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械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 忽視安全措施進行機械檢修或檢查。例如,操作者未切斷電源、未掛上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便進進球磨機等設備進行維護,這種忽視安全的行為可能導致嚴重的事故發生。有時,由於誤判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臨時停電情況,也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即使設備已斷電,若未等待設備完全停止運轉,就進行操作,同樣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2. 安全裝置的缺失。一些機械的傳動帶、齒輪、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造成人體傷害的部位,沒有安裝完善的防護裝置。此外,人孔、投料口、絞籠井等部位缺少護欄和蓋板,也沒有警示牌,一旦人員疏忽接觸這些部位,便會引發事故。
3. 電源開關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的設計可能導致緊急情況下無法立即停車,或者多台機械的電源開關設在一起,容易造成誤操作,引發嚴重後果。
4. 機械設備的私自改造。一些企業或個人自行改造機械設備,卻不符合安全要求,這種行為增加了事故的風險。
5. 在機械運行中進行危險作業。如清理、卡料、上皮帶蠟等操作,在機械運行過程中進行這些作業,極大地增加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6. 隨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區域。作業人員未經允許進入采樣、幹活、借道、揀物等危險區域,這種行為可能導致意外傷害。
7. 非專業人員操作機械。不具備操作資質的人員上崗操作,或者未經授權的人員隨意觸碰機械,都可能導致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
2. 發電用煤機械採制樣裝置性能驗收導則內容簡介
《發電用煤機械採制樣裝置性能驗收導則》是一份重要標准,它源於SD 324-1989《刮板式機械取煤樣裝置技術標准》和DL/T 747-2001《發電用煤機械採制樣裝置性能驗收導則》的整合修訂。這份新的行業標准(DL/T 747-2010)與舊版本相比,進行了多項關鍵性改動:
首先,它顯著豐富了機械採制樣裝置的整機及各個部件的技術規格,為設備設計和製造提供了更為詳盡的指導。
其次,新增了煤流切割器(采樣器和縮分器)的切割速度測定方法,這有助於確保采樣過程的精確性和效率。
在檢驗方法上,整機的采樣精密度檢測方法得到了更新,同時增加了制樣系統精密度的測試,提高了數據的准確性。
此外,整機和采樣器、制樣系統的偏倚檢驗方法也被納入,而全水分損失檢驗方法也有所修改,這提升了測試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原有的縮分器縮分比檢驗方法和煤的最大水分適應性檢驗方法被取消,可能是為了適應新的技術進步或行業實踐需求。
總的來說,這份新的驗收導則為發電用煤機械採制樣裝置的性能驗收提供了更為嚴謹和全面的規范,對行業的標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3. 電廠輸煤系統主要有哪些設備組成
電機、減速機、液力偶合器、帶式輸送機、輸煤皮帶、橋式葉輪給煤機、回重車汽車衡、答空車汽車衡、入廠煤取制樣裝置、斗輪堆取料機、排污泵、沖洗卷盤箱、帶式除鐵器、盤式除鐵器、帶式除鐵器、起重設備、跟蹤除塵器、滾軸篩、碎煤機、犁煤器、皮帶采樣裝置、翻車機、活化給料機、清篦破碎機、螺旋卸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