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實驗室通風櫥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使用的時候人站或坐於櫃前,將玻璃門盡量放低,手通過門下伸進櫃內進行實驗。由於排風扇通過開啟的門向內抽氣,在正常情況下有害氣體不會大量溢出。
通風原理
無管通風的通風櫃不需要外連管道,不污染外部環境,而且對實驗室溫度影響小。但缺點是必須定期更換過濾材料,實驗者接觸有害氣體的可能比使用抽氣通風櫃大,而且因為多裝的排風扇離實驗者很近會造成噪音。
這類通風櫃有如下過濾程序:用泡沫塑料前過濾除塵,用活性炭過濾,吸附掉很多化學物質。但氨和一氧化碳需要其他的特殊過濾裝置才能除掉。前過濾的材料平均能使用6個月,活性炭層平均2年,但具體壽命要由使用情況而定。
全通風的通風櫃將櫃內空氣抽到別處,經適當處理後排散到大氣中。這類通風櫃比無管通風能更有效地除去實驗室有害氣體,噪音小,而且維護簡單。缺點是要安裝專用的排風管道,在室內外溫度不同的情況下可能妨礙實驗室維持恆溫,而且對環境衛生不利但是可以設計補風系統,針對此類型通風櫃,然風機抽走的是室外的空氣而不是室內製冷或者制熱的空氣。從而做到減小能耗,低碳環保。
通風櫥,又稱煙櫥或通風櫃,是實驗室,特別是化學實驗室的一種大型設備。用途是減少實驗者和有害氣體的接觸。完全隔絕則需要使用手套箱。
通風櫥是保護人員防止有毒化學煙氣危害的一級屏障。它可以作為作為重要的安全後援設備,像在化學實驗過程失敗,化學煙霧、塵埃和有毒氣體產生時有效排出有害氣體,保護工作人員和實驗室環境。
㈡ 這幾個防倒吸裝置的原理是什麼
1、懸空式:這種裝置特點是導管沒有插入吸收液中,而是懸於上方,利用易溶於吸收液的氣體下沖動力使氣體被吸收,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2、倒立漏斗式:這種裝置可以增大氣體與吸收液的接觸面積,有利於吸收液對氣體的吸收。當易溶性氣體被吸收液吸收時,導管內壓強減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於漏斗容積較大,導致燒杯中液面下降,使漏鬥口脫離液面,又流回燒瓶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3、肚容式:當易溶於吸收液的氣體由乾燥管末端進入吸收液被吸收後,導氣管內壓強減少,使吸收液倒吸進入乾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質量大於乾燥管內外壓強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燒杯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這種裝置與倒置漏斗式很類似。
(2)西城實驗室抽氣裝置擴展閱讀:
防倒吸裝置的作用:
因為有的裝置可能會產生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像氯氣氨氣,這些氣體會增大壓強,讓最後的液體倒吸進入前面的裝置中,如果不防倒吸可能會發生爆炸。這種裝置可以將液體吸入漏斗,然後燒杯中的液面下降,被吸入漏斗中的液體又重新進去燒杯中,達到了防倒吸的目的
化學實驗中常見的防倒吸裝置
布氏漏斗是實驗室中使用的一種陶瓷儀器,也有用塑料製作的,用來使用真空或負壓力抽吸進行過濾。
普遍認為發明者為19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愛德華·比希納,事實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學家Ernst Büchner發明的。形狀為扁圓筒狀,圓筒底面上開了很多小孔。下連一個狹長的筒狀出口。
使用的時候,一般先在圓筒底面墊上濾紙,將漏斗插進布氏燒瓶上方開口並將介面密封(例如用橡膠環)。布氏燒杯的側口連抽氣系統。
然後將欲分離的固體、液體混合物倒進上方,液體成分在負壓力作用下被抽進燒杯,固體留在上方。常用於有機化學實驗中提取結晶。這種情況的過濾完成後,還可以在上方用少量純溶劑來洗掉結晶表面的雜質。
㈢ 如何檢驗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的氣密性
搜一下:如何檢驗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的氣密性
㈣ 化學實驗室通風一般有哪些要求呢
化學實驗室通風系統尤為重要,為了實驗室人員的安全工作,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版很多方權面,所以我們再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注意這些。
實驗室通風的要求如下:
①實驗室通風要求新風全部來自室外,然後100%排出室外,通風櫃的排氣不在室內循環.化學實驗室換氣要求每小時大於10次,實驗室無人時換氣可減少為6次.實驗室通風櫃設計數量要足夠,並且不作為唯一的室內排風裝置,儀器室或產生危險物質的儀器上方設局部排風系統
②實驗室的補風一部分來自空調系統直接送入實驗室的新風,這部分新風根據實驗室排風量的變化而變化;另一部分通過空調系統送入非實驗室區域的走道、房間再通過實驗室的門縫補給.實驗室的負壓通過送、排風風量和送排風口的布置來實現,氣流組織從辦公、管理用房、內走道、到產生危險物質的實驗房間.
③通風櫃的位置布置在遠離空氣流動、紊流大的地方,遠離行走區域和空氣新風區.新風從遠離通風櫃的方引入,空氣流動路徑遠離通風櫃.
在使用期間如果發現通風系統沒法排除味道,我們需要及時通知檢修人員。
㈤ 實驗室通風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1. 通風櫃是實驗室,特別是化學實驗室中常見的大型設備,主要用於減少實驗者與有害氣體之間的接觸,如需完全隔絕,則需要使用手套箱。
2. 傳統通風櫃通常由木材製成,而現代通風櫃則多採用塗有環氧樹脂的鋼材製造。它們的尺寸多樣,寬度涵蓋1000、1200、1500、1800和2000毫米等規格,深度在700-900毫米之間,高度則在1900-2400毫米之間,可容納1-3人同時工作。
3. 通風櫃通常安裝在牆壁上,前方配備可上下移動的透明門(通常為玻璃),門的開啟高度通常為100-600毫米。門後是實驗操作的工作面,配備有水管、下水道、電源、真空泵、氣路管線等實驗所需的介面,並設有帶保護罩的照明燈。
4. 通風櫃內的空氣由前上方的排風扇抽走,經過管道排放到外部環境(稱為全通風),或者過濾後重新循環使用(稱為無管通風)。當排氣量不足或前方玻璃門開啟過大時,通風櫃會發出警報,提醒操作者注意。
5. 通風櫃內部的排風扇速度和照明燈都可以通過開關調節。在使用時,操作者應站在或坐在櫃前,將玻璃門盡量降低,然後通過門下方的空間進行實驗操作。排風扇通過開啟的門向內抽氣,從而在正常情況下防止大量有害氣體溢出。
6. 無管通風的通風櫃不需要外連管道,對外部環境的污染小,對實驗室溫度的干擾也較小。但需定期更換過濾材料,且實驗者接觸有害氣體的風險較使用抽氣通風櫃的情況高,同時由於排風扇靠近實驗者,可能會產生噪音。
7. 全通風的通風櫃將櫃內空氣抽出並排放到外部環境中,經過適當處理後再散布到大氣中。這種通風櫃能更有效地去除實驗室內的有害氣體,噪音較小,維護簡單,但需要安裝專用的排風管道,並且在室內外溫差較大的情況下可能影響實驗室的恆溫,對環境衛生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8. 一些特製的通風櫃在通風管道或櫃內裝有水洗裝置,以去除積累的化學物質。還有的通風櫃內部裝有真空裝置,這可以避免使用手套箱,同時還能處理對空氣和水汽反應劇烈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