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化學常見氣體的製取及相關實驗有哪些 請把相關知識列出來。
裝置嘛,是由氣體的發生與收集兩個主要裝置組成的。發生裝置是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固體或液體),反應條件(是否加熱)決定的;收集裝置是根據氣體的溶解性和密度決定的。
(1)氣體的發生裝置
①加熱固體制氣體(圖1)用於制氧氣等。
注意: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鐵夾夾持試管中上部,導管伸入試管的部分不宜過長。裝葯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葯品平鋪試管底部,加大受熱面積。先均勻加熱,再固定在葯品處用外焰加熱。
此裝置還適用於固體加熱有氣體生成的反應,如:加熱鹼式碳酸銅、加熱膽礬等,若將加熱條件改為高溫,還可用於木炭還原氧化銅、分解碳酸鈣等反應。
②常溫下固體和液體反應制氣體(圖2)用於制氫氣,二氧化碳氣體等。
注意: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導氣管伸入試管的部分不宜過長。
(2)氣體的收集裝置
①排水集氣法:適用於收集難溶於水的氣體,如H2、O2、CO、CH4等氣體(圖3)
注意:當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後再收集;可燃性氣體應驗純後再收集,當用此法收集加熱反應制出的氣體,在收集完畢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槽,再熄滅酒精燈。
②向上排空氣集氣法(集氣瓶口向上)。適用於比空氣重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而常溫不與空氣反應的氣體,如O2、CO2、Cl2、SO2、HCl等氣體(圖4)
③向下排空氣集氣法(集氣瓶口向下)。適用於收集比空氣輕(相對分子質量小於29)的氣體,如H2、NH3等氣體。(圖5)
用排氣法集氣時,應注意導氣管要插到靠近集氣瓶底部,要在集氣瓶口進行氣體驗滿。
(3)氣體驗純與驗滿方法
①可燃性氣體點燃與收集前都應驗純。驗純的一般方法是: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氣體,用拇指堵住,試管口朝下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氣體不純;聽到「噗」的聲音,表明氣體已純。如果用排氣法收集,經檢驗不純,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待裡面的余火熄滅,再收集氣體驗純。
②氣體驗滿方法
氣體 方法 現象 結論
O2 把帶火星的木條置於集氣瓶口 木條著火 已滿
CO2 把燃著的木條置於集氣瓶口 木條熄滅 已滿
(4)實驗室製取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使用的葯品及反應原理
氣體 葯品 反應原理
O2 氯酸鉀、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 ,
H2 鋅粒、稀硫酸 Zn+H2SO4(稀)=ZnSO4+H2↑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5.常見氣體雜質的除法
氣體雜質 方法或試劑
H2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然後再除去產生的水蒸氣。
CO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然後再除去產生的
O2 通過熾熱的銅網。原理:
CO2 通過澄清石灰水或溶液。(後者吸收效果更好)
通過無水硫酸銅或濃硫酸。(後者在除水時常用)
通過溶液或等鹼性溶液中(後者吸收效果好)

2. 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x的名稱是__
(2)啟普發生器(或者錐形瓶帶雙孔橡皮塞插入導氣管和分液漏斗)專
(屬3)2KMnO2==△==K2MnO4+MnO2+O2↑ 排水法
(4)製取裝置出來-----濃硫酸裝置-----接收集裝置(向下排空氣法)
3. 以下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有關問題(資料:①為分液漏斗,能控制液體反應物體的量)(1)
(1)該發生裝置適合加熱製取氧氣,試管口沒有棉花,因此是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製取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2KClO3
MnO2 | .
