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廠房內的消防栓是否需要定期檢測
消防栓,正式叫法為消火栓,一種固定式消防設施, 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絕助燃物、消除著火源。分室內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統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滅火器系統等。
廠房內的消防栓是否需要定期檢測
廠房內的消防栓需要定期檢測。根據《建築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建築消防設施應每年至少檢測一次,檢測對象包括全部設備、組件等,設有自動消防系統的賓館、飯店、商場、市場、公共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以及其他一類高層公共建築等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自系統投入運行後每一年底前,將年度檢測記錄報當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備案。在重大的節日,重大的活動前或者期間,應根據當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要求對建築消防設施進行檢測。
室內消火栓的檢查
1、檢查栓內配件是否齊備、完好,並填寫《消防栓檢查表》;
2、檢查栓門把手是否完好,栓門開關有無卡銷,鎖、玻璃有無損壞;
3、指示燈、報警按鈕、警鈴是否齊全,有無脫落;
4、栓門是否完好。
室內消火栓的保養
1、完成月保養中的所有內容;
2、開栓門檢查水帶有無破損、發黑、發霉現象。如有,應立即進行修補、清洗或更換;
3、水帶展開交換摺邊後重新捲起;
4、檢查水槍頭與水帶,水帶與水龍頭之間的聯接是否方便可靠,如有缺損應及時修復;
5、清除栓內閥門閥口附近銹渣,將閥桿上油防銹;
6、將栓內清掃干凈,部件存放整齊後,關上栓門。
發生火情的逃生方法
1、毛巾、手帕捂鼻護嘴法
因火場煙氣具有溫度高、毒性大、氧氣少、一氧化碳多的特點,人吸入後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神經中樞中毒,因此在疏散過程中,應採用濕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與手帕不要超過六層厚。
2、遮蓋護身法
將浸濕的棉大衣、棉被、門簾子、毛毯、麻袋等遮蓋在身上,確定逃生路線後,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沖出火場,到達安全地點,但注意,捂鼻護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3、封隔法
如果走廊或對門、隔壁的火勢比較大,無法疏散,可退入一個房間內,可將門縫用毛巾、毛毯、棉被、褥子或其它織物封死,防止受熱,可不斷往上澆水進行冷卻。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從而達到抑制火勢蔓延速度、延長時間的目的。
㈡ 火災中,最先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是什麼,是高溫熱浪還是毒煙
是毒煙。
毒煙才是火災中導致人們死亡的最大危險因素。濃毒煙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呼吸13分鍾就會導致死亡。而常用的建築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2.5%。
此外,火災中的煙氣里還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還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龍、羊毛、絲綢等纖維類物品燃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對人的威脅更大。
同時,火場中的濃煙和氣體還可導致人吸入性損失。某副主任委員表示:「吸入性損傷,就是指熱空氣、蒸氣、煙霧、有害氣體、揮發性化學物質中某些化學成分被人體吸入會造成呼吸道、肺實質的損傷,以及毒性氣體和物質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學中毒。」
新華網報道補充稱,輕度吸入性損傷多限於口鼻腔和咽部,臨床可見含炭粒的痰液,口腔紅腫、時有水泡,喉部常有輕微疼痛和乾燥感。中度吸入性損傷主要侵及咽、喉和氣管,常伴有聲音嘶啞,上呼吸道發紅、水腫。重度吸入性損傷往往傷及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產生氣道黏膜脫落、肺水腫、肺不張等現象,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
那麼,發生火災時該如何避免濃煙所帶來的危害呢?據新華網報道,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逃生中應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疏散中應用浸濕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溫、過濾作用。如遇大火封門難以逃生時,需浸濕毛巾、衣物等堵塞門縫,防止有毒氣體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