一代機械手錶的來臨已指日可待。

至80年代末,瑞士表廠開始生產一系列高價位的機械手錶,受到廣泛的歡迎,這一潮流遂得以逐漸壯大,一些結構復雜的機械手錶再次得到認同。如勞力士、百達翡麗這類公司一直信守只生產機械手錶的宗旨,經過石英錶熱潮的洗禮後,機械表銷量回升,重拾了昔日的尊貴地位。就像勃浪帕愛(Blancpain)手錶所自誇的那樣:「自1735年以來,世界上從來不曾有過一隻勃浪帕愛石英錶,日後為什麼要有呢?」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戰勝競爭對手,瑞士製表業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取長補短,先後推出一系列技術新品。1979年,Ebauches公司/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薄的表,僅0.98毫米;1982年,浪琴公司生產出高精確度的模擬石英錶; 1988年,瑞士Le Phare Jean d』Eve公司生產出第一塊不需要電池的自動石英錶,通過手腕的運動提供動力;1988年,ETA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石英天文計時機芯;1991年,Ronda公司開發出可使用20年的鋰碘電池石英機芯;1992年IWC公司生產出世界上最復雜的機械腕錶,共有750個零件,21種功能。

至此,瑞士製表業的出口呈穩定上升趨勢,從1985年的43億瑞郎增長到1997年80億瑞郎。其中成品手錶占據最大部分,約占出口總值的90%,其它10%分別為機芯、表殼、鬧鍾和大、小時鍾等。而塑料產品的數量超過了鋼產品,但從出口值計算,鋼產品占據出口額的一半多。

在過去的幾年裡,瑞士手錶生產數量的91%為電子表,只有9%為機械表。但是產品出口產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機械表占總銷售值的48%,與電子表幾乎平分秋色。 一個普遍現象是:瑞士機械表經常以貴重金屬或寶石作為裝飾物,銷售對象是上層消費群體。從出口手錶的平均價格中就可看出這個理論的正確性:每塊瑞士手錶的平均價格為235瑞郎,而日本表的價格為23瑞郎,香港表的價格為9瑞郎。瑞士手錶出口價格高出世界手錶平均價格(54瑞郎)近4倍,從這個比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瑞士手錶的價值。

瑞士手錶銷售的足跡遍布全世界,瑞士手錶業95%的產品供出口海外,1997年,以價值計算,出口產品的39%銷往亞洲和大洋洲,36%銷往歐洲,15%銷往北美,6%銷往中東,3%銷往拉美,1%銷往非洲。

C. 世界從古到今死刑的行刑方式有哪些

死刑是人類社會早已存在的現象。各個民族、各個國家歷史上都有不同的死刑方式。經常看到有人說,中國古代不講人道,非常殘忍。有人還舉例說中國古代的「炮烙」、「凌遲」等手段是酷刑之最,好像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殘忍的愛好,因此,特地整理一些資料,羅列一下自古至今世界各地的死刑方式。

一、用動物致死。
例如用毒蛇,或用大蟒蛇;還有用大象踩死,或讓大象鼻子把人多次拋起摔死;還有用馬拖死等。參與致死的動物很多,牛、駱駝、野豬、山羊、猛禽、烏鴉、蜥蜴、昆蟲、嚙齒動物等都有;古羅馬還有一種方式是將人和猴子、公雞、狗、貓、蛇放入袋子,紮好口,扔到水中溺死,還有就是用各種猛獸。用猛獸將人咬死在古羅馬非常盛行,而且是全民觀看的節日活動,角鬥士性質上與此相同。此類猛獸包括獅子、老虎、豹子、熊、鬣狗、狼和普通狗,行刑之前一般都將猛獸餓一段時間,讓動物接近狂怒。這種刑罰在歐洲一直延續到5世紀,有歐洲人估計,在5世紀之前,被判處死刑然後被動物吃掉的歐洲人約有10萬。
法國、英國、荷蘭曾經流行一種刑罰,將犯人衣服扒光,肚子上反扣一隻鍋,裡面放入老鼠之類的嚙齒動物,在鍋外加溫,老鼠害怕後亂鑽,咬破犯人的肚子,鑽入犯人的腹部,深入到內臟。
中國古代用動物致死的除了五馬分屍外,其他的方式只有模糊的記載,大多都在歷史記載不很清晰的遠古時代,例如使用毒蛇,只見於後人記述的商代,以後則不見記載。關於五馬分屍另外再說。

