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PC系統是做什麼用的
CPC(Computer Print Control)計算機印刷控制系統是一種可擴展式系統,由給墨量和套准遙控裝置CPC1、印刷質量控制裝置CPC2、印版圖像測讀裝置CPC3、套准控制裝置CPC4和CP Tronic(CP窗)自動監測和控制系統組成,
1-給墨量和套准遙控裝置CPC1。
(1) CPC1-01為基本控制裝置,它通過按鈕遙控給墨和套准,包括區域墨量、墨斗輥墨條寬度遙控裝置及軸向、周向套准裝置。為了便於控制,該供墨裝置沿墨斗輥軸向安裝了32個計量墨輥,把給墨區域分成32個小區域,每個計量墨輥的寬度為32.5mm,計量墨輥中間大部分做成偏心柱。通過微電機轉動計量墨輥,以改變計量墨輥和墨斗輥的間隙,便可調節該區域的出墨量。
(2) CPC1-02控制裝置採用光筆和按鈕進行墨量的整體快速和局部遙控調節,有儲存記憶功能。與CPC1-01相比,增加了存儲器、處理機、盒式磁帶和光筆。使用光筆可向存儲器中輸入相應區域的墨層厚度和墨條寬度,以備調用;盒式磁帶還可以存儲CPC3印版測讀裝置所提供的預調數據。
(3) CPC1-03控制裝置與CPC1-02相比,增加了隨動控制和隨動自動控制裝置。常與CPC2印刷質量控制裝置結合使用,聯用時光將CPC2裝置測定的每個區域的墨層厚度換算成給墨量調整值,並顯示在控制台的隨動顯示器上,再根據偏差值進行校正。從而快速、准確地達到合格印刷品的標准數值。
2-印刷質量控制裝置CPC2。
該裝置是利用質量控制條來確定印刷品質量標準的一種測量裝置。與CPC1-03控制台聯用,不僅可以縮短更換印刷品所需要的時間、減少調機的廢品,而且在印刷中,可通過計算機把實際的光密度值轉換為控制給墨量的輸入數據,以保證高度穩定的印刷質量。
CPC2裝置的同步測量頭在幾秒鍾之內對質量控制條的全部色階進行掃描,並將所測試數據(如實地密度、網點增大、反差、重影和墨色疊印、色調偏差和灰色度等)與預定的基準值比較,其偏差值通過CPC1-03裝置對印刷機各色墨斗進行調整。
CPC2裝置不僅能測試印張上的各種質量控制茶,而且能同時對印刷不同印件的數台印刷機進行質量控制。通過CPC2終端設備以對話方式將印件的特定信息存入軟盤,正式印刷時,只須8s便可將最大尺寸印張的測試結果顯示在屏幕終端。
CPC2-S質量控制裝置是用色度測量代替原CPC2的密度測量。它不僅能進行光譜測量和分光光度鑒定,而且能根據CPC測量條的灰色、實地、網點和重疊區計算出CPC1裝置的油墨控制值;印刷前可測量樣張或原稿的測量條,在印刷過程中可測量印品的質量控制條,並可將從原稿所測量的6種顏色直接轉為專色;與CPC1結合使用能最佳地滿足根據測量結果控制給墨量的要求。
3-印版圖像測讀裝置CPC3。
該裝置利用計算機控制的光電測童頭測定印版各墨區的油墨覆蓋面積,並將所測量的結果存儲在盒式磁帶上或列印輸出。印刷前,CPC1控制台調用盒式磁帶所存儲的印版測定值和其他數據,並通過CPC1-02(或CPC1-03)把這些數據轉換成計量墨輥和墨斗輥間隙的調節值,實現了墨量的自動領調,並縮短了預調時間。
4-套准控制裝置CPC4。
該裝置是CPC專用套准測讀控制器,用於測量印張周邊和橫向套准偏差,自動進行套准調節,並且可以顯示、存儲和列印輸出測定結果。測量時,把CPC4裝置放在印品上,可測出十字線套准誤差並進行記錄,然後把CPC4裝置位於CPC1控制台的控制板上方時,只需操作按鈕就可以通過紅外線將存儲的數據傳給CPC1,而通過CPC1遙控裝置驅動步進電機,把所有的印版滾筒調到計算的位置。
5-自動監測和控制系統CPTronic
CP Tronic是海德堡公司繼CPC系統之後推出的一個模塊化集中控制、監測 和診斷系統。不僅能代替傳統的機電式控制系統而且能處理和存儲印刷機的操作及生產數據;控制和監測整個印刷機(包括輸紙、收紙、輸墨、潤濕裝置和印刷機組以及其他輔助設備。 如紙張的定位、傳遞,吸氣輥的速度、牙排叼紙牙的張開點、塗布液及墨量的控制和調節,潤版過程的控制和監測等;顯示和查詢有關數據和信息。