4. 初中化學裝置圖分析
第一個叫做啟普發生器,是用來制氫氣的。 它用普通玻璃製成,構造見圖。它由球形漏斗、回容答器和導氣管三部分組成。適用於塊狀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製取氣體,如氫氣、硫化氫等。 塊狀固體在反應中很快溶解、或變成粉末時,不能用啟普發生器。 如果生成氣體難溶於反應液,可以使用。如二氧化碳可溶於水,但難溶於鹽酸;故用石灰石與鹽酸反應制二氧化碳時可用啟普發生器。 第二個圖可以說是它的簡易裝置,在球形漏斗中裝入固體(如碳酸鈣),燒杯中裝入鹽酸。當想產生氣體時,將固體浸入液體中,就開始產生氣體,當想使反應停止時,將球形漏斗拿出即可,可以很方便地制氣體。
5. 初中中考化學實驗有哪些 就是有哪些中考的重點實驗
探究實驗(復習) 1. 木炭燃燒實驗 【實驗操作】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紅,插入到盛有集氣瓶的氧氣中(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觀察木炭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燃燒停止後,取出坩堝鉗,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盪,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時持續紅熱,無煙無焰;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後,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C+O2 CO2 【注意事項】木炭應該由上向下緩慢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原因:為了保證有充足的氧氣支持木炭燃燒,防止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滅,確保實驗成功。 2. 硫燃燒實驗 【實驗操作】在燃燒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燈上點燃,然後把盛有燃著硫的燃燒匙由上向下緩慢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分別觀察硫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實驗現象】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S+ O2 SO2 【注意事項】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氣污染。 3.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實驗操作】把光亮的細鐵絲盤成螺旋狀,下端系一根火柴,點燃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由上向下緩慢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鋪一薄層細沙)。 【實驗現象】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3Fe+2O2 Fe3O4 【注意事項】 ① 用砂紙把細鐵絲磨成光亮的銀白色,是為了除去細鐵絲表面的雜質。 ② 將細鐵絲盤成螺旋狀,是為了增大細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③ 把細鐵絲繞在火柴上,是為了引燃細鐵絲,使細鐵絲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④ 待火柴快燃盡時才緩慢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是為了防止火柴燃燒時消耗氧氣,保證有充足的氧氣與細鐵絲反應。 ⑤ 由上向下緩慢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是為了防止細鐵絲燃燒時放熱使氧氣從集氣瓶口逸出,保證有充足的氧氣與細鐵絲反應。 ⑥ 集氣瓶里要預先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上一薄層細沙,是為了防止灼熱的生成物濺落使集氣瓶瓶底炸裂。 4.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原理】4P+5O2 2P2O5 【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彈簧夾關閉。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並做上記號。 【實驗步驟】 ① 連接裝置,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並塞緊塞子。 ③ 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象】①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② 放熱;③ 冷卻後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① 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②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注意事項】 1. 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的氧氣沒有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小。 2. 裝置氣密性要好。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小。 3. 導管中要注滿水。否則當紅磷燃燒並冷卻後,進入的水會有一部分殘留在試管中,導致測量結果偏小。 4. 冷卻後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5. 如果彈簧夾未夾緊,或者塞塞子的動作太慢,測量結果會偏大。 6. 在集氣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 8. 如果預先在集氣瓶內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9. 不要用鎂代替紅磷!原因:鎂在空氣中燃燒時能與氮氣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這樣不僅消耗氧氣,還消耗了氮氣和二氧化碳,使測量結果偏大。
一. 氣體製取裝置 1. 氣體發生裝置 (1)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見上圖①) ①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的特徵:反應物都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 ②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將導氣管的出口浸沒在水中,雙手緊握試管。如果水中出現氣泡,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原理:氣體的熱脹冷縮) (2)加熱時的注意事項: ①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②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隻酒精燈。 ③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加熱結束時,酒精燈的火焰應該用燈帽蓋滅。 ④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大約是距試管口1/3處。 ⑤葯品要斜鋪在在試管底部,便於均勻受熱。 ⑥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⑦試管內導管應稍露出膠塞即可。如果太長,不利於氣體排出。 ②停止反應時,應先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選擇裝置時,要選擇帶有橡皮塞的彎管。 (3)固液混合在常溫下反應制備氣體的裝置(見上圖②) 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的特徵:反應物中有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在導管出口處套上橡皮塞,用彈簧夾夾緊橡皮塞,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定後水面不下降,則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4)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a)(b)(c)(d)四種裝置。 ①裝置(a)的特點:裝置簡單,適用於製取少量的氣體;容易造成氣體泄漏,增加葯品不太方便。 ②裝置(b)的特點:便於隨時添加葯品。 ③裝置(c)的特點: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④裝置(d)的特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應時,用彈簧夾夾住橡皮管。這時由於試管內的氣壓大於外界大氣壓,試管內的液面會下降)