二、割喉。
與砍頭不同的是,割喉之後,頭顱和身軀沒有分離。它是古羅馬特有的刑罰,甚至被稱為「羅馬刑」,但在古羅馬時期,它不是主要的死刑手段,而是一種簡易手段,因為它很難成為眾人狂歡的節日。古羅馬死刑的主要手段還是上面提到的那些節日性的、觀賞性的、動物性的手段。割喉的工具主要是匕首,古羅馬的短劍也很適用。古羅馬時期,最多一次割喉處死18000人。古羅馬人有時候嫌麻煩,在戰爭勝利後,對於戰敗一方也會要求戰俘集體割喉自刎。後來,歐洲的武器較多採用長劍,割喉漸漸不被採用,但是在戰場上,這種手段依然經常出現。
割喉在中國較少,不見於正史和法律,一般都在民間私刑或犯罪活動中出現。

三、剖腹。
這種刑罰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包括中國。這種方式在日本演變為儀式性的自殺方式。
在歐洲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經常採用這種手段。剖腹刑的殘忍程度各地也差不多,例如把腸子拖到十幾米之外,摘除內臟等等。中國古代有一種專門剜心的刑罰,應該算作剖腹的一種。但在南北朝以後,不見於正史記載。

四、投擲。
將犯人從高處拋落,例如岩石、塔樓、城牆、教堂等。拋落的下方也有不同的講究。古羅馬、古希臘喜歡將人落在岩石上;埃及將人拋落在鱷魚群里,波斯將人拋落在尖石上;中世紀歐洲還有將人拋落在林立的長矛上。近代歐洲還有把人從直升飛機上拋下摔死的。這種刑罰在現代依然被採用,因為它很容易偽裝成一個事故。這種刑罰在中國不見於正史記載,可能也有存在,應該是私刑。

五、餓刑。
這種刑罰包括沒飯吃、沒水喝,同時也經常伴隨其他的懲罰。而且,還可以控制犯人的食物、喝水數量,以延長慢慢死亡的時間。
在歐洲有一種「飢餓面具」,犯人戴上之後,嘴巴里被塞進一根鐵舌頭,無法進食。歐洲還有一種餓刑是在犯人口中塞入一個可以張合的鐵制「恐怖梨」,免得犯人發出聲音。有的「恐怖梨」內部還有尖刺,或者能轉動,目的是毀壞犯人的咽喉。當然,「恐怖梨」的用途不局限於嘴巴,還可用在犯人的肛門或陰道。最令人恐怖的餓死方法是給犯人少量食物,維持活命,然後在犯人身上塗抹牛奶和蜂蜜,加上犯人自己的排泄物,招來大量蒼蠅和寄生蟲,直到無數的蛆蟲進入還活著的犯人體內,造成死亡。記載中的這一刑罰延續了17天。納粹集中營是大規模批量化餓刑登峰造極的典型。
中國古代也許有餓刑,但同樣也不見於正史記載,法律條文中也沒有,應該只是私刑。至於飽刑,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似乎沒有。
六、囚籠。
囚籠是指特別狹小的容器,用來囚禁犯人,一般還會附帶其他懲罰,例如飢渴。這種刑罰在歐洲、亞洲都長期存在。囚籠一般是鏤空的,里外通透。歐洲中世紀使用囚籠較多,因為教會不喜歡流血,但是喜歡展覽。將人關在囚籠里,吊在公共場所,徹骨冰寒或烈日炎炎,加上飢渴,直到犯人死亡。在歐洲有的時候,犯人死後還吊很長時間,一直到屍體徹底腐爛。
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很喜歡這種方式,以至於一種非常狹小的囚籠被稱為「亞歷山大的籠子」,又叫做「小女孩」。
中國歷史上,囚籠一般是關押犯人的臨時手段,較少將它作為處死犯人的最終手段。
七、監禁。
監禁與囚籠有點類似,區別在於囚籠較小而且可以移動,監禁的空間較大卻是固定的。但是,監禁經常是條件非常惡劣的場所,例如山洞、地牢等,是對重刑犯的一種長期懲罰。此種刑罰在古希臘就有,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經常使用,這種刑罰也經常與飢餓等手段配合使用,最終造成犯人死亡。監禁在西方社會意味著被社會徹底遺棄,例如,監禁在山洞裡的,還會把山洞的入口堵起來。美國現在的監獄中有專門的黑房子,應該算是監禁的變種,但是,這種黑房子的目的不是致人死亡,而是懲罰。
監禁在中國也有,但是同樣很少作為處死的最終手段,經常只是限制自由的手段,一般還會供應較差的食物。