1-CP窗具有預選擇、運行狀態(實際值)顯示,故障診斷和維修信息指示等功能。
①控制台上有4個監控層面,可根據所需要的功能進行選擇,並可輸入與作業有關的調定值,包括膠印機的速度、預定的印數、潤濕液量和清洗時間等;
②實際值的顯示可使操作工人及時並清楚了解印刷生產過程中的實際運行狀況以及印刷作業進度,必要時也可在印刷過程中直接進行人工調節,此時預選擇功能不會受影響,在操作程序中會自動實現有關的凋定值;
③當發生調定錯誤或意外故障時(如防護板打開、紙張定位不準等),CP窗的監控系統會立即向控制台發出信號,並在顯示器上准確指出故障類型和有關部位以及故障發生的原因;
④根據顯示器上的檢測項目、代碼及各部件的狀態,可以准確無誤地確定維修部位和維修方式,以便進行迅速維修。
2-CP窗還能控制自動更換、夾緊印版裝置,自動調節紙張輸紙、收紙及定位部件,自動運送和更換紙堆.
①Preset預設輸紙器(飛達)裝置:在CP窗控制台輸入紙張尺寸和厚度後,可完成全自動調節印張尺寸規格的預調操作。在輸紙器上,預調裝黨會使吸氣頭、橫向導紙板、壓紙滾輪和側規自動移向正確的位置。未對齊的紙張以及主給紙堆和備用紙堆的橫向位置會自動進行校正。印刷壓力和前規蓋板的高度會自動調節,以配合新的紙張厚度。在收紙台,橫向齊紙板、幅面尺寸限位器和吸氣輥、噴粉器等輔助裝置也會重新調整。
②Autoplate自動裝版裝置:依靠壓縮空氣打開版夾,然後用強力彈簧關閉,把印版緊緊地固定就位。換版時,先以按鈕指令使印版滾筒轉到適當位置,然後把印版前緣裝入印版滾筒的套准系統中,按下按鈕使前線的版夾緊密閉合,印刷機使印版在受壓狀態下向前轉動,直到把印版後緣壓入滾筒後緣的版央內。整個操作是自動進行,不需要使用工具,也不需要重新拉緊。紙張的變形可藉助於對開式尾緣版夾加以補償。
③Multiplate復式換版裝置:採用CP窗的按鈕指令,可在4min內全自動更換六色速霸膠印機的所有印版。
④Nonstop不停機紙堆自動更換裝置。
⑤Autopile全自動紙張輸送裝置。
6-CPC和CP Tronic的連接。
海德堡膠印機CP窗和 CPC系統連接後,可實現印刷過程的全自動控制。
①印刷作業准備:油墨預調、預選擇、程式控制油墨量輸入、給墨量與套准遙控、潤濕液量輸入、自動套准控制、印刷紙張尺寸和紙張厚度的輸入、輸紙與收紙機預調、印張傳送控制等。
②正式印刷過程式控制制:紙張輸送及定位控制、自動套准控制、光譜彩色測定與灰色平衡、中心控制與診斷、整機監控等。
③更換作業控制:墨輥自動清洗、橡皮滾筒自動洗滌、滾筒壓力遙控調節、輸紙機上與收紙機自動調節、定位部件自動調節、自動裝版,以校樣的測量條為基準值控制印品質量等。
④功能與維修診斷:故障診斷、自動集中潤滑、預防性維修、可互換印刷電路板、電話維修服務等。
㈡ 膠印技術的膠印技術的發展歷史
1904年,德國的卡斯帕·赫爾曼先生正在嘗試對石版印刷技術進行改進,試圖通過無數次實驗找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而美國人艾拉·華盛頓·魯貝先生則是偶然間介入這一研究工作的。在一次印刷工作中,艾拉·華盛頓·魯貝注意到有一張紙在印刷過程中沒有按正常路線行進,他試著在這張紙的正背面都印上圖案,圖像先從印版傳到壓印滾筒的橡皮布上,再印到紙上。意外的情景出現了:這種間接壓印方式產生出了更高印刷質量的產品,充滿彈性的橡皮布表面將油墨更加均勻地傳遞給紙張。由卡斯帕·赫爾曼和艾拉·華盛頓·魯貝同時開發出的印刷方式誕生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膠印的由來。他們分別設計了單張紙膠印設備,但並沒有立刻商品化。直到1912年,世界上第一台輪轉膠印設備Universal面世,速度達到 8000印張/小時,膠印機真正為世人認識。
