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動重合閘裝置是什麼
自動重合閘裝置是電力系統中一種重要的保護設備,它主要應用於輸電和配電線路。當線路發生故障,導致斷路器跳閘時,該裝置會在一個設定的時間間隔後自動嘗試重新合上斷路器。這種裝置的設計理念是基於大多數線路故障是短暫的,如雷擊或風害造成的故障,一旦斷路器跳閘,線路的絕緣性能通常能夠自行恢復。因此,通過自動重合閘,可以提高電力供應的可靠性。
在少數情況下,線路故障是永久性的,例如設備損壞或電纜故障。在這種情況下,自動重合閘裝置會動作,但隨後繼電保護會再次跳開斷路器以隔離故障點。這要求電力系統操作人員及時調查並排除故障,確保電力供應的安全穩定。
通常,自動重合閘裝置的動作速度越快,其效果越好。重合閘的最短允許間隔時間通常在0.15至0.5秒之間。這一時間與線路的額定電壓有關,因為電壓越高,絕緣材料的去電離時間越長。
自動重合閘的成功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線路的結構、電壓等級、氣象條件和主要故障類型等。根據中國電力部門的統計數據,自動重合閘的成功率一般可以達到60%至90%。
除了自動重合閘裝置,電力用戶還會採用另一種保護措施——備用電源自動投入。這一措施通常在0.2至0.5秒內完成,它能夠在不需要大量投資的情況下,顯著提高正常供電的可靠性,並為電力系統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2. 自動重合閘裝置簡介
自動重合閘裝置是一種特殊的電力系統設備,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斷路器因故障跳閘後,自動按照預先設定的條件進行重新投入。這種裝置的核心作用是增強供電系統的穩定性,提升可靠性。
在電力系統中,當電路出現短暫故障導致斷路器跳閘時,自動重合閘裝置會迅速啟動。它的存在極大地減少了因故障引起的停電時間,從而減少了停電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它也有助於提高電力系統的暫態穩定性,這意味著即使在故障發生後,系統能夠更快地恢復正常運行,減少了故障對電力輸送能力的影響。
此外,自動重合閘裝置還能夠增強線路的送電容量,允許電力公司在不影響系統安全的前提下,輸送更多的電能。這種智能化的保護措施對於保障電力供應的連續性和效率至關重要,是現代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謂自動重合閘裝置,是將因故障跳開後的斷路器按需要自動投入的一種自動裝置。電力系統採用自動重合閘裝置,極大地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減少了停電損失,而且還提高了電力系統的暫態穩定水平,增強了線路的送電容量。
3. 斷路器自動重合閘裝置的控制迴路設計
斷路器控制迴路原理83
第5章斷路器控制迴路;教學目的: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重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難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第一節概述;一、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開關設備,在正常運行時;斷路器一般由動觸頭、靜觸頭、滅弧裝置、操動機構及;1.按
第5章 斷路器控制迴路
教學目的: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
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復習舊課:操作電源概述、蓄電池組直流操作直流、硅整流電容儲能裝置直流系統、復式整流裝置直流系統、直流系統的絕緣監察與電壓監察裝置;
重 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難 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引入新課:
第一節 概述一、斷路器控制方式
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開關設備,在正常運行時斷路器可以接通和切斷電氣設備的負荷電流,在系統發生故障時則能可靠地切斷短路電流。
斷路器一般由動觸頭、靜觸頭、滅弧裝置、操動機構及絕緣支架等構成。為實現斷路器的自動控制,在操動機構中還有與斷路器的傳動軸聯動的輔助觸頭。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有多種,分述如下。
1.按控制地點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地點分為集中控制和就地(分散)控制兩種。
(1)集中控制。在主控制室的控制台上,用控制開關或按鈕通過控制電纜去接通或斷開斷路器的跳、合閘線圈,對斷路器進行控制。一般對發電機、主變壓器、母線、斷路器、廠用變壓器35kV以上線路等主要設備都採用集中控制。
(2)就地(分散)控制。在斷路器安裝地點(配電現場)就地對斷路器進行跳、合閘操作(可電動或手動)。一般對10kV線路以及廠用電動機等採用就地控制,可大大減少主控制室的佔地面積和控制電纜數。
2.按控制電源電壓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電源電壓分為強電控制和弱電控制兩種。
(1)強電控制。從斷路器的控制開關到其操作機構的工作電壓均為直流 110V或 220V。
(2)弱電控制。控制開關的工作電壓是弱電(直流48V),而斷路器的操動機構的電壓是220V。目前在500kV變電所二次設備分散布置時,在主控室常採用弱電一對一控制。