八、十字架刑。
這種刑罰非常著名,最早不是希臘、羅馬人發明的,但是,歐洲將這種刑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字架除了常見的耶穌受刑的那種形狀外,還有方框形的,X交叉形的,T形的。其他形狀的十字架出現,主要是有人認為犯人不能享受同耶穌一樣的死亡方式。使用方式是將犯人的手足用釘子釘在架子上,也有用繩子捆綁的,任其慢慢死亡。犯人有的是像耶穌那樣頭上腳下,也有的是大頭沖下,這樣死的快一點。有專家指出,釘上十字架的犯人不是一般以為的餓死、渴死或流血過多致死,而是窒息致死。專家解釋說,被釘上十字架後,肌肉的收縮導致胸腔壓迫,最終死亡。古羅馬時期,最多一次有6000人同時釘上十字架,布滿整條道路的兩旁。
由於耶穌的原因,歐洲後來使用十字架較少,但是納粹使用的較多。這種刑罰在中國沒有。
九、活埋。
這種刑罰在世界各地很普遍,包括中國,最常見的就是用土埋掉。
有人說羅馬的歷史就是從活埋開始的。活埋在法國、德國等地後來有所發展,例如,將人推入井裡,然後將井埋起來。中世紀的法國有一段時間認為,把婦女吊起來很不雅觀,因此,活埋成為針對婦女的專用刑罰之一。中國秦朝以後,活埋不再是法律手段,只是私刑。

十、木樁刑。
這種刑罰在亞洲、歐洲都有。所謂木樁刑就是把人釘在一個巨大的木樁上,一般是從肛門插入,嚴重的從口腔穿出。犯人有躺著,也有坐著,還有倒掛、橫掛。除了順著身體軀干插入木樁之外,還有橫向插入木樁的。19世紀時,法國人將尖頭木樁改為圓頭木樁,目的不是減少犯人的痛苦,而是延緩死亡時間。除了木樁之外,還有用竹子、鐵棍的,英國國王曾經用燒紅的鐵棍。對於女性犯人,這種刑罰則將木樁等刑具從陰道插入。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刑罰不見於歷史記載。

十一、活剝。
活剝不用多解釋,大家都能理解。這種刑罰在亞洲、歐洲都有。印度的做法是用小火在身體表面烤,然後再剝。古希臘、古羅馬也有這個刑罰。中世紀的歐洲此種刑罰不太多,但是也有記載。活剝有時候與凌遲不容易區分。例如在波斯和歐洲,都有將人皮藝術性剝掉的做法,有的剝成細帶子的圓環狀,有的剝成長條狀等。近代納粹還有收藏人皮的,或者用人皮做工藝品的。在中國,純粹的活剝極個別出現,最近的記載是14世紀明朝初期,而且不是法律規定的刑罰。與活剝接近就是所謂凌遲,後面再說。

十二、肢解。
與凌遲不同的是,凌遲是小塊切下,肢解是大塊剁掉。斬首暫不列入其中。這種刑罰存在於世界各地,中國也有。
肢解用的工具一般是刀、斧。有時候肢解不一定非取人性命,例如單獨剁掉手或腳、耳朵、鼻子、男性生殖器等。《拿破崙法典》中還規定可以採取這種刑罰。
中國古代的五馬分屍也算是一種肢解,但是,歐洲也有用牛馬等動物分屍的刑罰。中國古代還有車裂、腰斬都是這一類刑罰。這在歐洲歷史上也同樣存在,工具不同而已。車裂在南北朝以後就沒有了,腰斬一直延續到宋代,此後,腰斬都不是正式的法律。中國自從出現凌遲之後,肢解的方式不再使用。