20世紀20年代,曼羅蘭、高寶、小森等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單張紙、捲筒紙膠印設備。並與相關公司,通力合作開發了各種帶有遞紙單元、製冷單元、折頁和滾筒乾燥組件等的自動化印刷設備。
1932年,高寶(拉德博伊爾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四色單張紙膠印機——Planeta-Deca,使膠印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20世紀50年代,印前技術層出不窮,並快速發展,照排機的出現,首次打破了活字排版540年印刷歷史而出現數字圖文排版形式,尤其是1954年第二代照排機的出現,使排版技術再上一台階。1956年,預制感光版(PS版)和製版設備的出現,使膠印技術如魚得水,同時膠印技術的需要顯著增長。20世紀50年代,曼羅蘭、高寶、小森、秋山等相繼開發出自己的雙色和四色膠印設備。
20世紀60年代,印刷過程中的水墨平衡問題成為膠印技術發展的關鍵。發明了酒精潤版液,自1960年出現達格倫連續潤版系統後,膠印開始達到凸版印刷所達到的清晰水平,並與成熟的凸版印刷爭奪市場。
20世紀70年代,商業印刷開始大力發展,印前技術(彩色印前系統)向自動高端分色技術和整版排版設計系統發展,逐步告別照相分色法和手工分色法,使彩色圖像更易傳輸且實現「所見即所得」。盡管彩色印前系統的價格昂貴,不能在印刷廠廣泛使用,但已能斷定它是膠印印前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20世紀80年代中期,印刷廠已經開始利用計算機控制印刷流程,這個時代的膠印機大都實現了傳墨、潤版、調整套准和閱讀印版自動化等,簡化了操作並提高了印刷效率。計算機在膠印中的應用及膠片輸出機的問世,大大提高了膠印機工作效率。80年代推出的膠印機中很多都帶油墨遙控系統、由電腦控制的預上墨系統、潤濕單元控制、無酒精潤版、色彩控制系統、翻轉裝置等。
直接製版系統(CTP)的誕生對膠印技術來說是最重要的貢獻,使膠印機的工作效率和應用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膠印機自動化程度更高,數字技術的應用也更加廣泛。這個時期的亮點要數在Print91芝加哥印刷展上Presstek和海德堡聯合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在機直接製版印刷機——GTO-DI,代表了短版膠印未來的發展方向。在IPEX98上,海德堡速霸SM 74DI直接成像膠印機首度展出便轟動全球。今天看來這些配置已不再新鮮,但在當時它可以與激光列印機媲美,滿足按需彩色印刷需求,以至在drupa2000上,眾多的印刷機製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DI解決方案。1997年,高寶推出的世界上首台完全採用無軸技術的商業輪轉膠印機——Compacta215也是輪轉膠印機發展的重要突破,之後無軸技術在輪轉膠印機中廣泛應用。
㈢ 凹版印刷機電腦套色系統有哪些凹版印刷機自動套色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一 電腦高速凹版印刷機與普通凹版印刷機的區別
你這個問題太龐大,簡單的說電腦高速凹版印刷機是在工業計算機控制系統主控下控制放料、印刷,乾燥、收料四個主要組成部份。
電腦高速凹版印刷機採用彩色高解析度觸摸屏和先進的控制軟體,定時顯示各種運行參數及生產數據。使用計算機對整機的收放卷張力及各牽引輥的速度同步實現控制。採用全自動電腦套色控制器實現全過程1a動初對版,低速記憶對版,高速自動對版。實現張力控制及速度同步功能,並具有換卷預動及高速自動接膜功能。乾燥系統配置密閉式雙迴流乾燥箱,高效節能符合環保要求,採用了大量氣動系統自動控制。