⑤如果使用長頸漏斗,注意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時無需考慮這個問題。 ⑥選擇裝置時,要選擇帶有橡皮塞的直管。(a)裝置使用單孔橡皮塞,(b)(c)(d)裝置使用雙孔橡皮塞。 ⑦固體葯品通過錐形瓶口加入,液體葯品通過分液漏斗加入。 2. 氣體收集裝置 (1)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適用情況:收集的氣體不溶或難溶於水,且不與水反應。 注意事項: ①集氣瓶中不能留有氣泡,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②應當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後再收集氣體,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③在氣泡連續均勻放出之前,導氣管管口不應伸入到集氣瓶口。 ④如果瓶口出現氣泡,說明氣體收集滿。 ⑤如果需要較乾燥的氣體,請不要使用排水法。 ⑥氣體收集完畢後,要在水下把玻璃片蓋在集氣瓶口上,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 ⑦收集完畢後,如果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集氣瓶口應該朝上;如果收集的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集氣瓶口應該朝下。 (2)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①適用情況:氣體密度大於空氣(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②要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以利於排凈空氣。 ③密度和空氣接近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 ④暫存氣體時,只需將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蓋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3)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見右圖) ①適用情況:氣體密度小於空氣(相對分子質量小於29),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②要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以利於排凈空氣。 ③密度和空氣接近的氣體,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 ④暫存氣體時,需要蓋上毛玻璃片並將集氣瓶倒放在桌面上。 ⑤導氣管屬於發生裝置。把導氣管畫在收集裝置中,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 二.實驗室製取氧氣 1. 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2)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加熱固體制備氣體的裝置。 (3)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由於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4)步驟: ①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 裝:將高錳酸鉀裝入乾燥的試管,並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並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 ③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④ 點:點燃酒精燈,試管均勻受熱後,就使酒精燈固定在試管底部加熱。 ⑤ 收:根據所選的收集裝置來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導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滅酒精燈。 (5)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6)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7)注意事項: ①停止反應時,應先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②加熱高錳酸鉀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被吹入導管,使導管堵塞。 ③棉花不要離高錳酸鉀太近,否則會導致發生裝置爆炸。 2. 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2H2O2 2H2O+O2↑(催化劑可換成硫酸銅溶液) (2)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固液混合在常溫下製取氣體的裝置。 (3)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由於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4)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5)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6)不能用加熱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製取氧氣!因為加熱過氧化氫溶液時,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氧氣和水蒸氣一起逸出,水蒸氣的干擾會使帶火星的木條不能復燃。
3. 加熱氯酸鉀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2KClO3 2KCl+3O2↑ (2)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和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裝置相同。 (3)驗滿:(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氣瓶口有氣泡出現,說明氣體收集滿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收集滿了。 (4) 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內,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三.催化劑 1、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產率。 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後不改變,其反應過程中有可能改變。 4、不同的化學反應有不同的催化劑,同一化學反應也可能有幾種催化劑。 5、生物體內的酶屬於催化劑。
四、水的電解實驗(實驗裝置如右圖) 【實驗現象】 ① 通電後,電極上有氣泡產生。通電一段時間後,兩個試管內匯集了一些氣體,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小,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大,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約為8:1。 ② 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移近火焰時,氣體能夠燃燒,火焰呈淡藍色。 【實驗結論】 ①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了分解反應,生成氫氣和氧氣:2H2O 2H2↑+O2↑; ②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反應前後,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沒有變化); ③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項】 ① 通電時,必須使用直流電。 ② 預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強水的導電性。 ③ 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正極產生的是氧氣。