十三、凌遲。
凌遲就是小塊地切掉身體的一部分,直到死亡。很多人都認為凌遲是中國獨有的,其實錯了,歐洲、中東都有凌遲,而且,從凌遲出現於中國的時間來說,凌遲決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凌遲在中國出現有幾種說法,一是說出現於五代時期,但這個說法是宋代人提供的;二是說出現於宋代,三是說出現於元代。這幾個說法應該是「凌遲」這個詞彙的出現,與「凌遲」手段出現的不同。「凌遲」這一詞彙原先與死刑無關,意指山越來越高。後來運用在死刑上,最初的意思是讓犯人死得比較慢。但這個詞最早出現的時候,不一定是後來人們熟知的那種方法。現在人們接受的「凌遲」手段是在元代出現的。
中國的凌遲刑罰由於一些特殊做法,被西方人大肆渲染,例如每一刀的尺寸,總共3000多刀,時間要延續幾天等。與歐洲不同的是,中國在清朝末期取消了凌遲,相對於歐洲來說時間稍晚,於是成為野蠻的證據。但是,凌遲存在於中國社會,只有六、七百年的時間,比歐洲和其它國家二千多年的歷史短得多。希望看過這段文字的朋友,以後要勸告某些人,不要再老拿中國的凌遲來說事,中國人決不是世界上最殘酷的。

十四、碎身刑。
碎身刑就是將人的身體不規則地粉碎,常見的方法是用一個大輪盤,將人綁在輪盤上轉動,旁邊或地上有釘子、刀子之類的東西。在古羅馬,碎身刑有時也叫「耙刑」。這種「耙刑」有時候將人綁在轉動的圓盤上,有時候人是固定的。除了多齒的鐵耙之外,古羅馬還用單齒的鉤子行刑。順便講一下古羅馬的一條法律。古羅馬法律規定,不可判處處女死刑,這條法律的用意並不光明。為了規避這條法律,古羅馬的劊子手就獲得了一個特殊的待遇,在行刑前可以強奸女犯人,記載中,有一個7歲的女孩就遭到了這樣的結局。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碎身刑的方法,但是時間較早,商代以後就不見記載,而且沒有用專門器械。後世還有此類刑罰的,一般只是用刀,比如亂刀砍死之類,但都不是正規的法律。

十五、碾刑。
碾刑就是用車輪、石輪、磨盤等圓狀重物將人碾死。歐洲的碾刑有的是在車輪上安裝很多尖刺或釘子,從人身上碾過,也有先在人身上淺淺地插滿釘子,然後用巨大的圓石碾過。羅馬競技場里,這種死刑是一個表演項目。古希臘、古羅馬的另一種碾刑是用兩個沉重的木質圓盤,將犯人夾在中間,有時木質圓盤的內側還裝有釘子,然後由牲口拖著轉動,這是碾刑與碎身刑的一種結合。前文說到的用大象行刑,也可以算是碾刑。碾刑後來在歐洲發展出一種「夾棍刑」,利用杠桿原理將人夾碎。直到19世紀末,法國還在使用這種刑罰。另一種發展出來的夾棍則直接夾碎犯人的腦袋。
此類碾刑在中國也有,但是不多,一般都是私刑,而不是法律規定的刑罰。中國常見的碾刑一般只是車輪碾壓之類,基本上沒有歐洲人那麼花樣百出。