如果你想徹底掌握電腦高速凹版印刷機使用理論,建議你去買本「現代凹版印刷機使用與調節」研讀一下,要徹底掌握電腦高速凹版印刷機操作技能,那要到有電腦高速凹版印刷機的印刷公司去研習一段時間才行。
二 凹版印刷機自動套色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網路有很多套色系統的論文,如看不太懂就查找dy950a電腦自動套色系統說明書,很好懂的
三 凹版印刷機的套色原理和張力控制原理
1. 張力區的劃分凹印機的張力區可劃分為3個區:開卷張力區、印刷張力區和分切張力區。開卷張力區包括捲筒紙紙芯軸到導向組中送紙張力輥之間的張力控制;印刷張力區包括導向組中送紙張力輥到印刷組中出紙張力輥之間的張力控制;從印刷組出紙張輥到分切張力輥之間為分切張力區。對於沒有分切組、僅有復卷組的凹印機,其分切張力區包括從紙張力輥到復卷軸之間的區域。2. 張力區的控制原理開卷張力區的張力控制主要是由開卷機完成的。張力控制是開卷機的一個主要功能,所以該張力區的控制原理與開卷機的工作原理一致,由離合器、張力輥和張力控制器組成閉環控制系統。印刷張力區是凹印機張力控制系統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印刷套准精度的關鍵。該張力區的張力控制採用差速原理,系統通過控制送紙張力輥與出紙張力輥的運轉速度,來調整紙張的張力。目前,大多數凹印機的送紙張力輥均與印刷機運轉速度同步,出紙張力輥軸端與步進電機相連,以此實現差速控制。分切張力區的張力控制也很重要,如果由於張力不穩定而達不到分切精度,就會出廢品。為此,該張力區一般採用與印刷張力區同樣的控制方式。其基本速度為印刷組也紙張力輥的運轉速度,分切組出紙張輥的軸端與步進電機相連,實現差速控制。
關於凹版印刷,建議你去PP論壇,裡面都是做凹版印刷機和凹版印刷的業內人士,說不定他們能幫助到你,我就在裡面交了很多朋友,受益匪淺。希望採納,我是真心幫助。
四 大家好!今年廠買了台浙江強大電腦凹版印刷機!st2000f自動套色控制系統!怎麼操作!謝謝
去官網下載使用說明書
五 誰知道,凹版印刷機電腦套色系統供應商啊,可以幫忙安裝的。最好不需要單獨的主機的,那樣成本會低點。
請問你需要哪裡的機子?深圳的行不行的,深圳田樂印刷公司http://www.sztljx.com/這個你看看,裡面有詳細的參數和圖片。
六 凹印印刷機套色不準和套色不牢原因和解決辦法,謝謝
凹印印刷機套色不準和套色不牢原因和解決辦法:
一、紙張在印刷中收縮嚴重,造成套印不準。紙張是紙業印刷不可缺少的原輔材料之一。由於受外界溫度、濕度的影響,加上印刷車間溫、濕度控制不當,對紙張干濕性產生一定影響。印刷時各色組烘乾箱溫度設置過高,紙張嚴重收縮,各色組套印識標產生不同程度偏差、跳動,致使套印「露白」,電腦自動跟蹤套印系統接收的顏色感光信號強弱不同,未能把套印識標鎖定在特定位置,造成套印偏差,影響印品質量。一般處理方法是保持印刷車間恆溫恆濕,適當降低烘乾箱溫度。
二、壓印輥控制壓力不平衡,造成跳動,影響套准。此現象的出現先排除人為因素(如裝卸壓印輥時位置未完全吻合,出現偏差)。造成壓印輥兩端壓力不平衡,氣路系統漏氣是一個主要因素,造成連接壓印輥兩端的氣缸,因氣壓不足或兩端壓力調節不平衡而未能使壓印輥在印刷時保持恆定,產生上下跳動,時間長時造成壓印輥外周變形,紙張拉力松緊不定,產生套印不準。處理方法是檢查氣路系統,確保氣路不漏氣,並更換漏氣的氣動元件和更換新的壓印輥,使壓印輥與印版在印刷時吻合順暢。
三、跟蹤電眼自身問題造成套印不準。跟蹤電眼是一種感應式光電感測器,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感應印刷識標上顏色,把反射加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經模/數轉換電路處理,把數字信號送到電腦進行定位跟蹤。如果電眼與印刷識標之間距離太遠,電眼聚光點未正對印刷識標,電眼外鏡面紙粉覆蓋,電眼內發光燈光燒壞,都會造成信號變弱或無光信號返回,致使電腦套准系統跟蹤緩慢、失靈,未能及時糾正套印偏差,使到印品出現套印不準現象。一般處理辦法是清潔電眼鏡面,調節紙與電眼間距離並正對印刷識標,如果發現電眼發光燈泡燒壞,及時更換,同時仔細觀察電腦套印波形,直到印刷色相內十字識標穩定為佳。