五、過濾(見下圖) 【實驗器材】帶鐵圈的鐵架台、漏斗、玻璃棒、燒杯 【注意事項】 1. 操作時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用少量水潤濕濾紙並使濾紙與漏斗壁之間沒有氣泡(保證過濾效率)。 「二低」:濾紙低於漏斗邊緣、濾液低於濾紙邊緣(否則被過濾的液體會直接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濾液渾濁)。 「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流進過濾器)、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使濾液沿燒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處迸濺)。 過濾時先過濾上層清液,後過濾下層濁液。若先過濾下層濁液,濾紙上將會殘留著大量不溶性雜質,再過濾上層清液時,不溶物會阻礙清液的通過,影響過濾速度。 2. 如果兩次過濾之後濾液仍然渾濁,原因可能是濾紙破損或過濾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六、實驗室製取氫氣 1、反應原理:Zn+H2SO4=ZnSO4+H2↑ 2、反應物的選擇:選用鋅粒和稀硫酸。 (1)不使用稀鹽酸,因為:鹽酸易揮發,使製得的氫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 (2)不用鎂是因為反應速度太快,不用鐵是因為反應速度太慢。 3、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4、用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時,不能驗滿!用排水法收集氫氣時,如果集氣瓶口出現氣泡,說明氫氣收集滿。 5、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6、可燃性氣體的驗純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可燃氣體,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火焰點燃。如果氣體較純,氣體將會安靜地燃燒,並發出「噗」聲;如果氣體不純,會發出尖銳爆鳴聲。 7、如果驗純時發現氣體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時,必須對試管進行處理(用拇指在試管口堵住一會或更換試管),以免發生爆炸。 8、檢驗: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夠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而不純的氫氣在燃燒時會發出尖銳的爆鳴聲。
七、質量守恆的探究 1、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及砝碼)、錐形瓶、玻璃棒、氣球 【設計實驗】① 在底部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頭大小的白磷。 ② 在錐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裝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個小氣球,並使玻璃管下端能與白磷接觸。 ③ 將錐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盤天平上用砝碼平衡。 ④ 取下錐形瓶,將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後,迅速用橡皮塞將錐形瓶塞進,並將白磷引燃。 ⑤ 待錐形瓶冷卻後,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實驗現象】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的熱。天平平衡。 【實驗結論】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後各物質的總質量。 ①實驗成功的關鍵:裝置的氣密性要良好。 ②玻璃管下端與白磷接觸的目的:點燃白磷。 ③氣球的作用:盛裝錐形瓶里受熱膨脹的空氣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錐形瓶內壓強過大把瓶子彈開。 ④沒有安裝氣球的後果:橡皮塞被彈開或炸裂錐形瓶。 ⑤錐形瓶底部不鋪上細沙的後果:錐形瓶炸裂。
2、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及砝碼)、燒杯。 【設計實驗】① 在100mL燒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銅溶液,將幾根鐵釘用砂紙打磨干凈,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1。 ② 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待反應一段時間後溶液顏色改變時,將盛有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2。比較反應前後的質量。 【實驗現象】鐵釘表面附著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實驗結論】m1=m2。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反應後各物質的總質量。 【化學方程式】Fe+CuSO4=Cu+FeSO4
八、碳具有還原性: C+2CuO 2Cu+CO2↑ 2Fe2O3+3C 4Fe+3CO2↑ 單質碳的還原性可用於冶金工業。 1、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見右圖) 【實驗操作】① 把剛烘乾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小心地鋪放進試管; ② 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試管口裝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導管; ③ 集中加熱; ④ 過幾分鍾後,先撤出導氣管,待試管冷卻後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觀察現象並分析。 【實驗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 【化學方程式】C+2CuO 2Cu+CO2↑ ①反應開始的標志: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②在酒精燈上加網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並提高溫度。 ③配製混合物時木炭粉應稍過量的目的:防止已經還原的銅被氧氣重新氧化。 ④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的後果:石灰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⑤該裝置不用密封,因為參加反應和生成的物質中沒有氣體。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①不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微溶於水的硫酸鈣,阻礙反應的繼續進行。 ②不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濃鹽酸易揮發,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而不純。 ③不用純碳酸鈣或碳酸鈉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們與稀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較高。 (2)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原因:固體和液體混合,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氣體) (4)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且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5)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長頸漏斗插入液面內的氣體發生裝置,緊閉導氣管出口,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定後水面下降,則表明漏氣;若水面不下降,則表明不漏氣。 (6)驗滿: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要伸入瓶內),如果火焰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經收集滿了。 (7)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8)凈化:如果製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時,可先將氣體通過盛有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氯化氫),再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除去水蒸氣並進行乾燥)。