十六、火刑。
火刑在中國古代也有,但遠不如歐洲那麼豐富多彩。當然,在人類最早的法律文書《漢謨拉比法典》中,就將火刑列為三大刑罰之一。因此,火刑不一定是歐洲人發明的。在古代印度,火刑也很盛行。歐洲則在古希臘時代就有火刑,從此以後,歐洲人在火刑上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尤其到了中世紀,火刑手段更是蔚為壯觀,甚至對火刑使用的燒火材料和柴堆的放置都有細致的規定。
十七、烤刑與炙刑。
烤刑和炙刑都是使用小火,這一點與火刑不同。火刑只是用柴草等燃燒物,而烤刑和炙刑還會用不同的金屬器具。中國古代的「炮烙」就屬於此類。但是,中國古代的烤刑和炙刑同樣不如歐洲豐富和悠久。
古希臘有專門用於燒烤犯人的銅床;古羅馬則用特製的鐵架;這種鐵架後來也被中世紀採用;中世紀還將犯人懸掛在火堆上放慢慢燒烤,或者將人插在鐵釺上燒烤;也有將犯人扔進事先煮沸的開水或油脂中;有一個熱愛藝術暴君,將5名犯人放在一個大理石盆中,然後倒入溶化的錫水和鉛水,冷卻後做成了雕塑;中世紀的歐洲,油鍋普遍使用,犯人在油水混合的大鍋里,被小火慢慢煮熟;西班牙還有專門的烤爐。
烤刑和炙刑在其他亞洲國家也很多,中國除了在商代有著名的「炮烙」外,烹煮之類的刑罰在漢朝以後就沒有了
十八、鋸刑。
鋸刑與肢解有點類似,區別主要在於工具。這種刑罰最早出現於地中海周圍,後來傳到了希臘、羅馬。《聖經》就有鋸刑的記載。
鋸刑有從兩腿之間鋸開的,也有攔腰鋸開的。鋸刑的工具除了用金屬的鋸子,還有用粗繩的。18世紀末,鋸刑在法國和西班牙還存在。納粹也使用過這種方式。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則沒見到這種刑罰的記載。

十九、箭刑。
這種刑罰比較簡單,用弓箭射死。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有。

二十、貫穿刑。
就是用長形利器貫穿人體。嚴格來說,箭刑也算貫穿刑,但是貫穿刑更多樣。
最早的貫穿刑出現於地中海東岸,迦太基人在一個大木桶內部釘上釘子,將犯人放入木桶,然後滾動木桶。希臘、羅馬人的貫穿刑用標槍較多。有的貫穿刑是將犯人用長形利器穿透後,陳列在柱子上,有時一個柱子上可以固定好幾個被穿透的犯人。還有一種是細長的圓筒,內部剛夠一個人站立,圓筒可以開合,犯人被關進去後,圓筒外面的長釘便釘入其中。此類貫穿刑在19世紀中期依然被歐洲國家採用。對照中國來說,也有類似的刑罰,例如秦朝有在犯人頭顱上鑿洞的方法,但秦朝以後就不見記載。從造成死亡的速度上說,秦朝的貫穿刑犯人死得較快,痛苦較少,比歐洲的貫穿刑顯得「仁慈」一點

二十一、毒葯
毒葯這種方式也產生於地中海地區,古希臘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就死於這種刑罰。這種致死方式後來也被人經常使用,但大多都是司法外的致死手段。中國古代也有使用毒葯的,但沒有成為正式的法律。

二十二、吊刑。
吊刑在中世紀時產生於義大利,後來推廣到歐洲。吊刑一般的方式是將犯人的雙手反剪在背後,用繩子捆住犯人手腕,再吊升到桿子或架子上,然後突然松開繩子,讓犯人自由降落。但是,這種降落並不落地,而是突然停在半空。這種刑罰經常使犯人手臂脫臼。在執行這種刑罰時,有時候還在犯人的腳腕綁上重物,它會導致犯人大腿脫臼。如果懸掛重物很重,還會導致犯人腹部開裂。18世紀晚期瑞典有一起於吊刑有關的案件。法官無法判定兩名嫌疑人究竟誰是強奸犯,便讓兩個犯人擲骰子,點數小的被判死刑,點數大的被判吊刑,結果被判吊刑的人沒死。吊刑會根據犯人罪行的輕重調節腳腕懸掛物的重量,因此,有40%的吊刑受刑者能夠活命。
這種刑罰在18世紀時,短暫地出現在中國,是西方人帶來的。

二十三、鞭刑。
鞭刑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尤其在地中海沿岸更加普遍,後來傳遍歐洲。鞭刑可輕可重,但也經常用來執行死刑。古羅馬致死的鞭刑往往在鞭子上捆綁鉛球或骨頭。英國人酷愛鞭刑,將犯人鞭打得皮開肉綻後,還會把犯人浸泡在海水或醋里。歐洲各國的鞭刑差別在於鞭子,有的鞭子是中空的,裡面灌上鉛;有的在鞭梢掛上重物;有的在鞭子上裝有尖刺;有的是金屬鏈條的鞭子;有的在鞭梢上裝有蛛網般的刺狀物等。歐洲大約在19世紀中期廢除了鞭刑。但是鞭刑從死刑手段的名單中被剔除後,並沒有從懲罰手段名單里剔除。美國在20世紀初期仍然採用鞭刑。鞭刑作為懲罰手段在英國一直保持到20世紀70年代。現在新加坡依然採用的鞭刑,也是英國殖民地時期留下的產物。
中國在南北朝時期有過短暫的鞭刑歷史,隋朝也有過。其他朝代很少使用鞭刑。