四、送紙張力設置不當或張力裝置發生故障。凹印機色組較多,走紙距離長,為確保輸紙穩定,一般在入紙口和出紙口設置了一套張力緩沖裝置。根據紙張的不同特性(如紙張厚、薄;干、濕度;環境溫度、濕度等)而設置張力大小,如果張力參數設置不當,或張力裝置發生故障,將會造成銅版紙在印刷時出現左右晃動,印刷色相十字識標不能保持在有效范轉內,會使套印標左右不停跳動,印品出現偏差。一般處理辦法是根據銅版紙特性設置好輸紙張力參數值,使銅版紙能穩定輸送為佳,如果是張力裝置發生故障,找電氣技術人員維修。
五、自動套准跟蹤系統部分環節失控或不工作。自動套准跟蹤系統把來自跟蹤電眼的光信號經電腦分析處理,把處理後的控制指令輸送到各印刷色組的套准控製版,使控制指令轉換成電信號發送到與之對應的套准馬達,進行自動調整套印偏差。在工作中某一環節出現故障都會使套准馬達失控不停轉或不工作,未能及時糾正印品偏差,造成套印不準。一般處理辦法是逐個環節進行檢查,直到找出問題所在,造成自動套准跟蹤系統失效,大部分情況是套准控制板自身故障引起,但不排除套印馬達自身存在問題。為進一步確定問題是否出在控制板,可用一新控制板或用別的色組上控制板互換,進行測試即可找出問題所在,如控制板正常,則問題出在套印馬達,修理馬達即可。
六、傳動齒輪與版軸未鎖緊,致使印版滾筒發生移位。凹印機各色組都有一套獨立的鎖定裝置,使版軸與傳動齒輪相連接,此鎖定裝置一旦未鎖緊,將導致印版滾筒在高速運轉時因版軸未鎖緊而出現前後移動,造成套印不準。處理方法是檢查鎖定裝置是否損壞,傳動齒輪與版軸是否出現滑移,並加以鎖固。
七、套色不牢就是掉色,屬於材料之間不匹配,需要改用匹配的材料。
七 凹版印刷的電腦對色操作說明
首先糾正一下目前凹版印刷機還沒有電腦對色系統,你所提到的調整波浪線,應該是波線,捉波線是自動套準的自動系統,也可以講自動套色系統,但不是對色系統,印刷行業講的對色是校對印刷品的色相,如有問題可以交流。
八 凹印 套色
目前,凹版印刷已廣泛應用於食品、葯品、香煙等的包裝印刷。在凹印印刷中,套印不準是常見的印刷故障之一,在印刷工序的材料消耗中,套印不準佔了較大比重。所以,為了節約材料,提高產品合格率,准確套色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從事凹印套准工作中,對影響套色的常見因素進行了簡單的總結,現與大家共同交流。
對於高速的凹版印刷,大多數凹印機都採用了自動套准控制裝置。套准控制系統是凹版印刷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對印刷品各色組的套印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檢測和調節。套准控制裝置主要由光電掃描器、橫向套准調節機構和縱向套准調節機構等組成,對套印誤差的跟蹤、檢測,主要由光電掃描器來完成;套印誤差的調節則由橫向套准調節機構和縱向套准調節機構共同來完成。驅動電機通過控制縱向套准調節機構、驅動補償輥來改變印刷路徑的長度或改變版輥的相位,從而實現縱向套准調節。橫向調節則是根據檢測的誤差來調節版輥的橫向相對位置。
1.設備精度因素
設備本身的機械製造精度和設備所使用的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的精度是影響套准精度的決定性因素。如:牽引輥、導輥等的加工精度。另外,設備安裝精度對印刷套准也有重要影響,如:導輥的平行度和水平度等。所以,要獲得高精度的套准,必須要首先保證印刷設備達到足夠的精度,同時,還要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檢修,保證設備運轉在最佳狀態。
