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油菜色拉油的氫化
採用選擇性氫化法(溫度200℃、壓力41.37千帕)或非選擇性氫化法(溫度135℃、壓力413.69千帕)處理時,在蛇管氫化鍋中加入0.01%~0.2%的甲酸鎳或碳酸鎳,以促進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加氫而成飽和脂肪酸,使順式脂肪酸變為反式異構體,以增加油脂的硬化程度和抗氧化力,並改進油脂香味。如果採用一種叫考夫曼的氫化裝置,則可以低於100℃溫度下進行,加入40%的Miscella(一種油溶劑混合物),油連續通過催化劑(鎳),也可完成氫化過程。油脂中只有少量油酸存在,對油脂品質有所改進。
『貳』 氫化鉀的制備
鉀在300~400℃的氫氣流中生成氫化鉀。
制備氫化鋰的氫化裝置:
1:石英管;2:無縫鋼管;3:鐵制小舟;4:一端封閉的鐵制圓筒。
使用之前要除去1、2、3表面上的氧化物,為此可將裝置抽真空,並從5通入電解氫並用電爐長時間加熱。氫氣應經過五氧化二磷乾燥劑的預處理。
所需的金屬鉀應在二甲苯中熔融數次,以除去附著其上的石蠟油或高沸點烴類。首先通入H2將空氣趕盡,保持101.3kPa(1atm)的H2。將表面光潔的金屬鉀放在舟3中,套入圓筒4,再放入無縫鋼管2中,裝入管1。加熱石英管至300~400℃,使金屬鉀徐徐蒸發,此時即有細微的針狀結晶沉積在加熱爐兩旁。在進行反應的一天中H2氣流始終保持101.3kPa(1atm)。當壓力計式的活門7指示管中的壓力不再降低時,即打開管口6,在氫氣流中用鉑鏟將生成的氫化物刮到管8中,從磨口9處將管1拆下,塞住。從10處取口氫化鉀,放入密封瓶中保存。
『叄』 制葯過程中氫化反應的安全與環保
在制葯生產過程中,氫化反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在催化劑作用下氫分子與有機化合物的不飽和基團反應,產生一系列包括芳環加氫、氫解脫氮、氫解脫氧和烯烴加氫在內的反應類型。然而,這一過程並非毫無風險,氫化反應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火災危險性
氫氣在與空氣混合後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星或高熱時極易引發燃燒。因此,在室內使用或儲存氫氣時,需特別注意,避免氫氣泄漏後滯留在屋頂,形成不易自然排出的危險環境,一旦遇到火星,便可能引發爆炸。此外,氫化反應的原料和產物多為易燃、可燃物質,如苯、萘、環戊二烯、硝基苯等,而催化劑中部分如雷尼鎳,也屬易燃固體,存在自燃風險。
二、爆炸危險性
在加氫工藝中,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是主要的危險因素。加氫過程通常在高壓條件下進行,操作不當或事故時,設備可能因氫腐蝕而產生氫脆現象,導致強度降低,從而引發物理爆炸。而氫氣的爆炸極限為4%-75.6%,在裝置內混入空氣或氧氣時,極易引發爆炸。在某些特定工藝中,如一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原料和產品均為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泄漏時同樣可能引起爆炸。此外,反應溫度、壓力較低的工藝中,氫氣的爆炸風險主要源於其反應過程。
三、氫氣泄漏
加氫裝置的密閉性不佳或設備存在缺陷,可能導致氫氣泄漏,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增加爆炸風險。同時,加氫釜的攪拌故障、反應裝置的惰化不充分和接地較差等問題,均能引發靜電累積,進一步增大火災或爆炸的風險。催化劑的不當使用也可能導致變干,影響反應過程穩定性。
四、延遲響應
對於氫氣泄漏的處理,任何延遲響應都可能導致泄漏氫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遇到引火源時發生爆炸。因此,及時有效的泄漏檢測和響應機制是降低風險的關鍵。
五、安全解決方案
為應對氫化反應的安全挑戰,科學家們正積極研發更為安全、高效的連續化加氫工藝。微反應加氫技術的出現,為解決傳統釜式加氫工藝的不足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清華大學化工系在這一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已成功將微反應加氫技術應用於原料葯合成行業,實現了單套500噸/年的產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推出的全自動加氫反應儀,不僅具備液體和氣體的自動輸送和監控功能,還實現了壓力的自動調節,連接在線分析模塊,並全程由軟體控制,具備實驗內加氫工藝條件和催化劑的快速篩選能力。此外,該儀器的放大版還能實現通風櫥內的加氫產品公斤級定製生產,顯著提高了加氫反應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節能性。這些創新技術的引入,將推動制葯行業在氫化反應領域實現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生產過程。
『肆』 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名稱及圖片
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名稱有旋轉蒸發儀、催化氫化裝置、壓縮氣體鋼瓶等。
3、壓縮氣體鋼瓶。
在有機化學實驗中,有時會用到氣體來作為頃棚讓反應物。如氫氣、氧氣等,也會用到氣體作為保護氣,例如氮氣、氬氣等,有的氣體用來作為燃料,例如煤氣、液化氣等。所有這些氣體都需要裝在特製的容器中。一般都是用的壓縮氣體鋼瓶。將氣體以較高壓力貯存在鋼瓶中,既便於運輸又可以在一般實驗室里隨時用到非常純凈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