二十四、棒刑。
棒刑也不完全都是用於死刑。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都有棒刑。後來的歐洲國家中,英國使用棒刑時間較短,法國則經常使用,直到19世紀,棒刑在法國還是致死手段。棒刑在歐洲有時候會使用狼牙棒。
棒刑在中國也叫杖刑,但使用的大都是簡單的棍子。這種刑罰在中國使用時間較長。最早的記載出現於秦朝,一直延續到清朝。但是,杖刑在各個朝代不一定都是用來執行死刑的,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暴打一頓屁股。

二十五、車輪刑。
車輪刑誕生於古羅馬晚期,是肢解刑的一個變種。它將犯人綁在車輪上,用旋轉和拉扯的方式導致身體肢解。這種刑罰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英國和德國最後取締。這種殘酷的刑罰在歐洲是眾人圍觀的典型之一,因為它可以將平放的車輪固定在高高的柱子上或檯子上。17世紀的一個記載顯示,歐洲的車輪刑行刑對象最小的還不滿周歲。這種刑罰在中國沒有記載。

二十六、磔刑。
磔刑也是肢解刑的一種,但是,磔刑使用的是自然力,肢解使用的是人力。嚴格來說,中國古代的五馬分屍、車裂也可以算作磔刑。這種刑罰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古希臘、古羅馬的磔刑有時候會採用樹,將兩棵樹彎曲到合攏的狀態,先固定住,然後將犯人的手腳分別綁在兩棵樹上,再松開兩棵樹的繩子,樹干自行彈開的力量造成犯人身體的肢解。磔刑在中世紀被歐洲很多國家採用,使用的工具大多是馬匹。法國17世紀有一個記載,7000多人圍觀了一起磔刑,之後,民眾搶奪死者的肉塊和內臟,分而食之。歐洲直到18世紀才取消了這一刑罰。中國在宋朝以後便不再採用磔刑。

二十七、扼殺。
扼殺也就是勒死。與絞刑不同,扼殺使用的是外力,絞刑使用的是犯人自身的重力。扼殺在亞洲和歐洲很多地方都存在。在歐洲的某些國家,扼殺發展成絞殺。犯人坐在特殊的高背椅子上,脖子套在一根鐵鏈里,鐵鏈在犯人的後脖處由螺絲連接,擰幾圈螺絲犯人的喉結就被切斷,然後椅背上的一個突出物會擊碎犯人的小腦。這種刑罰在歐洲一直存在到20世紀70年代。扼殺在中國也長期存在,但不是死刑的合法手段,而且中國沒有歐洲人那麼費盡心思的絞殺方式。

二十八、絞刑。
絞刑是最常見的死刑刑罰之一,見於世界各國和各個歷史時期,在許多國家至今絞刑依然是合法的。在各種死刑中,絞刑最簡單,一根繩子,一個活結。在歐洲,絞刑一般是對平民採用的刑罰,對於貴族則採用斬首。有些地方的絞刑,犯人是全身裝在袋子里的,還有是戴頭套的。在歐洲,處死孩子最多使用的就是絞刑。對於13歲以下的孩子,絞刑的繩索不套在脖子上,而是套在腋下。英國是絞死孩子最多的國家,1833年,英國最後一個被絞死的孩子只有9歲,因為他偷了墨水。當然,英國的法律也規定,7歲以上的孩子才可判處絞刑。英國的這個傳統,目前被美國繼承,美國法律現在依然可以對少年執行死刑。
英國19世紀末期,絞刑執行後,大多都要解剖屍體,多次發生被「絞死者」又活過來的事情。甚至還發生過一件事,死去活來的犯人在原本要解剖他的法醫的幫助下逃跑了。20世紀中期,倫敦皇家外科學院的保管員證實,在36起絞刑屍體的解剖中,有6人在死刑後,心臟仍然跳了7個小時,另外還有兩人跳了5個小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1942年,英國法律規定,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必須重新再吊一個小時。而奧地利對此的預防措施是,絞刑必須吊足3小時。英國執行絞刑的劊子手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劊子手。
絞刑一般都是將繩子套在脖子上,但是,也有用鉤子的;古羅馬人還有吊頭發,或者吊生殖器的;此種絞刑在中世紀的歐洲也很多;還有吊肋骨的;還有倒著吊腳的。
中國古代的絞刑也長期存在,但都是吊脖子,很少有像歐洲人那樣玩出無數花樣的。