2.套准控制裝置因素
只有套准控制裝置正常工作,才能保證印刷套准。如果其中的任一組成部分出現故障,都會引起套印不準。如:開關沒有接通;電眼位置偏離檢測位置或沾有雜物;瑪克線太淺;磁性感測器有問題;套准系統存在機械故障……如果出現套印不準現象,就要對上述可能存在的故障進行逐一檢查、排除。
3.承印物張力因素
印刷過程中,承印物張力變化范圍小,套印精度就容易控制。反之,如果張力變化頻繁,無規律可循,則會嚴重影響套准精度。所以,在設定合理的張力後,還應保持最小范圍的張力波動,即保持張力的穩定。而造成張力不穩的主要因素有:自動張力控制系統的部件損壞;氣壓不穩;溫度、濕度的變化;運行過程中速度的變化;承印物與導輥之間摩擦系數的變化;承印物厚薄的變化;接卷時引起的放卷部分的張力波動……明確了這些因素,我們就應在實際操作中盡量避免或者減少此類因素的影響,從而達到准確套印的目的。
4.印刷版輥因素
印刷版輥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印品的質量,而印版的加工精度是影響套準的主要因素之一。①瑪克線:瑪克線是套准系統的信息來源,它記錄著橫向套准和縱向套準的相關數據信息。在印刷過程中,套准系統根據瑪克線位移的變化量對印品的套印進行調節。所以,印版必須保證瑪克線的位置准確,若超出了可調節的誤差范圍,就會影響系統的自動跟蹤套准,從而達不到准確套印的目的。②版輥直徑必須按規定呈遞增狀態。一般情況下,我們公司採用的印刷版輥直徑差為0.02mm。在加工印版滾筒時,必須嚴格地按照要求將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同時裝版時應嚴格按照設計版序安裝,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套准偏差。③印版滾筒的動平衡:印刷版輥的動平衡誤差較大,會導致承印物張力變化無規律,並不同程度地改變印刷路徑長度,從而導致套印不準。所以,我們要求制廠對每根滾筒都要檢測其動平衡,以免對印刷造成更大的麻煩。④版輥的安裝精度:裝版時,必須確保滾筒兩端錐孔和固版錐頭清潔,不能黏附油墨或其它雜質,否則會影響安裝精度。裝版完畢,應用手試轉滾筒是否靈活、是否有松動現象。
5.材料因素和環境因素
①印刷材料包括承印紙張和印刷油墨。承印紙張荷葉邊、邊緣不整齊、卷內接頭、卷芯偏心等都會引起一定的張力變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套准。油墨顏色會影響自動套准系統的跟蹤靈敏度,套印標記顏色不同,光電掃描器接收到的反射光線的強度就不同,相應的脈;中高度也就不一樣。墨色深則脈沖峰值較大,墨色淺則脈沖峰值小。黃色墨因其顏色淺,反射光線強,形成的脈;中峰值較小,在實際印刷中較難跟蹤。對於淺色油墨,雕刻套印線時應予注意。②環境的溫度、濕度不合適,會導致承印物變形、起皺等,從而影響套印質量。
九 印刷機套色
無錫普賽的套色系統不錯的,相對國內來說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不但有套色,如果LZ需要張力控制等印刷機配套軟硬體,普賽的相當不錯。
十 簡述凹版印刷機自動套准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
您好,我從事薄膜生產多年,印刷是我的下游而且很熟悉,很適合解答。
自動套准控制系統是由電子控台、掃描器、脈沖發電器、修正電機、中繼電纜和接線盒組成。
工作原理為:首先按走線方向將基材穿好,然後啟動電機,基材在動力牽引機構的連續牽引下,進入第一色印刷組進行印刷,印刷後利用電熱烘箱產生的熱風對其印刷表面進行乾燥,使印刷油墨中的溶劑充分揮發,重復幾次,最後利用收卷裝置對印刷成品進行收卷,完成。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