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探究燃燒的有關條件,小紅設計的實驗如右圖所示,在裝置A中通入氧氣,觀察到白磷______.把A裝置放入B
裝置A未放入B裝置的熱水中時,白磷的溫度低於其著火點,此情況下即使有充足的氧氣也無法發生燃燒,此時裝置A中的白磷無任何變化;
故答案為:無變化;
「把A裝置放入B的熱水中,先不通入氧氣」,此時因沒有燃燒所必須的氧氣,白磷的溫度雖然超過其著火點,燃燒仍然不能發生;
故答案為:不燃燒;
其他不變,通入氧氣,此時裝置A中的白磷在溫度已達著火點時與氧氣接觸,白磷會燃燒起來;故答:燃燒;
根據以上白磷先因溫度未達著火點不能燃燒,後又因未與氧氣接觸而不能燃燒可推斷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滿足: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故答案為: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白磷不能燃燒的狀況也就是滅火所要達到的狀況,溫度未達著火點白磷不能燃燒,因此滅火時設計把溫度降低至著火點以下即可達滅火的目的,同樣,不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滅火時隔絕與氧氣接觸即可滅火;
故答案為:隔絕空氣,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貳』 下圖是張老師在「燃燒和滅火」化學課上做的兩個燃燒的條件實驗裝置圖: 甲l &
(1)甲裝置中白磷燃燒的產物直接釋放到了空氣中,乙中的沒有直接釋放到空氣中,避免了空氣污染. 故答案為:整個實驗在封閉的系統中進行,避免產生的白煙污染教室. (2)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學反應式是:4P+5O 2
故答案為:4P+5O 2
(3)乙裝置圖中試管中的玻璃塞會在壓力作用下飛離試管,我們可以在試管上裝上氣球,就防止了試管中的塞子飛離.如圖所示: ![]() |
『叄』 某同學用圖裝置完成硫燃燒的實驗.試回答:(1)硫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劇烈,其原因是什麼(2)觀
(1)硫在空氣中燃燒不如在氧氣中劇烈的原因是:空氣中氧氣濃度比純氧中濃度低.
(2)觀察到實驗現象後,為盡量減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氣中,要使燃燒的硫立即熄滅,應採取的措施是伸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依據的滅火原理是降溫、隔絕氧氣.
(3)由於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氣,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瓶中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氣體,防止污染空氣.方程式為:SO2+2NaOH═Na2SO3+H2O.
答案:
(1)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較低;
(2)將硫伸入到溶液中熄滅利用隔絕空氣及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3)SO2+2NaOH═Na2SO3+H2O.
『肆』 某學校化學學習小組設計出右圖所示裝置,並進行白磷燃燒實驗.(1)當燒杯內的水受熱,溫度計顯示30℃時
(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反應能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