二十九、擊石。
就是用石頭將人打死,這可能是最古老的刑罰之一。在《聖經》形成以前就在地中海、中東地區出現。古希臘和古羅馬都用這種刑罰處置特殊的犯罪,例如通姦,這點比較類似伊斯蘭世界。歐洲中世紀也採用這一刑罰。這一刑罰的特點在於,它不需要專門的劊子手,把犯人綁在廣場之類的地方,很多群眾亂扔石頭,最終將人打死。這是歐洲殺人活動集體狂歡的最好例證,每個人都滿足了嗜血、殺人的慾望。歐洲16世紀以後,這種刑罰不再多見。至今還有少數國家依然採用這種方式。
中國從未有過這種刑罰。牽強一點的話,在死刑犯押赴刑場的路上,會有群眾向犯人扔垃圾之類的東西,但決不是致死的手段,最終還是要靠劊子手。

三十、溺刑。
溺刑就是淹死。這種刑罰在很多國家都有。地中海地區很早就採用這種刑罰。古羅馬的溺刑經常在犯人身上綁上重物,或將犯人裝在袋子里,扔進水中;法國和德國經常將犯人溺死在沼澤之中;歐洲中世紀在處死一些傳染病患者時,也使用這種方法。某些歐洲國家直到20世紀依然採用溺刑。
溺刑在歐洲有一個變種叫做水刑,就是給犯人大量灌水,有時候是臟水、醋或酒,同時阻止犯人排尿,最終犯人被滿肚子的水撐脹而死。還有一種水刑是將犯人放在冰水中凍死。
中國古代的溺刑在南北朝以後就不再採用,水刑則沒有。

三十一、斬首。
斬首刑像絞刑一樣,長期普遍地存在於世界各地。這兩種刑罰在中國與西方最大的不同是,適用對象正好相反。在中國,斬首多用於平民,絞刑多用於達官顯貴,因為中國人不喜歡死無完屍。而英國的貴族認為,不死在刀劍下是可恥的,其尚武好鬥在死刑上都得以表現。
中國的劊子手在執行斬首的時候,要求一刀了斷,否則劊子手就顯得很不職業。用受刑人的話說,是給一個痛快,用現代的話說,是減少犯人的痛苦。而在西方經常看到十幾刀、二三十刀的現象;還有腦袋沒砍掉,繼續活了三天的例子。因此,在歐洲就有給劊子手小費的現象。也許正式這個原因,歐洲後來用斷頭機、斷頭台代替了劊子手。
據說最早的斷頭台出現於古代波斯。歐洲最早的「斷頭台」是用來宰殺動物的。用於人類死刑的斷頭台在歐洲經歷了很多種變化,每一次都在技術上做出改進。斷頭台在不同時期有很多種稱呼,例如國民剃刀、氣窗、老虎窗、自行車、切紙機等。
近代常見的斷頭台是法國大革命期間由兩名法國博士設計的,其設計理念是體現人人平等和人道主義。法國第一個斷頭台的製造預算是5萬多兩白銀,最後花了8千多兩白銀就製造完成了。為了搶奪製造斷頭他的生意,不同的製造商爭相壓低報價。此後,斷頭台技術在法國還得到多次改進。這種機械裝置在法國使用了200年,到1981年正式廢棄,一共斬下將近1萬個人頭,平均每周一個。有意思的是,斷頭台在法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從未指名道姓地寫入法典。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劊子手身上。劊子手雖然是國家雇員,但不是公務員,也不出現在政府的工資單上。挺要面子的。