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實驗裝置】見下圖(這是整套裝置,但只需掌握虛線框中內容,並且下文的操作、現象、結論僅針對虛線框內的實驗裝置)。 1-稀鹽酸2-大理石3-碳酸氫鈉溶液4-濃硫酸5-木炭6-氧化銅7-氫氧化鈣溶液 【實驗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熱前必須先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 ② 點燃酒精燈給玻璃管內的物質加熱; ③ 實驗完畢,先熄滅酒精燈; ④ 再通入一會兒一氧化碳直到試管冷卻。 【實驗現象】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同時生成二氧化碳。 【化學方程式】CO+CuO Cu+CO2 【注意事項】 ① 檢驗一氧化碳純度的目的: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來晚走」,酒精燈「遲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來」,酒精燈「遲到」的目的:排凈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燈「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熱的銅重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2Cu+O2 2CuO)。 ⑤ 因為一氧化碳有劇毒,隨意排放會造成空氣污染,所以必須進行尾氣處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 證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裝置內的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與上面的實驗類似(⑥ 下的酒精燈要換成酒精噴燈) 【實現現象】紅色粉末逐漸變黑,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 【注意事項】鐵塊是銀白色的,但鐵粉是黑色的
5、工業——高爐煉鐵 i. 設備:高爐(圖見書17頁)。 ii. 原料:鐵礦石(赤鐵礦或磁鐵礦)、焦炭、石灰石、(空氣)。 iii. 反應原理:C+O2 CO2、CO2+C 2CO、3CO+Fe2O3 2Fe+3CO2。 iv.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將礦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轉變為爐渣(CaSiO3)。 v. 產品:生鐵(實驗室中「煉」出的鐵不含碳,而工業生產中煉出的鐵含碳)。
水煤氣(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C+H2O CO+H2
九、探究燃燒的條件(本實驗要在通風櫥或抽風設備下進行): 【實驗操作】a. 如右圖(1),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400mL熱水,並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乾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象。 b. 如右圖(2),用導管對准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a.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銅片上的紅磷和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b. 白磷在水下燃燒。 【實驗分析】如右圖(1)。 ①與②對比,說明:物質是否發生燃燒與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溫度有關。 ①與③對比,說明:物質是否發生燃燒與是否與氧氣(空氣)接觸有關。 ③與圖(2)對比,再次說明:燃燒必須有氧氣(空氣)。 【實驗結論】燃燒的條件:① 可燃物;② 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 溫度達到著火點。 【注意事項】① 著火點不是固定不變的。對固體燃料來說,著火點的高低跟表面積的大小、顆粒可惜的粗細、導熱系數的大小等都有關系。 ② 並非所有的燃燒都需要氧氣,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 ③ 只有三個條件全部滿足,燃燒才能發生。 ④通風櫥是一種不完善的尾氣處理裝置,若改進上述實驗,可將紅磷和白磷裝入密閉的容器內(還要套一個氣球),這樣便於進行尾氣處理。 ⑤自燃: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發燃燒。
十、鐵生銹的實驗(見右圖) 1、【實驗器材】大試管、試管夾(帶鐵夾的鐵架台)、膠塞、經煮沸迅速冷卻的蒸餾水、植物油、潔凈無銹的鐵釘、棉花和乾燥劑氯化鈣等。 【實驗過程】取三根潔凈無銹的鐵釘,一根放在盛有蒸餾水的試管中,並使鐵釘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餾水中;一根放在乾燥的空氣中,注意每天觀察鐵釘銹蝕的現象,連續觀察約一周。 【實驗現象】第一個試管中的鐵釘生銹,而第二、三個試管中沒有明顯現象。 【實驗結論】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注意事項】 第二個試管內沒有現象,證明了鐵釘生銹需要氧氣; 第三個試管內沒有現象,證明了鐵釘生銹需要水蒸氣。 鐵銹很疏鬆,鐵製品可以全部被銹蝕。
2、除去鐵銹的方法 ①物理方法:刀刮、砂紙打磨。 ②化學方法:少量、多次地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
3、防止鐵製品生銹的方法 ①保持鐵製品的潔凈、乾燥; ②擦乾後塗一層保護膜(作用:隔絕空氣、防水)。具體方法如下: 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銀粉)、塗油 化學方法——電鍍其它金屬(鉻或鋅)、烤藍 ③製成不銹鋼。
十一、 粗鹽提純 1、粗鹽的初步提純只是去除不溶性雜質,得到的精鹽中還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可溶性雜質。 2、粗鹽中由於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雜質,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無水氯化鈣可用作乾燥劑。 3、實驗步驟:溶解、過濾、蒸發、回收。 4、實驗儀器 實驗步驟 實驗儀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燒杯、玻璃棒 攪拌,加速溶解 過濾 鐵架台(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 引流 蒸發 鐵架台(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玻璃棒 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回收 玻璃棒 轉移固體的工具 5、蒸發時要經常用玻璃棒攪拌液體,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6、當水接近全部蒸發時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利用余熱使剩餘水分蒸發。
6. 右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一套實驗裝置。 ①儀器a的名稱是 ( 1 ) 。...
