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應急疏散門的設置原則是什麼
應急疏散門的設置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這是為了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們可以迅速、無障礙地通過疏散門逃離危險區域。
疏散用的門不應採用吊門、水平推拉門,嚴禁採用旋轉門:這些類型的門在緊急情況下可能會阻礙疏散,因為它們的開啟方式可能不夠迅速或順暢。
疏散門開啟時,門扇不應影響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寬度:這是為了保證疏散通道的暢通無阻,確保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快速、安全地撤離。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疏散門設置要求:如觀眾廳的入場門、太平門等,不應設門檻,且緊靠門口1.4米內不應設置踏步。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在緊急疏散時造成人員絆倒或擁堵。
疏散門嚴禁上鎖:這是為了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們可以無障礙地打開疏散門進行逃生。
太平門宜裝置自動門閂: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內部人員隨時可以推動把手或依靠人力把門開啟,從而確保在緊急情況下疏散門的快速開啟。
Ⅱ 末日逃生艙的不同理念的逃生倉
2007中國國際工業博會在新國際博覽中心第一次展出了這種逃生倉,其外觀類似野營帳篷。
這個逃生倉是「突發性重大災難現場應急救治設施研究」成果之一。應急逃生倉折疊起來大小僅有一平方米左右,重約10公斤。但在緊急情況下,只要一拉逃生倉旁邊的充氣裝置,20秒鍾左右氣體就能充滿逃生倉的「骨架」,讓逃生倉變成一個能容納10個人的「避難所」。人群中突然出現急需隔離的病人,也可使用這種逃生倉。
為了防止有毒氣體侵入,逃生倉的外殼上有多種塗層,這些塗層能夠過濾掉沙林毒氣、氯氣、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保證倉內避難者的安全。此外,通過送風和換氣系統,逃生倉內將一直保持空氣流通,其中的蓄電池能保證4-6個小時的運轉。
逃生倉內的氣壓可以靈活調節,當逃生倉外部充滿有害氣體時,正壓模式可以防止有害氣體進入;當倉內需要隔離傳染病患者時,則可以用負壓模式防止病菌傳出。 一位網友的一種帶降落傘的客機逃生倉的設想。將乘客的坐椅設計成一個帶降落傘的簡易逃生倉,固定在軌道上,平時是躺開的,作為乘客的坐椅,當遇到危急情況時,自動閉合成一個密封、增壓、保暖、增氧的簡易逃生倉,用一至二分鍾的時間使飛機里外氣壓一致,並打開飛機尾門,松開簡易逃生倉的固定扣,並使其依順序向尾門滑去,拋離機倉,並自動打開降落傘。設計約半秒鍾拋離一個逃生倉,現在的客機速度極快,半秒鍾已經飛得很長的距離,所以雖然隔約半秒鍾的時間拋離一個逃生倉,但是相撞的可能性也很小。逃生倉需要有GPS導航系統以及無線電,降落後便於求救,減小救援難度。另外還要配有一定量的壓縮食物和飲用水。這套逃生系統要配備獨立的應急電源,以免受電力中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