斷頭台也被少數其它國家接受。中國沒有斷頭台。

三十二、槍刑。
火槍出現之後,這種死刑在歐洲就開始出現了。有人認為它是古代「箭刑」的延伸。由於最初的火槍比較昂貴,因此早期的槍刑只適用於有身份的特殊人,其中包括士兵。由於早期的子彈質量較差,因此不得不採取很多人、很多條槍同時行刑。記載中歐洲最多的一次,是50個人的行刑隊,兩次齊射,共100發子彈擊斃一個犯人。後來,有人指出花費子彈太貴了,歐洲古老的死刑方式又得以恢復。
槍刑是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死刑方法,有的國家除了槍刑之外,還同時保留其它方法。
從槍刑發展出來的,還有炮刑,俄國、法國、阿富汗、美國都有過;在歐洲還有炸葯刑,將火葯填入犯人體內,如肛門和陰道,然後引爆;歐洲還有汽油刑,讓犯人喝下大量汽油,通過嘴巴將導火索伸到犯人胃裡,點燃後導致犯人身體爆炸。歐洲人是不是很會琢磨殺人方法。

三十三、毒氣。
現代化學技術提供的殺人手段。希特勒的納粹曾經大規模地使用。當今世界只有美國還使用。

三十四、電刑。
新科技出現後,很快就會運用到死刑上,電刑就是其中一例。
大發明家愛迪生始終認為應該給居民提供直流電。為了貶低交流電的競爭對手,愛迪生推動發明了交流電的電刑椅,目的是證明交流電可以導致人死亡。滑稽的是,愛迪生本人還主張廢除死刑。雖然愛迪生最終沒能擊敗交流電的競爭對手,但是,電刑被美國法律接受了。經過多次利用犯人的實驗,愛迪生等人最終將電壓定為1780伏。第一個被電刑處死的是一名女子。以後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調整,現在美國電刑的技術標准為1900伏,7.5安培,但也有到2500伏電壓的。

三十五、注射刑。
機械的進步帶來了斷頭台;電力的發明帶來了電刑;化學帶來的毒氣刑;醫學和化學的結合又帶來注射刑,號稱是最溫和的死刑。這種死刑方式最早產生於美國,現在也被其它一些國家接受,包括中國。
美國是現在世界上死刑方式最多的國家,共有5種。一個現代國家有這么多合法死刑方式的,美國也是唯一一個。美國什麼事情都厲害。

D. 有沒有什麼與法國大革命和路易十六有關的故事 想作為班會主題

我勸你還是別提什麼法國大革命了 法國大革命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中最慘無人道的革命了
從1789年到1830年之間革命造成了法國非正常死亡人數上百萬人 法國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人死於這起革命 可謂人頭滾滾滾 法國大革命時期是法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路易十六本來是開明君主但是此人受自己妻子影響頗大 很多事得皇後說了算 皇後不贊成改革 終於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路易十六的最大特長就是研究機械裝置 特別是鎖 為近代的防盜鎖技術提供了豐富的理論

閱讀全文

與大革命這個機械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採用什麼方法可以避免鑄造缺陷 瀏覽:349
空壓機缸頭機油閥門漏油怎麼回事 瀏覽:656
寶馬新m4怎麼看渦輪儀表 瀏覽:383
什麼是心電機械分離 瀏覽:116
消防器材未按規定放置怎麼辦 瀏覽:293
溫室裝置設計 瀏覽:905
如何選擇白酒釀酒設備 瀏覽:440
美的製冷e4是什麼故障維修 瀏覽:793
皮帶機輸送設備主要有哪些危害因素 瀏覽:358
移動式電動工具多久保養 瀏覽:433
魅工具箱重啟 瀏覽:225
普桑改裝儀表有故障碼怎麼辦 瀏覽:25
理正工具箱可以算雙樁承台嗎 瀏覽:107
天然氣吸氣閥門怎麼使用 瀏覽:856
什麼時候使用法蘭閥門 瀏覽:654
機床廢鐵鎖是什麼樣 瀏覽:499
閥門是三角帶箭頭是什麼閥 瀏覽:138
萬向傳動裝置製作 瀏覽:281
電流裝置叫什麼作用是什麼原因是 瀏覽:978
大革命這個機械裝置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