(1)鐵架台(2)由藍色變成白色(3)C (4) 底部 (5)H 2 +CuO  2KCl+3O 2 ↑(9)帶火星木條放在瓶口,復燃
7. 初中化學儀器名稱及簡圖
初中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有燒杯,事關,酒精燈等。 燒杯(Beaker):燒杯是常用的實驗容器,主要用於攪拌、加熱和混合反應物質。它通常是圓筒形狀,有一把寬邊,方便傾斜倒出溶液。試管(Test tube):試管是用來進行小規模試驗的玻璃容器,通常呈直筒形狀。它可用於加熱、混合溶液和觀察反應等。 
化學儀器的作用 1、化學儀器在實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幫助進行物質的觀察、性質分析和反應實驗等。通過合理選擇和使用化學儀器,能夠更加准確和安全地進行實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儀器也在不斷創新和進步。現代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設備包括色譜儀、光譜儀、電子天平等,這些儀器能夠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和分析結果,支持更深入的化學研究。 2、除了實驗室中的化學儀器,還有一些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大型化學設備,如反應釜、蒸餾塔等。這些設備在化學工程和制葯等領域起到重要的作用,幫助進行大規模的化學合成和分離操作。無論是實驗室儀器還是工業設備,安全使用是至關重要的。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應保持儀器干凈整潔,遵守操作規程,正確調節溫度、氣壓等參數。
8. 以下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______,寫出實驗室可用C裝置製取
(1)儀器①是分液漏斗;C裝置適用於固體和液體的不加熱反應,實驗室可用雙氧水製取氧氣,方程式是:2H2O2 MnO2 | .
9. 初中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選用裝置都填字母代號):(1)寫出圖中指定儀器的名稱:①___
(1)熟悉常見儀器,抄了解名稱.圖中①酒精燈②漏斗; (2)根據題目可知,制甲烷氣體要用無水醋酸鈉和鹼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加熱反應,所以可選用裝置A.故答案為:A; (3)水與生石灰反應生成熟石灰;熟石灰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溶液.我們可用溶解、過濾的方法得到氫氧化鈉溶液,然後用蒸發的方法得到氫氧化鈉固體.故答案為:F; (4)①若選用方案1,需要先用稀硫酸與鐵在B裝置中反應製取氫氣,再在C裝置中用氫氣在加熱的條件下還原氧化銅.步驟Ⅱ反應的現象是:黑色的氧化銅在氫氣的還原作用下生成紅色銅.故答案為:B、C、固體有黑色變紅色②根據方案2的圖示可知,步驟Ⅱ的反應物是CuSO4和Fe.反應條件是常溫,可寫出反應式:CuSO4+Fe→FeSO4+Cu.故答案為:CuSO4+Fe→FeSO4+Cu;③因為方案1通的氫氣要過量才能使反應順利進行.這就使得方案1需要較多的鐵粉,才能製取同樣多的銅.如果鐵粉一樣多就是方案2製得的銅多. 故答案為:方案1需要的氫氣要過量,所以實際操作中方案2可能得到較多的銅.
與初中化學所有實驗及其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收飼料設備
發布:2025-04-15 19:39:54
瀏覽:873
|
|
| |
|