3.按控制電源的性質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按控制電源的性質可分為直流操作和交流操作(包括整流操作)兩種。
直流操作一般採用蓄電池組供電;交流操作一般是由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或所用變壓器提供電源。
二、對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
斷路器的控制迴路必須完整、可靠,因此應滿足下面一些要求:
(1)斷路器的合、跳閘迴路是按短時通電設計的,操作完成後,應迅速切斷合、跳閘迴路,解除命令脈沖,以免燒壞合、跳閘線圈。為此,在合、跳閘迴路中,接入斷路器的輔助觸點,既可將迴路切斷,又可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備。
(2)斷路器既能在遠方由控制開關進行手動合閘和跳閘,又能在自動裝置和繼電保護作用下自動合閘和跳閘。
(3)控制迴路應具有反映斷路器狀態的位置信號和自動合、跳閘的不同顯示信號。
(4)無論斷路器是否帶有機械閉鎖,都應具有防止多次合、跳閘的電氣防跳措施。
(5)對控制迴路及其電源是否完好,應能進行監視。
(6)對於採用氣壓、液壓和彈簧操作的斷路器,應有壓力是否正常,彈簧是否拉緊到位的監視迴路和閉鎖迴路。
(7)接線應簡單可靠、使用電纜芯數應盡量少。
三、控制開關
控制開關又稱萬能轉換開關,是由運行人員手動操作,發出控制命令使斷路器進行跳、合閘的裝置。發電廠和變電所常用的控制開關為LW系列自動復位的控制開關,有三種類型:
(1)LW2系列控制開關:是跳、合閘操作都分兩步進行,手柄和觸點盒有兩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的封閉式控制開關。此種開關常用於火電廠和有人值班的變電所中。
(2)LW1系列控制開關:是跳、合閘操作只用一步,其手柄和觸點只有一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的控制開關。此種開關常用於無人值班的變電所和水電站中。
(3)LWX系列強電小型控制開關:其跳、合閘為一步進行,近年來在各種集控台的控制和300MW以上機組的分控室中已被廣泛應用。下面以LW2型控制開關為例說明控制開關的結構及作用。
1.控制開關的構成
圖5-l是發電廠和變電所普遍應用的LW2-Z型控制開關的結構圖。左端是操作手柄,裝於屏前;與手柄固定連接的方軸上裝有5~8節觸點盒,用螺桿相連裝於屏後,如圖5-1(a)所示。圖5-1(b)是控制開關的左視圖,由圖可見,控制開關的手柄有兩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固定位置:垂直位置是預備合閘和合閘後;水平位置是預備跳閘和跳閘後。操作位置:右上方為合閘位置,左下方為跳閘位置。 圖5-1 LW2-Z型控制開關結構圖
(a)控制開關外形圖;(b)控制開關左視圖
控制開關的操作過程:
合閘操作:如圖5-1(b)示出手柄為預備合閘狀態,將手柄右旋30°為合閘位置,手放開後在自復彈簧的作用下,手柄復位於垂直位置,成為合閘後位置;
跳閘操作:先將手柄左旋至水平位置,即預備合閘位置,再左旋30°即為跳閘位置,手放開後在自復彈簧的作用下,手柄復位於水平位置,成跳閘後位置。
2.控制開關的觸點盒位置表
控制開關右端的數節觸點盒,其四角均勻固定著四個靜觸點,其觸點外端伸出盒外接外電路,而內端與固定於方軸上的動觸點簧片相配合。由於動觸點(簧片)的形狀及安裝位置的不同,組成14種型號的觸點盒,代號為1、la、2、4、5、6、6a、7、8、10、20、30、40、50,如表5-1所示。其中1、1a、2、4、5、6、6a、7、8型的動觸點是固定於方軸上隨軸
表5-1 LW2-Z和LW2-YZ型觸點盒位置表
轉動的,而後5種觸點
4. 論單片機的自動重合閘裝置設計的論文答辯自述模板
要這個自動重合裝置設備論文打自動模板
5. 自動重合閘裝置原理
自動重合閘裝置,是斷路器跳閘後無需人工干預即可迅速重新合閘的一種裝置。它在電力系統中廣泛應用於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當電路發生短路或過載等故障時,斷路器會迅速斷開以保護電路和設備,但隨之而來的停電可能會給用戶帶來不便。自動重合閘裝置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設計的。
自動重合閘裝置的工作原理是,當斷路器跳閘後,裝置會檢測到這一信號,並通過內部的電路進行判斷。如果故障是暫時性的,如短時的線路瞬時過載或瞬時短路,裝置會自動啟動重合閘程序,使斷路器重新合閘,恢復供電。但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如嚴重短路或設備損壞,裝置會鎖定斷路器在斷開狀態,防止再次合閘造成更大的損害。
自動重合閘裝置在電工圖中通常以特定的符號表示,例如符號「RC」代表重合閘裝置。在設計和安裝時,需要根據具體的需求和條件選擇合適的裝置,並正確連接電路。除了斷路器本身,還需要配合使用繼電器、時間繼電器等元件,以實現自動重合閘的功能。
在實際應用中,自動重合閘裝置還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重合閘的次數和時間間隔,以適應不同的用電環境。例如,可以設置為一次重合閘後,經過一定時間間隔再次嘗試合閘,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則不再進行重合閘操作。
總之,自動重合閘裝置通過其獨特的機制,在電力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還減少了停電對用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